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梦》中所说的“金陵应天府”吧。后来,又当上了兵部侍郎,晋升兵部尚书,也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大司马”之职。他与马士英沆瀣一气,把持朝政,卖官鬻爵,残酷迫害朝中东林党人,又纵容引诱弘光皇帝荒淫腐败,导致南明政权朝政腐败,迅速溃败灭亡。
《红楼梦》作者用简洁洗练的笔墨,描写了贾雨村“结虎狼之属”,谋“金陵应天府缺”,晋升“大司马”的人生三部曲,清晰地展示了其原型阮大钺恶毒肮脏的一生,所以,断定南明时期的阮大钺是《红楼梦》中贾雨村的原型,是可信的。反过来,也间接证实了《红楼梦》作品的南明背景。
奇怪的是,《红楼梦》中,作者让贾雨村去当林黛玉的老师,难道阮大钺当过柳如是的老师么?事实确实如此。阮大钺这个人,当官确实不怎么样,但有一个长处,就是传奇剧本写得好。他创作的《春灯谜》、《燕子笺》剧目,在南明时期是最畅演的剧目。柳如是乃一代名妓,当时的妓女都以演唱传奇曲子为本能。阮大钺当权后,钱谦益有心巴结,曾经让柳如是为阮大钺奉酒拜师,学习传奇,正式结成了师生关系。阮大钺江上阅兵时,仿照戏台上的服装,穿戴“素蟒玉带”,柳如是跟着打扮成戏台上的刀马旦形象,在阅兵场身穿战袍,头插雉尾,在当时传为笑谈。
《红楼梦》中宝玉把芳官打扮成“小骚靼子”形象的描写,似乎应该是从这个故事取材的。阮大钺这个人是编写传奇的专家,在《红楼梦》中他的化身是贾雨村,《红楼梦》作者要让自己的故事“问世传奇”,正是用“假语村(贾雨村)言”敷衍故事。
第一节 三生石
《红楼梦》书中交代,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一干冤孽”——“薄命司”中的“十二钗”,其“造历凡劫”的地方”,是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书中因为隐去了“地域邦国”,所以没有交代这个地方的地址,只说这个地方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红楼梦》开篇就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块名为神瑛侍者的石头,“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要用眼泪酬报石头的灌溉之恩,遂在人间演绎了一场红楼故事。
“三生”是佛家语言,但佛家经典中却没有“三生石”的记载。“西方灵河岸上”似乎应该在印度,但印度也没有什么“三生石”。是作者虚构的吗?似乎也不是。所谓“三生石”,作者实际上是在用典,这个典故出自杭州。
素以人间天堂著称的杭州,西湖岸上确有一块名闻遐迩的“三生石”。据《西湖佳话》之《三生石迹》篇记载:西湖莲花峰下天竺寺旁,有块“极其干净可爱”的石头,唐朝时,圆泽和尚和“奇男子李源”,“在这石前定了三生之约”。二人和石头“春拈花,秋印月,夏吟风,冬拥雪,”“做了三个生死不离的朋友,后人就叫这石为三生石。”后圆泽和尚托生,与李源隔世话旧,李源便将这段故事,记在“天竺之后的那一片石上”。这块石头,因此“与虎溪、灵隐并垂不朽”。
可见,《红楼梦》描写的这块“三生石”,并非印度(古天竺)灵河岸上的石头,实是杭州西湖岸边天竺寺的石头。杭州有上中下三天竺,又有飞来峰系从西方飞来的传说,《红楼梦》借指的“石头”,穷天下仅杭州一处,决无第二处。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名城中,没有比杭州更当得起“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称呼的了。把这个称呼与“三生石”典故联系在一起,再联系到《红楼梦》和《西湖佳话》中共有的石头能记载故事的传说,我们是否能据以判断,《红楼梦》故事的发生地点,既不在北京,也不在南京,而是在湖光山色甲天下的杭州呢?
《红楼梦》书中的好多地名,就是取自杭州。寺中僧尼多不是好人的“水月庵”,就是取自临安竹林峰水月寺,那里有著名的“玉通长老误坠风尘”的故事。宁府秦可卿“淫丧”之地“天香楼”,名称亦取自灵隐“天香院”,相传是骆宾王隐身之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取自于西湖畔葛岭洪家花园。“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这个花园是宋朝赐给使金不辱的“魏国公”洪皓的。大文学家宋朝的洪遵、洪适、洪迈,明朝的洪椿、清朝的洪昇,都是洪皓的后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红学界多认为脱胎于冯小青的故事。据《西湖故事》之《梅屿恨迹》篇记载,小青乃维扬女子,秀外慧中,“交酬应答,皆出人意表”。年方十六,为杭州冯生聘为侧室。由于冯妇悍妒异常,小青不堪凌辱,与冯生别居,日久郁郁成病,十八岁时一病而终。《红楼梦》中黛玉的行止诗文,与小青颇相似。今记小青绝句三首,可与黛玉诗对照看:
其一:冷语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其二:新妆竟与画图争,知在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其三:百结回肠写泪痕,重来惟有旧朱门。夕阳一片桃花影,知是亭亭倩女魂。
《红楼梦》中将林黛玉托身维扬,写她行为举止,颇类小青;最后在凄凉孤单情景中,焚诗毁影,泪尽而逝,与小青完全相同。由此推断《红楼梦》故事取材杭州,不为无因。
《红楼梦》中写宝玉纨绔无聊,曾作春、夏、秋、冬四时即景绝句四首。在《西湖二集》第二十二卷中,锦衣少年邹师梦恰有春、夏、秋、冬四即景词,与宝玉诗颇有因袭之嫌。
《春词》一首道:花开禁院日初晴,深锁长门白昼清。侧倚银屏春睡醒,绿杨枝上一声莺。
《夏词》一首道:荷风拂鬓鬓参沙,粉汗凝香沁璧纱。宫禁日常人不到,笑将金弹掷榴花。
《秋词》一首道:桂吐清风满凤楼,细腰消瘦不禁愁。朱门深闭金环冷,独步楼台看女牛。
《冬词》一首道:金炉添炭烛摇红,碎剪琼瑶乱舞风。紫禁孤眠长夜冷,自将锦被傍熏笼。
杭州号称“天堂”,城西的西湖、钱塘江畔、上中下天竺、西溪、九溪十八涧等地,都是著名的园林胜地!《红楼梦》书中交代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隐指的地方有排它意义,只能是杭州,所以书中大观园的原型,所在地应该就是杭州城西!
笔者考证,《红楼梦》的初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洪昇是清初顺康两代的人,祖籍钱塘,一生中多数时间(青少年和老年,中年二十载在北京)生活在钱塘。这个钱塘,就是杭州当年所属的两县(另一县是仁和)之一,在文人的笔下,往往用钱塘代指杭州。清初的洪家是个著名的“百年望族”,洪家的府邸园林,就是杭州城西的“老和山”(古称粟山)之下、“西溪”之侧的“洪园”!
这个洪园又称洪府,是个前府后园的格局。洪园位于杭州凤凰山麓南宋“帝城”城西“十里”(注意书中的“十里街仁清巷”)左右,正是个“衔山抱水”的好地方。府旁有西溪流过,府邸坐落在老和山平缓的山坡下,府旁水网纵横,府中有溪流穿过。西溪俗称“绕山水”,惜春诗中的“山水横拖千里外”,当非泛指山水,而是专指“绕山水”,否则,泛指的山水如何“横拖”?从洪府中望去,隔西溪烟树远远可见巍峨的“五云山”,也正应了惜春诗的“楼台高起五云中”一句,这里的五云,也不是泛指的云端高处,而是专指“五云山”的山峰。可见,洪园的位置和气势,与《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的描写基本相同。
今天的西溪一带,古典园林早已荡然无存,但南宋时的西溪,却是个养静修真的好地方,有《武林旧事》的详细记载可证。宋高宗南渡后,开始打算在西溪修建皇宫大内,后来发现了凤凰山,才改变了主意,但高宗还说“西溪且留下”,并为很多勋贵赐第于此。直到清初,这里还是达官贵人乐于安家的风水宝地,不仅洪园在此,康熙朝新贵、那个“万国金珠贡澹人”的高士奇,也在这里建筑过豪华的“西溪山庄”,并在这里接待过一次南巡的康熙皇帝。高士奇的“西溪山庄”以竹胜,康熙皇帝为之题匾“竹窗”。高庄名“山庄”,所以《红楼梦》“杏帘在望”诗中,特特出现“在望有山庄”字样。《红楼梦》借“省亲”写南巡,采用西溪园林景色的可能性,比采用南京隋园景色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洪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初年。洪昇的祖先洪皓,是个类似于苏武式的民族英雄般人物,他奉命出使金国,在威逼利诱面前,始终威武不屈,历经十余年磨难,持节回到南宋。当时的朝廷为了表彰他的气节,封他为“魏国忠宣公”,就在今天葛岭,“敕建”了“国公府”赏给他居住。这应该就是《红楼梦》书中特笔表现“宁荣”二府是“敕建”的“国公府”的由来。洪皓的三个儿子洪适、洪迈和洪遵,不仅是南宋高官,也是著名文人。今天仍然流行的《夷坚志》、《容斋随笔》的作者,就是洪迈。《红楼梦》书中表现宁荣二府“御笔”书写的联额甚多,这也是洪家事实,不过不是大清皇帝的“御笔”,而是南宋皇帝的“御笔”,因为洪皓父子两代同南宋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
我们还应注意到,“大观园”这个名称与“有凤来仪”的典故,同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有凤来仪”的典故,应该也出自宋徽宗的书画。在“政和”壬辰上元节次夕,宋朝皇宫上空,突然飞来一群仙鹤,“徘徊嘹呖,应节往来,经时不散”,官民皆以为祥瑞。工诗善画的宋徽宗,为此作了一幅画,专文记载此事,还为此特意作了一首诗:“清晓觚棱拂彩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