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雕龙刻凤-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最典型的宋家,宋家三姐妹,一个嫁给老蒋,一个嫁给老孙,却嫁给了孔子第七十五代旁系孙孔祥熙。

这老蒋和老孙就不说了,是当时国内最有名的也最有实力的人物,宋家能找上他们也不稀奇。这孔祥熙同样也不简单,是孔氏钱庄的继承人,这在商业上也算是强强联合。

而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宋庆龄姐弟兄妹共六人,虽然在那个年代里引选择和政见的不同而分道扬镳,但是几人感情非常好,哪怕是在那段恐怖的岁月里,几个人之间的联系都非产紧密。

而且,宋家兄妹等人一生虽然略有遗憾,但是终归都得了善终,而宋家却在宋庆龄的带领下,依然延续下来,直到现在。

这里说这么多,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所谓的家族可不只是一个姓氏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一种古老而直接的思想观念,一种以家为本的生存手段。

不过在十年浩劫时,好多家族被彻底打散了,家产什么也都被没收了。但是依然有一些家族延续了下来,宋家只是其中之一。

而沐家虽然不能跟宋家那样的庞然大物比,尤其是政治上的影响力更是微不足道。但是在财富上,还真不一定就逊色多少,别的不说,光是谢斌看到这些,就足以让一般有钱人瞠目结舌了。

说的直白点,这间屋子里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钱总有一天会贬值,尤其是现在的经济泡沫这么严重。而屋子里的这些东西却只会越来越值钱,只要沐家人有这些东西在,哪怕是没落了,也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古人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其实也就是说说罢了,有能力的人哪个不是在死之前将后辈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不管怎么安排,安排的效果如何,目的却是要这个家族更好的延续下去。

沐老爷子却不知道谢斌一瞬间想了这么多的东西,笑着问道:“怎么样?里面还有,”说着带着谢斌进入另一个房间。

这里是纯粹的收藏室,外面摆着的一张茶几和凳子也都是收藏品,只是摆在了外面而已。要说外面只是一个什么都有的大杂货间,那么里面这一件就是很纯粹了,全是瓷器,各种各样的瓷器,大大小小的碟子盘子碗就被瓶子。

有青花有粉彩有珐琅彩的,有缠枝纹回形纹龙纹有云纹,有宋代的元代的明代的清代的,同样也有民国的。

瓷器的保存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要是有条件完全可以保存的非常好。沐老爷子这里的就是这样,有的看上去跟新的一样。当然,这只是看上去像而已,是因为有人经常打扫擦拭的缘故。

不过谢斌对这样的瓷器没太大的兴趣,他不玩这个,也不太懂,顶多也就能看看上边的花纹和字迹,其他方面是一窍不通,顶多能认出造型来,至于最重要的断代辨真伪,他真没那个本事。

看到谢斌对瓷器没什么兴趣,沐老爷子微微一笑,朝谢斌招手道:“这边,”说着又拐进隔壁的一个小房间,这里倒是挺合谢斌的胃口,摆放着的都是玉器摆件挂件把玩件等等。

不过这里却是以软玉居多,也就是和田玉,间或有一些鸡血石和田黄石雕的物件,也都是精品。尤其是田黄石,谢斌还是第一次见到,很是好奇。

田黄石是印石中的老大,比鸡血石还要高一个档次,因为颜色的缘故,深受皇家的喜爱,清三代的皇帝手里就有不少田黄石的印章印玺,当然民间就更多了。

沐老爷子这里唯一的一件田黄石,同样是印玺,不过却不是皇家印玺,而是看不懂的字体,是象形文字,但又不是常见的那些。谢斌拿起来细细观看一下,觉得应该是明代的东西,最大可能是当时的皇帝赏赐给一些少数民族的物件,然后不知道怎么落在沐家人手里了。

沐老爷子对谢斌的行为也不阻止,只是微笑看着。等谢斌大致看了一下,然后拖出一个大箱子。箱子是樟木的,密封性非常好,而且外面还雕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

看到这个大箱子,谢斌的眼前一亮,这可是好东西。不用看谢斌也知道,用樟木箱子保存的物件也就只有字画了。谢斌自己就有这样一个箱子,不过没这个大,里面也没有什么收藏品。

而沐老爷子这个自然不会像谢斌那样空荡荡的,而是几乎满满一箱子的字画,都是没有经过装裱的,一摞一摞的堆放在箱子里。不说质量如何,光是看着这么一堆字画,就足以让好多人感觉不可思议了。

谢斌略微有些激动,朝沐老爷子问道:“沐老,我可以看看吗?”瓷器无所谓,反正他看不懂。可字画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尤其是这些可能都是真迹的字画。

沐老爷子点点头,从旁边拿出一副白手套递给谢斌。

谢斌自然知道规矩,仔细戴好手套,然后轻轻的吸了一口气,尽量将呼吸频率放缓,不直接对着箱子里的宣纸吐气,免得受潮。

第一幅就是一幅花鸟画,画风潇洒秀逸,画上的形象神形兼备,别具特色,带着文人那种特有的情调和韵味,格调比较高,看印章却是恽寿平的。恽寿平就是“四王吴恽”中的恽。

恽寿平的字画市价同样不低,只要是真迹,品相完好,带有完整的钤印和题跋,这样一幅画能卖到二百万以上。谢斌虽然不是全能全知的人物,但是他自己就是玩这个的,对这一行自然熟悉的很。

 第九十二章 求艺

谢斌除了自己懂行之外,再加上经常跟李国辉聊天,对现在的市场行情了解的也越来越多。////有些不知道的东西,一查也能全部了解。

李国辉的拍卖行和十几个大的古玩店,每年进出的物件不知道有多少,真真假假的只要是有代表性的,一般李国辉都会亲自了解一下。这样一来,反倒是让谢斌也跟着沾了不少便宜。

恽寿平其人,谢斌也不是不知道,他听他爷爷介绍过。他爷爷当时也说过恽寿平的画大概能值个三五万。不过老爷子说的是哪个时候的价格。

但是很显然,老爷子低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低估了民众的收藏热情,几十年前的三五万,到现在变成了三五百万。

恽寿平在早年也是玩山水画的,但是后来却专攻花鸟,成就极高。这一幅应该就是晚年时期的花鸟画。画上是两只黄鹂,一只蹲在树枝上歪着脖子眯着眼睛似是在打盹;另一只则双脚踮起,想要跳跃到另一根树枝上一般。

画很简单,但是技巧非常成熟,线条很流畅,而且着色很轻巧,也很细致,倒是跟谢斌有些相似,刻画事物时更注重形象。这两只黄鹂鸟虽然小巧,但是一笔一划却非常清楚,尤其是表情非常的生动。

但是却不只是形象生动,意境的刻画也很灵活,配合着两根树枝将整幅画描绘的生机勃勃,让人一看之下倍感轻松,彷佛真的有两只黄鹂鸟在眼前鸣叫雀跃一般。

而且恽寿平不只是画好,字也好,他的字主要是跟着褚遂良学的,带着米芾的风采,但是又自成一体,被人称为“恽体”,可见其水平之高。谢斌看着不足二十字的题跋,感受最深了。

说实话,以前谢斌看人字帖,一般只看名人字帖,很少看那些名气不大的,就像恽寿平,他甚至都不知道他最擅长的字是什么类型的。

而现在一看不得不承认,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真没几个是简单的人物。恽寿平的字秀逸流畅,清俊绝伦,看着非常的舒服,聊聊几个字,却将自己那种淡泊而宁静的气质给完全刻画出来了。

恽寿平虽然家世不凡,父亲和叔父也都有所成就,尤其是叔父更是擅长山水画,也自成一派。恽寿平自己也曾经做过明朝的官,可是明亡之后,却一直在为反清复明的事业而奔走。

后来遭受挫折,恽寿平这才隐居起来,专心研究书画诗词。不过那个时候的文人要是不当官,还真没什么经济来源。恽寿平死的时候儿子才五岁,家里连下葬的钱都没有。

好在恽寿平结交了不少好友,董珙、邹显吉等人的帮助才被安葬起来。而这段经历,跟谢斌和他爷爷差不多,因此谢斌对恽寿平很有好感。

此时看到恽寿平的亲笔画,这心里感觉像是多了几分亲近一样,满是喜爱。当然,这只是谢斌的感觉而已,他跟恽寿平可不会有什么关系,除了画风有点类似,除了人生轨迹跟谢斌爷爷有点相似。

轻轻把这张恽寿平的画掀起来,接下来的一张依旧是恽寿平的,看落款竟然是在同一时期画的,而且是给同一个人画的,几乎可以算作是一套了。这要是拿出去,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眼红死呢。

这么多画,虽然多是明清两代的,虽然也有好大一部分的作者都不怎么出名,但是看画风和笔法,却都是真迹无疑。要是都拿出去,对整个字画市场,绝对是一个大的冲击。

而同样,这些画要是能拿出去,也能够填补一些在书画记录上的空白,也能给书画的历史增添一些新的考证凭据。

不过沐老爷子显然不会这么做,他不可能把自己的立家之本拿出去供人研究。谢斌同样不是什么研究员,对这些字画的历史和意义也没什么兴趣,最多也就是瞻仰一下古人的风采。

不过这么多的字画,谢斌也不可能就这样蹲在这里看完,要是想一张张看完,没个几天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东西毕竟不容易保存,拿放的时候需要格外小心才行,不然的话,一不小心就能弄碎。

这些书画纸,短的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纸质变的很脆,弄碎了拼都没法拼,除非找那些手艺非常高的修复装裱大师。

据谢斌老师所说,那些手艺高明的修复装裱大师,能把几乎完全碎掉的字画给拼起来,当然要求非常严格,要有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药水,特殊的工具,然后才能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然后补充完整。

据说故宫就有这么一位,专门修复各种艺术品,那种手段简直超出了常人所想。不过不用想也能知道,一般人是请不动那样的大师出手的,而且一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