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句话骂我们,我们都不知道。
道歉信写完了,秃头警察看过觉得没问题,又问我们的意思。我们想着,中国人民来一次不容易,讨个说法就算了,老缠着退钱显得不够大方,于是大度地挥挥手,告诉他们,钱就算了,认识到错误就是个好同志。
谁能想到,那个骗子司机还真是厚颜无耻,眼看没事了,脸色又由红转白,一脸热情的微笑,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要过来和我拥抱“哈比比”。当时把我都气坏了:“谁他妈和你‘哈比比’!”
在路上 3。渗透 巴格达
来到约旦的第一天就碰上了个骗子,好在没有引起什么损失,算是个小小的插曲。第二天早上,我就开始想法进入伊拉克了。
当时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边境关卡不复存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看得见的困难,而是我们一无所知——这趟旅程,并无任何官方性质的背景,充其量不过是一次商业探险。两眼一抹黑的我们要“渗透”进巴格达,只有两个基本要求:1。少花钱;2。安全。
我最初的想法是找联合国救援组织,搭乘他们的便车进入伊拉克,主要原因就是有个宏大的官方背景,被匪徒袭击的可能性比较小——没准运气好,还有美军装甲车辆武装护送呢。哈哈!既不花钱,又安全。
不过在安曼转了一圈我才发现,这里的联合国办公点比深圳的发廊还多,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巴勒斯坦难民服务的。我们跑去连英文带比画和人沟通一番,才发现人家根本不管伊拉克,只得失望而归。后来是一家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好心,指点我们找到了一家负责伊拉克救济事务的联合国工作服务点,但是我们走上前去表明来意时,却遭到了严词拒绝——出于安全考虑,车队拒绝外来人加入。大概是怕我们中混有恐怖分子卧底,渗透进车队搞破坏。
这样连续碰壁直到了第三天,我们还是回头找娘家——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大使馆的秘书悄悄告诉我们一个消息,新任大使孙必干先生正筹备去伊拉克考察复馆重建工作,三天之后即可成行。于是,我们作为战后第一批进入伊拉克的中国人,和孙大使一起进入了巴格达。
落实了这个消息,我和小何心里感觉有了着落,这才有心情观察起周围。约旦的天气十分凉爽,空气干燥、舒服。日后我们多次往返约伊两地,迎来送往,有很多机会在约旦逗留——伊拉克的天气,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
我们在约旦的短暂逗留期间,也不是没有收获。我们打定主意瞎逛,没想到逛了一天就觉得无聊,问出租车司机,在安曼可有中国人可以介绍给我们认识一下。不知这个司机是否误会了我们的意思,非常狡黠地笑了一笑,给了我们一个中国女子的名片。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在安曼的中国女人玛利亚。
我们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来的,这两天比较闲,想找中国人聊天。对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玛利亚是一个中年妇女,非常高,非常胖,保养得很好。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度过了愉快的两天。
玛利亚来约旦有一段时间了,人头和当地情况都比较熟悉,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中国人在约旦生活的情况。原来,大多数来到约旦做生意的中国人,景况都不是太好,有些异乡打工的小姐妹,在工业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如此辛苦劳作大半年,钱才刚刚够给劳务输出之类中介公司的介绍费。还有摆地摊的,挨家挨户做推销的,生意也不好做,还经常被当地警察骚扰(难怪秃头警察耀武扬威地吓唬我们),不久前还有两个摆地摊的同胞被约旦警方拘留——他们拘留不管饭,部分华人只好发动募捐——后来我们才知道,在约旦,只要交钱,什么都比较好办。约旦没有遣返制度,签证超期只罚款,一天1个J。D,合12元人民币。到了后来,我们签证超期,也免得麻烦去办理延期手续,交罚款算了。国家那么穷,罚款也是项不小的收入。
玛利亚知道我们要去伊拉克,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理解——她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姓马的上海人。马先生在约旦生活了十几年,刚到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工作,筹了一点小本钱,在浴缸里做豆腐,卖给保税工业区的中国工厂,竟然也做得发了财,人称“马豆腐”,一个月能有1万美金的收入,成为贫穷的约旦的创业神话。
虽然初到约旦,但是看到听到的事情却很多。我和小何同时开始意识到,异乡求生的艰难与希望。有时候我在想,万一进不去伊拉克怎么办,能不能在约旦也做成马豆腐这样的事业?还有玛利亚,我一直不知道她是做什么职业的,而当初约旦司机把她的名片给我的时候,那个狡黠而暧昧的笑,更是让我费解了很久。
在玛利亚的房间里放了很多年轻女孩的照片,有很多是和阿拉伯人的亲昵合影。她介绍说,这些小妹妹是她从东北带来的,但是她并没有向我们引荐。
到了第五天,我们要出发了,大使馆给我们找的包车是250美元一趟。之前玛利亚替我们找到了150美元的车,我们没敢坐,谢绝了她的好意。
7月16日,我们的车队,一共4辆车,包括大使和中建等公司的员工在内,当天晚上12点从安曼出发,在约伊国际公路约旦一侧的破旧路面上颠簸了5个小时,于翌日凌晨早上5点顺利抵达约伊边境,等待天亮边境开放。那次是孙大使首次在战后进入伊拉克考察大使馆被破坏情况,也是我怀揣梦想和一点点可怜的本钱,第一次发现伊拉克就在眼前,如此逼近。
在约旦出发前,我和小何就开始设想路上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最担心的是怕路上遇到抢劫,把本钱都抢走。伊拉克气温很高,浑身上下,短衣短袖,都没有什么藏钱的可能,藏在箱子里又怕连锅端,最后只有在脚上打主意,把运动鞋割开,30张面值一百美金的钞票,分几块塞进鞋面、鞋帮,然后缝好。这样外面看不出来,脚穿在里面却能感受到。不敢全部藏完,我和小何每人留下几百美金,以防遇到最坏情况,总要给别人一些辛苦费。
几个小时之后,边境开放,我们重新上路。约伊公路,又称“死亡之路”,出人意料的是,从约伊边境到巴格达的路段,是出自德国人之手,和约旦一侧的烂路不可同日而语,多年没维护,却像新的一样。据说这段路可以起降战斗机。在行进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某些路段中央的隔栏被取消,并有航道灯,也许就是为了方便飞机起落——这是萨达姆的小算盘,战争爆发,机场势必遭受第一轮打击,那么这条优质的高速公路可以当作备用机场了。
不知为何,这条可以算作“准军事目标”的路被破坏得很少,只有一处被炸,不得不绕道——倒是路边摆满了很多被炸毁的坦克。仔细辨认,大多数都是苏联出口伊拉克的T72。
不过此路被称为死亡之路,不是因为战争和路边的坦克残骸,而是因为沙漠的气候和景物的单调,容易使人产生幻觉——地面温度高,空气密度发生变化,光线折射,产生海市蜃楼,加上一路上景致单调,看不到任何参照物。在伊拉克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高速行驶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是非常危险的,爆胎、撞车都会致命,曾有两位外国大使和好几位外交官在这条路上死于车祸。加上战后的抢劫、枪击事件,使得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不得不搭伴赶路,这条外表平坦豪华的高速公路也就成了“死亡之路”。路边都是被撞坏焚毁的汽车,比被击毁的坦克残骸还多得多。
在路上 4。艰难着陆在火焰山
2003年7月17日,我作为战后第一批抵达伊拉克的中国人,和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及另7名人员同批进入巴格达。
当天,大使一行下榻喜来登酒店,我们和中建等公司的工作人员一行7人住在了距离喜来登不远的安德鲁斯公寓,30美金一夜。
高昂的旅馆费用很快让我们承受不起,仅仅在安德鲁斯公寓住了一周,我们就搬到了附近的安德鲁斯PALACE——虽然都叫安德鲁斯(感觉怎么这么像《国产007》里的丽晶大酒店),但是差距很大,后者只要6美金一夜,不过没有电——巴格达主要电厂被美军炸毁,有条件的酒店和民居都备有柴油发电机。夜里的黑暗与高温几乎让我和小何无法忍受。
来伊拉克以前,我什么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巴格达的夏天是这样的燥热——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世界热极”巴士拉距离巴格达仅仅只有700公里——和安曼比起来,巴格达简直就是人间地狱。比国内传统意义上的炎热更要命的是,巴格达的高温在夜里也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我和小何只能轮流泡浴缸,一晚上洗澡十几次,你洗完了我洗。洗到后来,连浴缸里的水都不用换了——洗了十几回,水早被洗干净了。在最热的时候即使凌晨气温还能高达40℃,实在无法忍耐了,干脆就睡在浴缸里。可是发现皮肤开始有溃烂的预兆后,只能披着湿毛巾像和尚般地打坐,口中念念有词:心静自然凉。
白天的路面温度高达63℃。我和小何为了节约,不敢随便打车,约定3公里内只能步行,国内带来的仁丹一颗接一颗吃,嘴里一直含着不敢停——生怕一停下来人就昏倒在路边了。与此同时,高温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食欲不佳给我们省了不少伙食费,不到一个月减肥5公斤。
身上的汗出了一道又一道,领口上是一圈一圈的汗碱。从安曼进入巴格达时,缝在鞋子里的钱已经被取出来了大部分。我把一部分钱放在鞋垫底下随身携带,另一部分藏在房间箱子里——谁也没想到,在一天一天的奔波中,脚上出的汗浸透了鞋底的钞票,加上走路时的不断摩擦,坚挺的美钞不堪重负,在多重折磨下,很快变软,变薄,等我们发现再进行抢救时,已经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