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司和落脚李筑三家,在遵义发展了中共地下组织。红军尚未来到遵义,周司和就组织了“红军之友协会”。这时,跟邓发取得了联系,按照邓发的意见改名“红军之友社”,在城里挂起牌子,公开组织欢迎红军的活动。有了周司和这样的“内应”,红军在遵义城里开展工作方便多了。红军逐批进入遵义。遵义是红军长征以来头一次打下的比较大的城市。一月八日,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发布了《进遵义城八项注意》:
(一)整齐武装服装。
(二)不掉队落伍。
(三)不脱离部队不自由行动。
(四)到宿营地后出外要请假。
(五)私人不准向群众借东西。
(六)不乱买东西吃。
(七)无事不要进群众家里去。
(八)注意卫生,不乱屙屎尿。
一月九日下午,在“红军之友社”的组织、鼓动下,遵义城里许多青年学生、老百姓涌出新城南门关,站在丰乐桥头夹道欢迎中央纵队进城。丰乐桥是进入南门关后的第一座横跨在湘江之上的石砌拱桥,建于清朝咸丰五年,桥头有“接官亭”,向来是迎送贵宾之处。如今桥头响起了锣鼓声、鞭炮声。周司和领呼口号:“欢迎红军!”“欢迎共产党!”“欢迎毛主席!”“欢迎朱总司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一起走过来,不断跟欢迎的群众握手。毛泽东的脸上挂着笑容。这是他两年零三个月以来,第一次舒心地笑了!在“接官亭”前,毛泽东向欢迎的人群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就在这一天,红军总司令部移驻遵义。就在这一天,刘伯承被任命为遵义警备司令,陈云为政委。大抵是毛泽东在丰乐桥头公开露面,大抵是“欢迎毛主席”的口号声,惊动了夹杂在人群中的密探。
两天之后——一月十一日,黔军总指挥蒋在珍在遵义之北的正安所发出关于遵义动态的电报中,便冒出了一句“毛泽东当主席”:“遵义设匪军总机关,毛泽东当主席。天主堂设银行,滥发纸币,强迫人民使用……”《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丛书,一九八三年版。虽说蒋在珍用词不准确,因为毛泽东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起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并非进遵义才“当主席”,但蒋在珍的电报是“毛泽东当领袖”之意,因为“毛泽东是政府主席”这在国民党报纸上早已披露过的,蒋在珍也早已知道。蒋在珍的电报中表明,进入遵义之后,毛泽东已是红军“总机关”的“主席”。连国民党的密探都已得到这样的情报了!
第七部分:遵义曙光“毛、张、王”同住古寺巷
湘江东岸,过了遵义新城最繁华的丁字口,那里有一条僻静的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名叫古寺巷。小巷深处,一堵青砖砌的高围墙,一座颇有气派的门楼,一扇宽大的门。推门进去,草坪、花坛簇拥着一幢两层洋楼。这幢楼用特制的大块青砖砌成,四周有宽大的回廊。楼内,红漆地板,彩色玻璃窗,宽大的楼梯,黄铜架子大床。这样的洋楼,在当年的遵义,是数一数二的豪华型住宅。屋主是“川南边防军”第一旅旅长易少全(亦作“易少荃”),他风闻红军欲取遵义,早已携眷逃之夭夭。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向来负责安排首长的住处。每到一地,他总是先把可供住宿的地方作一番巡视,然后按首长地位的高低,相应地分配房子。长征以来,宿营地最好的房子向来安排给李德,而毛泽东总是住很差的房子。到了黎平,周恩来被安排住入最好的房子,毛泽东的住房也不错。在猴场,毛泽东住的房子最有气派。这一回,邓发领着毛泽东来到古寺巷,让他睡那张黄铜大床。显而易见,这是最好的住宿待遇。毛泽东素来爱干净,一路长征,他不睡老百姓家的床,每到一地,他要警卫员借门板,他要睡在门板上。这一回破例,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睡在那张富丽堂皇的黄铜大床上了。
毛泽东未进遵义,就已关照邓发,在遵义他要跟张闻天、王稼祥住在一起。邓发遵命,把张、王都安排在易宅楼上如今易宅已辟为纪念馆,张闻天的住室布置在楼下。据该馆工作人员告知,张当时是与毛、王一起住在楼上。他们讲了一个极有说服力的理由,即毛、张、王三人倘有一人住楼下,则势必是王,因为王腹伤未愈,进出要坐担架,住楼下更方便。然而,史料表明,王住楼上,张亦住楼上。,而楼下则住着他们三人的随行人员——秘书、警卫员、卫生员、炊事员。
长征开始之后,李德就发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常在一起,先是称他们“三人核心”,后来干脆攻击他们是“新的三人团”以至“地下三人团”。此时,毛泽东完全不必置理李德的风言风语,跟张、王同住一楼,以便于共商大事——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清算博古、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最重要、最著名的会议之一,是一九二一年中共“一大”以来最为重要的会议。关于遵义会议的由来,周恩来在一九四三年是这么说的:过了湘江后,毛主席提出讨论失败问题,从老山界一直争论到黎平……(周恩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遵义会议的主题,也就是毛泽东最初提出的“讨论失败问题”。在陈云的一九三五年二月(或三月)的一份手稿中,说得也很明白:
错误的军事上的指挥,是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的,在这一时期中,党同军委内部不是没有争论的,毛张王曾经提出过许多意见……(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一九三五年二月或三月)陈云这份手稿写于遵义会议结束后不久的时候,清楚地提及了“毛、张、王”,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相提并论。“毛、张、王”又是怎样酝酿召开遵义会议的呢?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写及长征时王稼祥和毛泽东同在担架队里的情形:
当时稼祥同志曾为作战指挥上的问题,和李德发生过多次争执,他忧虑地对主席说,这样下去红军就不行了!后来,他干脆地表示,要把博古、李德他们“轰”下台,毛主席听了稼祥同志的话,十分赞同,但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些担心,回说:“能行吗?我们人少。”稼祥同志又说:“到了遵义要开会,要把他们‘轰’下来。”主席高兴地说:“好啊,我很赞成,那要活动活动。”稼祥同志答应了。
长征的路上,条件是极其恶劣的,稼祥同志不顾自己的伤情,先找到了张闻天同志,向他谈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稼祥同志说,到遵义城需要开一个会,总结一条党的军事路线。正巧,闻天同志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同意。当然,周恩来同志也同意了。接着,稼祥同志还找了其他一些负责同志。朱仲丽:《“关键一票”的由来》,《革命史资料》,一九八○年第一期。伍修权也如此说: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起第一位作用的是王稼祥同志……王稼祥同志第一个促成了会议的召开,张闻天同志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会议从酝酿准备到组织领导,李德就已经被排除在外了。伍修权:《我的历程》,第八十一页,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在“毛、张、王”之中,王稼祥谈及和毛泽东同在担架队的情形:
一路上,毛泽东同志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从而促使我能够向毛泽东同志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泽志同志的决心。王稼祥:《回忆毛泽东同志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人民日报》,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毛、张、王”中的张闻天,在忆及瑞金云山古寺那次与毛泽东的长谈后,说道:从此,我同泽东同志接近起来。他要我同他和王稼祥同志住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反对李德、博古领导的“中央队”三人集团,给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张闻天:《从福建事变到遵义会议》,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就在“毛、张、王”住进易宅的当天,西门子电话机就安装在毛泽东宽大的写字桌上,屋里生了炭火盆。楼上共三间房,毛泽东住在东边的一间前房,后房住着他的警卫员陈昌奉和卫生员。张闻天、王稼祥住在西边一间的前房、后房。中间是客厅,放着一张长方桌子和几把太师椅,那里成为“毛、张、王”一起进餐之处,也成为一起商谈、筹备遵义会议的所在。至于贺子珍,预产斯日近,正随休养连住在遵义第三中学里。
第七部分:遵义曙光“柏天顺”酱园的小楼成了纪念地
除了“毛、张、王”三人住在湘江东岸的新城之外,其他的中共和红军首脑们差不多都集中住在湘江之西的老城中心区。贯穿老城的一条南北大街,叫子尹路(曾名枇杷桥),是以遵义名人郑子尹的名字命名的。郑子尹是清朝道光年间举人,集学者、诗人、书法家于一身。他名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著有《说文逸字》、《巢经巢集》等。子尹路两侧,大都是木板平房,只是路东八十七号内,却有着一幢比古寺巷易宅更加豪华的洋楼,是当年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漂亮住宅,后来成了红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遵义会议就是在这幢楼里召开的。一九六一年三月这幢房子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如今,这幢房子气势雄伟的门楼,当年是三爿门面店铺。今日门楼上高悬毛泽东一九六四年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之处,当年是“柏天顺”金字招牌悬挂的地方。“柏天顺”,名闻遵义的酱园。远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