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相吕不韦-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不韦回到咸阳,心情是复杂的,而主要的成分是惴惴不安。 
  临行前,他的心绪很糟。秦王,他的儿子没来由,在大殿之上讲了那样的话,他本来盼着儿子来找他,承认自己处事不妥,表示想明白了,或者没想明白,表示讨教。但儿子没有这样做——非但没有这样做,反倒自作主张,要逐客,而且不把他这个父亲(尽管吕不韦清楚,嬴政并不知道,至少是并不能确定自己是他吕不韦的儿子,但在吕不韦的意识里,往往是把自己看成父亲的)放在眼里,等自己决定了,才向他招呼了一声。 
  这事算是解决了,李斯早已派人向他报告,说秦王接受劝谏,收回了逐客的成命。 
  但事情不在问题本身,嬴政收回成命,不会逐客了,但他为什么一个时期出现了那一连串的反常举动?这意味着什么?收回了逐客令,是不是恢复了往日的秉性? 
  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在吕不韦的头上悬着。 
  秦王在郊外迎接了大军。“万岁”的喊声响彻九霄。 
  吕不韦和蒙骜下车见了秦王,复又登车陪秦王检阅了得胜之军。 
  九辆车,每车驷马,上面各拉着一鼎,从秦王面前缓缓而过。 
  秦军凯旋,咸阳成了欢乐的海洋。   
  二、庆典   
  当日,秦王、太后、吕不韦聚在华阳宫太王太后的身边。华阳太王太后激动不已,她表示了惊异:“八百年的周朝就这样完了!”说完转向嬴政:“政儿,就这样完在你的宝座之下?”尔后转向吕不韦:“相国,就这样完在你的手上?看来,世道真的要变了!” 
  吕不韦道:“这肯定无疑!” 
  太王太后:“他们的鼎,相国,你弄来了?” 
  吕不韦道:“是,摆在了我们的殿中……” 
  太王太后:“周的天数尽了!你们说大殿上将要庆贺一番,这是应该的。只是,你们完了事,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人赶出去……”说着转向太后:“我们娘儿俩也到殿上去瞧瞧,瞧瞧那些鼎是什么模样……” 
  九尊鼎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大殿中。 
  秦王与群臣在庆贺,史官宣读:“我取韩国二十四县,灭周,得周地,置三川郡……” 
  就在这时,殿角发出啼哭声,史官停下,赵高问:“什么人?” 
  就听一人道:“齐人淳于越……”这就是那个失声痛哭的人。 
  赵高问:“满朝皆贺,你为什么痛哭流涕?” 
  淳于越道:“我为周哀……” 
  真是扫兴!大家怒不可遏,齐声道:“赶出殿去!” 
  武士们就要动手了。这时,秦王道:“听他讲些什么……” 
  淳于越指着吕不韦问:“臣问相国:灭周,卜否?” 
  吕不韦认出了淳于越其人,知道他是博士馆一位博士,一向以正统孔门弟子自居。吕不韦回答了他,道:“未卜。” 
  淳于越问:“天命允否?” 
  吕不韦心里来了气,但竭力控制着自己,道:“天命必允。” 
  淳于越道:“未卜先知,闻所未闻……” 
  吕不韦觉得忍无可忍了,骂了一声:“腐儒!” 
  大家随后大叫了起来:“轰出去!轰出去!” 
  秦王要讲什么,吕不韦已经挥手示意,淳于越被轰出了大殿。 
  随后,史官贺词宣读完毕,大殿之上“万岁“声又起。接着进行了其他庆贺项目,活动结束。 
  大臣们纷纷离去。 
  大殿里剩下了秦王、吕不韦。赵高远远地站着,准备随时听从秦王和吕不韦的召唤。   
  三、迷茫   
  从吕不韦回来与秦王在郊外见了面到现在,两个人还没有讲过多少话。而实际上,吕不韦也好,秦王也好,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有一连串的问题要问,问题是,他们是不是最后决定讲给对方听,是不是决定向对方问。 
  虽然事情过去了,对郑国的处理问题,对逐客的问题,吕不韦很有一些想法,如果按照父子关系对待,他是很想讲出来教训一番自己的儿子的。他还会与儿子交流,问问嬴政当初究竟是怎样想的,以便对症下药,让儿子明白事理、增长见识,举一反三,今后少干蠢事。 
  吕不韦自然也会对儿子夸奖一番,知错能改,是好的品质,等等。 
  那么,吕不韦最终是否决定把这些话讲出来,把问题提出来呢? 
  无论怎么讲,我们看到,吕不韦虽然心情复杂,但内心是简单的,他的思维只是局限于当前发生的事情上,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思考着新出现的问题。他看到了新出现的问题,但是,他弄不清楚新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和意义,因此,他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往事(1)   
  现实是,嬴政的内心世界却绝对不是简单的。 
  看上去,嬴政的变化是新的,其实,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我们早就发现了,嬴政的性格具有双重性。 
  嬴政性情的双重性吕不韦看到了,但他并不清楚,这种性格会给嬴政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外表上,嬴政给人一种明显的木讷感觉。而正是这一点向外界掩盖了其内里的极度聪慧。看上去,对事物反应不是很快,反应的表征也不明显。一切变化都是内在的。就是说,嬴政对事物的反应实际上是敏感的,而且反应的印记是深刻的,只是它们是在内心里进行,不容易被人发觉罢了。 
  嬴政极端地聪明。一方面,嬴政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另一方面,他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而这种活动大都在内心里进行。 
  嬴政另外一个特点是有极强的洞察力。什么是都瞒不过他的眼睛。与此同时,嬴政还有惊人的记忆力,什么事他都不会忘记,他会把这一切,看到的一切,听到的一切,想到的一切,统统牢牢地装在自己的心底。 
  他有极强的理解力,凡事容易抓主要害、抓住关键、领会要领。 
  我们还记得,华阳夫人曾说,嬴政是“外讷而慧中”。她的看法是中肯的。 
  小时侯的许多事嬴政都记得。我们会看到,这一点对他对吕不韦与他的关系问题的处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大人交代的事,嬴政很少能够遗忘。他从很小就能够分出哪些吩咐是极端重要的,因此绝对不可忘记。 
  我们记得,嬴政母子回咸阳的路上,吕不韦曾对他说:“孩子,你听着:你要叫嬴政了,不再叫嬴正——你要做秦国的王,管秦国所有的百姓,最后,做天下的王,管天下所有的百姓……所有的!” 
  对吕不韦来讲,当时无非是激动心情的一种表露,并不是要真的告诉嬴政什么。但是,嬴政立即抓住了这句话的特殊意义,并把它记住了,而且会终生不忘,尽管他当时并不理解什么是秦国的王,什么是天下的王。但他记下了,这为他后来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宫后,嬴政一直在观察着、吸收着。吕不韦和赵女很清醒,他们要使自己的“野孩子”适应环境,最终成为环境的主人。嬴政并没有什么适应之类的思想,他凭的是内心争强的特性,暗下决心,发誓在宫中绝对不能比别的孩子差。 
  他很快适应了环境。随后,他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这样,他也渐渐明白了做王的含义。 
  我们还记得那次华阳夫人在宫中发起的给嬴政讲“五霸”故事的事。华阳夫人的用意是明确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讲,故事讲完在嬴政内心引起的强烈、持久效果,是华阳夫人始料不及的。“五霸”所有事迹都在嬴政心中引起了强劲的波澜,而吕不韦关于秦国应从“霸业”走向“帝业”的讲话,使小嬴政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只是,所有这些,大家并没有注意到罢了。 
  小小的嬴政入宫之后目睹了两次王位的更迭。当时,每次王位更迭,谁也没有注意到嬴政内心有什么变化。实际上,每次王位更迭,都激起了嬴政心潮的涌动。他静听着大家对逝者功过的评述,静观着新王的动作。这实际上是在给他做继位的演习。 
  总而言之,这一切促成了一个事实:嬴政过早地成熟了。 
  而这一点还没有人发觉。 
  逐渐地,嬴政在以一个成年人的目光观察着世界,并试图以一个成年人的手段处理问题。而对此,人们,首先是吕不伟却浑然不觉。 
  近来,嬴政动脑筋最多的正是“吕不韦问题”。 
  当初,对吕不韦,嬴政有的感情仅仅是崇拜。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完全是吕不韦的智慧、英明、果敢和令人吃惊的办事效率。 
  这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后来,嬴政思想中起了变化,他发现了吕不韦的不足。有的不足,看在眼里而已,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应。但有的不足,却进了一步:引起了反应。 
  这后者,便是吕不韦的以势压人、容不得持不同见解的人讲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情况特别表现在朝廷的议事中。 
  不错,在嬴政看来,吕不韦的主张往往是对的,提出不同见解的人的意见往往是错的,以不正确的见解反对正确的见解本身自然是错的。但问题在于,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吕不韦处理起来往往过于简单,有时甚至显得粗暴。而当吕不韦处理简单或粗暴时,嬴政心里就感到不舒服、不愉快。有时,他会对受到粗暴对待的人暗自同情,而如果吕不韦的简单、粗暴来得厉害的话,嬴政甚至会对吕不韦的行为产生反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到粗暴对待的人慑于吕不韦的权势,会低下头去。有的不服,继续争辩,这样,争辩者会受到更为粗暴的对待。久而久之,朝廷上便出现了趋炎附势乃至阿谀奉承之徒。长此以往,朝廷便形成“一言堂”的局面。 
  对此嬴政开始有了压抑的感觉。 
  对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嬴政感到讨厌了。 
  对那些阿谀奉承之徒,嬴政感到厌恶了。 
  嬴政看得明白,趋炎附势之徒所以出现,阿谀奉承之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