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恩来视察三峡时问林一山,萨凡奇作的三峡设计,你们有吗?并说,萨凡
奇虽然是个美国人,但他是一位科学家。如果要否定南津关坝区,也要有料,
三峡大坝是世界性问题,有了根据也可以说服萨凡奇。19588 月底,北戴河
长江会议上,周恩来再次指出,萨凡奇只搞了一个南津关坝区,可是他提出
了问题,是有功的。为了否定南津关坝区也要多花一些力量。对世界高坝应
作些研究,科学家要摆问题,以论证。1957 年初,周恩来出访阿富汗。考虑
国内根治黄河水的措施,为弄清有关水坝淤塞问题,亲自向正逗留在阿富汗
的德,美国和苏联的水利工程师询问、了解水坝的含沙量等有关资料。对外
国专家的意见,既不盲从,也不排斥,而是取其所长,避其所短。这不仅仅
是周恩来在治水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决策方法,而且是周恩来对外关
系的一个重要思想。“一切国家,一切民族,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
也有缺点”。“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
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各种问题要复杂得
多。各项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中,只有通过百家争鸣,博采众长,才能比较
正确,少出差错;出了差错也能较快地发现和改正。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我们不能苛求每个领导都要有周恩来那样高超的领导艺术和
卓越的决策才能,然而,每一个领导者根据自己的具体岗位和实际情况,从
周恩来的领导艺术和决策方法中吸取教益,对我们的事业是大有好处的。


南水北调打井抗旱——解决北方缺水与南粮北调问题

中国大陆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夏多冬少、南多北少。而且在时程上降水
高度集中,常导致洪灾和旱灾交替发生。因季风出现的频率、强度及挟带水
汽量等在各年间有所不同,降水的年际变化山很大,常有连续多年的丰水和
连续多年的少水情况的山现,加剧了洪灾和旱灾的严重性。在我国北方尤以
旱情为重。

历史上由于北方缺水,严重影响了北方农业的发展。自宋开始,经济中
心南移,长江流域成为漕粮的主要供应地。大运河在唐、宋、元、明、清各
个朝代都是连接北方政治权力所在地与南方经济区之间的生命线,元、明、
清三代更加突出地成为南粮北调的运输线。元、明、清时期许多官吏建议或
尝试用发展海河流域农业生产所得到的粮食代替江南运来的漕粮,虽偶有小
成,但从未扭转过南粮北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北方常常春早秋涝、旱涝交替,有时连年
干旱,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根据1965 年统计,山西、河北、山东、河南、
陕西、内蒙、辽宁、北京八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占全国的34%,耕地占
全国的40%,而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27。5%。当时,这个地区的粮食问题没
有得到解决,国家每年都要南粮北调、甚至用进口粮食来解决这个地方的民
食问题。

如何解决北方缺水、南粮北调问题?周恩来任国家总理期间,对此进行
了精心的筹划,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从长远的目标和根本上解决北方干旱问题着眼,周恩来赞成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的设想是毛泽东提出来的。1952 年10 月底,毛泽东视察黄河
时曾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1953 年
2 月,毛泽东视察长江,目的就是想探求向长江借水,南水北调,解决北方
缺水问题。1958 年3 月,中央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打开通天河、白
龙江与洮河,借长江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的
南水北调方案。

周恩来具体过问南水北调工程。他十分重视把务虚与务实、理想与现实、
目标与步骤、远景与近期、战略与战术结合起来。

1958 年8 月,从北京到北戴河的飞机上,周恩来向林一山询问了丹江口
工程和中线南水北调规划。林一山说:“丹江口工程正常水位175 米最好,
保证有200 多亿立方米水量从方城缺口直通华北平原,是引长江三峡之水北
去的组成部分。”周恩来指着中线南水北调的规划图问:“这里有一个始皇
沟?”林一山说:“这是宋朝程能献带领30 万民工开的,中途停止。现在南
水北调的渠道正好经过这里。”

8 月29 日,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
强调:“除了各地区进行的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校长远的水利规划,首
先是以南水(主要是长江水系)北调为主要目的即将江、淮、河、汉、海河
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和将松、辽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
系统的规划,应即加速制定。”

8 月31 日,周恩来在北戴河长江会议上指出:“江水北调有四条引水线
路,长江的上中下游都可以设想,要搞一个全面的规划。”

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会同有关


部门,对引汉济黄郑州至丹江口段的引水路线进行查勘。确定引水枢纽选在
陈岗,经方城缺口,至燕山水库经调节后沿线经鲁山、宝丰、郏县、禹县、
新郑、郑州,在桃花峪或岗李入黄。不久’黄河水利委员会又组织查勘了郑
州至北京段引水线路。

1959 年春,周恩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讨论南水北调问题的会议,讨论了
好几天,充分听取到会者的意见。水电部有个叫肖秉钩的工作人员有一套南
水北调的方案,他知道召开这次会议的情况后也跑了去。警卫人员不让他进
会议室,他就写了一张条子送到周恩来那里。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肖秉钧的
方案离现实太远,并称之为“肖方案”,但周恩来非常重视不同意见,当即
请肖秉钧进去讲了一个多小时。

1958 年至1960 年,在“大跃进”的氛围下,南水北调工作出现了脱离
现实条件急于求成的倾向,并提出了“开河十万里,调水五千亿”等不切实
际的口号。对此,周恩来做了耐心的说服工作,并对错误倾向进行了严肃的
批评。1959 年6 月9 日,他提出水利建设不能把设计能力当实际,把前途当
成现实,新工程上马要非常谨慎。1961 年7 月4 日又提出,理想总是要实现
的,但是要经过一个历史时期,不能急,不能随便搞。他说:“把珠江的水
调过长江,把长江的水调过黄河,设想得非常容易,落实起来有很多困难。”
“实际上这些问题要结合起来研究才行。有多少水可用?多水年、平水年、
少水年的情况各如何?要改变现状,对地下水的影响如何?蒸发多少?渗漏
多少?都是复杂的学问。”

我国在50 年代与60 年代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全面实施宏伟的南水北
调工程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关怀下,50 年代与60 年代,
水利工作者为南水北调做了大量的规划、研究与有关线路的查勘工作,付出
了艰巨的劳动,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60 年代以来,我国个别地区已修建了一部分南水北调工程。江苏省通过
江都抽水站抽引长江水入里运河,灌溉里运河以东的里下河地区,并经沿途
各级抽水站送水入洪泽湖,再沿京杭运河经骆马湖送水至徐州附近,补充徐
州、淮阴地区灌溉和航运用水。丹江口水库于1973 年建成初期规模,为实施
引汉任务的陶岔渠首闸同期完成。

1972 年春夏之交,华北干旱,天津供水告急,周恩来指示研究“有无更
好办法解决天津缺水问题”。同年12 月13 日,周恩来说:“河北省最大的
问题是旱。”此后,在兴修引滦入津工程以解天津缺水的燃眉之急的同时,
南水北调工作也有了新的发展。据统计,海河、淮河流域1980 年引黄河水量
91 亿立方米,淮河流域引长江水量101 亿立方米。80 年代中后期,引长江、
黄河水量约占海河、淮河两流域总供水量的23%左右。

从当前的需要和应急措施上解决北方干旱问题,周恩来提出了抗旱打井
的主张。

1965 年,华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1966 年初仍在发展。1966 年1 月下
旬至2 月初,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北方八省市区抗旱会议。会上,周恩来系统
阐述了抗旱防涝、扭转南粮北调的思想:

第一,北方地区通过抗旱防涝扭转南粮北调,要像搞大小三线、国防工
业、基础工业那样重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协同北方地区各级党政领导一
起来抓,建立北方农业小组加强领导,使北方地区实现粮食自给,队有余粮,


国有储备,农民生活达到全国第二,抗旱防涝,紧急的任务是抗旱。抗旱防
涝、争取丰收要与备战、备荒结合,与农业的长期规划结合;要全面安排、
长远打算;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要安排好群众生活,防止疾
病,特别要解决最小限度饮水问题;要保护牲畜,特别要严防兽疫;要保护、
修理农具;要多备种子,加紧积肥、沤肥;千方百计开辟水源,节约用水,
控制用水;打井(机井、砖井、土井)、开渠、截潜流、挖水窖、平整土地、
修四田(梯田、台田、园田、坑田)都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阵地地前
进;抓好排灌机具的修配、使用、管理;安排好、使用好农业水利基建资金;
地方上机动的财力、物力要集中使用,用在刀刃上;要节约民力,不误农时,
抢季节,分先后,抓重点;要高产田与基本田并重:各省分片管、分地形管,
抓两头带中间。

周恩来亲自担任中央地方农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