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丙豪对刘庆河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村里在寨子的东北角,给他协调一块空地,让他在这里盖一个戏台子。他说,我清楚地记得,我母亲生前好看戏,我要盖一座戏楼,正对着母亲的坟墓。盖好后,我出钱在这里唱三天大戏,祭奠我母亲在天的灵魂。以后就交给你们使用,寨子里组织演戏的时候,我想我妈九泉下的灵魂,一定会非常高兴,她老人家只要坐在她的坟前,就可以看到戏了。
对于这个稀奇古怪的要求,刘庆河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马上帮助孙丙豪选了最好的一块地。这块地前边有空场儿,场地的后边有一条大路,路后是河坡,开阔得很。刘庆河又亲自在建校的施工队伍中,挑选了最好的师傅调剂过来,很快建起了一座两层建筑。
这个戏楼的建筑结构并不复杂。一楼的前边是个空屋,后边是演员们的更衣、化妆间,从这一间的楼梯上去,是戏楼上演员们的台后活动室,可以用来摆放刀枪剑戟等杂里咕咚的道具。前边当然就是演出区了,面积相当大,在小戏台上演惯的演员们,到了这个戏台上,猛然觉得活动区域异常宽阔,打十八筋斗也不会掉下去。演出棚的两个角门儿,右边的上方写了“出将”,左边的上方写了“入相”,两个角门儿的前边分别是锣鼓家什儿和弦乐队。它们的前边又分别砌了两堵墙,可以遮掩锣鼓队和乐队。这两堵墙上写了两句对联:
叹古往今来春夏秋冬帝王将相变幻无常
息前赴后继日月星辰才子佳人离合定时
横批是:
鼓盆而歌
这副对联是孙丙豪亲自起草并撰写的,没有人再考察它有无什么政治含义,只觉得对仗工稳,颇有大气。
三天大戏是请县豫剧团来演的,布景、灯光、道具、中西结合的乐队,都绝对是我们山里人没有见过的。所有的演职人员即使不上妆,与我们老百姓站在一起,你会不费力气就能分辨出来。演员们曾经到北京搞过文艺汇演,到广州搞过赚钱的义演,所以,演员们都是吃过“大盘子荆芥”的人。他们到我们这个深山小地方来,觉得这个舞台相当寒碜。但现在的演出市场很不景气,况且孙丙豪拿出的演出费用,是在其他处所没有的。
这样高档次的剧团,在我们这一带演出,尚属首次。一天两场戏,方圆几十里的人全都赶来了。舞台下边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带动了油馍锅、包子棚,卖甘蔗的,吹糖人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比当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一次聚会,声势浩大得多。捧场的人这么踊跃,让演员们感到精神振奋。所以演员们很能够随遇而安,迁就自己,在演出时非常卖力。
县剧团到来后,栾二哥专程赶回来,俨然是一个内行的帮忙人,每天忙前忙后,让剧团的演员们觉得他非常碍事儿。面对他的热情,谁也不好意思拒绝他的好意。后来他们到别处演出的时候,没有了这么一个热心肠的人,倒觉得缺了些什么。
在演出的过程中,台湾老兵孙丙豪是最忠实的观众。村干部们陪同他,坐在戏台子下的前排,看完了每一场戏。孙丙豪一边看戏,一边产生无尽的感慨。真的是 “剧场小天地,天地大剧场”,一个人的一生,就好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悲欢离合,变幻无常。自己过去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两次回归故乡,了却一生的夙愿。
孙丙豪做完了这一切,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有着一种无比的满足感。他的思乡病早就不害了,连最初想把自己的骨灰送回来的念头,也一下子淡化了许多。
孙丙豪老人把戏楼交给了村里,刘庆河原打算当做村部,至少开辟成村文化站。孙乃社站出来,提出了质疑。他说,这是孙丙豪投资的,应当属于私人财产。刘庆河说,这是孙丙豪亲自交给他的。孙乃社说,你拿出字据让我看看。刘庆河当然没有什么字据,况且孙乃社毕竟是孙丙豪的堂叔,刘庆河不想得罪他,免得得罪了村里的财神爷孙丙豪,就与孙乃社达成协议,把戏楼转交给孙乃社管理。双方达成口头协议,戏楼是孙丙豪盖的,但地皮是国家的,村里如果应付上级精神文明建设检查验收时,这座戏楼,仍然作为村里的经济建设项目,孙乃社对此没有异议。孙乃社老两口搬了进去,开了一个茶社,既方便了过往行人,每天多多少少还有一些进项。到了春夏之交,孙乃社让儿子种了菜瓜、甜瓜和西瓜,后来又引进新的品种,种了白兰瓜、塑料大棚黄瓜,一年四季都有瓜果销售,不知不觉赚了不少钱。
孙丙豪在家期间,有一些人听说他的小儿子在广东办厂,就找到他,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打工。孙丙豪说,我老了,管不了这么多闲事儿,给你们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你们自己可以去找他,就说是我说的,让他尽力给你们安排。
在央求孙丙豪带动子女的这些人中,就有贵亭叔的孙女刘小芬,她的女儿小娅不好好上学,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小娅的父亲整天跟街上的痞烂杆子胡混,小娅自己则和街上的一群小痞烂杆子胡混,一个个好吃懒做,爷儿俩把刘小芬气得要死,也没有办法。听说孙丙豪要走了,特地备了厚礼,央孙转对孙丙豪说,让小娅的表姥太爷把小娅带走。由于她死缠活缠,孙丙豪终于吐口同意把小娅带去,刘小芬这才松了一口气。
高楼乡已经建设了一座电视发射塔,孙丙豪给另外两个妹妹留了钱,对孙转,除了留下钱外,还给他们买了一台日立牌大彩电,着实让孙转一家一下子进入了小康水平。
孙丙豪的这些作为,被人们当做美谈,在全高楼乡广泛传颂的时候,小毛贼胡万有比他的名气更大,成了大款,做出了比孙丙豪轰动更大的事情。
第70节 发迹
胡万有的发迹具有传奇色彩。
当他在广东作案时,被当地警方抓了起来,押在一个看守所里。同牢的难友,是广州市某区的经委主任。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了当官的和老百姓的区别,过了一段时间,谈得相当投机,竟成了朋友。
胡万有本来就是一个聪明人,高中没有毕业时,在学校里就喜欢写写画画,还往报社投稿,练就了比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可惜他的这些才能,对于考大学毫无帮助,英语和数学严重拉了他的成绩,复习了两年也没有能够考上大学。回到家里务农后,娶了一个媳妇,眼看前途无望,看看别人的日子过得好,经常哀叹社会和命运对他的不公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的盗贼哥儿们拉他当上了盗贼。上了贼船下船难,在他们的团伙中,他有“军师”的美称,经他筹划的几个案件,屡屡得手。正当他们准备越干越大的时候,东窗事发,胡万有流窜到了广东。到了广东,也不是随地可以捡到钞票,没有办法,只得重操旧业,不料东窗事发,又被广东的警察捉着,丢进了看守所。
他在看守所度日如年的时候,知道了那个同牢难友,竟是一个当过官的人。虽然落架凤凰不如鸡,胡万有依然对那个人非常恭敬,像一个勤务兵伺候那个人,让那个人在监狱里,感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两个人逐渐熟络起来以后,同牢的朋友对他说,你有文化,又很聪明,做小毛贼未免屈才。他向这个人请教出去以后干什么,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人也说不上来。但经委主任充分信任他以后,悄悄地告诉他,自己还有一笔款子,目前无法弄出来。眼下看来,自己很难很快出去,你胡万有说不定马上可以出去。请你出去后,帮我把这个事情办好,再去找某某,这个人我对他有恩,他一定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俗话说,盗亦有道。胡万有出狱后,真的很讲义气,信守诺言,帮助经委主任办好了那件事儿。经委主任的儿子,带他去见了某某。某某的确神通广大,二话没说,就给胡万有办好了出境手续,把他安排到香港一个建筑工地打工。香港那边的工人工资比在内地高十几倍,胡万有很快尝到了甜头。但他并不满足,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向工头提出了一个好建议,建设的进度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工头受到上司的表扬之后,很赏识他,让他在工地做起了写写画画的事情。他把在内地学会的宣传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于被香港的一家小报社看中,招他到小报社的写字楼上班,做了一名“狗仔队”的记者。他知道这份工作得之不易,非常敬业,没有多久,就以出色的表现,受到报社总编的重用。由于他单身一人在香港做事儿,没有资本和胆量在香港鬼混,报社总编也是一个恬淡之人,经常带他到一些酒家喝早茶。
南方人都是夜猫子,一般到了上午时间,没有正经营生,起得早的人就到酒店里喝早茶。他们或一群人,或单个人,沏上一壶乌龙茶,挑几个小点心,悠闲地享受时光,把时间拉得很长。有一次,他们二人到一家高档酒店喝早茶的时候,他浓重的内地口音,吸引了旁边的一个老者,那个老者不动声色地听了他们的高谈阔论。就在他和报社总编快要离去的时候,这个老者走到他的身后好像无意地捅了他一下。胡万有福至心灵,起身追逐老者去了洗手间,老者给了他一个名片,让他有时间按照上面的电话和地址见一面。说完,那个老者就走了。
从洗手间出来,他什么也没有对报社总编说。抽空儿,他去见了那个老者,老者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来龙去脉,他一五一十地对老者说明了自己经朋友介绍来到香港的经过。当然,他隐瞒了曾经做过小毛贼的历史。老者说,我打算在内地投资,很想找一个内地人做经纪人,不知先生愿不愿意屈就?胡万有说,不是自己不领老先生的情,只因为自己在报社得到了器重,士为知己者死,现在马上答复先生,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自己要这样做,怎么能够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