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一个和平的使者,欢迎所有对中国感到陌生的国家参观新中国。

他的话,简短、明快而有份量,像地球中的引力一样吸引着会场上的每
一个听众。他的发言使世界各国一下子缩短了与新中国在认识上的距离,使
世界直接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中国。


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迅速改变会场的气氛,周恩来的发言,除第一段
外都由翻译浦寿昌用英文宣读。

周恩来成功了,中国代表团不负使命,他用18 分钟的发言就驱散了两天
来的乌云,使会议绕过了前进中的暗礁,它使全世界都认识到新中国的真诚、
善意和聪明、力量。

随着周恩来走下讲台,无数记者冲出会场,用最快的方法发布这一重大
新闻,“求同存异”已经成为公认的术语,大会的主题词。

事后,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缅甸的吴努说:
这个发言“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就连当日上午在发言中与中
国大唱反调的马尼拉罗慕洛也说:“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
主精神。”

正是周恩来杰出的智慧扭转了大会的方向,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因此,
亚非国家公认中国总理说的话是有权威的。这种权威代表了绝大多数代表团
和所有亚非国家的意志与愿望。


互谅互让公正合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

周恩来1954 年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接
着又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亚非地区的影响显著扩大。但由
于中缅边界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东南亚某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仍然存在,加
上帝国主义的挑拨宣传,使这些国家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士有些惶惑不安。这
些国家同中国之间有的也存在边界问题,有的有其他历史遗留问题,它们都
希望中国能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尽快解决这些问题。1957 年,周恩来审时
度势,确定首先尽快解决为多方所关注的中缅边界问题,使有关邻国消除疑
虑,安定下来;同时,通过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造成的中缅边界问题的合理
解决,打击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的周边
环境。

缅甸是我们的友好邻邦。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中缅边界问题,却极为复
杂,主要问题是:1941 年线的处理,片马、古浪、岗房地区主权的收回,对
猛卯三角地永租局面的处置以及北段未定界的划法。当时,我方舆论普遍强
烈要求改变帝国主义侵略政策造成的恶果,而缅方有些人却强调继承英国统
治时期留下的既成事实。为避免在关键问题上陷入僵局,周恩来决定分两步
走。

第一步先提出一个和缓气氛的方案,即我方从有争议的1941 年线以西地
区撤回所驻军队,但缅方军队不得进入;缅方则从英国也承认主权属于中国
的片马一带撤出驻军,而中方军队也不进入。由于缅方接受了这一对等的建
议,遂导致了边境上和解局面的出现。

第二步是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就边界问题提出一个双方有取有予公正
合理的连锁方案。其内容要点为:

(一)北段未定界的片马、古浪、岗房地区一向属于中国,后被英国强
占,曾激起云南人民的爱国示威运动。1911 年4 月10 日,英国政府照会当
时的中国政府,明确承认上述三地是中国的属地,但企图出钱收买,遭中方
拒绝。而今中缅划界,这三个地方理应归还,以平息中国人民多年的积怨。
其余北段未定界,可按传统习惯线划界,直到底富山口。(二)南段未定界
的1914 年线,是英国利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迫切需要开通滇缅公路而迫使中
国政府接受的。事关我佤族所属班洪、班老部落辖区被割去一块,我佤族头
人和群众强烈要求收回。中方拟用猛卯三角地与缅方交换。(三)猛卯三角
地向属中国,在英国吞并缅甸后,为修建缅北八莫到南坎的公路,强要当时
的中国政府将其让出作为“永租”地,这是恃强欺弱的历史陈迹。而今缅中
两国均已取得独立,双方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议者,如再保持“永租”
关系,是与时代不相称的。但中方考虑到,如断然收回猛卯三角地,势将使
缅甸北部交通面临严重困难,故愿把它留给缅方,用以交换前述1941 年线以
西的班洪、班老部落辖区。

缅方经过反复斟酌:认为这是切合实际、公平合理的方案,表示同意接
受。这就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解开了主要症结。

周恩来曾指出,缅甸同中国一样也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我们
社会主义国家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应给予同情和支持,多理解其处境和要
求。在同缅方领导人会谈发生分歧时,周恩来始终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
疏导,耐心协调双方的思路,促使对方进一步考虑,从不流露火气,以免伤


害对方的民族自尊心。最后每每做到统一见解,使紧张气氛趋于缓和,从而
赢得了对方的尊敬。正如奈温总统所说:周恩来总理虽然是一个大国的领导
人,但与小国领导人交往时,总是平等对待。在与小国处理包括复杂问题在
内的各种问题时,他总是本着最大的同情和谅解作出让步。

对边境居民的民族感情,周恩来也是十分尊重的。中缅边界是若干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区,两边的部落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盘根错节。所以
他一再强调:有的民族被边界多年分割,这是历史所造成的,想加以改变,
是极为困难的,但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照顾其合理的愿望,设法
做一定的调整,也是必要的,如佤族班洪、班老辖区的收回,即其一例。此
外,在1941 年线上还有不少骑线寨,一个村寨同一家族的人,由于住宅的位
置不同,竟被划属两个国家,不仅日常生活不便,也给双方的行政管理造成
了不少困难,这是帝国主义埋下的纠纷祸根。1960 年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开
会前,周恩来在上海向有关领导人当面指示:对骑线寨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
保持每个村寨的完整,分别划给中方或缅方,力求平衡,主要看大家方便,
搞友谊。对大量边民过界耕地的处理,他于1960 年8 月7 日在北戴河提出,
可采取交换或补贴的办法,注意切不可伤害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关系。

周恩来还提出,要重视促进双方边境人民间的和睦相处。于是,随着勘
界工作的推进,展开了各种友好活动。两国政府分别向对方边民赠送礼物。
双方边民组织不同形式的联欢。两国还各自在云南的芒市和缅甸的八莫举行
了有双方边民代表参加的活动,庆祝边界问题的解决,两国总理和有关领导
人也出席了。这些活动为争取边民的配合,为增进双方民族间的友好情谊做
出了贡献。

周恩来还强调,我勘界人员要同缅方勘界人员友好协作,互相传授技术,
共同总结经验,切不可有大国沙文主义情绪。要通过联合勘察搞联欢,搞友
好。由于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双方勘界人员始终在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帮助、
合作、勘界、划界、树桩等任务都完成得很圆满。

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中,周恩来不但高屋建瓴,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
建议,他还常常及时就具体环节向有关同志咨询并给予实际指导,许多难题
往往因此迎刃而解。例如关于北段未定界,周恩来曾经询问:从尖高山到伊
素拉希山口一段,除片马、古浪、岗房地区外,按怒江和恩梅开江之间的分
水岭为界,从伊素拉希山口到西端终点底富山口一段按传统习惯线为界,缅
方是否完全赞同?我方代表回答说,缅方对该段的上述划法没有提出异议。
缅方曾表示,底富山口在缅甸的传统说法即是中国山口的意思,就缅方而言,
以它为终点是合适的;不过,此点涉及到同印度的边界关系,所以双方可认
定这是临时终点,以等待中方同印度谈判边界时再确定最后的终点位置。周
恩来认为缅方的意见是合理的,以底富山口作为临时终点是切合实际的。他
提出,该点可定为北段47 号界桩点,一定要派双方勘察人员去勘察,行动限
制在中缅境内,切勿授人以柄。后来缅方受到外来压力,处境有困难,吴努
来信诉说了始末,要求在议定书中不出现底富山口的名称。周恩来当即表示
可只提“47 号界桩点”,并在其后加上“两端终点最后确定前的临时终点”
字样。这一解决办法深为缅方所赞许。

对南段甲、乙、丙三段已定界,周恩来也作了具体指示,树立新界桩以
代替过去的垒石和以小溪、小路、田埂为界的旧章,以解决边界线不易辨认
的问题。


周恩来的一系列指示,对中缅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他还适时地就中缅边界条约的写法,提出了画龙点晴、具有深远意义
的构想。他指出:用新条约代替1894 年和1897 年的旧条约,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序言要写得鲜明,中心思想是谴责帝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中缅边界所制
造的纠纷。而今中缅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已将帝国主义长期遗留下来
的问题一扫而光,对原来某些不合理的界线找到了合理的解决办法。双方贯
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周恩来所以强调这一主题,是为了努力推广国
际关系新准则,使之发扬光大。奈温将军也认为中方的写法符合历史的事实
和发展,应当受到尊重。

1960 年10 月1 日,周恩来总理和吴努总理在北京签署了新的中缅边界
条约。中缅关系从此更加亲密,胞波情谊深入人心。

中缅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周围其他邻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来说无疑是
一个晴雨表。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睦邻政策取得了杰出成就;认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显示了生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