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源不明,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马向东以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现已执行)。
此后的日子是梅花陪他在病房里度过的。只是监管他的已不再是办案人员,而换成了狱警。
梅花还是那样一只手搂着老慕的脖子,一只手给他梳头,脸贴脸给他唱歌。
老慕躺着,她半躺着。
老慕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的小夜莺!”
慕绥新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这样说:“如果我再做市长的话,我会把钱退回去,并且希望以后不要再送了。从此把这个事情了断掉!”
他还说:“祝愿亲爱的党永远朝气蓬勃,人民的伟大事业如日中天!”
然后,他就走了。
来自专案组的“内幕故事”
罗学蓬
如今人们对于刘中山、郑道访贪污受贿案也许已经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道,导致刘、郑二人东窗事发的直接原因,则是一位处长首先落入法网。然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结果。其中的“内幕故事”至今值得反思和回味。
2004年3月,身居重庆近郊小城江津的笔者应四川省检察院宣教处之邀,只身前往成都,担任省检察院正紧锣密鼓筹划之中的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的编剧。
由于四川省检察院近年来接连破获了几桩在全国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大案要案,检察院决定根据以上几桩案件为素材,创作一部既能以腐败官员的可悲下场为教训警醒教育各级干部,又能反映检察官们辛勤工作的电视连续剧。
笔者到成都后,由省检察院宣教处罗世军处长(现任院党组成员、纪委书记)接待并为笔者的创作提供一切必要的生活条件与创作素材。
所谓的创作素材,其实就是看一摞摞的案件卷宗,看一盘盘的录像资料,而收获最大的,则是听取当初领导与参与破案的检察官们的情况介绍。
笔者现在要为读者朋友讲述的,就是当初从这几位检察官口中流泻而出的一个个精彩纷呈则又鲜为世人所知的“内幕故事”。
毫无疑问,侦破四川省交通厅以厅长刘中山,副厅长郑道访为首,并导致该厅17名处级以上干部锒铛入狱的特大贪污受贿窝案,是四川省检察院近年来取得的最为重大的战果。
关于刘中山、郑道访的犯罪事实,法律已作了确认,并经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已使他们成为了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人捞取大量金钱的典型代表人物。
此案的侦破经过,自然也成为创作本电视剧的主要情节线。
然而,通过与办案人员的直接深透的交谈,笔者方知,判决书上的犯罪事实与媒体上的泛泛报道,只不过是将一桩案件的大致经过作了客观交待,而办案过程中闪现出的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内幕故事”,以及当事人(侦办人员与犯罪分子)的内心世界,却远不能为有着特殊行文要求的法律文书和受到诸多客观限制的新闻稿件所涵盖,因此提供给社会与世人的,也就仅仅是事件的简单经过与当事人物脸谱化的表相形态。
笔者仗着近水楼台之利,在深入的采访过程中非常认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
比如,如今人们对刘中山、郑道访贪污受贿案大都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道,导致刘、郑二人东窗事发的直接原因,则是因为交通厅物资供应处处长甘业民首先落入法网,然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结果。而更少有人知道:这样一桩特大贪污受贿窝案进入检察官的眼中,却是成都某报的一名“懵懵懂懂、少不更事”的记者周正(化名)用自己的惊人之举,为警方提供出的重要线索。
对于周正,专案组人员对笔者谈到他时对他所做出的荒唐之举既是哭笑皆非,也对为侦破本案立下“首功”不仅得不到半点褒奖反而在法庭上遭到败诉的周正带有几分同情。
这是一个带有点儿黑色幽默的真实故事。
()免费电子书下载
故事的起因原本委实简单,成都一位名叫谌虹的少妇状告某投资公司老板黄某违反合同,不仅到期未支付她应得的红利,而且当她愤怒地要求黄老板退回其一百万投资时,黄老板竟以种种借口拒不归还。
谌虹起诉前,黄老板已因非法集资诈骗罪锒铛入狱。
显然,这不过是一桩并无任何传奇色彩的普通经济纠纷。但是,该案却有三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一是,本案原告谌虹不仅年轻,不到三十岁,而且美艳惊人,言她“貌可倾国”想必会有些夸张,但在美女如云的九里三分锦官城中,谌虹肯定也属于容易让男人眼睛陡然一亮的一位绝色佳人。关于谌虹的外表,不仅得到了具体参与办案的检察官们众口一词的公认,就连罗世军处长在陪笔者吃饭时也颇有感慨地言道:“要说漂亮,谌虹真是我这一辈子见过的顶尖人物,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更稀罕的是那种华美高贵的气质……依我说啊,现在当红的影视大明星,莫看一个个全都披金戴银珠光宝气的,要论本钱,还真地很少有人能比上她……”
其二是,有着如此倾城之貌的谌虹,年纪并不大,哪儿能够拿出一百万来投资?而且,据办案人员说,按照一般进行投资的富人的心理规律,凡能一次性拿出一百万投资的,那他手里必然还攒着至少三分之二以上的资金……
其三是,本案的原告谌虹几年前尚是一家效益不好的企业的青工,据云下岗后的谌虹仗着自己的过人条件,很快便进入成都的一些富翁云集的场合,并且大红大紫起来。
鉴于以上三点原因,当本案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法庭的爆满,自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本案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对后来事情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原告谌虹的一位朋友出庭为其作证。此人向法庭证明,谌虹向黄老板的公司投资一百万的两次会谈,他均在场,也是惟一的证人。
这位证人姓甘名业民,时任四川省交通厅物资供应处处长。一般人可能不太可能理解一个省,尤其是像处于西部大开发热潮中的四川这样一个大省的交通厅的物资供应处长意味着什么?手中执掌着多大的权力?而笔者却从检察官们口中得知,四川省交通厅当时其他的在建工程略去不提,仅是正在修建的七条高速公路所需的物资,便无一不经过这位甘处长之手。那是上百亿之巨——一个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的天文数字!
在当今社会中手中掌握着这样一种实权的甘处长何以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愿意出庭为一位美艳惊人的少妇作证?
金钱的诱惑让人无法抵挡
四川省交通厅与武侯区人民法院近在咫尺,甘处长为何敢于不惧瓜田李下之嫌公开上庭替一位绝代佳人两肋插刀?
公字号的大富翁与这位美妇人之间究竟有何超出常人的关系?
而这些问题的本身便足以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
笔者在办案人员口中听到了太多的关于《×××报》记者周正“歪打正着”的故事,但是,笔者虽然从罗世军处长那里将不下二十公斤的案件卷宗拿回了宾馆房间,看得脑袋发昏,眼睛发涩,却从未在任何一份卷宗里看到周正是如何异想天开灵光乍现,以笔作枪“歪打正着”,将本案的证人甘业民作为巨款被骗人公然在《×××报》上点名予以报道,并对甘处长被骗的一百万巨款的来历提出质疑的任何依据。
无法律文字可据,笔者只能将几位检察官口述的故事,加以笔者的合理想像,重新以尽量生动的文字剪裁整理,以飨读者。
读者可能不知,中国报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除了首都北京与处于开发前沿的广东,便当数天府之国中心的成都。几十年养尊处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地方党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一改严肃得近乎刻板的面孔,也纷纷办起了各种子报,以贴近民众的形象力图争取更多的读者。成都的《×××报》,便是《四川日报》属下的一份子报。
以下,便是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开庭时出现的几组画面:
画面一:几名法官正襟危坐。旁听席上坐得满满的,其间,还有几名胸前挂着照相机的记者。
原告席上,坐着容貌出众的原告谌虹与律师。
戴着手铐,身穿黄马甲的黄老板孤零零地坐在被告席上。
审判长:“现在,由原告证人甘业民出庭作证。”
甘业民神色镇定地走上证人席,回答审判长的程序性提问。
旁听席上,周正和同学埋着头低声说话。
同学:“周正,你跑到这法庭上能挖到什么内幕猛料,我告诉你,这案子可没法庭上说的这么简单哩。你看看那位女原告,临风玉树,光彩照人,这样的人间尤物,能没有点精彩故事?看在老同学的份上,我告诉你吧,她和我们交通厅物资供应处的甘业民处长过从甚密,密到什么程度,你恐怕怎么想像都不会过分。”
周正大感兴趣:“老同学,你可不能不帮帮我啊!不弄出点叫座的猛料,让老总高兴高兴,我这个实习记者,还得继续实习下去呀。”
同学:“这儿说话不方便,走,我们到洗手间去抽烟,接着说,我啥都告诉你。”
画面二:法院洗手间里。同学正与周正抽着烟交谈。
同学:“这位叫谌虹的女原告,一次就被骗了一百万……老兄,一百万呐,那是个什么概念?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女人,她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钱让人骗?她能一次拿出一百万让人骗,就完全能够证明她还有不会少于这一百万的钱,这是投资人的基本常识,没有一个搞投资的会倾家荡产地把自己的全部资金都押在一宝上,我可以对你这老同学说一句大实话,这钱,肯定是甘业民的。”
周正:“甘业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处长,他能有这么多钱?”
()免费TXT小说下载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