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清朝十二妃-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
  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
  失宠遭休弃:诸子争位受牵连
  一桩公案:偷藏财物者到底是谁
  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
  死后荣辱:同样离不开政治
  阿巴亥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说不尽的孝庄文皇后
  从一座特殊的陵墓谈起
  顺治皇帝学步的“拐杖”
  康熙皇帝的坚强后盾
  良好的修养和深厚的亲情
  丧葬的难题
  孝庄文皇后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奇特的昭西陵规制
  身后遭冷遇的董鄂妃
  身世之迷
  风华绝代,宠冠后宫
  香消玉陨,多情天子空遗恨
  此情可待成追忆
  身后遭冷遇
  董鄂妃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最享福的皇后——孝圣皇后
  是乾隆帝的生母吗
  母以子贵:从秀女到贵妃
  以天下养:享尽清福的皇太后
  寿终正寝:体面的丧事
  孝圣皇后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1:泰东陵的独创之处
  附录2:孝圣皇后六十大寿,乾隆帝于二十一日所献的
  九九寿礼
  节俭爱夫的名后——孝贤皇后
  名门淑女,中宫贤后
  痛失爱子,抑郁寡欢
  随帝东巡,猝死途中
  丧期风波,入葬裕陵
  天人永隔,追思不断
  孝贤皇后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死无葬身之地”的皇后——乌喇那拉氏
  从侧福晋到皇后
  鸾凤失和遭冷遇
  死后劫难
  乌喇那拉氏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扑朔迷离的香妃
  香妃之迷何其多
  历史上的真实香妃
  香妃(容妃)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1:清理地宫,笔者找到了香妃的头颅骨
  附录2:香妃随葬珍宝及所赏遗念
  大智若愚的慈安皇太后
  入主中宫:咸丰皇帝的“贤内助”
  走上政坛:两个女人一台戏
  猝崩钟粹:死因说法不一
  慈安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慈安随葬珍宝
  无冕女皇——慈禧
  慈禧与丽妃是情敌吗
  慈禧与儿媳的关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一部分 目录(2) 
  
 
  陵寝的营建
  丧事之奇
  优劣功过任评说
  慈禧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慈禧遗体三入棺
  备受婆母虐待的皇后——孝哲皇后
  立后有争,大婚隆重
  婆媳不和,备受虐待
  夫妻同穴,葬后劫难
  孝哲皇后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孝哲皇后随葬珍宝
  最后一位皇后——孝定皇后
  清朝最后一次大婚礼
  宣布清帝退位,忧居故宫内廷
  隆裕之死,入葬崇陵
  孝定皇后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附录:孝定皇后随葬珍宝(部分)
  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代名妃——珍妃
  姐妹入选,悲剧序幕
  叛逆性格,真挚爱情
  升迁坎坷,冤死井中
  一代名妃,死后荣辱
  珍妃个人小档案
  相关阅读书目推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一部分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1) 
  
 
  努尔哈赤像
  清太祖努尔哈赤虽然创建了后金政权,登上了汗位,却并未建立后妃制度,“但循国俗”称福晋(前期多称福金,意同)。当时正妻称大福晋,妾称小福晋,后世书籍中称大妃或皇后。本章所介绍的大妃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是英亲王阿济格、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的生母。在她37年的人生旅途中,坎坷多难,颇具传奇色彩。
  12岁出嫁:政治交易的筹码
  阿巴亥是女真乌喇部首领满泰的女儿,布占泰的侄女,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乌喇等九部联合进攻建州,结果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九部皆元气大伤。乌拉王城遗址
  乌喇部的首领布占泰被俘,三年后才被释放。布占泰尝到了努尔哈赤的厉害,不敢再与建州作对。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努尔哈赤毫不费力地灭了哈达部。唇亡齿寒,哈达部的灭亡,更使布占泰心惊肉跳。他深知努尔哈赤雄心勃勃,早有吞并各部的野心,为保住乌喇,他决定将兄长满泰(此时已死)刚12岁的女儿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布占泰亲自送阿巴亥到建州,与努尔哈赤成婚。当时努尔哈赤已43岁,且已有了六七位妻妾。
  幼小的阿巴亥不仅丰姿貌美,而且颇有机变。成婚后,很快就获得了努尔哈赤的宠爱。两年后,大妃孟古姐姐叶赫那拉氏(皇太极之母,后来被追谥为孝慈高皇后)病逝,努尔哈赤很快立阿巴亥为大妃。万历三十三年(1605)七月十五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生下了第二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又生下了第二十五子多铎。阿巴亥生的这三个儿子,努尔哈赤皆爱若珍宝,将作为后金根本的八旗军队中的三旗交给他们分别掌管。
  被逼殉死:政治祭坛上的牺牲
  遭惩处被休弃,对阿巴亥而言是一个重大打击,但还不是致命的,因为努尔哈赤对她的感情和牵挂仍在。因此阿巴亥在遭休弃不足一年后,又被复立了大妃之位。但努尔哈赤死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盛京皇宫大政殿与十王亭天命十一年(1626)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染病,到清河温泉疗养。八月初七日,因病势沉重,决定返回沈阳,乘船顺太子河而下,同时派人召大妃阿巴亥来见。当努尔哈赤行到浑河时,与大妃相会。八月十一日行到距沈阳40里的叆鸡堡,当天未时,努尔哈赤病逝,终年68岁。令阿巴亥意想不到的是,夫君的驾崩之日就是自己的死亡之期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一部分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2) 
  
 
  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即八月十二日早晨,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传努尔哈赤遗诏,要大妃阿巴亥殉死。丰姿妍丽的阿巴亥当时37岁,正值盛年,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13岁。出于对尘世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转机。但诸王寸步不让,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当时情景之凄惨,着实使人神伤。成书最早的《太祖武皇帝实录》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阿巴亥之殉死,未必出于努尔哈赤的遗命,很可能是皇太极等诸王矫诏,逼迫阿巴亥殉死的。其理由如下:
  其一,当时对殉死是有一定限制的:为夫殉死的妻子一定要是爱妻,而且她膝下不能有幼子,与夫不睦的妻子不能殉死。这一点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清楚。既然阿巴亥“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这就说明阿巴亥不是爱妻;而且阿巴亥还有多尔衮和多铎二个幼子。这两条都不符合殉死的条件,所以努尔哈赤不会留有令阿巴亥殉死的遗命。
  其二,当诸王将努尔哈赤令她殉死的遗命告知时,阿巴亥“支吾不从”,有史书载:“迟疑未决。”而后来纂修《太祖实录》时,这两句话均未载入,可见里面有鬼。阿巴亥为什么“支吾不从”?难道她不知道“当殉者,不容辞”的规定吗?这表明她怀疑努尔哈赤临终前并没有留下令她殉死的遗命。她必然要对诸王讲明情况,据理力争,甚至揭露、怒斥诸王的险恶用心。后来修书时,不便公开实情,只得用“支吾不从”或“迟疑未决”来掩饰。后来可能觉得即使用这样的词句也会露出马脚,令人生疑,所以在修《太祖实录》时,干脆把这两句删掉,以免节外生枝。
  其三,清代官书,无论《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还是《太祖实录》,都记载“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诫,临崩不复言及”,就是说努尔哈赤死前没留任何遗言。可此时又冒出了令大妃殉死的遗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以很难令人相信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 第一部分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妃阿巴亥(3) 
  
 
  阿巴亥之子多铎像其四,天命五年(1620)三月,在处理大妃私藏私送财物、与代善有私情的事件中,盛怒中的努尔哈赤尚能怜惜三个孩子无人照看而宽赦大妃。而在他临终之时,怎会让毫无过错,又精心照顾、陪伴在身边的大妃为自己殉死而不顾年幼的孩子呢?这在情理上也难以说通。
  其五,当时的风俗,殉夫者一般都是地位较低的妾,很少有正妻殉死的。所以努尔哈赤
遗命阿巴亥殉死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那么,皇太极等人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逼手无缚鸡之力的阿巴亥去死呢?原因有三:
  其一,阿巴亥生了三个儿子,年纪虽不大,但都显示出了非凡的才智,英武不俗,尤其多尔衮更是鹤立鸡群,“聪颖异常”,一旦长大成人,一定是十分了得的英雄。弟兄三人若同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