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极性。计算机多媒体、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为融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创造了条件。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象、观点、数据和资料,不直接或轻易地呈现结论,并留出空间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活动,向学习者留下自我修改、自我思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空间。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迫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主义、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总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小学三年级的某位学生数学成绩好是因为老师的缘故)。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学习)。
(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把握知识经验的动机。一般动机主要产生于学习者自身,与其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密切相连,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这类动机主要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是暂时的、不稳定的。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指在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中,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各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学习活动的反馈作用。
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3) 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
(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二 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学习中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强化,也可以是内部强化。前者是由教师施与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后者则是自我强化,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正强化&负强化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 )。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引起的。
――自由学习理论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的知识,是一种自由的学习。他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认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
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任务难度越大,成功可能性越小,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成败归因理论(海德;罗特;维纳)
海德: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罗特: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外控型(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维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都拉 A。Bandura)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他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期待是先行因素。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它意味着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学生不仅认识到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真正认真听课)。
――自我价值理论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文顿提出的。科文顿的自我价值论主要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企图探讨有些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该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的经验会带给人自我价值感,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之间形成了前因后果连锁关系。个人把成功看作是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努力的结果。如果成功难以追求,则以逃避失败来维持自我价值。科文顿同时还发现,学生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随年级而变化。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重在对学校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做出解释,它认为学习动机问题显示了教育的负面效果,教师应根据现实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目的。
――目标定向理论
目标是引导和保持学生动机的方法之一。学生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这种目标取向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他不在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的错误或者遭遇众多尴尬。所以他们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更能坚持到底。有这类目标取向的学生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
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做给别人看。他们更多地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他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来证明自我。这类学习者又被称作自我卷入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自己。
三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1)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合理构成
(2)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3)创造各种条件,增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耶克斯(Yerks)多德森(D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