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怪味沧桑 作者:郝树声-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家后的杜凤梧,另觅空地,盖了两间麦秸糊儿房子。盖房子耗去了他们分家时的财产,日子过得并不比一家人在一起时更好一些。因此,小宝婶子好像从来没有吵过闹过,照样回到大家庭里,一边流蜜地喊着爹妈,一边大碗大碗地蹭饭吃。并且从来不看小宝妈妈的白眼,饭吃得十分畅快。小宝婶子是个精明的女人,她的小算盘打得很精,自己的能省一点是一点,省下来的,是自己家的,可以叫自己的汉子多吃点,养得壮壮的,白天晚上干起各种活来,有气力,有精力。 
  相比之下,杜凤梧就显得有点呆板,他不好意思回大家庭吃饭。但他对自己女人的做法感到不太满意,又对自己闹分家时的作为有点歉疚。转念一想,老婆回去吃饭是件小事,父母和哥嫂能够容纳她,说明到底是一家人,一个“杜”字掰不开,弟兄们打折胳膊袖里接。 
  杜凤梧这个人,是个没有学成的木匠。我们那里的人,嘲笑这种木匠是“二八耙子”。说他是“二八耙子”,是指在他操置的木工工具中,有斧头、大锛、大小锯、各种尺寸的凿子、墨斗、拐尺,还有长长短短的几个刨子,所有木工用具,样样齐全。他对于每种木工工具,都会耍,就是在使用刨子方面,始终不得要领。 
  木匠们都知道,“一年斧子二年锛,一辈子刨子刮不皴(音cūn,准确的意思)”。因为推刨子不仅是处理木板平面的光滑,最关键的是刨平板边,把两块以上的板子粘在一起。刨板边时,推出去的刨子要平直,不然,把碎板子拼接粘成大板子的时候,有了缝隙,板子粘接得肯定不牢固。这一过程叫做合缝。有经验的木匠,到了合缝的时候,把刨刃定得只啃动木板薄薄的一点,然后敛着气息,在板头放上刨子时,刨子的下平面非常水平,推动刨子的过程中,力度均匀,到了板子的另一头,刨子仍然是平直的,不能下栽。这样反复几下,刮出来的平面,放在另一块已经刮好的平面上,两块板上下,居于一个大平面,稳稳当当的,趴在缝间看看,连光也透不过去。可小宝的叔叔,本来就是一个粗糙人,多年都没有合成过一个完美的缝,不是侧歪,就是透风。而且越用力气重新刨,就越糟糕,两块板之间,打再厚的皮胶也粘接不牢。偶尔粘着了一块板子,跟碰运气差不多。用绳子摽着的时候,是一块完整的木板,一旦拆掉了绳索,呼啦一下,很快散架成一堆碎板子。因为他在这方面一直不行,所以,他在打家具方面,是一个进了门内的“门外汉”。  
  斧子是最常用的工具,可以砍、锤、拍,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使用斧子砍木料时,一般是较小的木料,在那些没有办法下锯的情况下,把木料的凸起部分砍到接近墨线,再用刨子细致处理。锤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打凿子,打眼儿。当然做锤用的地方太多,不再一一尽述。 
  耍大锛同使用斧子就不一样,要的是力气和准头。一把像洋镐一样的大锛,使用时,一只脚尖跷起,直接在这只脚的前边向脚底下刨。锛头是锋利的,给刚刚放倒的大树刷根,去皮,都要首先用到这种往脚下砍的工具。胆小的人,如果看木匠耍大锛,心里一定害怕,担心他们搞不好,要锛到脚上的。说句实在话,一个木匠的一生,几乎没有人不被大锛锛着脚面的,当然这些都是在初学阶段发生的。小宝的叔叔杜凤梧多次被锛砍伤脚面和脚踝,所幸只伤了皮肉,没有伤及过骨头,要不然,成为残废,他的木匠生涯早已结束了。 
  杜凤梧拿手的活儿是做棺材、汇木料。人们避讳“死”这一字眼,把行将死亡的人,说成要有 “三长两短”怎么怎么的,这个“三长两短”指的就是棺材。棺材的一个顶盖,两个帮,是“三长”,两头的堵头,是“两短”。至于棺材底部,是一些薄薄的木板,被忽略了。我们那里,较富裕的人家,往往在老人健在时,早早地预备下棺材,还要用沥青涂抹,然后在棺材的前堵头上,刻出白茬子的“福”字。那意思无非是说,进到这里面,就等于享福去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人家,常常是在老人突然谢世后,才急急忙忙地找来一群木匠,没明没夜地出大树,解板子,合棺材。  
  杜凤梧做活虽然粗糙,但力气大,到了这种时候,是不可多得的人选,历来是木匠们的牵头人。他一边啃着主人家提供的大白馒头,一边指挥着几个小伙子出树,让徒弟们拉大锯解板儿,然后和两三个熟练木匠做成品。他最喜欢用接近两抱粗细的桐木做棺材,“三长”部分能够是一块独板,省力又省事儿。在这样的情况下,做成的湿棺材,很重,到了抬棺材起灵时,尽管找的扛“大头”的汉子都是力大如牛的人,还是被压得龇牙咧嘴的,主人家就给这个人的封子(酬劳钱)多一点。 
  汇木料是盖房子时的木匠功课。这种活儿,要紧的是掌握尺寸和角度。一般是先做窗户和门框,然后平整一些木杠子,做窗户和门框的过木。当泥水匠们把土墙的墙板垒到一定高度,木匠们还要帮助他们搭架木。待到“山花”(山墙的人字形部分)落成后,就要上木料。搭成人字形的两根木料叫巨兽,支撑巨兽的最粗的木料是大梁,巨兽和大梁形成的三角形与“山花”上端的角度是一致的。搭在巨兽上连接间道之间的木料是檩条,一间房子通常要用五根,最上边的一根叫脊檩,其余四根分别叫二檩和三檩。檩条上可以钉一排排的木条,叫椽子。盖草房子是不需要用椽子的,只有在盖瓦房时,才把这些方锭子木条钉在檩条上,增加向上的抗力和保证坡面平整。汇木料的活儿毕竟粗糙,当木匠的,只要力气大,有基本功就成了。 
  到了冬春两季,寨子里修房盖屋的人家不少,杜凤梧就成了大忙人,这家不请那家请。做木匠活儿,一般不用爬高上低,另外还有烟抽,有茶水喝。在没有垒墙之前,木匠首先进入情况。这时参加盖房的人少,他们的吃喝比泥水匠们上来时稍好一些。这一切让小宝的婶子,很为自己能干的丈夫骄傲和自豪,嫁给杜小宝叔叔杜凤梧的最初动因,很可能与杜凤梧是一个木匠,是一种体面的手艺人有关。  
第27节 草房  
  小宝的父亲杜凤翔老实、勤快,脑子不笨,也是个手艺人。只不过他不是二八耙子木匠,而是一个泥水匠。我们那里对手艺人是干什么的分得很清,你是垒土坯房子的,叫做泥水匠;你如果会砌砖上瓦,你就是白糊匠。有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因为白糊匠能够跟白石灰打交道,泥水匠只跟烂泥巴打交道。论技术,评“职称”,白糊匠肯定要比泥水匠高一个档次。那时候,在我们马寨,所有的房子几乎都是草房,用不上白糊匠,只用泥水匠。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叫做“社会需求直接拉动技术人才的培养”,所以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泥水匠队伍。 
  泥水匠的工具极其简单,一把瓦刀、一把泥抹就是全部家当。他们的任务就是砌墙,砌墙的好手一般把山墙角子,即使在垒墙面时,也是面向里边站着,因为他们垒出的墙面平整好看。让那些“二八耙子”泥水匠面朝外,负责垒内墙面和在墙体的空间填楦。 
  杜凤翔是个“领做”的泥水匠,负责指挥所有泥水匠。领做人在房子没有动工之前,心中已经有了整体房子的概念。施工过程中,到了砌墙角、安门框和坐窗户等关键部位和关键时候,必须亲自下手。他手里还有一把重锤,专门用来吊角子,保证墙角的垂直。为了保证砌出的墙面平整,砌墙时,每层土坯之间,要扯上线绳,垒完一层要提升一次线绳。就这样一层层地向上垒,直到垒到窗户和门框的过木以后,领做人才领导着匠人们,错着茬子垒山墙,又叫起山花。 
  待土墙垒好、檩条上齐后,领做人负责组织大家,把屋面用高粱秆织成的箔摊上去,星星点点地甩上泥巴,开始上草。他们先把用铡刀铡齐的黄白草,把屋檐装齐整,以后错着茬子向上一层一层地铺,房前房后一齐开花,直到摊到屋脊。不齐的地方,用一种刻有横槽的“拍耙”把屋面拍平,把褪(tùn)下来的柴草推上去。屋面上的柴草根据主家备料多少,可以摊厚或者摊薄一点,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有屋脊上最费草,懂行的人说“一脊管半坡”。脊整好了,再用泥巴把屋脊和屋山,搪上一条整齐的泥巴条,这栋草房就大功告成了。  
  盖草房的主要原料,一是土坯,二是黄白草。土坯的来源,首先是用秋天割掉的茭草地,趁湿让耕牛在地里反复踏踩,再用石磙碾压平整。然后,劳力们用一种利刀,把压成的地面切割成长方形,再用大铲刀,从下边铲起,把一块块土坯铲起来。铲土坯要用三个壮劳力合着干,其中两个人用一根横杆拖一条粗绳,这条粗绳拴在大铲下边的曲弯处,面向后一蹬一蹬地拉,一个人在后边执大铲,蹬一下铲掉一块土坯,甩在一边。土坯的下面儿是否平整,关键在于执大铲人的技术水平,大铲端得平直,切出的土坯质量就高。土坯在坯场晾干后,再用牛车拉回到要盖房子的地方。 
  黄白草山里才有,是一种莛子较长、较硬的山草。到了秋后,一场霜下来,这种草像大片的麦田,变成金黄色的颜色,很好看。那时候,黄白草坡的所有权,在拥有山权的生产队里,这个生产队里的队长很有权。一面黄白草坡典出去,三二十块钱的不等。山下的农户如果要盖房子,就掂上酒肉找这里的生产队长典草坡。喝到一定时候,队长上山指给来人一面坡,说清楚边界,交了定钱,这事情就算完成了,余下的,是盖房子的人找一帮人到山上割草,捆成三四把粗的小捆儿,挑下山来,用牛车拉回去。 
  小宝的叔叔杜凤梧分家以后,急于盖房子,正好是热天,不能碾坯铲坯,制不成土坯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