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1395-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冷斋,福建人,在保定军校与秦德纯是同学,秦任北平市长后,王冷斋代任行政 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并兼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和宣传室主任。王喜欢音乐,王妻能歌 唱。王上午去宛平主持公务,下午即去宣传室,每晚王家中有歌唱,隔墙可闻,人称王 家为“极乐世界”。当时记者采访宛平城最高军政长官王冷斋和吉星文时,曾经这样描 写:王冷斋是一个文弱书生,蓄着八字胡须,身穿灰色纺绸长衫,手摇折扇,面色苍白, 形容憔悴,因为连日和日军谈判,已经把他累垮了,旧病复发,大口吐血……从王冷斋 的样子和他的谈话中看到,他已经出了很大力气,尽到职责。
  吉星文:从报纸上已经知道他是吉星文团长……拄着白色粗木棍,从头顶到颈项缠 着绷带的黑大汉,上身穿着白老布短袖衬衫,下边打着整齐的绑腿、眼睛里充满着血丝。
  宛平前线最高军政官长,是一对形象反差极大的文官武将。他们配合协调,真是天 造之和。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第十五章 将军坐失战机“把河边旅团自支那军的包围中拯救出来!”
  “膺惩暴戾的支那二十九军!”
  “膺惩可怕的冯治安师!”
  7月8日以后,东京及日本全国各地的街头,日本的国民举着小旗,呼着口号连日游 行,要求政府对中国出兵。
  日本的舆论在军部的控制下,国民的情绪早就被鼓动起来了!
  7月7日至10日,卢沟桥畔的战事,4次挑起,又4次谈判,其实日方毫无诚意,除等 待援军以外,重要的是,日方的决策人正在举棋未定。8日晨,华北驻屯军召开会议,决 定采取迅速解决卢沟桥事件的方针,也只是策略性的决定。是否挑起对中国全面开战, 华北驻屯军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并不一致。准备发动战争并在积极筹划对策的,主要有 步兵旅团长河边正三郎,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辅佐武官今 井武夫,二十九军的军事顾问樱井德太郎少佐等。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和参 谋长桥本群,对开发华北的经济皆非常热心。而不赞成行使武力,田代在这之前也曾多 次与外务省商议,谋求实现和平的方法。华北驻屯军首脑们大多认为:一、如果宋哲元失去京津地盘,将来恐怕没有交涉对象,因此,不愿意提出使宋哲 元地位以致命影响的要求。
  二、考虑宋哲元的地位处境,考虑宋哲元从齐齐哈尔的深山里出来(有误——编者 注)踏上京津军政舞台的心境,实有如插足京洛之地的乡下武士,汲汲于保持京津的地 盘,尽量稳健的解决,以求自保。但是二十九军的下层,特别是青年军官们的排日抗日 风潮又甚激烈。加以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宣传、鼓动,使宋哲元就是想表面上接受日本要 求也不可能。
  不过,此时田代中将的心脏病发作,已经命在旦夕。
  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后,于8日深夜,陆相杉山元即下令,以备对华紧急出兵。 令4万士兵停止复员。
  日本军部内部的“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顿然明朗。日本军部主管作战的 第一部部长石原莞尔,提出“事变不扩大”的主张。在军队内部得到航空本部长久迩大 将,参谋次长、前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等寥热可数的几个人支持。
  石原莞尔,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角之一,有“关东三羽鸟”之称,被日本少 壮派军人视为英雄人物。当他被调回东京迭任要职后,他却顿悟前非,极力反对继续侵 略中国。在卢沟桥事变前,就曾坚决主张驻华北的日军撤到长城以外,而将长城以内的 中国领土全部归还,彻底解决华北问题,使中日之间避免发生冲突。
  有一次,石原莞尔在京都大学讲演,竟然公开发表惊人的主张:所有应负中日之战 的人员均应发交军法审判。同时他更呼吁应由日本裕仁天皇亲赴南京,向蒋介石求和。
  多田骏,在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之时,亲眼目睹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多田和石原 之所以主张“不扩大”方针,均以中国民众普遍抗日排日风潮极为高涨,和中国现在已 经是一个统一国家,而不再是过去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状况为理由。
  “七七”之前,石原少将担心华北会发生突然事变,警惕发生第二次“柳条沟事件”, 密派陆军部军事课高级课员冈本清福中佐到华北找各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冈本在平津逗 留一个星期,回国后,向石原作了极为乐观的报告:“在华北的日军中,虽然也有部分 人忧虑会爆发事件,但为数极少,从整体看,没有特别担心的必要。”
  石原才略略放心。除此以外,占压倒多数的日本军方首要,无不在秣马厉兵,跃跃 欲试,企图在即将扩大的中日之战中一显身手,如同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中的那些名 将一般。其中最强硬的主战派诸如:朝鲜总督南次郎,鲜朝驻屯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关 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内务大臣、海军大将末次正信等。
  内阁与军部联席会议上,两派反复激辩,多田骏与末次正信险险乎动了武。
  7月9日,陆军部决定了派兵方针,早上8时50分,杉山元陆相便在临时内阁会议上正 式提出派兵案,陆相说:“……自事件发生以来不法射击不断,是一种无信不逊的态度。 尤其从第二十九军的兵力和抗日态度来看,不如在此时派出适当的兵力,亦即从国内抽 调3个师团派遣到现地。”
  其他阁僚认为,“从国内派兵时机不到。”
  恰好此时,得知中日双方于9日凌晨,达成了三项口头协议。因此,杉山陆相的派兵 案就被暂时搁置起来。
  接着,上午11时,日本内阁四相(首相、外相、陆相、海相)会议决定了“不扩大” 方针,提出“日本政府的解决方针是:中国军队撤退,处罚事件负责人,中国方面进行 道歉,以及今后的保证。”参谋次长今井清根据内阁会议的精神,9日夜里就将《关于解 决卢沟桥事件的对华交涉方针》电示华北驻屯军。要求使冀察方面在最短时间内予以承 认实行:一、停止中国军队在卢沟桥附近永定河左岸驻扎;二、关于将来的必要保证;三、处置直接负责人;四、道歉。
  华北驻屯军根据这样精神,10日向二十九军提出四项要求:一、二十九军代表向日军道歉;二、给肇事者以处分;三、卢沟桥附近永定河东岸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四、鉴于此次事件出于蓝衣社、共产党及其他抗日各种团体的指导,今后必须对此 作出彻底取缔办法。
  石原莞尔以军部第一部部长名义用无线电话命令天津驻屯军,叫他们下令牟田口联 队立即从丰台附近撤退到丰县(指河北省丰县),勿使冲突扩大。可是,天津驻屯军的 少壮派参谋人员却认为:撤退是交战之中军队的最大耻辱。他们悍然拒绝了这个命令。
  军部非常不满9日内阁决定的不扩大方针。第二天,参谋本部制定并通过了向华北派 兵的方案。决定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各派1个师团,必要时由日本国内动员3个师团,共5个 师团,两个多月内使中国屈服。这个方案,军部仍称为是不扩大方针,而遭到军政界大 多数不扩大派的反对。
  7月11日,参谋本部将派兵5个师团的方案,首先提交五相(首、外、陆、海、藏) 会议统一意见。上午11时30分,在首相近卫文麿官邸召开五相会议。
  陆相杉山以强硬的态度说:“为了确保中国方面实行道歉和必要的保证,必须火速 以关东军及朝鲜军准备好的部队增援中国驻屯军,同时也要从国内抽调必要的部队(5个 师团,目前暂用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迅速派往华北。”
  海相军内光政支持陆相方案,认为:派兵等于全面战争。
  海军也作全面战争准备。
  外相广田弘毅只是软弱无力地提出,为了保护日侨和为驻屯军自卫才须动员。意见 似是疑问也像是出主意。在3个多月前,广田就任外相时铮铮地保证:“在我的任职期间, 我决不让发生战争。”犹余音绕耳,广田唯诺接受了军方的方案。也有人说“广田三原 则”是迈向战争的基础,也不能说不准确。
  拓务大臣大谷问道:“陆军将打到何处为止?”
  陆军大臣杉山傲然拒绝答复。
  海军大臣米内便代为答道:“预定打到保定为止!”
  不料,陆军大臣当场大发雷霆,愤然斥责米内说:“像这样大的事,你也能在这种 地方说吗?”
  会后某位阁员曾经忿忿不平地说:“指内阁会议为‘这种地方’,叫我们这些阁员 如何能尽职责?”
  结果,陆军大臣杉山的派兵方案,在五相会议上诺诺连声中通过了。只是根据内阁 官房长官风见章的提议,将陆相提出的派兵方案做了小小的文字上的修改。如,将“卢 沟桥事变”改为“华北事变”,向华北“出兵”,改为向华北“派兵”。好在这些昭和 军阀们并不在乎咬嚼几个文字,也未计较,就算同意了。
  下午3时20分,只用了40分钟的内阁会议,决定了接受五相会议的决定,并议定“要 举国一致来处理事件”。实际上内阁通过决定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意义是利用内阁进 行举国战争动员。
  下午4时,首相近卫到叶山皇室别邸见驾。看来近卫的举止似乎对天皇不甚礼貌,近 卫每次见到天皇都显得较为随便,这只不过他们如兄弟般亲密的一种表示。他们信口谈 了些事情。20分钟后参谋总长载仁和陆军大臣杉山元也赶到了。
  近卫和杉山谈了内阁出兵决定以后,天皇问了类似拓务大臣那样的疑问。天皇似乎 对预定打到保定一说并不深信,但也没另提出疑议。天皇把中国有两个月时间就会屈服 的话,问了一遍,杉山做了极为肯定的回复。天皇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