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事先并没有估计到,编有两个装备齐全的装甲师的党卫队第2 军、在完成东线任务之后未能立即返回西线。为了在东线南部战场的反突击中将这个军作主力使用,希特勒企图无限期地控制这个军。根据一切迹象表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协助工作。直到6 月12 日,盟军开始登陆几乎已经一周时,希特勒——大概在众人强烈抗议之下——才放弃了这一反突击计划,并命令这个军开回西线。1944 年8 月31 日,他不顾事实真相,对两位将军说道:
  “如果我把党卫第第9 和第10 两个装甲师部署在西线,这件事——指盟军登陆成功——也许根本不会发生。可是,由于有人想在这里搞罪恶的颠覆活动(指7 月20 日),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件事。”
  他这番辩解的前一部分实在令人生疑;而后面的话如果不是出自一个长期思维混乱人之口,就是讲话者对事实有意进行粗暴的歪曲。作为唯一了解内情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竞然对此沉默不语。
  当国防军最高统帅又从统帅部战场为克里木半岛抽调几个营之后——不久因损失惨重又被迫撤回——盟军于5月12日再次对意大利南部的阵地展开进攻,最高统帅置一切原则于不顾,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插手用于抵御盟军登陆的微薄的兵力。如果盟军在安齐奥——内图诺登陆后,便停止进一步对“欧洲要塞”周边地区的进攻——这也正是约德尔的战略设想——那么,盟军现在对罗马的突击,无疑是为了牵制德军从意大利向西级的撤退。然而,由于希特勒顽固坚持“不放弃一寸土地”的信念,以及罗马事件使德国威信扫地而在他心中留下的创伤,希特勒此时此刻的作为,却远远背离敌人原来的设想。当他从意大利抽调兵力的企图早已被迫放弃之后,5 月25 日,敌人主突方向的先头部队与从安齐奥方向向罗马南部突击的先头部队汇合。在这场攻势开始后的第一个星期内,希特勒再次把3 个师的兵力从匈牙利和丹麦调往南线,并随后又调去第四个尚未组建完毕的帅。6 月2 日,希特勒命令把一直在西线一个最危险地区担任海岸警戚任务的第19 空军野战师和大量的重型装甲分队,一起运往意大利,从而使他这种听任敌人摆布的战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德国国防军统帅部根据这些命令——如后所述——一次也没有完全满足凯塞林提出的除了补充足够的后备力量外,还索要不少于5 个战斗力完备的师,及加强其空军的要求。虽然约德尔也认为,要想“减少一些夺取利古里亚海岸所冒的巨大风险”,多增加些力量是很必要的,但他本人并没有参予作出这些决定。在这个方向上,他的参谋部也只能于6 月1 日下达一个关于“加快扩建亚平宁阵地”的命令。
  新近前送的力量也丝毫无助于改变6 月4 日在罗马事件中所遭受的损失。这些部队未起什么作用,反而也毫无例外地被拖入了这永无休止的失败漩涡,被希特勒反复下达的“尽可能少放弃地域”,“在罗马北部和南部重建防线”的命令所吞噬。
  下面再介绍一些关于德国大本营的判断和措施,及其内容关系发展变化,也许对了解盟军登陆前这段时间的情况有所帮助。
  在此期间,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上的所有岛屿和海岸防御都沦为毫无价值的防线。春天,盟军竭尽全力才阻止了希特勒占领达尔马提亚沿岸和利萨岛,以及维斯岛,这些地区都是盟军同铁托进行联系的基地。作为巴尔干问题“专家”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例外地参加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议论形势讨论会。他在会上的主要论点是,德军即使是此次作战取胜,也不能阻止敌人对其他众多岛屿的占领。他的观点却得到了一个很生硬的、但又难以令人服气的回答:“那么您也可以说,要知我明天还要挨饿,今天何必吃饭”。德军大本营所关注的只是在巴尔干半岛范围内的艰苦战斗,而对一个致命威胁却视而不见,这就是铁托部队与红军在多瑙河平原的会师。它给欧洲东南部十分吃紧的千余公里的海防线以致命一击。1944 年5 月,武装党卫队的一支伞兵分队进行的旨在逮捕铁托的“跳马”行动,以及铁托人头的高额悬赏,都是由希特勒决定的,然而两者也只不过是出“剿匪”目的。
  在西地中海,从年初就开始盛传盟军正准备在此登陆,因此亟需加强从里昂湾至热那亚湾的海岸线。可是,最高统帅除了几支后备部队外,只能向这一地域增派几个新建或经补充的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为了为下一步增派兵力打好组织基础,于1944 年4 月底,组建了一个隶属于法国西南部的西线总司令的集团军司令部,后改为G 集团军群司令部,司令为布拉斯科维茨大将,下辖驻比斯开湾沿岸的第1 集团军和法国地中海沿岸的第19 集团军。
  关于丹麦这个原来被视为同西线一样的盟军最有可能实施登陆的地区,在此期间几乎不再为人提起。相反,希特勒却一直没有失去对挪威的极大关注,并不断为其增派兵力和调拨武器。根据希特勒的计划,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要完成一项新的艰巨任务:针对芬兰人退出战争这一情况,要求德军占领阿兰群岛,以便利用这个基地和芬兰湾的苏沙里岛来确保在波罗的海对俄国人实施的封锁。此外,希特勒用尽一切手段,包括停止对芬兰人的武器和粮食援助,试图迫其就范。但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氏和迪特尔大将却认为,从德国方面来说,保持这种“战友情谊”在军事上已没有任何必要,德国无需再为此承受不必要的负担了。希特勒对这一观点的态度,直到了6 月25日迪特尔大将因飞机失事遇难还一直举棋不定。
  在执行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与海军总部的关系和合作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海军总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在他在大本营的频繁逗留中,在所有问题上,甚至在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问题上都代表他一个军种的利益。特别是在潜艇战领域,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沦为一个只履行例行公事的情报收集站。譬如,如果不是希特勒独断专行,那么对侦察或陆上防御都应实施统一领导。
  5 月中旬,对英国的“远距离战斗”的准备工作看来已经就绪。定于6月中旬,从陆地和飞机上发射这种“V—1”型火箭,并辅之以炸弹和远程火炮,对伦敦实施轰击。关于发射时间安排,西线总司令不断收到由希特勒一一确定的具体指示。事实上,6 月15 日发射开始时,也就是盟军登陆开始后10 天左右,一切都已经结束。而1944 年9 月,一种速度更快、体积和威力更大的火箭——“V—2”型火箭已经可以投入使用。
  每况愈下的战争形势,未给大本营的内容关系带来任何影响。然而,却出现了一些相互悻逆的现象。例如,在1944 年1 月30 日,即“民族社会主义党暴动纪念日”,约德尔和蔡茨勒两人在这段形势混乱不堪的日子里,却被提升为大将,并被授予“民族社会主义党金质奖章”。此后,约德尔对希特勒本人的内在责任心大为提高,而且还通过极不寻常的方式让他的副手感觉到这一点。与此同时,蔡茨勒对希特勒在东线实施的丧失全部理智的指挥,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无休止的失败日益反感,对希特勒的“信徒股的忠诚”也与日俱减。在冯·克卢格元帅遇难身亡,以及霍特大将和屈希勒元帅被免职之后,1944 年3 月30 日,长年战斗在东线的高级指挥官曼施泰因和克莱斯特也被希特勒革职,借口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需要一批新人来“指挥”“非机动的固定防御作战”。此事导致希特勒同蔡茨勒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论,使希特勒忍无可忍。于是,由豪辛格将军暂时替代了蔡茨勒的职务。(P1019)遭到了希特勒个别亲信的愤怒攻击。因陆军上层军官团内部分裂而形成的鸿沟,这件事暴露得尤为明显。
  大本营第Ⅱ号宿营地的人们,成功地抵制了党的监察系统以军事为掩护、不按一般“程序”企图在营内安插人员的作法。当柏林国防军统帅部组织部门的领导机构,要求在第Ⅱ号宿营地任命一名“纳粹领导组织”成员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副官,一位在战斗中受过重伤的上校反驳道:“我们这里没有时间干这些蠢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认为,话应当说得缓和一些,但对上校所持的态度,他是全力支持的。
  当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开始解决所有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行了大量额外工作,其中主要有:
  接管“勃兰登堡”师这是早期卡纳里斯谍报局所属的一支特种部队,大约相当于英国的“特遣队”。后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根据形势的需要,将这个师以团或营为单位,分别转隶前线的军级司令部;
  合并从卡纳里斯谍报局分出来的前线情报处,并对其实施领导;
  重建战地宪兵勤务机构,并开始工作,以维持受威胁或已崩溃的防线的军队纪律;
  竭力接受那些能同时为国防军三军服务的军事设施,如野战医院、汽车制造厂等;
  更多地参予国防军统帅部战场的运输和管理工作。
  第五章盟军登陆  积极防御的尝试——至6 月末
  1944 年6 月5 日即盟军实施登陆的前夜,德国大本营丝毫没有觉察到决定战争的关键时刻已迫在眉睫。德军没有侦察到,24 小时以来,5000 多艘舰船穿过海峡向诺曼底海岸驶来。无论是隆美尔、冯·龙德施泰特,还是国防军指挥参谋部,都没有根据气候和潮汐情况判断出,敌人可能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实施登陆 。
  由于德同空军处于绝对劣势,使德国各级指挥都处于盲然无知的状况。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情报机构发出的警告,竟没有引起德国领率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