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色山谷-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子平还是那样潇洒,快步走进院来,和宋柏青紧紧拥抱,一刹那间,交流了千言万语。这种在患难时刻结下的深厚友谊,在二人紧紧的拥抱中互相升腾,迅速爆发,两个男子汉眼角都湿润了。

唐学风也上来见了礼,子平也见过了阴冰心,来不及叙述别情,方子平先去看李山西,只见他呼吸不稳,脉象微弱,显见的是心力交瘁,此时不宜打扰,方子平挥挥手,大家都退出来,方子平看笔墨现成,提笔就写,一挥而就,交常思目去取药,自己则招呼宋柏青等坐下,那边常思纲的妻子宋永红也已经得到信息,迫不及待的带着常平,来看方子平。

子平起身,热情招呼,目光最后落在孩子身上,这孩子不过满月几天,虎头虎脑,因为奶水充足,小常平吃的浑身上下滚圆滚圆的,带着明显的奶胖,特招人喜欢,那一双大眼又圆又明亮,眨呀眨的看着方子平,似乎在说:“你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你呀?”

子平半是喜悦,半是伤心,看着这个由自己命名的孩子,心中涌起一股柔情,他从永红手离接过孩子,亲了亲他的小脸蛋,不知怎的,突然“腾”的一下想到了唐雪衣,子平的脸上,出现了柔和的表情,令学风和宋柏青都感觉诧异。

子平收摄心神,摆弄着常平的小手,又蹭蹭他肉乎乎的小脸蛋,才恋恋不舍得交还给永红,不暇他顾,就要动问最近山谷内发生的一切。

尽管大家对方子平的归来都饱含着无限好奇,可也无法动问,宋柏青才要开口诉说,柴门响处,常思纲匆匆走了进来。

他看到子平,两个眼睛睁的大大的,子平也愣愣的看着他,两个好朋友都不说话,双目交流,双手相连,互相打量,好象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相遇在陌生的异域,终于爆发出一阵大笑,随即紧紧拥抱在一起。常思纲笑出了眼泪,子平也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于滴落在尘埃。

小常平不理解他们为何发笑,好奇的看着子平和爸爸,永红拉起孩子的包布擦拭着泪水,这种惊喜,思纲长了二十多年,也是从所未遇!

等大家都镇定下来,纷纷落座,永红要把孩子交给思纲,宋柏青不愿意,上前接了过来,永红立即回家,带来茶叶和开水,拉过小圆桌,且泡上一壶茶,自己坐在一边,听他们说话。

常思纲先从午夜钟声说起,谈到奇云怪雨,导致阴家寨和翠屏村两个孩子失踪的事情,然后说到三上回马岭之所见所闻,这些事思纲大部分都亲身经历,所以说的详尽而又生动,理路清晰,子平听到“龙回道观,肃穆清幽”八个字两度神奇的被发现时,眉头皱紧了。

“这八个字,确实早就存在于道观?”子平抓住思纲说话的空隙,插嘴问。

“是的,”思纲说,“那些石头,确实是道观偏殿上的,我仔细查看过了。”

子平点点头,又了解了一些回马岭新的变故,就陷入沉思。手中那杯茶,只喝了一口,就把杯子交到左手,片刻之后,又交还给右手。

常思纲和谭人祥同宋柏青他们作别后,顺葫芦谷小路而下。这葫芦谷,谷口小而山腹深,两侧都是参天的松柏,四季常青,遮天蔽日,小路被丛草淹没,几不可辨,因为谷内终年不见阳光,丛草高而不够粗壮,斜在小路上,潮湿滑溜,须得处处留神。

人祥走在后面,还是被摔了两跤,险些滚落葫芦谷,幸得思纲扶持,才能安然无事,饶是如此,两个人都弄了满身的泥巴,狼狈不堪。

谷底却有溪流,流水潺潺,在谷内显得异常清脆,思纲见自己葫芦里的水所剩无几,先饱饮一顿,然后灌满,沿溪流一侧的小路,小心的前行,终于出了葫芦谷。

阳光已经满山,田野展示着最后的生机,二人都是精神一爽,开始穿行果园。果园内各种山果树混杂,上月中秋,常思纲忙于米山事件,宋永红待产之身,未曾前来收取野果,思纲回家后却发现各种山果堆积了不少,那都是谭风林专门让人给送来的。

这一番跋涉,虽是上坡,却比葫芦谷内舒服的多,也爽气的多了,一路鸟鸣相伴,自也不觉寂寞,很快的来到回马岭的悬崖下。

仰望回马岭,壁立千仞,挺拔高耸,似乎直入云端,这份雄姿,让思纲啧啧称奇。青龙河水,由悬崖峭壁下的一个大石洞内发源,石洞外是人工挖掘的一个方形水池,外侧是半圆形出水口,山泉水由此一泻而下,进入了青龙河道,初时水并不大,沿途经过伏兽山脚,兼收并蓄,水流不断加大,终于在阴家寨南侧,形成一条阻断交通的大河,方子平就用它困住神鸡,终成大功。

就在水池的正上方,有个圆形洞口,大小同回马岭的地洞相当,直径两人多高,峭壁上还残存着流水的痕迹,想来水从此洞流出,直接流入了水池,再由半圆形泻洪口流出。这也就间接证明了宋柏青猜想的正确!

这个地方思纲并非初次前来,而谭人祥更是多少次来过,每年秋季野果飘香时节,人祥都要跟随父兄叔伯,来此摘果子,渴了就到水池中灌水来喝,这个地方绝对亲切。

那时侯从来不曾发现有这么一个洞口,虽说人们往往熟视无睹,可这么大的洞口,岂能一无印象?人祥冲思纲严肃的点头,证实了思纲心中想法的正确性。这个洞口,竟然能同高在云天的回马岭地洞相通,听上去确实有些匪夷所思,然而方子平听着,不觉其异,相反的,他感觉自己的思绪正在抓住一个关键,他刚要触摸到它,突然一阵云来,掩盖了一切,那些思绪就又飘飘渺渺的,甚至变的支离破碎了。

第十七章 奇幻百端

常平在外公怀里睡着了,平稳的呼吸让大人们感到平和安详。永红接过孩子,抱回家去。方子平甚至忘了和她打招呼,而杯中清茶,业已冰凉。

方子平的心思全在这件事上,他在听的同时已经对这件事情有了深刻的了解,尔后的盘算只是为了想办法对付。看他一个人静静的想,宋柏青也不愿意打扰,悄悄拉唐学风出来。柏青看到唐学风,心里的感觉可以说是欣喜若狂,这个孩子从小他就喜欢,后来因为他的父亲唐生亭曾经托孤,让他照料侄女雪衣,宋柏青却始终有一种负疚感。尽管子平再三说明,唐门之事源于一个诅咒,在这件事中,人力有时而穷,即便是他,也只能尽人力而听天命,可不知道为什么,宋柏青心中的负疚感总是盘踞在心灵最深处,无法磨灭。

他想起方子平交代他命名风云三箭,三箭依次是穿风、凌云、断雨,李山西以一个老江湖的眼光看出这三箭,箭箭不落空,都是针对唐家,方子平也曾这么说,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一切的确都是为了针对神鸡,宋柏青在坟墓内也曾见到地图,方子平的命名暗合了前人的安排,但唯有这风云三箭却不是,无论如何,总给人一种针对唐家的印象。

不过有一个问题,李山西忽略了,宋柏青自己也忽略了:在命名风云三箭的时候唐学风已经失踪!

唐学风的失踪其实是在大雨之前,这件事连学风也不甚了然,只觉得凉亭被一个巨大的阴影所笼罩,而自己无法克制冉冉而来的睡意,终于迷迷糊糊昏睡过去,好像被人点了睡穴,或者被施以咒语,唐学风就这样失踪了。

宋柏青还记得雪衣说过,生亭就是在死的时候还叫着学风的名字,那么在生亭看来,是否还对学风抱有希望呢?

“那你在失踪之后到了哪里呢?”宋柏青无法掩饰心中的好奇,拉住学风的手问他,眼睛则一眨不眨地盯着学风略显苍白的脸。

“宋叔叔,这件事还是要问子平兄,我没问过他,也不甚了然。但他给我说过家里的事情,他说自己无能为力。”学风或许是想起了逝去的父母,心中无比难过,眼泪扑簌簌流下来,他也不去擦,一任自己双泪交流。

柏青拍拍他的背,表示安慰,心中也不自禁的替他难过。

他回头看着房里的子平,还在端着茶杯,不发一言。他也无奈的摇摇头,子平才一回来,大家都来不及关心他,了解他这段时间的经历,却要他立即跳起又一付重担,柏青刚才因为仔肩重担一卸而引起的轻松感,立即被巨大的歉疚所代替。

子平终于站起身,腰杆挺得笔直,对着宋柏青笑笑,请他过来。柏青来到房间内,跟子平到墙边,那里贴着那首诗,宋柏青曾和李山西共同参详过,惜乎不得要领。

那首诗写于己酉冬夜:“是的,那是乾隆五十三年,”方子平沉思着,脸上肌肉在抖动,“这是我师父写的,真快呀!他老人家仙逝也有十年多了!”

宋柏青又看了一遍,写的是:

少岁浮灾不知难,

鹰翔凤飞料应闲。

灵蛇当道夜无边,

雪落梅花满平川。

他睁大眼睛看着子平,心中突然有所领悟:“难道是他老人家写给你的?”

思纲一听,也看着子平,脸上露出渴望的神情。

子平点点头,看了看学风:“是的,师父说我毕生都会悬壶济世,可我将来还有一些事情,他老人家都已料到,所以写了这么四句暗示给我。”

那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在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里,师父带着子平外出给人看病,回来的路上,子平困顿不堪,对着师父发了几句牢骚,师父很是不悦,但没有说话。

回到家里,师父端着子平泡好的茶开始教育他:“平儿,我们的前辈中不乏克己助人之辈,神农亲尝百草,扁鹊列国周游,华佗为关二爷刮骨疗毒,最终却死于奸雄曹操之手,本草之王的李时珍游历山川,撰写了《本草纲目》,这些前辈圣贤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典籍,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师父我虽然才疏学浅,但世代薪火相传,救人的宗旨无时或忘,也将平生所历之疑难杂症并皆罗列,其中有些已经证明可以治愈,而有一些却还需要像你这样的后人去努力。”

师父对子平一向并不严厉,甚至有些和颜悦色,今天面凝寒霜,一口气说了许多, 令子平甚感惶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