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我是帝王-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长,在朝廷的有意暗示和默认下,各道大营分驻的府兵渐渐成了依赖于本地官府的地方常驻军,日常供给不说,就是普通的升迁调任朝廷也要询问地方官员的意见,这样一来,能够真正受一方大将军直接调动的军队人数可谓少之又少,因此,大部分的藩王大将手下也就几千人的亲卫常备军而已。



然而,为了保持战力和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个武夫藩王将领无不拼命训练这点本钱,因为一旦有战事发生,即便能迅速调集到大军人马,可兵将不熟的尴尬只能让自己的亲卫常备军作为真正的主力部队来挑大梁--毕竟大隋朝的周边战事还是不少的,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异族反抗朝廷和入侵边境的事情不时发生,而每个统兵将领都有随时被征召出战的可能。



我稳了稳内心的波乱,重又坐下,开始了思索。



徐茂功叫过王朝等人,悄悄地附耳说了几句,然后便让他们退下了。



“无量寿佛,这次张须陀倾尽全力出动,无非目的有二:其一,向主公炫耀武力。听说此人一向心胸较为狭窄,很难容人,主公这次在洛阳耽搁这么久,一定有耳目向他报告,而他也一定在想主公要有所作为,染指洛阳州,呵呵,这里毕竟名义上是他荥阳大营的防地,有人在自己地盘横插一脚,依着他的小心眼,断不会舒服,必除之而后快,向主公示威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知难而退罢了;其二,军中定有重要人物,否则,以张须陀的鲁莽狂傲,带领三千兵马出动未免有些小题大做,自己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职位比主公高多了,我们只有数百亲兵的情报他会不清楚?嘿嘿,若贫道是他,在自己的地盘上耍威风根本不用那多人,只要带十几个将官到城中都尉府大喊一声,在这洛阳集合个几千府兵还不是什么难事吧!?”



看着徐茂功慢悠悠的分析,我也是心有戚戚焉,抚着桌上的花瓶,冲他请教道:“敢问道长,可猜测出荥阳军中究竟是何人在内?”



狡猾的老道眨巴着三角眼良久,才骨碌碌一转眼珠子,神秘地用手指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王”字。



我先是一愣,有些愕然地瞅着正慢慢消失的水渍,眉头不由得一皱,自己习惯地摸了摸鼻子,神情颇为有些疑虑和吃惊。



“难道是他?可是。。。。。。”



徐茂功似乎不见我的表情,继续自顾自分析起高颍来。



“高王爷这次带了精锐骑兵,依贫道看来,嘿嘿,必是也有极为重要但是又要隐讳人物在其军中也!”



************************************************************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在皇帝直接统辖下﹐设立12卫府。



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 2人。



卫府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兵。



卫府大将军等武官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的府兵出征,“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於府﹐将归於朝。”



重要军机大事由政事堂举行的宰相会议辅佐皇帝商决。



尚书省的兵部﹐主要负责武官的考核﹑任免﹐军队的编制﹑简点和轮番﹐以及图籍﹑厩牧﹑甲仗的管理等。



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



12卫各领40~60府,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



各军府“因地立称”﹐分别冠以所在地名。府分上﹑中﹑下﹕上府为1200人﹐中府为1000人﹐下府为 800人。



主要分布於政治中心地区的关内﹑河东﹑河南及邻近诸道﹐旨在“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



每府置都尉1人﹐左右果毅都尉各1人﹐长史﹑兵曹﹑别将各1人﹐下辖4~6团;每团200人﹐设校尉﹐辖2旅;每旅设旅帅﹐辖2队;每队设队正﹐分为5火;每火10人﹐有火长。



每队﹑每火的装备﹐如马﹑马具和锸﹑斧﹑钳﹑锯等﹐均有定数。



府兵自用的武器﹑装具和征途所需粮食皆自备,如果马匹不足﹐则由官府供给。平时训练在冬季进行﹐由都尉率领本府兵马习战。



京城的禁军--也叫“御林军”--则是由各关中军府挑选健壮丁男组成,只接受皇帝的指挥,不参加轮调农作等活动,而且每年还要淘汰、挑选一部分新兵加入,禁军的直接上司是“御林军指挥使”。



这样便使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开皇十年﹐皇帝颁布诏书﹐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同编户。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军户编入民户﹐改属州县管辖﹐不再存在,但军人仍有军籍……“军名”﹐无论在军﹑在役或在家﹐凡军役范围内的事宜﹐均属军府管理。



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平日生产﹐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资装自备,在乡为农﹐在军为兵﹐实行兵农合一﹑寓兵於农的制度。



隋朝常备府兵约60~70万人﹐一旦战时徵募便可以达到130万上下,规模极是庞大。



第三卷 第四十五回 虎视中原(四)



头脑里有无数的溪流在汇集、分离,各种画面不停地出现在脑海里面,五花八门的信息四下涌出,自己先是一阵稀里糊涂,渐渐的思路愈来愈明显、愈来愈确定,没用的信息消失得干干净净,可能有关的则是定格在脑中,疑惑和忧虑慢慢被解释,答案开始浮出水面。



笑容又显现在我刚毅的脸上,没有刚才的隐隐焦虑和不安,强大的自信和豁然让整个房间顿时一亮。



突然之间,我想通了这其中看似错综复杂的关节,不禁一阵爽朗大笑。



“哈哈哈,我全明白了,全明白了,哈哈哈,真是令人惊讶呀,唉,难不成我宇文成都真是个香饽饽,每个人都想咬一口不成?哈哈哈。”



徐茂功被我的比喻逗得怔然一乐,贼兮兮地撇撇嘴,道:“主公别忘了,这些人可都不是什么善类。依贫道看来,这次张须陀是有所顾忌,不得已而为之,而淮阳王则是要有所求,有意而为之,届时。。。。。。”



我接过他的话,继续道:“届时我就看看他们出的价钱,嘿嘿,洛阳铁定是我们的了,这个没的商量,还有,道长通知一下这里的负责人,派人手监视住‘洛阳四虎’,我总有点不放心,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留一手总没有错,那个马汉比王朝还要精明,哼哼,敢在我面前装傻!我估计高王爷那边我们可以大大捞一笔,麻烦道长写个清单,把咱们要争取的利益都列出来,淮阳和谯两个郡可是战略要地,有了它们,咱们势力南下的陆上通道可就是畅通无阻了,嗯。。。。。。嘿嘿嘿嘿嘿。。。。。。”



我和徐茂功一对眼,不由得齐齐奸笑不已。



正在楼下守卫的几个亲兵听到楼上放肆的奸笑后,一个个心里直打哆嗦。



“太恐怖了,怎么有点像夜猫子的叫声啊!”



********************************************************



洛水西岸,一座军营突兀地立在河边。



已经是深夜了,各个帐篷都在黑夜中沉沉睡去,偶尔一支巡逻的小队官兵悄声穿梭在其中,除了沙沙的脚步声,几乎不闻丝毫。



位于军营中央的主帐里依旧灯火通明,帐外的火把在夜风中“呼啦啦”燃烧着,隐隐约约可见里面有人在来回走动。



张须陀看着坐在书案旁的中年人,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



唉,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有心思看书。



摇了摇头,张须陀小心翼翼地坐到书案另一边,生怕惊动了中年人似的,蹑手蹑脚浑不似大将军的样子。



时间就这么慢慢流逝着,中年人心无旁亟,两只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浓眉时而紧皱,时而舒缓,还不时地点着头,似乎轻声赞叹着什么。



好久,中年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册,将之放在书案上,轻抚着书,一声轻叹。



灯火下,《锦绣诗萃》的四个“宇文体”黑字跃然浅蓝封面之上。



张须陀赶忙笑着递上一杯热茶,脸上还带了几分难以想象的献媚之色。



“先生,喝杯热茶吧!怎么样,宇文成都的诗。。。。。。”



中年人瘦削的脸上神采奕奕,道了声谢便接过茶碗,一边拨弄茶沫,一边叹道:“真乃千古奇才,吾自愧不如也!”



“先生言过其实了吧?想来您也是勤学累载,遍读五经,又熟读兵书战策,可以说是文武双全,那个宇文成都只不过随便唱了几句狗屁诗歌就博得一个‘天下第一才子’的雅号,有什么了不起啊,哼哼,他那点德行我还不知道,肯定是找人代作的,对,肯定是这样!我呸,竟然还把京城第一大美人给骗到手了,那可是才艺双绝的大美人啊,先生你是没有见过呀,嘿嘿。。。。。。”



呡了几口茶水,见张须陀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气,中年人鼻间微微一哼,眼里闪过一丝鄙视--蠢猪。



中年人只悠悠然地喝着茶,并不言声,偶尔抬头也是一脸不屑与漠然,在他眼中,张须陀只不过是一个被妒忌心冲昏了头的大老粗,跟这种人解释简直就是浪费唾沫。



“要不是王爷说要笼络你这个心胸狭隘的蠢猪头,我才懒得坐在这儿听你破口大骂,真是头猪,哼!”



张须陀骂了一顿饭的功夫才停下来,似乎很是痛快淋漓,长长地舒了口气,端起茶水正要润润冒火的喉咙,突然发现了那本诗集,随手便拿起来,双手一扯就要撕掉。



“慢着!”



中年人冷冰冰地说话了,直勾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