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问镜-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确是一面镜子,余慈却没把它当镜子用。

将镜面朝上,真气注入后轻轻晃动,镜面忽然闪动青光,映得他须皆碧。

他屈起食两指,铜镜映出的青光一拈,便有朦朦光华脱离青光主体,随指尖抹画,虚空生就清晰轨迹,引来灵光点点,如流莹飞舞,环聚周围。

这才是所谓“引气成符”的真面目。

余慈终究没有超脱“凡俗三关”,他画符同样需要灵引。只不过,玄清是靠朱砂符纸,而余慈是用手铜镜代替。

他从袖引出青光,再凌空虚画,只要手法巧妙,很容易便能弄出不凭借外物,即可聚集灵光的情景来。

这种装神弄鬼,蒙骗唬弄的手段,余慈已是驾轻就熟,概因他本就是这类出身。当年他不过八岁年纪,刚刚存思引气,根本称不上修为,已双仙教号称仙童,方圆千里之内,信徒无数,受万人膜拜,比之玄清这荒山破庙里充神仙,岂不高明倍?

思及此处,他不免再失笑,只是那笑容冷意森森,铜镜青光如霜,如有感应。

自此北去,不知多少万里,有千里之国,名陈。陈国有居民十万户,不信佛道,只笃信所谓“双仙”。双仙者,男仙紫雷,女仙赤阴,陈国开宗立教,可呼风敕雷、腾云起雾,陈国姓眼,与神仙无异。

而余慈,便是双仙教近侍,同样被敬以“仙童”之名,受万人崇敬。只是他性情与常人不同,对所谓“双仙”并不像陈国姓那般狂热。近侍几年下来,他看得是清楚,所谓双仙,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有些层面,其**甚至比凡人还要来得强烈。

比如,怕死。

双仙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研究所谓“长生术”,他们陈国开宗立教的终目的,也是为达成长生的愿望,为此,他们可以付出一切。

正因为如此,余慈这些“仙童”,也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光鲜。余慈很清楚,所谓“仙童”,其实就是双仙被拿来试验各类长生术效果的。双仙以“驻颜长生”为诱饵,让他们修习那些稀奇古怪的长生法门,全不顾可能的严重后果。

幸运点儿的如余慈,被安排学习符法,虽然辛苦,安全性还算过得去。但那些不走运的,莫名其妙便是五脏伤损、经脉断裂、疯癫狂,后也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

余慈双仙身边四年多,与其并列的“仙童”便换了好几茬。他很明白,若一直这么过下去,那些消失无踪的人里,早晚要添上他的名字。

还好,他算有些运道。十三岁时的一天夜里,双仙似是来了仇家,只听得寰宇剑鸣,如走雷音,偶尔余波轰下,便是屋倒树折,仿佛末日降临。

大部分人埋头被、听天由命的时候,余慈却认定了,这是他逃出生天的好机会。

他也是胆大包天,逃走之前,先冲进了已失火的紫雷大仙的寝宫,卷走了两件宝物,便是此时他手上的铜镜,还有一册《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这才趁乱冲出,易装逃遁。

或许真有老天庇佑,之后数月,他一路躲躲藏藏,竟然逃出了陈国,远离了双仙教的势力范围,双仙也一直没有追杀过来。但他已经不敢陈国周边逗留,此后多年,他一路向南,行万里路,见识日增,才知道天下之大,高人辈出。若目光仅拘于陈国一域,不啻于井底之蛙。

他知道了像双仙那样的家伙,究竟是怎样的人物。

双仙也是修士。修士这个群体,或餐霞引气、或服饵炼丹、或求神拜祖、或寻访洞天,当然,也有像双仙那样,受人香火供奉以增长修为的,其终目的只有一个,便是通过修行逐步延长寿命,终要达到驻世永存、长生不老的地步。

修士也有上下强弱之分。

通神、还丹、步虚、真人、劫法、地仙。

人们用这由低至高的大境界来划分修士群体。

此个境界,与气动、长息、明窍等“凡俗三关”并列,合为修行关,可是二者根本不具备可比性,从通神开始,每上一个台阶,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详细的情况,余慈也不清楚,不过他倒是知道紫雷、赤阴二仙,乃是还丹境界的高手。二人可以驭器飞天,使飞剑杀人于里之外,有数年寿元,驻颜长青,常人眼,已经很了不起,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但他们之上,还有为高妙的境界。传说修士的强者,是可以驾龙乘云、翻山倒海,有诸般不可思议的大神通。

人总是这样,见得多了,便不以为怪。流浪一段时间后,双仙罩余慈心头的阴影便给吹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原来他们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余慈开始了修行,直到现。

篝火响起一声爆音,打破了殿内的安静氛围。余慈吁了口气,从往事抽身出来,轻轻摩挲着铜镜边缘,心头荡漾起的,是纯粹的感激。

是的,他不能不感激手的这块宝贝。

当初他突入紫雷大仙的寝宫,卷走这块“照神铜鉴”,实是他今生做出的有价值的冒险。

因为只有真正开始修行了,才知道修行的难处。

自八岁学习存思服气之法,再以《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的符箓之道辅助,十余年下来,也只是明窍顶峰,距离一个真正修士的基本标准“通神”境界,还有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追上甚至超越双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但实施起来,除了一以贯之的信念,还要有超凡的胆色、无以伦比的运气,当然,还要有难以想象的巨大消耗。

修行只是两个字,但真正做起来,需要法门、需要丹药、需要灵脉,单以符箓之道来说,又要灵引如上好的朱砂、符纸、信香等等全副披挂,余慈一个流浪四方的散人,哪来这些资源?

幸好还有照神铜鉴。

这些年来,余慈并不是只用它来装神弄鬼。事实上,说是装神弄鬼并不确切,铜镜的效果可是实实的。

此镜只要受真气激,便会映射青光,此光乃是一种上佳灵引,以之画符,其效果比之那些朱砂、符纸还要来得厉害,而且触手可得、随用随生,几乎不会产生消耗,对身家并不富裕的余慈来说,这比什么灵丹妙药都要来得实际。

余慈之所以能够无人指点的情况下,靠着卷来的《上清聚玄星枢秘授符经》修炼到这种程,倒有大半是这铜镜的功劳。

然而这还不够,修行之路并不是只靠一两样宝贝就能支撑下去,余慈一路独行,艰苦得很,每取得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但他还没有气馁,他积极寻找迅速上进的路途,即使短时间内,一无所获。

不知道,这回白日府用来换取虾须草的“三阳符剑”,能不能作为参考,让他符法一道上有所进益呢?

慢慢地思绪散开,终归于虚无,余慈进了入似睡非睡的安定状态。这时候,五脏元气呈青、黄、赤、黑、白五色分列,有氤氲之态,逐步汇结,就灵台方寸之间滚动。

与之同时,脑际泥丸宫清凉之气圆转如珠,如一轮明月,遍洒清辉,光芒如雨,落至心间五色气雾之上,二者之间便生出一道引力。明月悬空不动,彩云则受力缓缓上浮,至喉间十二重楼底部力,又慢慢沉下,如是再三。

此过程,五脏腑、四肢骸、周身窍穴,似乎都受引力牵动,与泥丸宫隐隐呼应,息息相通。慢慢的全身气息联成一片,无分彼此,以五脏元气为核心,形成稀淡一点儿的雾气,弥漫全身。只有脑部,明月光芒照耀,以泥丸宫为心,四方四隅,宫静澈,不为下方云雾所动。

第5章算计

第5章算计

因其静澈,故而灵敏。不知过了多久,余慈本杳冥恍惚之境,忽然心有感应,念头微动,这明月彩云的景象便自散去,他也睁开眼睛。

这套存思法,是余慈少时由赤阴女仙传授,叫作“宫月明还真妙法”,又有个名目,叫“彩云追月”,顾名思义,就是以神为月,以气为云,存思时意使神气合,摩顶贯脉,以此为精进之途。

如此法门,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只是上手容易,路数也算正平和。余慈精修十二载,已达到神气呼应的阶段,开启了灵窍,能时时以真气滋润神魂,算是有所成就。

只是现他没有心情去感叹自家的修为进境。因为此时屋外,又有些人物靠近,纯凭气味,余慈便知道这些人并非玄清一伙,只不知其心思如何。

他将铜镜收入袖,长剑也握手里,略微调整状态,以不变应万变。

稍等片刻,屋外已人影绰绰,却没人进屋,反有有人隔着已经没有门板的正门,敲响了门框:“里面的朋友,我们是去天裂谷的采药客,可方便么?”

余慈略吁口气,放开剑器,随即大笑道:“荒郊野岭,哪有什么先来后到,请进。”

直爽豪迈的姿态,无疑能缓解他人的疑虑,这一夜,又热闹起来。

山无日月,全凭天时变化,才知端倪。

转眼已是夏日时节,山群花开遍,绿意随即浸染了几乎每一个角落。只是天裂谷东列山系峰顶,依然是积雪不化,冰岩垒垒。

余慈站悬崖边上,极目远望,所见是茫茫云气,不见边际。有风声激荡,呼啸如海潮之音,推云挤雾,拍击脚下岩壁,似乎要将崖上之人卷入这无边云海之。

这莫非就是天地的边界么?

明知此念荒谬,余慈仍不免这般去想。因为从他所站之处起,南北各延伸出数千里,都是这般模样,前方似永无头。这是他数月来凭自家腿脚测出来的,决无虚假。

这段无边绝壁,虽然也有山势凹凸,但放长及数千里的广大地域,却已是如镜面一般光滑,就像天神一剑劈下,将大地分两半。

“天裂谷,天裂谷……泉出通川为谷,不知是否有一日,等这云海散去,能让我看清这谷地的全貌呢?”

很正常的想法,可是这段时间,他无边绝壁上下来回不知几上千趟,这期间无论天气阴晴,也从未见过云海散开的模样。

余慈到天裂谷已经五个月了,这段日子,他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几乎没一刻清闲。和余慈有同样经历的,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