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9,幽州部11,青州部6,荆州部7,扬州部6,益州部12,凉州部12,交州部9。
  《后汉书·百官五》云:
  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置傅一人,相一人,皆二千石……相如太守,有长史,如郡丞。
  还有中尉1人,皆二千石,职如郡都尉,主盗贼,郎中令1人,仆1人,皆千石。郎中令是掌王、大夫及郎中等宿卫官,还有仆1人,仆主车及驭。又有治书,六百石,如尚书。谒者,四百石,随王所使。又有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苍长、祠祀长,皆比四百石。《百官志》又云:“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侯国置相1人,如县令长,不臣于侯,但须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食封千户以上者,置家丞、庶子各1人,不满千户者,不置家丞。县侯、乡侯、亭侯之封,为东汉所创设,但东汉侯王不过徒拥虚号,权力已远远不如西汉了。其所属封国的政治,皆由中央所派之傅相主持,而所谓王侯傅相其实就是中央派遣的地方官。
  列郡,每郡置太守1人,二千石。因东汉建都洛阳,河南郡为京畿所在地,故称河南尹。其地位高于太守。河南尹奉朝请如九卿,秩中二千石。每郡置丞1人,掌治民,郡在边地的,又有长史1人,掌兵马,皆六百石。又有郡司马,在长史之下(都尉下也有司马,二者不可混同)。王国之相、列卿太守皆掌治民,进贤能,除奸猾,春行所属县,劝民农桑,赈救贫乏。秋冬遣文无害吏(公平正直,无所枉害),审讯囚犯,使罪当其法,无所冤滥。对属官课其殿最。西汉有郡都尉,比二千石,治郡兵,备盗贼,据《后汉书·百官志》载:“建武六年(公元30年),省诸郡都尉,並职太守。”东汉以郡都尉并于太守,可见东汉太守不仅听郡政,並且典郡兵了。所以东汉的太守又称“郡将”。但在边郡往往置都尉或属国都尉,且有分县,掌治其民,比于小郡。如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置西河,上郡属国都尉。十五年(公元105年)又置辽东西部都尉。安帝以西羌数犯三辅,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
  郡太守置诸曹掾、史。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即掌任用迁转与记录功过);有五官掾署,理功曹及诸曹事;有五部督邮书掾,以监督所属各县;有门亭长1人,主府门;有主记室史,主录事和发出通知。阁下和诸曹各有书佐、幹,主文书。
  3、县邑
  郡国之下为县,皇后、公主食邑为邑,在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为道(“道”在西汉已有)。大县置令1人,千石,其次置长,四百石,小者置长,三百石。侯国的相,其官阶如县令或县长,皆掌治其民,劝善惩恶,理讼狱,禁盗贼。秋冬各计其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然后向所属的郡国汇报。在县令、长之下,置县丞1人;县尉,大县2人,小县1人。丞主文书,典管仓狱,尉主盗贼,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诸曹掾、史,大致如郡掾。皆有主簿、功曹、狱掾,有县三老,掌教化。
  县以下为乡,大率十里为乡。乡置有秩、啬夫、三老游徼。凡大乡,由郡任命有秩1人,秩百石。小乡,由县任命啬夫1人。皆主一乡之事,了解民间善恶,定其徭役先后。了解民间贫富,定其赋税多少。三老掌教化,凡忠孝节义,足为法式者,皆旌表其门,以倡导从善去恶。游徼掌巡察,禁止奸盗。又有乡佐,主收赋税。
  乡之下为亭,亭置亭长,主求捕盗贼。尉、游徼、亭长皆习五兵,即弓弩、戟、楯、刀剑、甲铠。
  亭之下为里,里置里魁,掌一里百家。里之下为什,什有什长,主十家事。什之下有伍,伍有伍长,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恶,以告监官。伍之下就是最基层的人民群众。
  边郡有障塞尉,守卫边塞,以防外敌侵犯。近塞县皆置尉,百里1人,士史、尉史各2人,巡行边塞。
  凡县出盐多的,置盐官,主收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手工业者多的,置工官,主工税,有水池渔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鱼税。随事置吏,不在县吏名额之内。
  总之,东汉官制的特点是:(一)中央集权加强,从“尚书台”之组织可以看出;(二)地方形成州、郡、县三级之制,以强化对各级地方的控制。但由于“州牧”事权过重,形成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局面;(三)重视少数民族的事务,设专官以统治少数民族地区。这不但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了控制,而且对发展边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致差不多吧,精心参考。
  

写作资料:三国人物分析之黄忠
更新时间2010…11…7 22:48:33  字数:7137

 某愤青所整理,非修冥意见,大家可以参考黄忠的实力。以下正文:
  其实在帖吧上我看到很多帖子都在评论三国时期最强的将领是谁?
  很多人认为是吕布。但我认为,如果把时期定在三国整个时期的话,最强的武将很明显就是黄老爷子。
  细想,黄老爷子第一次出场是什么时候?第一个敌人是谁?
  黄老爷子啊,第一次出场就在长沙碰上了当时顶峰时期的关2爷。
  操,还没看的时候,我还以为黄老爷子死定了,但是没想到黄老爷子年高60了交锋与40上下的关二爷,狂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多棒啊!
  黄老爷子!
  就说当时能和关2爷对阵的将领就没几个‘,更别说一个年事已高的黄老爷子!!!!
  再说后来的时候,黄老爷子斩夏侯渊。夏侯渊啊,曹操心腹将领,亦被咱的黄老爷子砍了!
  想想‘‘黄老爷子60啦‘‘亦能与关2爷大战
  假设黄忠年轻20岁‘什么吕布‘夏侯敦‘‘想砍都可以接近秒杀啦‘!!!!!!如若要选三国第一虎将,不是手持方天画戟,座骑赤兔名驹的飞将军吕布;不是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光斩六将的关羽;不是一声大喝,震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张飞张冀德;也不是长坂坡下浴血奋战,来回冲杀一夜,枪挑曹营名将五十六员的赵云;而是年过七旬,头发稀白,仍在定军山下一战怒斩中原名将夏候渊的黄忠。想想黄忠斩夏侯渊时,年已过七十二高岁了啊。七十二岁啊,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时候,没进棺材已经算十分长寿了。黄忠年逾古稀,仍然驰骋沙场,“勇毅冠三军”,不能不令人惊叹。
  三国志记载(注意,是陈寿的三国志)临阵斩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个:关羽白马杀颜良,围曹仁,然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这才“威震华夏”;另一个就是老将黄忠定军山一役,七十高龄斩杀名将夏侯渊,老而靡坚。像马超、赵云、夏侯敦、许褚、典韦有这样战绩吗?他们斩杀的大都是小兵小将。而且按照三国志黄忠本传记载,黄忠并非杀了夏侯渊个措手不及,而是“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震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说:“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可见当时夏侯渊并非在马下休息,那只是《三国演义》描写,也是留给夏侯家族一个面子罢了。正是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和张飞宕渠击破张合这两次决定性战役,彻底锁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谁都知道凡人之武力,与年龄有必然关系,此乃常识。即使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长沙之时,黄忠与关羽战了个平手,那也是一场花甲老头与盛年壮汉之间的比斗!倘若黄忠年轻20,不,10年,关羽可是对手呼??
  黄忠传:“建安二十四年(219),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
  这一征西将军,究竟是几品的官呢?
  按汉制,则为二品,位仅次于前后左右四将军。
  可是,在汉末的蜀汉政权中亦是如此吗?未必。
  1、刘备会否因其“斩夏侯渊”而连升他三级?
  在汉中之战前,黄忠还只是个五品的杂号将军。
  黄忠传:“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可有人说因其功大,既斩夏侯渊等,是汉中之战的转折点,连升三级亦不无不可。
  但这只是就已知的结果论事。也既是说,站在现在的角度看问题。
  先主传:“二十四年(219)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也仅仅是战胜了守定军山的夏侯渊而已。任何看过当时地图的人的都知道,“战胜了守定军山的夏侯渊”并不等于“汉中就已是刘备的囊中之物”。如上所示,直至曹操引军还,刘备才“遂有汉中”。一战之功,凭什么连升其三级。既便要升,也不应该是升黄忠。这便牵涉到第二个问题。
  2、汉中顺利到手的最大功臣是法正。
  首先,是法正立议争汉中。
  法正传:“二十二年(217),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其次,是法正定计破的夏侯渊。
  法正传:“二十四年(2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