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
4、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
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加尔文教派的主要影响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其改革特点有:
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体化。
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三)英国国教派教育改革的特点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
1、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
2、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
三、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
这个团体的目的是确保天主教会的原有阵地,对天主教进行改革,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使天主教在与新教的斗争中取胜。因此非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
三、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的学校
这个团体的目的是确保天主教会的原有阵地,对天主教进行改革,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使天主教在与新教的斗争中取胜。因此非常重视教育,并把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
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1)慈善教育
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17 世纪后期,英国社会贫困现象突出,一些属于非国家、教会的个人和团体也创办慈善学校, 推动了慈善教育的发展。慈善学校不收学费。
课程主要是基督教教义,使儿童勤劳守法。学生毕业不能升入文法学校和公学。当时出现了各样的“免费学校”、“贫 困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等。
(2)文法学校和公学
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性质。公学则强调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均高于文法学校。
文法学校和公学修业年限一般为 5 年。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和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同时还进行体育
和军事训练。
(3)学园
17 世纪,在英国出现,是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当时主要靠学生交费维持,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实科性质的中学。
4。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
工业革命后,英国工厂中的童工教育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首创“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以利用礼拜日对童工进行指导和教育。星期日学校最初仅阅读《圣经》,以后又教初步的读、写、算知识。
18 世纪90 年代,教会人士贝尔在印度,兰卡斯特在伦敦分别创立了“导生制”学校,也称“相互教学制“。“导生制”学校的基本方法是先将学生 编成小组,每组 10 人,再制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
“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由于“导生制”学校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 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所取代。
5。国家干预教育开端
19 世纪初期,随着英国经济的较快发展,要求国家干预教育,对国民进行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1833年,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出 2 万英镑支柱发展初等教育,开了通过拨款形式
国家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
6。“新大学运动”
19 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要求大学适应新的需要,但当时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仍然恪守古典教育的传统。在社会许多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英国开始了新大学运动。
1828 年,伦敦大学成立,打开此运动序幕。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在其带领下出现许多新的大学。这些学员的共同特点是:由民众办 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向中产阶级。从此,英国大学在加强与社会联系,扩大受教育对象,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7。1870年《初等教育法》
19 世纪下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1870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 案》)。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
方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 5~12 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 存的局面(“双轨制”)。
2。教育思想
(1)洛克论教育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的“自然、权力基础上的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的“白板说”,以及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身世教育的主张都对西方近代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反对流行的“天赋观念”论,提倡“白板说”,还认为,五官的感觉只能了解物体的部分性质,内心的“自我反省”则可以使人了解复杂的概念。
2。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洛克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他注重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
3。绅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于体育,洛克认为人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他认为每个绅士的身体都必须能适应以后活动中面临的艰苦环境,针对当时贵族子弟多娇生惯养的风气,他强调生活各方面的忍苦耐劳。
对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环境。洛克把听从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看成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
道德教育的方法首先要重视理性的领导,其次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强调德育中的早期教育、行为习惯和良好榜样,主张尽可能不要使用体罚。
在智育问题上,洛克尤其强调两点: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2)斯宾塞论教育
斯宾塞是 19 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是《教育论》。
教育目的
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
知识价值论
针对古典主义者对古典学科价值的辩解,斯宾塞认为,最重的问题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这个比较的尺度就是他提出的知识价值论:他 认为,学科是否重要是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为此,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它们可以自然的排列成为:
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
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
课程设置
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他提出学校应该开设以下五种类型的课程:
第一类是生理学和解剖学。它是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合理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类是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
够正确进行的基础。
第三类是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履行父母责任必须的知识。
第四类是历史。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行为,维持正常社会关系。
第五类是文学、艺术等。
教学原则与方法
①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它包括: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② 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类似“复演说”)
③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直观 抽象)
④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 重视实物教学。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从9世纪中叶到15世纪末,法国教育也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的。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的成长。
宗教改革以后,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排斥新教徒的现象非常普遍。
18世纪,法国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向法国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
18世纪中、后期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2。教育思想
1。爱尔维修论教育
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他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精神发展的, 也就是说,人人生而智力平等、主张教育民主化,这一观点直接抨击了“天赋不平等“,论证社会及教育的等级制度合理的贵族理论。
爱尔维修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但他在这个问题上走了极端,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把改变旧的社会环境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
主义。
鉴于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大影响,爱尔维修要求彻底改在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