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彦升被贬为唐州刺史。宋太祖的这些做法,对稳定后周旧臣的情绪,缓解他们对新王朝的疑惧,使他们放心地为新王朝服务,起了很好的作用。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稳定了内部,雄心勃勃,准备出兵统一全国,实现他结束五代乱世、平定天下的宏图伟业。当时,五代时期的“十国”,留下来的北方有北汉,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在湖南和泉州等地,也还有人拥兵自立。要统一全国,该先从哪里下手呢?先打北汉,还是先打南方呢?宋太祖想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下来。 
  一天夜里,风雪交加。赵普正在家里烤火取暖,忽然听得门外一阵敲门声。赵普心里奇怪,这么寒冷的夜里,还有谁会来找他?他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人披着斗篷,在雪地里站着。赵普定睛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来的竟是宋太祖。 
  赵普连忙把宋太祖请进屋里,拨红了炭火,在炭火上炖上肉,叫他家人拿出酒来招待。 
  赵普问:“雪下得这么大,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宋太祖说:“现在一榻之外,尽是他人地盘,我如何能够安眠?反正睡不着,就来找你商量一下” 
  赵普说:“陛下现在还是小天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已时机成熟了。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办?”赵匡胤显出犹豫不定的样子说:“我想先收复北汉太原。”赵普沉默片刻说:“这不是我所预料的。”赵匡胤忙问赵普所料为何,赵普想了一会,说:“太原地处南北二边,如果占为己有,那么,辽兵南下之患就要由宋来独挡了。如果暂留太原作北方屏障,等平定南方诸国之后,回过头来再打北汉,太原就会不攻自破。小小北汉,不过像弹丸一样大,晚一点收拾也跑不了。” 
  赵匡胤听完,长吁了一口气说:“吾早有此意,只是未敢轻决,此来专为听听你的意见啊!”于是,“先南后北”的正确方针就此确定了。 
  宋太祖和赵普决定了先南后北的计划以后,约摸花了十年时间,先后出兵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这样,南方的割据政权只留下南唐和吴越两国。 
  然而,赵匡胤并不能马上出征,因为还有一个重大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就是禁军的指挥权问题和兵权过于集中的问题。以政变上台的赵匡胤,深知禁军的重要,他本就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更何况他已亲身经历过两次禁军兵变呢! 
  所以他即位后,就暗中密切注意手握重兵的藩镇将领,预防不测。果然,宋朝建立不出三个月,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就会师北汉大举反宋,赵匡胤深谋远虑,守住关隘,一举平定李筠。之后,淮南节度李重进蠢蠢欲动,961年,赵胤下诏亲征,李重进自焚身亡。 
  赵匡胤在一年内两次亲征的胜利,基本解决了新王朝与旧王朝残余势力的矛盾,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安心,相反,他更时时刻刻感到另一种潜在的威胁。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天下自唐末以来,不过才过了数十年,帝王的姓氏已经换了八个,战斗不息,百姓惨死,生灵涂炭,其中的原因何在呢?我想结束天下征战不已的局面,为国家做长久的打算,但却不知应该如何去做。” 
  赵普说:“陛下能谈到这个问题,真是社稷百姓的福气。其实,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只是因为藩镇的势力太大,君弱臣强,时间久了,就积重难返,局势自然无法控制。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只有逐步削夺藩镇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入,将藩镇的精兵尽收于陛下手中,那么天下自然会安定了。”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为此,他在扑灭了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派慕容延钊到外地去当节度使。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禁军将领石守信,因为拥立有功,宋太祖没有立即罢免他。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于是,他就定下了“杯酒释兵权”的方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收缴兵权历来都是件极为敏感而棘手的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造成混乱。历史上这样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太多了。 
  赵匡胤选了一个日子,把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几位老将请到宫中饮酒。酒席上,君臣痛饮,大家都十分高兴。酒酣之时,赵匡胤见时机已到,便让侍立四周的人都退下,悄悄地对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来。 
  赵匡胤说:“我没有你们的鼎力相助,也当不了皇帝,我会永远感念你们的恩德。可是做天子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不知就里,忙问为什么。 
  赵匡胤便接着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试问在座诸位,有谁不愿意做天子?”这在当时是最为敏感的话,如果有谁沾上了谋反的边,就会被诛灭九族。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立即惶恐不安,连忙向赵匡胤叩头说:“陛下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怀有野心,想做天子?” 
  赵匡胤摇摇说:“你们说的不对。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但你们虽然没有野心,你们手下的人难道不想贪图富贵吗?一旦你们也被黄袍加身,你们虽然不愿意做皇帝,但那可能吗?你们难道已经忘记了我是怎样被你们拥戴当皇帝的吗?”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终于完全明白了皇帝是在担心他们。他们都是聪明人,不要说当时毫无准备,不能与赵匡胤相抗衡,惟有任他处置一条路,就是被皇帝怀疑上了,也最终没有好下场。石守信等人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赵匡胤见他的一席话已经震慑住了石守信等人,便真心地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造福子孙。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多买些良田美宅,给子孙留点家业,再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马上谢恩说:“陛下替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真是生死大恩啊!”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令其都以寄禄官的身份回家,并给予优厚的赏赐。他们虽仍有官阶身份,已无实际职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开国皇帝杀功臣,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这样的典型。宋太祖不仅不杀,而且采取一种最省力的方式,让大家都得到很好的结局,这里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威吓;二是推心置腹的谈心;三是安排出路。三点缺一,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使指挥使这3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三衙”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势力。 
  为了“安抚”被释去兵权的石守信等人,宋太祖不但向他们赏赐了大量的钱财,而且表示要和他们结为亲戚,“约婚以示无间”。不久,太祖寡居在家的妹妹燕国公主就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延庆公主、昭庆公主则分别下嫁石守信之子和王审琦之子。除年幼夭折以外,太祖只有一妹三女,她们中竟有三位下嫁到了被释去兵权的禁军高级将领家,说明这种婚姻是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的。这不但使石守信等人在一失一得中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进而消除“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疑惧,而且作为一种象征,也表明了宋初皇帝与曾经拥立过的功臣宿将之间的矛盾终于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解决。 
  过了一段时期,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也有个别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叼叼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这都是陈年老账了,尽提它干什么?” 
  第二天,宋太祖把这些节度使的兵权全部解除了。至此,所有高级将领的兵权都被解除。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并制定了“更戍法”,规定除了警卫皇室的殿前班外,所有禁军都要定期换防,将领经常调动,军队和将帅的调动权也归中央,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接着,他又实行了“内外相制”的策略,各地行政长官由朝廷委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