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英烈-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宝殿 张士诚今膛困雄兵

第一回 朱元璋南京登宝殿 张士诚今膛困雄兵
话说西吴贤王朱元璋,自于桥兵变以来,取襄阳,战滁州,平芜湖,克太平,以摧
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两岸,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一举占领了江南重要城市南京。
义军进城以后,搜剿残匪,出榜安民,奖励工商,赈济饥庶。经过一番调理,使这
座萧条的城市,很快又兴旺起来。
朱元璋把原来的金陵侯府改作王宫,日夜在那里操劳。两个月后,经文武群臣的一
再催促,他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从此,改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把金陵改为应
天府,置省台司院衙门,大封功臣。
几天后,洪武万岁稳坐龙墩,传下两道圣旨。第一道。命开明王常遇春为大将,率
精兵十五万,上将二十员,出征开封,扼守黄河两岸,以防元兵入侵;第二道,派御总
兵花云、吴良守太平府,郭子兴守镇江府,胡神守瓜州府,张兴祖守芜湖,郭光卿守滁
州,胡得纪守乱石山,朱亮祖守宁国……一张圣旨,派出了三十六家御总兵,把守重要
城镇。众将领旨,先后离京而去。
书要简短。洪武元年秋八月这一天,朱元璋正在后宫观看兵书,忽有密使报道:
“苏州王张士诚起大兵三十万,进攻大明帝国。前锋部队已攻占了天长关,守将何二愣
不幸阵亡。”
朱元璋闻听大怒,马上传旨击鼓撞钟,召群臣上殿议事。
时间不长,文武群臣来到金銮宝殿,朝贺已毕,列立两旁。
朱元璋道:“朕与张士诚素无冤仇,如今无故出兵,犯我疆土,杀我爱将,实属欺
人太甚。朕欲兴师问罪,卿等以为如何?”
定国王武殿章出班奏道:“张士诚坐镇苏州,已有十几个年头。他手下兵多将广,
能事者甚多。此人嫉贤妒能,妄想独吞天下,实乃我大明一害。今出师有名,本应乘此
机会,收复东南。”
丞相李善长道:“想那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马增善等,名为义军,实则净做
不义之事。万岁欲北赶大元,必先统一南方七省,以解后顾之忧。如此看来,眼下正是
出兵之时也!”
朱元璋听罢,就想即刻传旨征剿。可是,略一思索,又犹豫了。为什么?因为中山
王徐达重病在身,不能出征;军师刘伯温正在两湖考察民情,尚未归来;开明王常遇春
远在开封镇守,未在身边。这三人是他的左膀右臂,没他们随军,朱元璋放心不下啊!
于是,他将心思对群臣述说了一番,又说道:“此番出征,何人能领兵带队?”
护国王胡大海奏道:“这有什么发愁的?他们不在,不是还有我吗?你给我一支精
兵,我把张士诚抓来就是!”
武定王郭英说:“二哥鲁莽,又不曾单独领兵带队。倘若有失,大不利也!”
胡大海很不服气,瞪着眼睛说道:“我说老七,你怎么也小瞧起二哥来了?你好好
想一想,自咱起义以来,什么大事不是我办的?大江大浪我都不怕,何况一个小小的张
士诚呢!”
那位说,胡大海怎么称郭英为老七呢?书中交待:想当年,在安徽乱石山出了七位
结义好友。他们是:老大武殿章,老二胡大海,老三汤合,老四朱元璋,老五邓玉,老
六常遇春,老七郭英。按这样排下来,胡大海才叫郭英为老七。
闲话体提。朱元璋听着众人的议论,琢磨片刻,说道:“你们不必争论了,朕要御
驾亲征!”
李善长一听,忙出班奏道:“主公乃万乘之尊,金枝玉叶。如今,国本初定,百业
待兴,还是不去为好。”
胡大海接了话茬儿:“哼!你们当文官的,就会溜须拍马。当皇上的为什么不能带
兵,这是哪家的规矩?老四,你若领兵出征,可以壮军威,鼓士气,那是最好不过的
了。”
李善长被胡大海抢白了一顿,觉得不是滋味,可是,又不敢跟他辩理,只得暗自憋
气。
朱元璋听罢群臣议论,说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争议了。”说到这里,向殿前
扫视了一眼,“孙坚何在?”
钦天监孙坚出班施礼:“臣在!”
“朕欲兴兵问罪,何日出师吉利?”
孙坚取出历书,推算了一阵,奏道:“八月初五是黄道吉日,主公出征,定然大吉
大利。”
“好!”
朱元璋站起身形,传出口旨:“朕亲统大兵十万,命郭英为先锋,汤合、邓玉为左
护使,武殿章、赵玉为右护使,后军主将朱亮祖押运粮草,胡大海参赞军机。八月初五
祭旗出师,不得有误。”
“遵旨!”
朱元璋将口旨传罢,拂袖退殿。接着,群臣散朝,各自去做应战准备。
书不赘述。到了八月初五这一天,朱元璋头戴双龙双凤金翅盔,体挂金锁大叶连环
甲,外披杏黄缎九龙团花战袍,腰系百宝穿花珍珠带,足蹬龙头凤尾牛皮战靴,左肋悬
一口五金安铁宝剑,在众将簇拥之下,先祭天告地、拜别宗庙,又到大校场检阅了三军。
接着,炮响九声,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出南京。文武百官也尾追而行,一直把朱元璋送
到十里长亭。
这阵儿,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率领三宫六院众嫔妃,早已在此候驾多时。朱
元璋见了,急忙下马,与皇后相见。
马后端起酒杯,双手递到朱元璋面前,强作笑脸:“万岁兴师远征,必能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愿陛下保重龙体……”说到此处,她嗓子便咽了,眼泪围着眼眶直转。
马氏与朱元璋是患难夫妻。多少年来,出生入死,过的是血雨腥风的岁月,担的是
数不清的风险。自来南京,太平日子过了还不到半载,又要开兵见仗。而且,这次是丈
夫亲自领兵,作为恩爱的妻子,怎能不替丈夫担心呢?可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她又
不能过于悲伤。所以,她强忍悲痛,故作笑脸。
朱元璋对妻子的心情,了如指掌。他接过酒杯,笑道:“休要替朕担心。料那小小
的张士诚,掀不起多大风浪。此番出征,定能凯旋而归。”接着,又把京营殿帅张玉、
副殿帅薛凤槁、应天府府尹梅四祖唤到面前,嘱咐道:“你们要听从皇后宣诏,好好守
卫京城。”
“遵旨!”三人唯唯领命。
朱元璋把后事安排妥当,这才上马出发。
马皇后目送元璋走去,率领文武回城。这且按下不提。
且说朱元璋,统领雄兵十万,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直奔天长关进发。
先锋官郭英带领人马,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长驱直入,遥遥领先。这一日,来到
天长关外,扎下营寨。次日,四更起床,五鼓造饭,平明列队,讨敌骂阵。
苏州王张士诚手下的大将张克亮,杀出城来,与明军搦战。郭英一马当先,大战张
克亮,只用了十几个回合,一枪刺张克亮于马下。苏州兵大败,郭英乘势攻占了天长关。
入城后,出榜安民,并派专人向皇上红旗报捷。
翌日,朱元璋进城,嘉奖有功人员,并命大将范永年留守天长,余者继续向西南进
军。
书要简短。明军所经之地,攻必克,战必胜,势如破竹,捷报频传,眼看离苏州越
来越近了。朱元璋心情非常舒畅,暗自思忖道:可笑张士诚自不量力,竟敢与朕为仇,
真乃飞蛾扑火也!苏州是鱼米之乡,风景秀丽,有“人间天堂”之称。朕攻占苏州之后,
定要好好庆贺一番。想到这里,恨不能一口将苏州吞掉。他不断传旨,催促三军速行。
这一天,朱元璋正督军前进,忽然,先头部队不走了。他不解其意,派人前去打探。
时间不长,蓝旗探马跑来启奏:“启禀万岁,前面有一出家道人,拦住去路,口口
声声要见陛下。武定王不允,他便躺倒在地。武定王命人将他抬走,可是,十个人也抬
他不动。现在还在争吵,请旨定夺。”
胡大海闻听,喝喊道:“老七真是个饭桶,把妖道杀了算啦,还用这般麻烦?老四,
待我去收拾他!”
胡大海要走,被朱元璋喝住:“慢!二哥不可莽撞。依朕看来,这个道人必有来历。
咱何不将他唤到马前,问个原委?”
胡大海不服气地说道:“哼!出家人没有好东西,理他做甚?”
朱元璋一听,笑了:“话不能那么讲。军师刘伯温不也是出家人吗,怎么说没有好
人呢?”
“我是说,除了他之外,没有好人。”
朱元璋知道胡大海一贯嘴硬,无理搅三分,便也不再与他斗口,传旨道:“速将道
人带来!”
“遵旨!”探马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时过片刻,只见军兵往左右一闪,武定王郭英领着一个老道,来到朱元璋面前。众
人闪目一瞧,但只见:
这道人,立马前,
相貌堂堂不平凡。
头上戴着鱼尾冠,
无暇美玉上边安。
八卦衣,身上穿,
圆领大袖飘飘然。
百宝囊,挎在肩,
水袜云鞋脚上穿。
面如玉,前额宽,
狮鼻阔口柳眉尖。
二眸子,亮如电,
五络长髯飘胸前。
一把拂尘手中晃,
好似神人降凡问。
朱元璋看罢,暗自称奇。
老道转着眼珠,四处蜇摸了一番,单手打问询,口念:“无量天尊!贫道参见陛下,
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问道:“请问仙长在何处修行,法号怎么称呼?”
“贫道自幼在苏州天后宫出家,法号妙真是也!”
朱元璋又问:“仙长见朕,欲奏何事?”
“贫道斗胆问一句,万岁意欲何往?”
朱元璋答道:“去苏州讨伐张士诚。”
“俗家征战之事,与我出家人无关。不过,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话请讲,朕愿闻高论。”
老道说:“如今是金秋八月,农家正在开镰收割。万岁引兵十余万,辎重连轸数十
余里,所到之处,人踏马轧,对庄稼危害极大。为此,百姓怨声载道。万岁兴仁义之师,
名为拯救天下黎庶,实则却给他们带来了苦难。言行相背,此乃大不义也!贫道斗胆,
冒死进言,请陛下三思。”
胡大海听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说道:“你这老道真来无理!自古行军打仗,哪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