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1945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巴比将军的第7两栖作战编队在菲律宾中部及南部地区,先后进行的登陆战斗不下于38次。但是,这些登陆战斗的规模都比莱特岛和吕宋岛两次登陆战役的规模小得多。虽有几个岛屿防守较严,但是日军统帅部认为菲律宾必定要失守了,所以几乎没再给予空中和海上的支援。而且根据新的战术原则,日军守备部队已不在水际滩头拼死进行抵抗,而是尽最大可能死守城市,迫不得已时,则将其炸毁,然后撤到山区。结果,大批日军死于饥饿和疾病之中,这比战斗减员还大得多。到战争结束日军投降时,幸存的守备队员已所剩无几。
在一次接一次的登陆战斗中,最初是2月28日在巴拉望岛实施登陆战斗,接着又于3月10日在棉兰老岛西端的三宝颜进行登陆。在实施这两次登陆作战时,盟军的航空兵阻止了日军水面舰艇编队从苏拉威西海及南中国海向菲律宾中部的袭击。此后,美军就相继收复了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及菲律宾中部的一些小岛。与此同时,盟军也从三宝颜向西南进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登上了巴西兰岛、塔威塔威群岛和苏禄群岛的和乐岛。这些岛屿以及巴拉望岛,都为麦克阿瑟下一步进攻婆罗洲提供了机场,以便进行近距离航空火力支援。
最后,美军才在棉兰老岛进行数次登陆作战。当时已有25;000名游击队员活跃在这个岛上,控制着岛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地区,将42;000名日军守备部队围困在各城市和几个据点里。因此,美军登陆的主要目的是支援游击队完成歼灭日军的任务。美军分别从该岛的西海岸、北海岸和南海岸三个方向登陆,然后向纵深挺进,把日军分割开来,使其不能连成一片。接着,美军又把日军从城里赶到该岛的腹地,以利于菲律宾游击队对其进行围歼。这项作战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英国海军进入太平洋
1943年9月,意大利舰队投降后,英国海军总算向印度洋派来了几艘军舰。到1944年1月,詹姆斯·萨默维尔将军指挥的英国远东舰队才以锡兰斯里兰卡。为基地展开战斗活动。根据英国的要求,尼米兹将军把美国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暂时借给萨默维尔将军使用,以便向远东舰队传授航空母舰的作战方法。1944年春,萨默维尔率领包括“萨拉托加”号和“卓越”号英国航空母舰在内的舰队,奇袭了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日军基地及其周围地区。
随着德国潜艇战的失败和盟军在法国登陆的成功,1944年夏季以后,英国海军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已无仗可打。因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敦促英国派遣其海军部队,接替麦克阿瑟所辖的第7舰队前去支援澳大利亚部队的作战,准备在婆罗洲实施登陆。收复婆罗洲,既可夺回日军控制的主要油井和炼油厂,又可为远东地区的英、美舰队就近提供充足的燃料。
英军参谋长委员会同意了上述意见,并着手拟制收复婆罗洲的作战计划。然而,美国宣布要在1945年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意图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英国应象美国参加北非、意大利和法国登陆战役那样,也参加进攻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为此,他提出在美方的指挥下,派遣英国舰队参加太平洋作战。罗斯福总统接受了他的要求。金将军和尼米兹将军对这一决定颇感震惊。在他们看来,第一,英国舰艇可在东印度群岛一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根本不需要来到太平洋战场。第二,英国的航空母舰既不是为了支援大规模登陆作战而建造的,也未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第三,尼米兹的后勤供应舰编队尽了最大的努力,才勉强满足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后勒方面的需要。所以,金将军坚决主张,如果英国海军要在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就必须有自己的后勤供应船队。英国答应了这个条件。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英国太平洋舰队所属的补给船只,大部分仍是美国提供的;英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也都是美国提供的,因为英国舰载机的战斗活动半径太小,不适于远程作战。
经过丘吉尔首相同罗斯福总统的磋商,夺取婆罗洲的作战由澳大利亚部队和第7舰队负责,令麦克阿瑟任总指挥。英国海军最新的舰只经由印度洋开赴太平洋,编入尼米兹将军指挥的舰队。英太平洋舰队在航渡途中,于1944年12月和1945年1月,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对苏门答腊岛的炼油厂进行3次空袭。其目的在于,使入侵缅甸的日本守军失去航空燃料的来源,并借以获得对日作战的战斗经验。当时,留在印度洋的是英国和盟国的一些比较陈旧和航速较低的舰船,由这些舰船组成了东印度群岛舰队。
东印度群岛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对1945年5月初在仰光实施的登陆担任海上掩护,并支援英军在缅甸的作战。陆上作战的情况很快就朝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在英军尚未登陆之前,日军就撤离了仰光。此后不久,支援缅甸作战的5艘驱逐舰曾经大显身手。有一天,这支驱逐舰编队追击一艘日本军舰,据悉这艘日舰已被护航航空母舰的一架舰载机击伤,当终于追上该舰时,天色已黑,且已进入马六甲海峡水域。这时,英驱逐舰编队忽然在正前方发现一艘重巡洋舰,这就是莱特湾海战中栗田中央编队的“羽黑”号重巡洋舰。这几艘驱逐舰在日舰猛烈的炮火下,一面进行曲折运动,一面接敌,将日舰围在中间,从不同方向发射鱼雷,终于将其击沉。
婆罗洲作战
麦克阿瑟部队进攻婆罗洲(加里曼丹)的作战是从攻占该岛东海岸的打拉根开始的。其目的是占领油田和机场。第7两栖作战编队的部分舰艇一面规避日军的袭击,一面清扫上陆岸滩附近的水雷和障碍物,作业时间长达数天。1945年4月30日,一部分登陆兵首先在附近小岛上陆,在岛上设置火炮,以便支援主力部队登陆。5月1日(登陆日)拂晓,由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巡洋舰及驱逐舰组成的突击舰群,在福雷斯特·罗亚尔美海军少将的指挥下,驶抵打拉根,把18;000名登陆兵送上岸滩,其中大部分是澳大利亚部队,其余的是英国部队与荷兰部队。日本守军约为2;300人,在战争的后期,他们通常不在水际滩头进行任何抵抗,而是一面向腹地撤退,一面进行顽强的抵抗,甚至进攻部队已经登陆了一个多月,还得请求派驱逐舰给予炮火支援。直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部分残余部队仍在负隅顽抗。
6月10日,为在文莱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罗亚尔的特混大队向文莱湾的北海岸遣送大批澳大利亚部队登陆。这次登陆战斗也和以往一样,首先是进行大规模的扫雷作业,然后是兵不血刃地登上岸滩,可是,越向腹地推进,遇到的抵抗就越大。唯一的变化是,有几架日本飞机进行袭扰,然而并未造成多大损失。7月1日,美军宣布占领了北婆罗洲。
同日,艾伯特·诺布尔美海军少将指挥第7舰队的一个突击大队,把澳大利亚的一个加强师遣送到盛产石油的巴厘巴板(濒临望加锡海峡)附近上陆。该大队编有护航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美5、澳2、荷1)和驱逐舰9艘。这次登陆作战的特点有三:第一,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这里突破了它在整个战争期间所遇到的最坚固的水际滩头防御工事。第二,在开始上陆之前进行了16天的舰炮火力准备,这是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这次战争中实施预先火力准备最长的一次登陆作战。第三,这也是西南太平洋部队所进行的最后一次登陆作战。
巴厘巴板的防御情况和诺曼底沿岸的奥马哈一带的防御相似,其工事构筑在险要的地段上,入口处水浅,海岸与丘陵地带相连。加之盟军航空兵为了阻止日军从该港向其它地方输送石油,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个已向港内布设了许多音响水雷和磁性水雷。到这时,这些水雷反而对加强日军的防御大有用处。日本也在浅水区布设了大量水雷和障碍物,并在岸滩后面的高地配置了火炮,以便封锁登陆滩头。这样,日军守备部队便满有把握地认为,即使得不到空中或海中的支援,也能挫败美军即将实施的登陆。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军两栖作战编队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不论从哪里遣送部队上陆,日军的抗登陆部队都是阻挡不住的。航空兵清清楚楚地查明了日军在巴厘巴扳的防御部署,在登陆前的一个月里,投了3;000吨炸弹,对上陆岸滩进行了轰炸。6月17日,第7舰队的舰炮火力支援编队进至巴厘巴板海域,开始实施火力准备。截至登陆日止,对日军岸防工事共发射中口径炮弹38;000发、机关炮炮弹114;000发、火箭弹7;300发。在此期间,扫雷艇完成了文莱湾入口的清扫任务,水下爆破队清除了水中障碍物。进至浅水区扫雷的扫雷艇,因未得到炮火支援,成为日军炮击的目标。有3艘扫雷艇被炮弹击中,另外3艘在规避日军的炮火时,因误入雷区而被炸毁。
巴厘巴板登陆作战的预先火力准备是充分而有效的。因此,7月1日分编为17个艇波的登陆突击队在上陆过程中无一人伤亡。但是,登陆兵上岸后向纵深发展时,依然受到日军的顽强抵抗。巡洋舰大队为对岸上战斗进行火力支援,在附近水域逗留一周,共向日军阵地发射炮弹23;000余发。经过两周的反复争夺,终于迫使日本守军撤离这一地区。登陆部队向北推进约50英里,占领了油田和炼油厂地区。在这次作战中,澳大利亚部队共死229人,第7舰队因扫雷艇被击伤和击沉而死亡7人。
婆罗洲登陆作战刚一结束,麦克阿瑟将军就着手拟制爪哇岛的登陆作战计划。然而,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南方的进攻“暂缓”实施。因为准备把一切可用的盟军部队全部用于对日本本土的进攻,并拟届时由麦克阿瑟将军担任盟军地面部队的总司令。
夺取硫磺岛
下面,让我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