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 界 五 千 年
──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
… Page 2…
郑 和 下 西 洋
15世纪初,正值明成祖朱棣在位,郑和作为明王朝的使臣,率领庞大的
中国远洋船队,航行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上,出没在风波之中,战胜艰难险阻,
接连7次远航西洋。他的游踪遍及印度洋、亚非两大洲的30几个国家和地区,
沟通了中西交通的航道,为中国人民和南洋各友好邻邦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在世界航
海史上也是伟大的壮举。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无疑是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
心里不大踏实。当时他统率大军攻进皇宫,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
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纭,有的说
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
出城外去了;别的地方传来的消息说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还做了
和尚,说得有根有据,使明成祖不得不怀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
万一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马,用朝廷的名义讨伐他,那就麻烦了。为了
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访建文帝的下落,
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仍是
没有下落。这让明成祖很苦恼,陆地上看来是找不着了。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那时候,我国的航海事业已
经开始发展起来。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
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消息,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当时,朱元璋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很支持,明成
祖是从他侄儿手中夺得皇位的,所以在刚即位的时候,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
他也总觉得这是一桩使人焦虑不安的心事。刘基的儿子刘璟,以前与明成祖
关系不错,曾经一块下过棋,谈过天,但自从成祖即位后一直没来道贺,他
派人去请刘璟,刘璟推说有病不来。明成祖很生气,就把刘抓来,问他:“皇
帝召你为什么不来?”刘璟回答说:“建文帝死了,哪有皇帝?”明成祖说:
“我不是皇帝吗?”刘璟说:“殿下自称皇帝,其实您是篡位的人,百世以
后也逃不了一个 ‘篡’字。”刘璟不承认明成祖是皇帝,所以还像以前一样
称他殿下。明成祖一听刘璟说他篡位,勃然大怒,命令把刘璟关起来。刘在
狱中上吊自杀了。明成祖还是余怒未消,命令将刘璟的家人也抓起来关进监
狱。
刘璟虽然死了,可是明成祖耳边总是响着刘璟说的那个篡权的事,心里
很不舒服。他想,我若能干出一番事业,证明比建文帝强,别人就没话说了。
若是外国都来朝贡,尊我为天下“共主”,宣场了国威,提高了我的威信,
大臣们就服气了。可是怎么才能让各国来朝贡呢?就得派人去……于是明成
祖想到了才能出众的三宝太监郑和。应该让他代表我大明帝国去大海以外的
国家帮我完成这一件事。明成祖这一想法存在了很久。只是由于当时国家刚
刚安定,他的皇帝位置还没完全巩固,所以并没有马上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从成祖当皇帝的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准备各种必要的航海物资,并且让郑和
挑选合适的随从人员,一旦条件成熟,马上扬帆远航。
另外,成祖还做了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如在翰林院开设“八馆”,训
练、培养通晓外国语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才;在福建沿海命令修造
海船;还注意选拔忠于职守,才貌出众,能够执行外交政策的各方面人才。
… Page 3…
在以后多达7次的航海活动中,这些人才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另方面,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明成祖大规模开展航海活动提
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明初,经过洪武时期采取的
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后,人口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粮食等重
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都有了提高。手工业也比以前发达,如矿冶业中
的冶铁,炼铁炉高1丈2尺,每炉能容纳2000多斤矿砂,铁的质量很高,这
有利于建造大海船。在江南,纺纱、织布成了农家的普遍副业,有的甚而发
展成为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造船业发展更快,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在
规模和制作工艺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当时的远航海船,船体巨大而坚固,为
郑和出使西洋而专门建造的海船,最大的船长 丈,阔44 丈,可以乘18
载五六百至一千人。这种船航行起来很平稳,可以抵御大风大浪的冲击。
社会经济的繁荣,明政府刮取了大量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物质财富,有
能力承担大规模外事活动的巨大开支。生产的发展,不仅使开展对外贸易成
为可能,而且也是国家的迫切需要,因为国内有可供出口的物资,如绸缎、
瓷器、铁器、土特产及手工艺品等;同时也需要进口本国不出产的必需品,
如香料、染料、胡椒等;而那些王侯贵族、地主豪绅,更希望通过对外贸易
换取一些满足其奢侈生活欲望的消费品。他们对南洋各国的珊瑚、珍珠和工
艺品非常喜爱,不惜花费巨资来换取这些东西。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人。他出生于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
族家庭,祖、父先后都曾到过麦加圣地朝圣,被尊称为“哈只”(意即到过
圣地巡礼的人。)郑和的祖父和父亲生活在元末明初。那时候,由于伊斯兰
文化的传播和阿拉伯航海贸易的发达,西起印度洋沿岸各国,东到现在的印
度尼西亚、菲律宾,都信奉伊斯兰教。而印度半岛上的一些国家和锡兰 (今
斯里兰卡)、榜葛刺(今孟加拉)、真腊(今柬埔寨)、占城(今越南南部)、
暹罗 (今泰国)等国家则信仰佛教。和这些国家交往,对于既是伊斯兰教徒
又是佛门弟子的郑和说来,是很方便的。他对伊斯兰教非常了解,平时生活
中也一般遵循教规教义的要求。这些都受到他父亲的影响。郑和的父亲是个
刚直笃信的回教徒,在家常对孩儿们讲述当年飘洋过海到麦加朝圣的故事。
郑和经常津津有味地倾听着各种各样新奇的轶闻故事,以及那些勇敢冒险的
航海经历,他特别神往传说中的那神秘的海洋和异国的风光,幻想着有朝一
日,也能继承先辈的勇敢冒险精神,航行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上,施展出自己
的才华和抱负,为国为民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派沐英等出兵云南,平定了
西南。在战火纷飞之中,郑和的父亲不幸病逝,年仅12岁的他也被明军俘获
至军营,以后又辗转送到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身边充当贴身太监。“靖难之
役”后,朱棣起兵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这时郑和跟随朱棣在军中参与战事,
他能够给朱棣提出一些很及时的建议,为朱棣夺取皇位建立了汗马功劳,得
到燕王朱棣的宠信。朱棣即皇帝位之后,郑和便被提拔为内官兼太监。明成
祖朱棣对他的赏识和重用,使郑和有显露才华的机会;在“靖难之役”的征
战中,他又经受了军事锻炼,增长了组织、指挥战斗的才干,这些都为他日
后远航西洋,指挥庞大船队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朝时候已经有“识宝回回”的说法,是说回族人善于鉴赏宝物,会做
买卖。郑和从祖父和父亲讲述的回族航海经商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也懂得一
些进行海外贸易的知识。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考查,郑和确实是完成明成
… Page 4…
祖联络各国、发展海外贸易的最好人选。
其实朱棣早就有意让郑和带队远航,只是条件还没有成熟。永乐三年(公
元1405年),朱棣终于下定决心派他作为出使西洋各国的外交使节。他认为
郑和勇敢、机灵、有胆略,能够不辱使命。而且郑和一家祖辈信奉回教,郑
和本人既是回教徒,又信奉佛教,有利于和西洋各地的回教徒和佛教徒交往。
郑和又是宫廷内官兼太监,了解皇帝和妃子们的各种爱好和需要,更可以兼
任为皇廷向海外采购奇珍异宝的使命。他在出发前就已经成为明成祖朱棣最
为信赖的近臣了。
郑和有着敢于进行探险的勇敢精神,所以,他欣然受命,积极筹办远航
的事情。在朱棣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大船62艘,每只大
船都可以装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连同中小船只,合计有200多艘。使团的人
员多至2000多人,除负责保卫的军卒之外,还有众多的水手。船上有各种专
业人员,如火长(负责罗针)、碇手(司舵)、军匠、民匠(负责修理弓箭、
器械),还有担任翻译的“通事”,办理交涉事务的“行人”,以及医生、
伙伕、书算手等等。每艘船上装载着备用的粮食、淡水、盐、茶、酒等日用
品,以及作为贸易交换用的铜钱、绸缎、织锦、瓷器、铁器等各色货物。郑
和把这些船都编上号,按大小不同的船型排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