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来自。abada。cn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abada。cn
《24重人格》
著者/ '美'卡梅伦?韦斯特
译者/ 李永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753272736X/B?130
在爱与意志的每一个行动中,
我们都同时既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又塑造着我们自己。
中文版序言
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 West 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同时也为本书的译者(台湾精神科医生李永平博士)的翻译技巧称好,一个精神科医生倘若没有扎实的双语文学技巧和专业心理学的知识是很难高质量地完成该书的翻译工作的。
众所周知,人在不同的社会场合应该以不同的社会角色(或身份)出现,如在家中,可能是孩子的父母、配偶的伴侣;在单位工作,可能是领导或职员;在周末的外出购物或游玩中,可能是顾客或游客。就是说,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不同阶段或不同场合我们都会有一定的角色转换,但自我一般是相对恒定的。然而,多重人格者,他们则可能在同一场合或相对的一定时间范围内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甚至改变自我(本书中所描述的所谓分身),这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往往会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因为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并非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常常会忽视,甚至会误诊,使得这类患者更加痛苦并遭受社会的歧视。本书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详细描述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内心世界和其就医诊治经过,从患者角度揭示了他的临床表现和导致问题存在的可能原因——童年期的性创伤经历(乱仑或性虐待)。这是目前比较公认和接受的一种理论假设,即从弗洛伊德精神动力学理论解释多重人格发生的机理。
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或精神动力学理论,在过去100多年里对人类了解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所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内早在20世纪的30年代便有其著作的翻译介绍,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学术研究的发展,这类著作曾大量译成中文。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框架或结构是将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人的意识领域分为意识(conscience)、前意识(preconscience)和潜意识(unconscience);人的心理障碍或问题的产生是源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或性力(Libido),其治疗的技术乃是应用躺椅、自由联想和释梦,向患者揭示其心理障碍的起因和联系,使其领悟从而达到人格的重建,克服其问题。本书所展示的便是一个非常详实的成功范例:患者成年期发病,通过长期虽断断续续(搬迁地方、更换治疗医师)但坚持不懈的治疗,逐步使其认识到问题产生的症结——在其成年自我(卡姆)的记忆中早已忘却的童年性虐待(与外婆、母亲的乱仑),通过释梦、解释和工作修通(interpretation)让其识别其不同分身的意义,以用与其童年期性虐待的关系,学会逐步面对和适应,同时鼓励和督促其成年自我不断努力与学习,最终学业有成(心理学博、临床心理学家)、家庭和睦与幸福(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儿子的健康成长)。
关于多重人格,国内临床研究不多,仅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有少量文献报道。一方面是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难辨别性,因为患者的表现常多变和“缺乏规律”(如果不长期随访和记录观察的话),很容易被临床精神科医师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另一方面,部分患者的异常行为常涉及违法或伦理道德,同时多重人格的诊断又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很难鉴别出是患病或逃避司法制裁,使得这类患者被漏诊。再者,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精神动力学理论与精神分析技术在国内的介绍和应用推广不够,甚少有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因此这类患者的诊断与研究甚少。值得庆幸的是,近10余年来,中德心理治疗讲习班的系列培训,已有部分国内同行涉足这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本书的中译本出版发行无疑是雪中送炭,为精神分析的实践和大众的理解与接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有中国的案例研究与报道,使得我们更多地了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总结经验和有效地帮助心理障碍的患者,减轻和缓解他们的心理痛苦,重塑人生的辉煌。
严格意义上讲,本书是一本纪实性的文学作品,通过详细记录主人公的内心心理活动变化和现实经历,将精神分析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有机地融合于字里行间,使得读者不知不觉地深入到多重人格患者的心理世界,从中了解人的复杂内心世界,并学到有关的精神动力学理论与知识。因此,它又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学知识科普读物,一反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和深奥难懂,值得推荐。
当然,本书的学术观点仅是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来揭示多重人格现象的产生,并非代表全部心理学的解释,希望读者能用科学的观点看待本书。因为多重人格的产生不仅仅有其童年期的性创伤经历,往往还与其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生物学遗传素质等多方面相关,即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发展,乃至预后转归是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维因素密切联系的,并非完全能用一家学说来概而广之。近30余年来,在医学领域所提倡的是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整体医学)来认识和了解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第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卫生日”,2001年的4月7日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号召全球“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由此可见,在21世纪的今天与将来,心理卫生与健康将构成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心理的认识和理解与社会进步和发展是同步的,衷心希望本书中译本的出版与发行能为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普及与推广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季建林
复旦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教授
2001年6月10日于上海
目录
我的分身
序曲
第一部 伤心旅店
第二部 绕过阴沟
第三部 打破障碍
尾声
我的分身
精灵:长生不老,没有年龄。这个分身很早就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他的任务是激励我,给我希望,让我鼓起勇气活下去。至今我仍然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即使在我接受心理治疗时,他也很少露面。
老鲨:这个分身是原始人,最初根本不会说话,只会一个劲摇头晃脑,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他总是龇着牙,看见东西就咬,不管那是桌子、衣服还是植物。我的众多分身中,有一位曾经替老鲨画过一幅肖像,把他描绘成一种没有四肢的怪物,总是张开血盆大口,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老鲨后来学会说话,也学会使用双手或刀叉进食。他不常露面,但第回出现都会带来一些点心,跟其他几位分身共享。
戴维:4岁。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脸上总是带有忧伤的神情。他是第一个出现在我的生命中的分身,但现在不常露面。
安娜和特露蒂:4岁大的孪生姐妹。安娜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个性活泼、开朗。她成天咧开嘴巴,笑得好不开心。这个小姑娘还记得她遭受过的虐待,但已经不再感到伤心难过了。她最喜欢吃饼干。她的双胞胎姐妹特露蒂却整天绷着脸儿,闷声不响,独自躲藏在角落里。她永远不会忘记身心遭受过的创伤。每次吃饼干,安娜总是不忘分一半给特露蒂。他为分身核心团体的一个成员,安娜露面的机会最多。
莫扎特:6岁。个性沉静,身体瘦弱,呼吸急促。这个小男孩不常露脸。
克莱:8岁,常常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好长一阵子,他讲话结结巴巴,神情显得很紧张,从不敢正眼看别人一眼。现在情况好多了,讲起话来不再口吃,偶尔也敢正眼看人。克莱脖子上总是绕着一条围巾。不戴着这条围巾,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分身们组成的核心团体中,克莱也是一位成员。
斯威奇:8岁。他对自己遭受过的虐待一直感到非常愤懑,但他对其中一位凌虐过我们的人,却依旧忠心耿耿,因而把心中的怒气发泄到我身上。我的其他分身也变成他的出气筒。好几次,他把我弄得遍体鳞伤。如今,他不再动不动就发狂了,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也开始接纳他。这阵子,斯威奇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枚警徽,成天戴在身上四处招摇。他也是核心团体的成员。
怀亚特:10岁,非常聪明,常常露面,喜欢在外面走动,跟人们攀谈。这个男孩成天四处游逛,观察周围的事物。他对物体的形状和模式特别感兴趣。怀亚特对文字十分敏感,小小年纪就能够别出心裁,以独特的眼光和方式描绘他看到的事物。他也是核心团体的成员。
特蕾西、基特、尼基、小湖、玩具仔和凯西:这些男孩是一伙的,号称“六儿郎”。他们全都出现在早期。那个时候肯尼迪担任美国总统,电视节目中只有棒球转播和连续剧《淘金记》是彩色的。这些男孩渐渐融为一体,浑不可分,然后一齐隐没进入我的心灵深处,不再露脸。
尘儿:13岁的女孩,个性温柔,心地善良,常常上街买菜,做饭给大家吃。我们这个群体中年纪还小的成员,都是尘儿在照顾,有时她会朗读儿童故事书给孩子们听。最让她感到失望的是,身为一个花样年华的姑娘,她竟然寄生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躯壳中。尘儿也是核心团体的成员。
盖尔:最新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