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甘罗立刻去见张唐。张唐听说吕不韦的门客来访,连忙出来相见。不料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态度就十分恶劣,觉得是丞相在侮辱自己。甘罗不慌不忙地对他说:“先生您觉得您自己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哪一个更大?”张唐带着不屑的口气说:“武安君挫败南方强大的楚国,威慑北方的燕国和赵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攻克的城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说:“应侯范睢在秦国执政时,跟文信侯相比,哪一个专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甘罗说:“先生确实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吗?”张唐说:“确实知道。”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刁难他,结果离开咸阳才七里便在杜邮毙命,现在文信侯亲自要求先生去扶助燕国而您却不肯去,您想想他会放过您吗?”一席话说得张唐浑身直冒冷汗,甘罗心中暗自好笑,又补上一句:“我真不知道您会埋骨在那里?”
张唐此刻非但不敢看轻这个十多岁的小孩,反而连连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并且让甘罗转告吕不韦,自己立刻动身前往燕国。
官拜上卿
张唐出发几天后,甘罗担心张唐在经过赵国时会遇到麻烦,请求吕不韦允许他先到赵国去疏通一下。甘罗就对文信侯说:“请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替张唐先通报赵国。”文信侯便入朝把这件事禀告给秦始皇,他上奏道:“甘茂的孙子甘罗,虽年纪尚轻,但因为是名门之后,因此在各诸侯国都小有名气。时下张唐本想借口生病不去燕国,甘罗去说服了他并让他即刻动身前往。现在甘罗想先去赵国通报此事,请您恩准。”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十分欣赏,派甘罗出使赵国。
赵王听说秦国派来使者,不敢怠慢,亲自出城迎接。不料这位使者居然是个小孩,就不免小看他。甘罗对赵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的事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那您听说张唐扶助燕国的事了吗?”赵王说:“听说了。”甘罗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去做人质,表明燕国不会欺骗秦国。张唐去扶助燕国,表明秦国不会欺骗燕国。燕国和秦国互相信任的目的是为了要进攻赵国,那赵国就危险了。燕国和秦国互不欺骗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进攻赵国以扩大河间的土地。依我看,大王不如把河间那里的五座城池割给秦国,那样的话秦王自然很高兴,您再趁此机会请求秦王把太子丹遣送回燕国,断绝与燕国的关系。这样的话,凭赵国的实力攻打弱小的燕国绝不成问题,到时您得到的恐怕不仅仅是五座城池了。”赵王立即答应了,并亲自割让五个城池来扩大秦国河间的土地。于是秦国让燕太子回国了。赵国进攻燕国,获得上谷三十个城池,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个。
第75节:新读史记(下卷)(75)
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十六座城池,秦王非常高兴,对甘罗大加赞赏,封他为上卿。甘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十二岁时就当上了上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大权在握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也就是秦昭王的舅舅,他的祖先是楚国人,姓芈。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是魏冉物色并拥立了昭王。昭王的母亲原是宫内女官,等到昭王即位,她才被称为宣太后。宣太后并不是武王的生母,武王的母亲称作惠文后,在武王去世之前就死了。宣太后有两个弟弟:她的异父弟弟就是魏冉,同父弟弟叫芈戎,就是华阳君。昭王还有两个同母弟弟:一个叫高陵君,一个叫泾阳君。在众多贵族中,数魏冉最为精明,在惠王、武王时就开始担任职位掌握大权。昭王即位后,他有拥立的功劳,便被任命为将军,戍卫咸阳城。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的王后也驱逐到了魏国,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也全部被诛灭。一时,魏冉的声威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小,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前300年),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相,这显然对赵国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仇液上路前,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先生劝秦王拜魏冉担任丞相,假如秦王不同意,楼缓知道后必定会怨恨您的。先生不如先告诉楼缓说:‘秦王接见时,我会劝说秦王不要急于让魏冉担任丞相’之类的话安抚他。秦王见赵国使者请求任用魏冉的心情并不急切,必定会感到奇怪,也将不会听从您的劝说。这时先生再提出请求,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仍然会任楼缓为相。这样楼缓也不会怪罪您;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了魏冉为相,那么魏冉当然会感激先生了。”于是,仇液听从了宋公的意见。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起用魏冉为相。
计退秦兵
公元前275年,魏冉带兵进攻魏国。秦军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大夫须贾劝说穰侯道:“我听说魏国有一位贤明的官吏,劝说魏王要借鉴宋国、中山国不断割地而最终亡国的教训,要爱惜每一寸土地,坚决抵抗到底。上天是不会赏赐给先生这么多幸运的机会的。秦军屡战屡胜,并不是兵精粮足,也不是计谋高超,而主要靠的是运气。现在秦军又围攻大梁,看来是把运气当作一般普通的事物了。据我所知,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看来不会少于三十万人。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周武王死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现在先生背后又有楚、赵两国的联军,也想要登上七丈高的城垣与您的大军对垒,而且他们志在必得,我看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这是不曾有过的。大梁久攻不下,秦军必然疲惫不堪,到时就会前功尽弃。现在魏国正对秦国是否会割让土地进行笼络之事,犹疑未决。希望先生抓住楚、赵两国援军尚未到达的时机,赶快以割地的办法来收服魏国。魏国现在拿不定主意,肯定会把割地求和作为上策。楚、赵两国对于魏国抢先与秦国媾和,必定会大为恼火,他们也会争着讨好秦国,到时合纵便会因此而瓦解。而后先生就可以从容地选择对象,各个攻破。况且,我认为要取得别国的土地,也不一定非得动用武力啊!秦军不必硬攻,魏国就会乖乖地献出自己的国土,这就为先生打通了河西、河东两条通道,原来的宋国的土地也将全部为秦国所有,卫国随即也必会献地求和。这样秦军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先生却能控制全局,有什么得不到,有什么不成功呢?希望先生不要冒险围攻大梁。”魏冉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停止攻城,解围而去。
苏代说穰侯
后来,魏冉攻打韩赵魏三国,大败敌军,夺取了魏国和赵国的许多土地。但魏冉接着就把赵国的土地还给了赵国,还帮助赵国增加兵力,之后让它去攻打齐国,自己好得渔翁之利。齐襄王十分害怕,就让苏代写信给魏冉,劝说他道:“我听说秦国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我曾对我们的国君说:‘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一定不会这么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韩、赵、魏三国结盟,就会成为秦国最大的敌人。它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尽管之间有多次的背弃和相骗,但一旦对外,它们是互信不疑、团结一致的。现在要打败齐国就会使赵国强盛起来,赵国强大显然对秦国控制三晋不利。第二,秦国的谋臣策士们一定会说:‘先打败齐国,就会削弱三晋和楚国的力量,然后再各个击破’。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的国家,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来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弩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而其他的国家却可以趁机发展起来,这样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第三,秦国若出兵少,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会相信秦国是真心帮助;若出兵多,就会让三晋和楚国担忧会被秦国控制。齐国惧怕被伐,必定不会投靠秦国,而必定投靠三晋和楚国,一旦合纵再起,试问秦国有多少力量可以抵抗。第四,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攻打齐国,如果三晋和楚国派兵占据齐国的土地,再进行坚守,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第五,这种做法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为什么三晋、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齐国如此愚蠢?先生不如攻取安邑,之后好好治理。秦国占据了安邑,韩国也就必定无法控制上党地区了。夺取天下的中心区域,与盲目出兵比较起来,哪个更有利?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才说秦国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肯定不会给赵国四万士兵让他攻打齐国了。”于是穰侯不再进军,领兵回国。
第76节:新读史记(下卷)(76)
功高盖主
穰侯把秦国征战得来的土地,如陶邑、刚邑、寿邑等地都划到了自己的封地之中,这其中的陶邑地区乃是当时最富庶的地方。公元前271年,魏冉与客卿商议,想要攻打齐国,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魏国人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于是,穰侯趁这个机会劝说秦昭王任用范雎。范雎上任之后,向昭王阐明宣太后主持内政,穰侯在外事上独揽大权,都是对君权的侵犯,这样做的结果是,诸侯只知有太后和穰侯,而不知有秦王。泾阳君、高陵君等人生活则过于奢侈,他们的财产甚至比国君还多。秦昭王幡然醒悟,于是决定把朝廷的大权收回来。就免掉穰侯相国的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竟有一千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