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小清新-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这样的人家传诵出来,也由这样的人家而否定,她大姐宋苓之所以在稚龄便名动天下,声名直达宫中,就是因为全洛阳的名门都致力于宣扬鼓吹……凡事有利有弊,也就是因为这张网络的紧密和通达,一旦在这些小娘子跟前失态,或是让她们知道了自己的一些密事,那么可以想见,不消数日,这些故事,也就会在洛阳沸沸扬扬地传了开来。

她已经是打定主意,不愿再掺和到颜钦若择婿的事情里了,听到赵元贞这么问,立刻按照母亲的教导,一推六二五,“那日应承颜姐姐的时候,也就是嘴快了,后来回家才想起来,那萧衙内不是书院的学生,他的事我们家也不清楚,再说我们家也不许女孩儿问这些事——只怕是要有负所托啦。”

当日和母亲商量着这番话的时候,宋竹没想到颜钦若居然直接就和赵元贞说了,是以没准备什么撇清的言辞,这会儿心思急速转动,又加了一句话,“再说,这婚姻大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日口快无心答应,事后想想也是后悔,赵姐姐平日看来最懂事的,如何不劝劝颜姐姐,倒是帮她传话了?”

赵元贞定睛瞅了她几眼,扑哧一笑,亲热地挽起宋竹的胳膊,半开玩笑般道,“怪道说你们宋学传人最正经了,这样的事如今又算得了什么?你们宋家姑娘好嫁,却不晓得我们这些人家的心酸,我是得了运气,早和家表兄定了亲,不然,今日我也和颜妹妹一样处处留心——都是同病相怜,帮她一把我倒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赵元贞的确是学堂里比较少见已定亲的学生,并且嫁妆据说将有万贯之多,就这点来讲,无疑是胜过所有同学,尤其她定亲的对象乃是开国功臣曹国公之后,虽然不是长房长子,但夫婿年少有为,已经在关西征战数年,颇有功勋,得了经略安抚使司管勾机宜文字的差遣,以他的年纪来说,将来未必横班无望,是以赵元贞在这点上,实在是胜过学堂内所有学生。只是宋竹以前也未听她谈论过此事,今日说起来,倒也落落大方,不露羞涩又或是炫耀之意,倒让她多了几分好感,只是仍然谨守母亲告诫,不敢掺和到赵、颜两家事里,闻言便只是笑而不语。

“你今年也十二岁了,难道就未想过这些?”赵元贞一面拉着宋竹往食堂走,一面好奇地问。宋竹笑道,“我一心只管读书,别的事情,从来都没问过。”

她咬死了不肯谈自己的亲事,赵元贞也不好勉强,进去食房吃了午饭,众女或是假寐,或是读书,都各有去处,颜钦若脸嫩,不声不响丢下两人伏案午睡,赵元贞也先不去理会她,而是又拉了宋竹在树荫底下闲谈,因说道,“这一次回家,我听祖父说,宜阳县的新明府是个最最年少有为的人物,最妙是出身长房,压住了这一辈的阵脚——只不知道这么有力的一个人物,到了县里这么些天,为什么还没有接印。闹得底下人都无心做事,洛阳到宜阳的路冲坏了好些天都没人修。”

宋竹对此事也略知一二——她耳朵灵,又爱说爱笑,在家中人缘不错,这一耳朵那一耳朵的,大概也知道是萧师兄在和茅明府斗法,只是她在外人跟前从不敢嚼舌根,听了赵元贞的话,便笑道,“你还为颜姐姐惦念那个萧衙内啊?说来,你们家和萧家也是拐了弯的亲戚,赵姐姐你回去问两句,萧衙内的来历可不就水落石出了?”

她有意把话题扯开,赵元贞似乎也没发觉,她一伸舌头,笑道,“我一个定了亲的姑娘,怎么好问外男的事?若是娘问起来,难道还老实交代,是帮着钦若问的?我娘要知道我在女学里和钦若要好,皮也不揭了我的。”

她态度坦荡,反而惹宋竹好感,因笑道,“我娘要听到我问外男,也是一样、一样。”

赵元贞哈地一笑,也是若有所思,过了一会说道,“不过你倒是说对了,我也没想过我们家和萧家还是亲戚——家里亲戚着实是太多了。下回回去,我瞧瞧能问不能了。”

她今日的表现,倒是打消了宋竹的顾虑。如今在颜钦若的婚事里,赵元贞牵扯得比她要深得多了,即使将来事情挑开了,颜、赵两家的女儿成了好友的事,比她宋家女在里头说过几句话要轰动得多。看来,赵元贞是真的想要帮忙,也是真的真心和颜钦若好……宋竹为自己的多心感到羞惭,她觉得自己是低估了赵元贞的人品。

正这样想着,耳中又听得赵元贞说道,“哎,我还真不是和你玩笑,你也该想想自己的嫁妆了。如今这天下,没有厚嫁妆,公主都嫁不出去,你可得好好想想才是。”

她先是说要帮忙颜钦若,现在又如此提醒宋竹,在在都体现出热心的性子,宋竹被她勾动愁肠,差些就要将心事告诉出来,只是偶然间瞥了赵元贞一眼,见她眼神莹然,正含笑盯着自己不放,不知如何,心中又有些许警觉,只含糊笑道,“我真的只管读书,这些事从未想过——眼下二姐还没说亲呢,等她说定了人家,我再来想这个,也还来得及吧。”

赵元贞微微一笑,点拨她道,“唉呀,这时你便要留心了,瞧着家里能给你二姐预备多少妆奁,仔细记在心中,将来若是给你备少了,也好和家人分说几句么。”

宋竹虽然家境单纯,从未有过什么亲戚争斗的事情,家中更没有侍妾婢女,少了无数勾心斗角之事,但她也并不傻,自小在街坊中听闻了许多事,知道赵元贞所说,其实是如今非常普遍的风俗,即使是至亲姐妹,彼此间对嫁妆也都是斤斤计较,若是家人不能一碗水端平,甚至是负气和娘家断了往来的事,那也是有的。

其实,也不能怨这些小娘子太市侩,如今的世道,对于嫁妆,的确是看得极重。这一点,宋竹心中自然有数,不然,她也不会只肯嫁宋学的士子了……

也不知是何时兴起的风俗,前朝对于女子嫁妆其实并不讲究,可不知哪年哪月起,天下就兴起了厚嫁之风。这风俗盛行到了什么地步?一般人家有女儿待年,请了官媒来聘时,是要把嫁妆明码标价写出一张单子来,若是陪嫁有地,还要写明是何等田地,又有没有水浇,若是婚事成了,这一封嫁妆单子是要跟着新妇一道过门的,倘若名实不符,夫家告上官府,退婚的都有,娘家这边父母还要以败坏风俗为由,在堂前枷铐三日。有些人家若是看重了女儿家的人品,又嫌嫁妆太少的,还会派媒婆上门和娘家讨价还价,把婚事当了买卖来做,为了把女儿嫁出门去,父母得一趟趟地往嫁妆单子上添钱添物……即使是大富大贵之家,若是连着办了七八个女儿的婚事,少不得也是元气大伤,非得赶紧娶几个新妇进门才好。

这样的风俗一旦蔓延开来,上至天家,下至流民都是难以幸免,所以天下间不知有多少才貌双全的姑娘,因为家事不丰,或者无法出嫁,或者只好含泪下嫁,由是又生发出风气:若是家中有女成年不嫁,街坊四邻都会将其父母视为吝啬之人,议论纷纷也是少不得的,更有甚者,这家人的男丁也就不好说亲。

这样的厚嫁之风南方最重,所以南人溺婴是家常便饭,越是大富人家,生女就越是不举,一户人家就只得一个娇女儿的事情屡见不鲜。多年下来,反而有大批男丁讨不到娘子,遂成为南方闻名的怪现象。宋学之所以提倡薄嫁,就是因为北方连年战乱,人丁本来就不丰厚,若是还和南方一般介意嫁妆,导致生女不举,大批光棍无法成亲,北方的人口便永远都无法繁衍起来。

也因为宋学提倡薄嫁,宋大姐宋苓议亲时,宋先生又刚倾全家之力办了宜阳书院,根本拿不出多少钱来做嫁妆,所以,宋大姐出嫁时,陪嫁是罕见的简薄。这件事在坊间是传为美谈的,宋竹也听过外头的传闻:据说当日宋家欲为宋大娘子添妆,大娘子婉言回绝,只道:多年积攒,自有嫁妆全在腹中。不论宋家、曾家皆不解其意,待宋大娘子过门以后,闭门三月,抄录珍善本无数,众人方知其有过目不忘之能,多年来诵读经典均可背诵。更兼夫家路远,书籍运送不便,遂以此法送来陪嫁云云。

书籍本就是很贵的东西,更兼宋大娘子也是有名的书家,如此嫁妆不但雅致,而且贵重处不输给富贵人家,在当日也是传唱一时的佳话。可实际如何宋竹心里清楚,之所以这么操作,一来因为曾家也是提倡薄嫁的北学中人,二来,却是因为当时宋家的确是拿不出钱——除了不能变卖的祖产以外,宋家所有活钱全都投入书院之中了。

虽说二叔令人送来了多年的积攒,四婶也欲变卖自己的陪嫁,已经改嫁的三婶更是频频来信询问,想要帮扶一把,但二叔在外为官不易,家中积蓄全为大房开办书院,本就有亏于叔伯,如今再用他的积攒,于心何安?四叔平日照看家业辛苦劳碌,更无半点私心,多年来四房毫无私蓄,现在还要靠变卖四婶嫁妆来凑钱,大房更不可能接受,而三婶业已改嫁,已算是外人……总之,因为这些种种,大姐才会主动提议不要置办箱笼,所谓的抄书为嫁,说穿了乃是母亲小张氏无奈之下,为她出的主意:她是曾家长子冢妇,底下还有许多兄弟,若是真就是随身带去的那些简薄物事,以后少不得要受妯娌们的褒贬,在舅姑家的日子怕也过得难堪。

为了此事,宋竹没少见母亲沮丧哭泣,直念叨着对不起故世的从姐,没把她唯一的女儿体面地打发出门。也就是因为如此,二姐这才主动提了要寻宋学士人为夫,而且最好还是家境单薄些的——二姐面冷心热,宋竹心里明白,她这是体谅到了家里的难处,更是体谅到了母亲的难处……

如今家里倒也缓过来些,不像是大姐出门时那么拮据了,可大姐、二姐,都表态不让家里给置办嫁妆,宋竹也不愿成为例外,二姐明白母亲的难处,她也明白:虽说大哥大姐和母亲的感情都是极好,现在外头也没有任何针对后母身份的流言蜚语,可若是家里没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