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航行至莱特湾附近海面时,远远看到的不是哈尔西舰队而是栗田舰队,因此,斯普拉格见状后自然气愤至极,而且这一气愤逐年增长,直至今日(斯普拉格的护航航空母舰是金凯德舰队的一支) 。
栗田舰队能够突进莱特湾,无疑使美国海军大为丢丑。如上所述,栗田舰队已经在锡布延海受到相当惨重的打击,终于决定返航退却,在这种情形下,就美国人的一般常识而言,即便美机空袭已经停止,栗田也决不会再次反戈,向充满危险的目的地进击。但是,对于经常违背军事常识而作战的日本军队,美方有丰富经验的将军应倍加小心才是,当时,如果向栗田舰队5000米的上空进行持续两小时的跟踪侦察,在接近黄昏时机,就完全可以抓住反戈一击的栗田舰队的动向,或许,会将栗田舰队的重新反扑行动延迟到第二天,直到日本基地航空部队前来协助为止。但是,当美军侦察机飞走之后,空袭已经停止了1 个多小时,栗田据此判断,美机动部队肯定已在相当遥远的海面,且栗田又深感到自己突进莱特湾的责任重大,因此,毅然决定全军调头再次进击。至于美国海军方面,竟然不相信栗田舰队能够卷土重来,从而放松了对至关重要的海峡进行警戒,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重大的失误。
另外,当夜幕降临之后,海峡一线完全应该使用潜艇进行巡逻警戒。从昭和18年年底开始,美海军使用潜艇作战的技术已经大大地提高了。进入昭和19年,日本的驱逐舰不断遭到美潜艇袭击而葬身海底,为此,日本海军官兵议论纷纷,认为这简直是老鼠捉猫,心中愤恨不平。在6 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的潜艇部队也遭美潜艇攻击而支离破碎。在日本舰队突进莱特湾这一重大战役中,美国海军没有使用潜艇,尤其是在锡布延海海面以及圣贝纳迪诺海峡海面竟丝毫没有发挥潜艇威力,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关于美国舰队因麻痹疏忽而造成的失误,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即从单方面来看,可以认为小泽舰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成功。这也表现了美军作战上的失策。在这个问题上,从美军方面而言,美舰队指挥官对下列两点是应该承担责任的。
(1) 对日本机动部队实力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
(2) 率舰队倾其全力进行远距离迎击战,结果在光天化日之下使栗田舰队获得了12小时纵横驰骋,自由行动的时间。
美军搜索机曾于24日下午3 时左右报告说:“日本强有力的机动部队正在南下”,对报告中的“强有力”这一点,恐怕哈尔西司令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究竟有无可能拥有“强有力”的航空母舰舰队呢?若冷静地对此稍加分析,无疑应该持否定态度。4 个月前,6 月19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国舰队击沉了新式精锐航空母舰“大凤”号,进而炸沉了“翔鹤”、“飞鹰”,日本的航空母舰仅剩下了“瑞鹤”1 艘。对此,哈尔西应该是一清二楚的。即使日本方面加上几艘速度不快的由战舰改装的第二流的航空母舰,哈尔西也没有必要将其主力孤注一掷,全线出击。再说,派遣他麾下的4 群航空母舰中的一半力量远距离北上迎战,也是一种浪费。
按照作战常规,完全应该分出一半兵力,以莱特湾为基点在萨马岛海面游弋警戒。这种对复杂的海战实施简单的作战,不能不认为这是美军的一个失败。
“栗田舰队失之交臂”这一来自美国方面的评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换言之,即“栗田舰队突击莱特湾未遂而退却,客观上帮助了美军。假如栗田真的按预定时间突进莱特湾,美国陆海两军蒙受的损失将是难以估计的,甚至,美军的整个登陆作战也许会遭受挫折——哈尔西几乎铸成大错”。
另一方面,按哈尔西的话说,栗田舰队没有配备航空母舰,没有配备航空母舰的舰队不能算作主力舰队,主力舰队应该是机动舰队。所以,全力以赴地歼灭小泽舰队是符合一般作战常识的。至于说到小泽舰队的实力,那种认为侦察机可以接近到能够辨认出日本机动部队甲板的程度,也是外行人的想法,是要遭到有海战经验的人嘲笑的。而且,认为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建造了的日本航空母舰已经竣工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击溃了日本的机动部队,那么太平洋上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无疑将百分之百地掌握到美国海军手中,因此,恩加诺海面海战是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这将会自然而然地使美军把握住“主要目标”,并向着“主要目标”长驱直入。对其他小股敌舰队置而不顾是美国海军的一贯战术思想。况且,美国的航空母舰群正注视着没有突进莱特湾的栗田舰队。如果栗田舰队真的突进莱特湾,一定会把它全部消灭,等等,真是不一而足。
双方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恐怕10年以后,仍旧是无休止地争执的题目。但是,哈尔西的主力舰队被小泽的“诱饵”舰队所引诱,放弃了对要塞圣贝纳迪诺海峡的警戒,这在莱特湾海战史上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事实。结果,美国虽然在战略上以强大的优势兵力压倒了日本,但是,在战术上美国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战胜日本舰队,这样说,并不是日本方面在强词夺理。
(三十)回顾莱特湾的失败——“是否作战方法不当”
莱特湾海战,日本方面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栗田舰队和小泽舰队的损失总计如下:
战列舰3 艘、航空母舰4 艘、重型巡洋舰9 艘、驱逐舰13艘、潜艇5 艘,大小共34艘舰只。
美海军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只损失了4 艘一般舰只综合有关资料,莱特湾大海战日美双方的损失是:日本——损失母舰4 艘、战列舰3 艘、重型巡洋舰6 艘、轻型巡洋舰4 艘、驱逐舰11艘和潜艇6 艘,损失飞机约400 架,伤亡人员7400余人。美国——损失轻型母舰1 艘、护航母舰两艘、巡洋舰两艘和驱逐舰3 艘,损失飞机100 余架,伤亡2800余人。。其悬殊之大令人吃惊。这是在战争中罕见的奇怪现象,就好象西村舰队在莱特湾入口处遭到美海军报复性的炮击一样,日本海军全盘承受了美海军为雪珍珠港之恨而进行的沉重打击。而且,珍珠港是日本海军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法对美军进行的出其不意的攻击,莱特湾海战也是由日本发起的攻势,结果却复仇不成反遭溃败,准备充分的进攻结果却一败涂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充分训练之后进行远征的“棒球队”,以34:4大败而归,真可谓前所未有的“大溃败”,帝国海军竟会是如此软弱无能的部队吗?
不!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应该归罪于以必败为结局的战争本身。从这点来看,日本海军在莱特湾的失败又是不足为奇的。正如读者已经知道的那样,该作战命令就曾明确地指出了这次战斗的战场就是“舰队的葬身之地”。让大舰队赤手空拳地驶向1000海里的敌军阵地,最后全军杀入,这是从一开始就违背作战常识而制定的自杀性的作战。如果栗田司令过于认真的话,恐怕日本舰队连一兵一舰回返的可能性都没有。
昭和24年,天皇陛下对海军首脑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莱特湾海战中帝国海军水上舰队的使用方法是否不适当?”
这“不适当”一词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与通常所说的“是否适当”一词有所区别。在质问中把此海战之用兵说成是“不适当”,潜在着深刻的含意。使用“不适当”这个词,说明了莱特湾大海战的详情已经传到了天皇陛下的耳朵里。这是从当时的侍从武官那儿传出来的秘密话。据说,天皇陛下为莱特湾海战为什么会遭如此重大的损失一直悬念在心。
针对天皇陛下的质问,海军首脑们诚惶诚恐,无言以对。在战争中,驱使国家人民的战舰突入绝境自杀,恐怕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想象。倾覆1 艘战舰就将葬送2000人的生命,但只要不是进行盲目轻率的作战,这在战争最高指导者的权限之内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就断然命令进行自杀作战,如果不是利令智昏,便只能是自暴自弃了。
原陆军大佐种村在自己的著作《大本营机密日志》中曾这样写道:无意中翻阅莱特湾作战的各项决定,发现加油船方面存在问题,但陆军首脑们却把这次作战视为毫无道理的自弃作战加以否定,海军方面则极力辩解,因此,不得已只有听任大本营进行处理( 大意) 。
再说,陆军方面在作战中也不无鲁莽之处吧。从陆军方面在作战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粗鲁轻率的作法来看,莱特湾作战混乱的根源便可得到明确的解释。按下达命令的丰田大将的话说( 回答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的询问) ,就是:“如果我们在菲律宾战役中失利,即便是舰队保留下来,向南行驶的运输线会被完全切断,因此舰队即便撤回日本领海,也得不到燃料供应。舰队如果留在南面海域,它就得不到弹药和武器的供应。当时是进退维谷,因此,才豁出去进行最后的决死一战。”这恐怕也是理由之一吧。这样,他便为发出“舰队究竟都干了些什么?!”这样怨声载道的日本国民作了某种程度的回答。当时,虽然最后失败已成定局,但是,也许国民还对“无敌舰队”的最后一招寄托一线希望吧。遗憾的是,此一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既没有为下一次作战准备所需的港口,也无力解决燃料供应的来源问题,在此状况下,把整个天空皆被美机垄断封锁的海面作为战场,从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出乎意外的是,栗田却心甘情愿地承担了莱特湾这一敢死突击。栗田说:“在陆地上制定作战计划的年轻参谋当中,有人认为,从实战的角度来看,莱特湾突入作战确实是相当鲁莽的。然而,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