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年对这些原就一窍不通,现在见到厨娘主动帮忙,她就站在一边认真看着厨娘的动作,仔细听着厨娘的讲解。那面团着实太多了些,厨娘索性分了一小半出来到另一个盆里,让东年也学着她的样子照着揉。
东年蹲了长时间的马步,虽然身上累得很,但对于做糕点的事却热情不减,在这边和厨娘学揉面,从最开始的生涩慢慢到比较熟练,心里也有一些成就感。
东华来找人时,就看到那个一向温婉柔静的姐姐居然在厨房里对着一团面团奋力苦战,她满手是面,脸上的几块地方也沾了白白的面粉,看起来甚是滑稽。
东华哪见过这种形象的姐姐,不由指着东年哈哈大笑起来。
东家的那些厨子倒都知道这个华主子一向是不好惹的,所以只匆匆礼了一礼,就各忙各的去了,谁也不想节外生枝被这个刁蛮主子挑刺。
东华也不以为意,“噔噔”走进来,伸着头“啧啧”道:“姐,这就是你要做的糕饼么?这么大一团,要吃多久啊?”
东年一笑,沾满面粉的手指头在东华鼻尖上一点,道:“知道姐姐是第一次做,你还来笑话姐姐,羞也不羞?”
东华拿手一抹蹭在鼻尖上的面粉,不以为意道:“丑面团是姐姐做的,又不是我做的,我羞什么?”说着又探头去看。
这样看了一会儿,东华的兴致也慢慢上来了,不由道:“姐,给我揉一会儿。”说着就要伸手。
东年忙用身体隔开她,道:“你洗手了没有?这东西是要入口的,得干净才成。你若没洗手,莫来摸脏了它。”
东华吐了吐舌头,道:“知道了。”转身就去找水盆。
东年看看东华,有些奇怪地道:“你怎么跑来这里了?怎么不在前头习武了?”
东华道:“姐姐又不在,一个人练没意思。”
东年笑道:“以前我不练武时,你一个人在那里练,也不见你说没意思啊。”
东华一扭头,道:“有人蹲马步蹲到一半就偷懒跑厨房来了,还好意思说我。”
东年笑道:“我现在身子底子不好,只能慢慢来。至于蹲马步,也不是非要蹲足半天才可以,这点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打着来找我的幌子跑来偷懒的人可是东家的华姑娘吧?”
厨房里的下人们眼见这姐妹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斗嘴,却只显亲密,并不见什么火药气,不由心里也暗暗称奇。要知道以华姑娘的蛮横程度,别人好意说一句话,她都会加力三分刺回来,现在这种和善哪是以前见过的?
东华哼哼道:“我见你学做点心,我也来学一点不行么?”
东年微微一怔,突然悟到这个东华原本就是“另一个自己”,若说自己对做糕点有兴趣,那东华对此有兴趣也没什么不对。只是前世的时候,自己却从没进过厨房,不知道东华现在的这点兴趣是不是自己刚刚带出来的?
一想到这点,东年突地又想起之前在武馆时,那些学徒们背地里议论姐妹两个时,有人还说东年是被东华带坏的,不由得嘴角又多含了几分笑。
东华找到厨房,原本还担心这个姐姐会对自己的这般动作有什么非议,只是她心理上一直孤单惯了,好不容易这个姐姐表现得亲善一点,她着实不想放过这点温暖,便硬着头皮凑了过来。现在看到东年并没有因为她的这一举动不悦,反而好像很开心一样,自己也慢慢放下了心,洗干净手后,就凑到东年身边来,从那厨娘的盆里又挖了一大块面团出来,也有样学样地照着揉起面团来。
少材料东年出门
那天下午东年东华最终也还是没做成点心,因为姐妹俩光学揉面就学了好久,学完之后,已经到了要开饭的时间。姐妹两人见厨子们都忙得很,自然也不好再占他们的时间和地方,就干脆离开了。不过她们却不知道,厨子们对这姐妹俩居然能友好相处到这种地步已有了惊异之感。
自此以后,东年在看书习武的空暇时间就会往厨房里跑,向别的厨娘们请教各种做食物的技巧,从最简单的揉面开始,一直到最后如何掌握烘烤点心的时间火候等等。东华开始只习惯性地想跟着东年,但后来竟也慢慢做出了兴趣,自己也开始研究着做些吃食了。只是她因为没看过《食神谱》,终究在这方面比东年差了不少。不过她现在性格也已经渐渐有些改变,不再像之前那般动辄就嫉妒自己姐姐,所以倒也不怎么放在心上。
这样过了几天之后,姐妹两人合力做出的第一锅小点心终于出炉了。两人怀着欣喜和兴奋的心情尝了尝——味道其实并不如想像中好。但这毕竟是两人第一次亲手做出的东西,心里仍旧开心,还捡着些形状稍稍过得去的一些给东北方及姚氏送去。东氏夫妇见两女儿变得如此乖巧懂事,早已喜上心头,哪还顾得上细品点心的滋味,刚一放入口中便已是一连串地赞个不停了。
东年心细,第一次做出的点心数量又不少,她便私下又装了两盒带到武馆去请那帮学徒们吃。这些学徒其实也都是县里的近邻子弟,家境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小年纪又都是贪嘴能吃的时候,一看到东年拿了东西来吃,自然是一拥而上抢了个精光,吃到最后还舔嘴啧舌地一脸没吃够的表情。
东年见了他们的样子,心里只觉得好笑,但从此自己做出的糕点也总算是有了试吃的人,所以每天都会做一两盒过来给这些男孩子们品尝。开始张远等几个和东氏姐妹打过架的还绷着面子摆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但次数多了,再加上东年时常主动将糕点送到他们面前以示和好之意,这几个人倒也不好意思再翻过去的旧帐,扭捏了几回之后,也加入了抢糕点大军里面。
既然东年脑子里有《食神谱》里各种食物的做法,继糕点之后,她又慢慢开始试做了一些别的吃食。那些厨子自然不明白东年的用意,只以为这是年姑娘的新兴趣而已,但对于她做出的食物竟然越来越有已故厨子老白所做的味道,这些人也不免有些感叹起来。
这样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这几年里,东年渐渐习惯了自己的新的身份,也越来越以东年的身份自居,至于前世的那一段生活,重新回想起来时,她甚至有点恍惚的感觉,说不清那到底是自己做过了一个梦,还是真的经历过那样的事情,受过那些家法,被王家兄弟联合起来捉弄过自己的感情。
说到王家兄弟,在这几年里,因为东年的心思只放在读书习武及做食物之上,对于出门一类倒并不似前世那般热衷,因此与王家兄弟的交集反而不多,出门买食材时倒偶尔遇到过一两次,当时东年只顾着挑选食材,若非王书礼主动上来打招呼,只怕她就会直接略过去了。
过了十五岁生日后,就是东年的及笄之礼。及笄礼上,东年只觉得一切都似曾相识,明明前世都经历过一番,但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身边的东华。看着东华的笑脸,她才恍悟,自己现在是东年,这个及笄之礼,本就是东年的成人礼。
前世的及笄礼后,她的生活与以前并没有不同,除了所梳头发的样式外。但今次,东年却真真正正感觉到了不同。
最大的相异之处就是,自礼成之后,登东家门的媒婆就渐次多了起来。
前世,姚氏为她的终身大事头疼,今生,姚氏仍在为她的终身大事头疼。
只不过,前世是因为无人上门求亲;而此时,却是求亲之人太多。
毕竟,东年有温婉才名在外,又有身为县令的大伯父疼宠,县里稍有点头脸的人家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幸能攀上这样一门好亲事。
东年却并不担心这些事情,前世她喜欢王书礼,但那点喜欢尚不足以支撑她一世记得他,而且之前的情谊早被东北方的一番家法给打散了。这一世,她与王书礼并没有太多交集,更勿论喜欢与否了。
东年最上心的,反而仍旧是她的厨艺。
东华每次想找她时,基本只要去厨房看看,十之八九都会找到她。
“姐,今天早课爹说可以晚些去读,现在我们做什么呢?”东华再一次不意外地在小厨房找到了东年,习惯地从她手里接过一块面团,边揉边问。
东年想了想,道:“这几天吃的点心都是咸味点心,不如今天做些甜点?”
东华一听兴致立刻来了,高兴道:“好啊,就吃甜的。”
东年抬头问厨娘道:“张妈,把家里的豌豆挑一些好的浸到水里罢,我下午来用。”
张厨娘笑道:“好的,年姑娘。”
东年歪头又想了想:“绿豆红豆还有吧?”
张厨娘道:“也有些,但年姑娘每次做点心都要用的花瓣上次倒是用得差不多了。”
东年道:“那无妨,我等下自己去买好了,你们只做你们的。”
东华一听说要出门,眼睛亮了亮道:“姐,要不要我陪你去买?”
东年笑道:“罢了。你每次跟我出去,看到点吃的玩的就迈不开腿,耽误了我不少的时间,这次可不带你去了。”
东华一听就鼓起了嘴,但知道自己姐姐说的是实话,倒也没有反驳。
东年将手里的面团放下道:“左右现在无事,我便先去买了罢。等下要读早课,便没有时间了。”
东华不死心道:“姐你当真不带我去?”
东年一刮她的小鼻尖:“你若能将昨天那本书从头到尾背给我听一遍,那我便带你去。”
东华听了扁扁嘴。她虽然现在于读书一事上比之前要用功得多,但若说强背下一本刚看了两三天的书,那毕竟不可能。
东年洗净了手,回院里换了身衣服,又叫小云找了些散碎银钱给她放到荷包里带好,自己便出了门。她常独自一人上街买材料,小云倒也习惯了。
东年出了家门,顺着路向前走,看到有熟人也会点头打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