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上的宫门之变-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中的武则天得到了妥善安置。她虽然被迫将国政交给李显监国,并在不久之后禅位给了李显,成了“大圣皇帝”。1年后,武则天即将逝世。朝廷适时公布了武则天的“遗制”。武则天在遗制中说要“祔庙”、“归陵”,也就是主动要求归附到李唐的宗庙,去丈夫高宗的陵墓合葬。武则天还主动要求去掉帝号,自己不愿意做皇帝了,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最终还是作为唐朝的皇后进入了乾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前朝廷公布的所谓武则天“遗制”极可能不是武则天的意愿,但之后公布的赦免武则天情敌王、萧二家及政敌褚遂良、韩瑗等人子孙亲属的罪行,令他们复业的内容极可能是她真实的意思。
  没几天,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去世,享年83岁。唐朝上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后”,祔葬于唐高祖乾陵。唐睿宗李旦在李显之后即位,给“则天大圣皇后”改了一个字,叫“天后”,不久又追尊为“大圣天后”,改号为“则天皇太后”。
  武则天最终还是失败了。
  
  三
  
  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因为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时称“五王”。
  对于张柬之等人的政变行动,当时和后来的人都持支持肯定态度。唐人皇甫澈就在《赋四相诗·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一诗中写道:
  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
  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
  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
  但是张柬之五人的下场并不好,这和他们的政治幼稚病有关。当初,敬晖和桓彦范等人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曾经对敬晖说:“二凶虽除,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多次向张柬之提起,张柬之都不同意,敬晖也没坚持。薛季昶感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了。”之后,武三思勾结李显的韦皇后,“内行相事,反易国政”,武氏家庭武三思等及其羽党仍当权用事,“为天下所患”。一些议论就将责任推卸给敬晖。
  武三思勾结韦皇后,谮毁张柬之等,最后抓住敬晖的一个把柄告发了张柬之等五人。唐中宗李显下诏说:“则天大圣皇后,往以忧劳不豫,凶竖弄权。晖等因兴甲兵,铲除妖孽,朕录其劳效,备极宠劳。自谓勋高一时,遂欲权倾四海,擅作威福,轻侮国章,悖道弃义,莫斯之甚。晖可崖州司马,柬之可新州司马,恕己可窦州司马,玄暐可白州司马,并员外置。”张柬之五人都被贬官。敬晖在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后,每每推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政治斗争往往是残酷的,没有后悔药可吃。张柬之这时才说出当初不乘胜追击,顺便将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势力铲除干净的原因:“这应该是皇上的事情。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现在大势已去,再来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敬晖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杀。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病死,桓、袁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
  杀害张柬之五人的唐中宗李显实在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确实控制不了处于转折关头的唐朝天下。新的政变已经在长安城里酝酿了。
  
  后记 一切都是皇权惹的祸
  
  感谢读者购买、阅读本书。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宫廷政变的历史通俗读物。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数以百计。从大禹的儿子启违背父亲传为贤人的遗嘱,废除禅让制度而世袭为夏王,到已经迈入近代门槛的1861年,中国依然发生了将慈禧推上政治核心平台的辛酉政变,中国历史上的宫门政变就没有停止过。每一个古代王朝都发生过至少一次的宫门政变。我们熟悉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有非正常的权力运作经历。在《宫门之变》中,我简要列举了宫廷政变在中国的历史,可要完全列举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许多割据证据和随起随灭的宫廷政变就没有列举其中。
  我坚持认为,中国宫廷政变频繁发生的根源在于乾纲独断的皇权的存在。权力争斗,充斥着几千年来的中国政治史。权力争斗的背后充满刀光血影,亲人相残。权力导致争斗,绝对权力导致残酷的争斗。而宫廷作为绝对、不可侵犯的皇权的栖息地,自然摆脱不了接连不断的政变阴影。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突出现象。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一切都是皇权惹的祸。”
  我们可以将这个结论放到本书中的各个具体案例中分析,屡试不爽。
  在这里,我要将本书的资料来源和引用材料向读者详细交待。读者可以从中看出本书的成书过程,有兴趣的话可以查看“原典”做延伸阅读。现在图书市场上历史通俗类读物泛滥成灾。为了从纷繁复杂的相关解读中脱离出来,探究历史的原貌,我主要以《二十四史》的原始记载为资料展开写作。我所引用的《二十四史》是从国学网站(guoxue)“原典宝库”上下载的电子版本。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之前在汗牛充栋的纸质《二十四史》中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一两天时间进行的特定人物、事件等搜索工作,得以在电子版《二十四史》中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指出的是,国学网站的电子版《二十四史》编校质量略显粗糙,书中的引用可能与纸质版本有所出入。另外,《甘露之变》、《神龙政变》两章的史实引文来自《旧唐书》,而没有引用《新唐书》的历史记载。
  我对原始史实做了适当的艺术加工。在不触动基本史实的前提下,本书故事进行了枝节扩展。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史实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每个人的特点,也是不同TXT图书下载网bookdown作品的风格所在。依靠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清史稿》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没有两个人的说史是完全相同的。实事求是地说,一部明史,一部三国志,有多少人研读;一个玄武门之变,一个巫蛊之变,有多少人写过,没有自己的特点就没有读者的阅读与欣赏。
  除了所有在文中已经列出的参考资料的TXT图书下载网bookdown,我还要感谢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下载的相关历史论文的TXT图书下载网bookdown。本书引用、借鉴的相关论文有:
  徐海娜的《恭亲王奕?》(载于《文史天地》2005年第10期);
  梁严冰、马晓晖的《肃顺集团与晚清政治》(载于《求索》2006年7月);
  高中华的《肃顺与戊午科场案考论》(载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卢伯炜的《论清朝辛酉政变的过程》(载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石玉铎、王春光的《“赵盾弑其君”质疑》(载于《史学集刊》1989年第2期);
  孟祥才的《论曹爽之败》(载于《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雷巧玲的《“甘露之变”发微》(载于《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9期);
  何灿浩的《“甘露之变”性质的探析》(载于《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王水凤的《明英宗与景帝之争》(载于《政府法制》1999年第8期);
  李国权、张家清的《江充其人——一个复仇者与困扰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载于《书屋》2006年08期);
  陈志的《论巫蛊之祸》(载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8年03期)。
  此外,《辛酉政变》一章还引用、借鉴了我和陈娇娇编著的《天朝末期——清王朝的最后七十年》一书的相关章节和茅海建老师的《苦命天子》一书的相关章节;《闹朝击犬》一章还引用了《左传·宣公·晋灵公不君》的相关内容。历史解读是一个层层堆积的过程。前人的辛勤劳动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发展的基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上有一篇署名毕荒的文章《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这篇文章对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作了梳理,对本书《宫变简史》一章第一节的写作帮助很大。毕荒的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还衍化出《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一览》等名字出现在各个论坛上。我则以转载自military。china的该文为参考蓝本。
  本书选取的宫廷政变都是脍炙人口、人所共知的著名事件。事件发生后,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流传和解读,增加了不同的内容。我作为后来人的后来人,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些“加工材料”的影响。比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等著作和评书对我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在相关章节中有所体现。我并非历史科班出身,在史料的遴选和观点的归纳阐述上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指正。
  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具体案例的描写和论证,最后两章《宫门之内》和《宫变简史》分别讲述了宫门之内皇权的绝对性和专制特征,梳理了中国的宫廷政变历史。全书得出的尚待商榷的结论认为中国宫廷政变指的就是宫廷之中围绕皇权展开的,在皇权虚弱时期,君臣矛盾、家庭矛盾和后宫矛盾等通过军事政变、暗杀或阴谋诡计等形式爆发出来的非常事件。
  在全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特别感谢唐琳娜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最后,我要对所有为这本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们表示感谢。没有大家的帮助和辛劳付出,就没有本书的成功出版。
  谢谢大家!
  张程
  2007年9月23日于六合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