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使者以后,廉颇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当益壮,特意在他的面前用餐,吃下了一斗饭和十斤肉,还披甲上马,展示了自己的威风。但是,使者回国以后却对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是饭量还很好。可是,他与臣坐在一起交谈,不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因此,赵王认为廉颇真的老了,不能再率兵打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有再征召他。
第33节:新读史记(下卷)(33)
不久,楚王听说名将廉颇在魏国闲居,打算任用他。便派遣密使将廉颇接来了楚国,任命他为将军。廉颇虽然在楚国也领军打了几次仗,但是却一直没有太大的成果。他曾经感慨地说:“如果我指挥的是赵国的士兵就好了!我真怀念当初与他们一同战斗的日子啊!”最终,廉颇在楚国的寿春城去世。
纵观廉颇的一生,只有与赵军在一起,才能发挥他那与世闻名的军事才能,正说明了他的爱国情结,绽放出他绚丽高贵的人生品格。在军事才能上,廉颇一生并无大败,最多也就是在长平之战时与秦军的三年持平局面,用“常胜将军”来称呼廉颇一点儿不为过。
骁勇战将
李牧,是赵国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常年率军驻扎在赵国北部边境上的代(在今河北蔚县)、雁门(在今山西右玉县南)一带,防御匈奴人。由于他在边陲领兵作战,赵王赋予的权力十分惊人,不仅有官吏的任免权,甚至还掌控了边境城邑的税收权,所收税款不经朝廷批准就可以直接作为军费。每天,李牧都要下令杀掉几头牛,用来犒劳士兵,他还亲自教士兵们骑马、射箭。李牧不仅优待士兵,还谨慎地派兵把守着烽火台等战略设施,同时派出去很多的侦查人员。他还制定了一个军队规章,内容是:“匈奴人如果前来侵掠,我军将士必须立即进入营垒坚守,胆敢擅自出战、捕捉俘虏之人,一经查出,即刻处死。”因此,匈奴每次入侵,赵国的烽火台就及时地发出预警信号,将士们随即进入营垒坚守,没有人敢擅自出战。就这样,几年以后,赵军没有任何大的伤亡、损失。可以说匈奴人的袭扰战术在他的面前完全没有了作用,只是疲于奔命,什么都捞不到。
但是,匈奴人思维单纯,认为李牧不敢出战是个胆小鬼。即使是赵军将士中,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李牧的这种做法,也有与匈奴一样的想法,赵王也不例外。为此,赵王曾屡次责备李牧,命令他适当地迎敌、出击,可是李牧还是坚持他一贯的做法。最后,赵王大怒,召回了李牧,派遣另外的将军代替了他。
在李牧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匈奴人每次来进犯,新任的赵国将军都率军出战。结果,赵军每次都是失利,军队的伤亡、损失很大,而赵国边境的居民也不敢耕种、放牧了。赵王只得再请李牧出山收拾残局,而李牧则以有病为借口,闭门不出。最后,赵王以法令强制他出任边将,李牧只得服从。但是,他却对赵王说:“如果大王执意任用为臣,就要听任为臣以前那样的做法,如此,为臣才敢接受您的任命。”赵王全部答应了他。
李牧回到北边境以后,按照他原先的法规、号令办事。结果,匈奴人连续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他还是给人以胆小的印象。赵国的将士们时常得到李牧的奖赏,他们却不随便使用、花费,觉得自己得到的奖赏与自己的军功无关,自己受之有愧,始终希望与匈奴人一战,堂堂正正地得到奖赏。李牧认为军士的这种心理,正是同匈奴作战的成熟时机。便精选出一千三百辆兵车、一万三千匹战马、五万名勇士和十万名射手,组织他们进行军事演习。同时,李牧还组织人民放牧,让民众、牲畜布满原野,来引诱匈奴人。匈奴人看见眼前的利益,便派出小股军队前来掠夺,赵军在李牧的指挥下假装败逃,故意让匈奴俘虏自己几千人。匈奴单于闻讯,便亲率大军入侵。李牧事先布置好了许多灵活、奇特的战阵,匈奴进入圈套以后,李牧命令军队包抄敌人的两翼。结果,李牧大败匈奴,斩杀了十余万敌军。接着,李牧率军北进,消灭了詹蓝,打败了东胡,又迫使林胡投降,于是,匈奴单于逃往更北的地方。这次战役以后的十余年间,匈奴人始终不敢再入侵赵国的边境城邑。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逃到了魏国。赵王只能派遣李牧率军攻打燕国,拿下了武遂、方城地区。七年以后,秦军在武遂(今河北磁县附近)地区击败了赵军,十万赵军战死,赵将扈辄被杀。于是,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李牧率军在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与秦军交战,击败并且驱逐了秦军。李牧回到邯郸,被赵王赐封为武安君。三年以后,秦军卷土重来,攻打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李牧又一次率军迎击,再次击败了秦军。随后,他又率军南进,抵御韩、魏两国的进攻。一时间秦国拿李牧毫无办法,一点儿便宜都没占到。可以说,没有李牧,赵国早就亡国了。
第34节:新读史记(下卷)(34)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将军王翦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派遣李牧、司马尚率军迎击。秦国暗中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于是,郭开向赵王进谗言,说李牧、司马尚兵权在手、图谋不轨。赵王大概遗传了家族的通病,耳根子软,相信谗言,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父辈长平之败的教训,又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王于是改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代替了李牧,李牧却不肯接受赵王的任命。于是,赵王派人将其秘密逮捕并杀害,司马尚也被撤销了职务。三个月以后,王翦乘机猛攻赵军,赵葱等人兵败被杀。不久,秦军攻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和诸位大臣,赵国灭亡。
伍子胥传奇
作为晚辈,他为父兄报仇。
作为人臣,他鞭打昔日国君的尸体。
传奇的一生,最终在憾恨中结束。
伍氏祸乱
伍子胥名员,是楚国人,年轻时勇猛好武。伍员的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家祖上曾追随侍奉过楚庄王,极为得宠,而成为楚国显门。楚平王曾派伍奢和费无忌分别做太子建的太傅和少傅。费无忌是楚国贵族,为人反复无常,善于挑弄是非。作为太子的少傅竟然怂恿楚王强娶自己美丽的儿媳妇,即太子未过门的妻子。
费无忌知道太子心中很怨恨自己给楚王出馊点子,抢了他的老婆。日后太子即位后自己肯定死无葬身之地。于是打算一不做二不休,抢先废掉太子,免除后患。要废太子首先要除掉太子身边的左膀右臂,于是就挑拨楚平王说伍奢是太子的帮凶,教唆太子谋反,现在不除掉他,日后太子肯定反叛,到时您就糟了。楚王一怒之下,把伍奢囚禁了起来。
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费无忌害怕伍奢身在国外的两个儿子日后报复,就再次在楚平王面前诽谤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能耐,不杀死他们,他们必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大王可以以免除他们父亲的死罪为条件把他们召回国内,趁机根除楚国的心腹大患。”于是,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如果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召回,寡人就可以让你活命,否则必被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正直憨厚,敢为节义而死,对兄弟慈爱,对父母孝悌,对朋友忠义,听说回楚可以免除父亲的死罪,必然回来,不会顾惜自己的性命。伍子胥为人聪慧而有谋略,勇猛而喜功,知道回来必死无疑,肯定不会回来,他必然会成为楚国未来的忧患。”
楚平王派人去蒙骗他们,说:“只要你们回楚国,我就赦免你们父亲的死罪。”伍尚对伍子胥说:“听到父亲可以免死却不回去,那是不孝;父亲被杀,做儿子的如不想方设法报仇,那是无谋;有能力去成就大事,那才是智慧。你快走吧,我将回楚国一死了之。”伍子胥拿起弓箭,走出房间去见使者,说:“父亲有罪,为什么叫儿子回去呢?”说完拉弓便射击使者,使者掉头跑掉了。于是伍尚回到楚国,伍子胥逃到了宋国。伍奢听到这个消息后说:“伍子胥跑了,楚国危险了。”楚王十分恼怒,就杀死了伍奢和伍尚。
颠沛流离
伍子胥到宋国以后,正好遇上宋国华氏作乱,就和宋国太子建一同逃到郑国。郑国君臣对他们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晋国请求帮助,晋顷公说:“太子既然跟郑君关系友好,太子只要能给我们做内应,我们里应外合,一定能灭掉郑国。灭掉郑国后,就把它的国土给太子,到时您就有根据地培植力量报仇了。”于是太子回到郑国后就展开了秘密行动。
没等到时机成熟,正赶上太子因为个人私事打算杀掉一个跟随他的人,这个人知道太子的计划,就把它告诉郑国。郑定公对他的忘恩负义十分愤怒,就杀死了太子建。伍子胥很害怕,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一同逃奔吴国。他们到了昭关,昭关的官兵认出了他们,就想捕捉他们,伍子胥和胜被迫各自只身徒步逃跑,差一点儿不能脱身。他们来到江边,无路可走,追兵立马就要杀到。天无绝人之路,江上有一个渔翁得知伍子胥有难,有心帮他们,就用小舟把他们送过江去。伍子胥过江后,解下随身佩带的宝剑说:“这把剑价值一百两黄金,我把它送给您作为答谢。”渔翁却说:“按照楚国的通缉令,抓到伍子胥,赏给粮食五万石,还封给爵位,这难道是只值百金的宝剑比得了的吗?”渔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伍子胥还没逃到吴国,中途就得病了,只能沿路乞讨来到吴都。他和胜到达吴都时,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第35节:新读史记(下卷)(35)
助吴伐楚
后来,因为楚国边邑的钟离地区和吴国边邑的卑梁氏地区都养蚕,有一次两地的女子为争采桑叶而相互撕打,楚平王对此大发雷霆,以至于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