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军的降而复叛,使陕西的局面顿时严峻起来。整个陕西给搅得翻了天。
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先后攻掠巩昌府(府治在今陇西)、平凉府(府治在今甘肃固原)、临洮府(府治在今甘肃临洮)、凤翔府(府治在今凤翔)等地几十个州县,先后打败贺人龙、张天礼等部,并斩杀了固原道陆梦龙。在这年的闰八月,李自成还一度把悍将贺人龙包围在陇州(今陕西陇县)。贺人龙与李自成有老乡关系,所以李自成曾派高杰劝降贺人龙,贺人龙不干。后来因洪承畴率兵解围,李自成才率兵退去。
当时活动于庆阳的另一股农民军,也乘势南下,攻到西安附近的三原(今三原)、泾阳(今泾阳)、耀州(今耀州)、富平(今富平)一带,西安震动。
在陕西境内的其他各部,也纷纷攻掠。河南、畿南的农民军则遥相呼应。
农民军之所以能如此气势冲天,还与这年后金的入侵有关。
崇祯七年(1634)五月,皇太极再次率兵,绕过山海关防线,从蒙古地区犯边,攻入宣府、大同等晋北地区,威胁京畿。朝廷除令宣大总督张宗衡,率总兵曹文诏、张全昌抗击外,还先后从陕西、河南调动洪承畴、左良玉、汤九州诸部参加抗击,造成陕西、河南等地兵力空虚,给农民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直到闰八月后金军队撤出长城一线后,洪承畴等才得以回师陕西,陕西等地的局面也随之有所改观。
洪承畴回师之后,便命总兵左光先率兵赴陇州。当时贺人龙已被李自成的兵马围在陇州40余日,处境相当困难。左光先率援军赶到后,与贺人龙内外夹击,大破农民军。
此年的九月,朝廷檄令河南、湖广、山西、四川兵分四道入陕会攻:
河南兵进入同州(今陕西大荔)、华州(今陕西华县)地区;
湖广兵进入西安府的商州(今陕西商县)、洛南(今陕西洛南)地区;
四川兵进入汉中府的汉中、平利、兴安(今安康)地区;
山西兵进入西安府的韩城(今韩城)、蒲州(今山西永济)地区。
此外,朝廷还调集防边的2万军队进入陕南参加会战。
由于朝廷的围剿,陕西境内的农民军被迫开始了新的突围。到第二年即崇祯八年(1635)的正月,分成两路的农民军主力,已基本上涌入了河南境内。
一路通过湖广郧阳地区,迂回杀入河南。这股农民军,据说多达20万人,其前哨已抵达郧阳、上津,后队还没有离开汉南,前后绵亘数百里。而当时郧阳的守军才不过数千人,根本无法抵挡,农民军如入无人之境。这支农民军在郧阳活动不久后,转而北上,进入河南地区。后来又往北杀入河南的南阳府和汝宁府境,向河南中部靠拢。
另一路农民军则直接由陕西杀入河南。这支部队声势浩大,当时有人描写道:
“七年冬,贼骑干余西来,立马西郭麦田中。已而大旗飘飏。遥望崖口以南,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尽南山,北尽河曲,波压云涌而至。惟闻马嘶之声,自朝至夜,连营数十里。……贼过,人畜践踏,路阔五六里,不知其众之几何也。”
这路农民军进入河南后,便兵分三路:一路从陕州(今陕县)渡黄河北上,到达山西平阳,不久又渡河重回河南怀庆地区,再杀向归德府(今商丘地区)。另一路从武关杀入南阳,进入湖广襄阳等地区,一番攻掠之后,再杀回河南南阳、汝宁等地,向北集结。第三路则从河南卢氏县,直接向东攻杀。
至崇祯八年(1635)正月,农民军主力大多集结在河南境内,形势十分危急。兵科给事中常自裕当时给崇祯帝上了一份紧急奏疏,说明当时河南的局势。他说:
“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安危所系。现在农民军一路从陕西东北境的商南、洛南进犯河南汝州,一路从湖广郧西、上津等处进犯南阳。虽有左良玉一旅驻防新安、渑池,陈治邦、乔国柱、张嶷数营扼守汝州,陈永福孤军堵南阳,但农民军人多势众,多路出击,大小七十二营,有二三十万之众,蜂屯伊、嵩、宛、洛之间,急于侵犯汝、宁、郑、宋诸地。上述诸营,除左良玉一军尚可堵拒之外,其余各军都不足以恃,农民军有何所畏而不长驱直入?!现在虽遣张全昌、曹文诏、秦翼明诸将,然各旅都是兵不满千,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常自裕说得十分明白,崇祯七年(1634)底,大批农民军主力聚集在南阳至洛阳一线,向河南东部和南直隶的西北部进发,而河南境内的官兵根本无法堵截。因此,常自裕要求朝廷立即向河南增饷增兵。速救心腹之患。
崇祯帝此时也急了。如果让农民军向东移动,不仅龙兴之地凤阳要遭殃,而且弄不好要殃及到长江三角洲地区。这可是大明朝的赋税重地!
崇祯帝于崇祯八年(1635)正月诏令洪承畴东出潼关,进入河南围剿,并从各地抽兵调将予以支持,希望能扼制住农民军在河南的的凶狠之势。
不幸的是,此举为时已晚,大祸已不可避免地要降临了。
第五章 步入深渊的内乱中原大乱(1)
崇祯七年(1634)十一月,崇祯皇帝曾作了一次较大的人事调整,那就是把陈奇瑜撤职查办,代之以洪承畴。
陈奇瑜在汉中因抚局失败而放跑农民军主力以后,崇祯皇帝并没有立即查办陈奇瑜,反而继续支持陈奇瑜,撤办那些被陈奇瑜指责为破坏抚局的陕西方面官员,如李嘉彦(宝鸡知县)、练国事及士民50余人,并派遣李乔代替练国事出任陕西巡抚。
崇祯帝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希望陈奇瑜能将功补过,重新扭转战局;另一方面,说实在的,也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认识到农民军脱离汉中险境后,能如此迅速发展,把局面搅成这种样子。
随着陕西局面的恶化,以及给事中顾国宝和御史傅永淳等不断弹劾陈奇瑜的主抚误事,崇祯帝终于发现陈奇瑜惹下了多大的麻烦。当时,陕西方面的官员对陈奇瑜意见最大,认为陈奇瑜不仅做事不力,贻害陕西地方,而且还反过来指责陕西方面的官员,使不少陕西官员士绅受到处罚。因此,陕西方面的言论大有置陈奇瑜于死地而后快之势。
不知这些陕西方面的人士当时有没有想到,陈奇瑜这个外省人,虽贻误战机,给陕西惹下麻烦,但农民军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陕西人。说到底,还是陕西人给陕西惹下了麻烦。
在各方压力之下,崇祯帝决心临阵易帅,下令逮捕陈奇瑜,同时任命洪承畴出任兵部尚书,持尚方宝剑,总督晋、陕、豫、川、楚诸省军务,全面负责围剿农民军之事。延绥、宁夏、甘肃三边的防务,仍由其负责。
洪承畴当时已是崇祯帝在西北的王牌。在起用陈奇瑜时,朝廷曾考虑过调用洪承畴负责剿“贼”事业,但因西北边防事重,不能轻易换人才作罢。崇祯七年(1634)五月,后金攻入宣大一线,洪承畴匆匆赴边作战,至闰八月才回师陕西,投入对农民军的作战。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西宁(今青海西宁)发生兵变,叛军杀州官,逐守道,闹得很凶。洪承畴只得亲赴西宁平乱。他这一走,本已空虚的陕西,更是挡不住农民军的攻势,弄得农民军尽占关陇之地。
平定西宁兵变以后,洪承畴重回围剿农民军的前线,但此时农民军已逸出陕西,涌向河南,中州形势十分危急。
崇祯八年(1635)正月,崇祯帝诏令洪承畴率兵东出潼关,督各路兵马,在河南境内扑灭农民军。
为了支援洪承畴,崇祯帝调集各地兵马近8万人,进入河南地区。除此以外,归洪承畴统一指挥的还有当时已在的左良玉、陈治邦、乔国柱、张嶷、陈永福各部。不久,又有张全昌、曹文诏、秦翼明等部,以及从辽东调来的祖宽、邓玘等部进入河南参战。
除调兵遣将之外,朝廷还破例大发粮饷。崇祯帝拿出内帑20万两,户部备饷78万余两,另留湖广新饷13万两,四川新饷2万两,以供军用。
崇祯帝此次可谓是用尽了全力。他严令洪承畴必须在6个月内肃清农民军于河南。
在这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农民军是如何应对的呢?
据说,农民军主力在崇祯八年(1635)正月初,就已移至荥阳(今河南荥阳,位于郑州之西),并召开了著名的“荥阳大会”,商讨应对之策。
在荥阳参加会议的是所谓“十三家七十二营”。所谓“十三家”,即老回回、闯王、革里眼、左监王、曹操、改世王、射塌天、八大王、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可以说是当时河南境内的农民军主力。
据说,当时各家首领已侦知朝廷大兵压境,所以坐下来商讨对策。老资格的老回回首先提出,
农民军应该进入山西地区,以避锋芒。
张献忠(八大王)一听,立即反驳说,这是胆怯之举,并讥笑老回回。老回回很生气,与张献忠争执起来。这时李自成赶紧出面调解,并说了一段后来很是著名的话。他慷慨激昂地说:
“匹夫尚可奋臂争先,何况我们有十万之众!?现在我们的兵力是官兵的十倍,即使关宁(山海关、宁远)铁骑开来,对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眼下之计,只有分兵出击,各部分头杀掠,能否奏效则听命于天。”
众头目一听,齐声赞同。于是各部抓阄,确定进兵路线。依次是:
革里眼(贺一龙)、左监王向南,抵挡湖广之兵;
横天王、混十万(马进忠)向西,迎击陕西之兵;
曹操(罗汝才)、过天星(惠登相)分屯荥阳、氾水之间,守黄河一线,防御开封、归德、河南、汝州诸府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