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同意“早逝说”的。理由如下:
 第一;清史的官方记载虽非绝对准确;一般说来都是依据正式的文摺档案作出;不同于道听途说或稗官野史;是比较可靠的。而《秘传》的许多情节是玄虚的;有些类似神话小说;可靠性的程度显然较差。总之;说仓央嘉措并未死于青海的证据不足;说服力不强。而且;既然说他后来信佛了;到处弘扬佛法;为什么又说在他的遗物中还有女人的青丝?(这一点倒是很符合他这位痴情诗人的人物性格!)矛盾是明显的。
 第二;我们考察一下人们的心理便会发现;历史上有个常见的现象;即人们普遍恐惧、仇恨的和普遍爱戴、同情的这两种人死去之后;往往会有“没死”的传说出来。这种传说的产生无疑是感情方面的原因;对于前者是基于怕;实质上是担心他没有真正死掉;是心有余悸的反映。对于后者是基于爱;实质上是希望他依然活着;是痛惜怀念的表现。前者如希特勒;二战后人们对他死与未死的说法就持续了许多年。后者如杨贵妃;有的说她并未死在马鬼坡;而是去了日本;现在日本还有她的坟墓。因此;人们对于所敬爱的诗人、所同情的弱者仓央嘉措;当然极其不愿接受他早逝的事实;产生出“遁去”的传说是非常可能的;合理的。然而;也只是个传说而已。
 第三;仓央嘉措作为一个24岁的孱弱青年;在强悍的蒙古军队的押送下;在冬季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上;在远离家乡举目无亲的荒滩野岭中;能够走得脱吗?即使侥幸逃出;也得冻饿而死。
 第四,持“遁走说”者说仓央嘉措于64岁圆寂。那么;他作为一个创作欲望旺盛的诗人;在24岁以前就写了大量的好诗;而在以后的40年间;竟然再没有一首诗歌流传下来;不能不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第五,第巴桑结嘉措因对五世达赖之死秘不发丧;勾结向清廷闹分裂的噶尔丹;企图武力驱逐蒙古驻军等问题;久已获罪于康熙皇帝和拉藏汗;仓央嘉措作为第六世达赖喇嘛正是他主持选定的;在他战败被杀以后;仓央嘉措就成了使各方都感到烫手的人物;实际上;拉藏汗很想除掉这个同桑结是一伙的“假达赖”;而康熙皇帝也没有理由给予保护;所以;仓央嘉措被谋害在晋京途中是必然的结局;上报他“病故”并毁弃其遗体也是必然会采取的做法。政治斗争是非常无情的。我很强调我的这一分析。
仓央嘉措英年早逝了;他的肉身也已无处可寻。但是;他的诗歌活着;他的精神活着。他的诗魂不灭;他的诗魂永在;在西藏的雪山冰河上闪亮;在浩瀚的青藏高原上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诗坛上飞翔;在中外读者的心中歌唱。谨以此文纪念仓央嘉措诞生320周年。他诞生在西藏门隅地方;时间是清康熙廿二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正月16日。公元1683年。



编外 《那一世》绝不是六世达赖的情诗

最近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首题为《那一世》(有的题为《那一天》《那一夜》)的诗,标明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作品,而且说是他的“被奉为经典”的“传世情诗”。还有人为它谱了曲进行演唱。据我所见到的有各种不同的版本,转录一种于下: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祈)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纹);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我不想否定这首诗,总体上说写得是不错的,在章法上也有一定的构思,层层递进地表白感情。它之所以被许多人相信就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与藏传佛教活动有关的词汇和意象,也比较符合仓央嘉措追求常人的爱情生活而又深受地位与环境困扰的心境。总之这首诗弄得有些像。但我认为它绝对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而是当代人假托六世达赖之名的伪作。

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形式不对。仓央嘉措的诗作所采用的形式,是藏族群众普遍喜爱的谐体民歌,一般每首是四句,间或有六句或八句的;每一句是六音三顿。在所有已经发现的仓央嘉措的诗作中,六句的只有三首,八句的则只有一首,其余的全都是四句一首。而《那一世》在句式和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仓央嘉措的其他所有诗作,其结构与谐体相去甚远。
第二,内容不对。仓央嘉措是在14岁上被迎往拉萨当了第六世达赖喇嘛的。这首诗显然不像一个13岁以前的少年的作品。如果是他当了达赖以后写的,可疑之点就更多了。他身为达赖,不可能像普通群众一样地去垒玛尼堆,去扯经幡,去转经,更不会去磕长头。再说,藏传佛教只讲转世、前世、来世,哪里会使用“成仙”“长生”之类的词汇?这显然是道教的观念。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虚构。在文学体裁中,抒情诗可以比喻,可以夸张,可以想象,但从来没有虚构的品格。通观仓央嘉措的诗歌都是直抒胸臆的,写实的,他不必要对自己的情人虚构一些作为达赖喇嘛根本不会有的行为。
第三,出处不对。仓央嘉措诗歌的汉文译本很多,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于道泉译的62首,刘家驹译的100首,曾缄译的66首,刘希武译的60首;50年代王沂暖译的57首,苏朗甲措、周良沛译的32首;80年代王沂暖译的74首,庄晶译的124首,其中都没有所谓《那一世》这首诗。
另外,这首诗的版本如此之多,越传越长,成了互相增补的集体创作,更加证实了我的怀疑。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了八年,接触(不敢说研究)仓央嘉措的诗歌与生平事迹50余载。最近我在互联网上看到有的读者朋友注意到了我的长篇小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中没有提到这首诗,因为我几十年来不知道仓央嘉措有过这么一首诗。
这样一首被称为传世经典的诗,能够突然从天上掉下来吗?
我希望最先“发现”了它的人,能够把它的出处讲清楚,把藏文原文拿出来,把考证论文写出来,有力地证实它确是仓央嘉措的作品。

2008、11、15于兰州

仓央嘉措的诗


——————————————————
以上为本书作者的博客文章,本站观点:怀疑只能是怀疑,而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无知不代表可以否定。高平先生认为除了官方出版和翻译外就没有了民间流传吗?很多人都是因为《那一世》才知道的仓央嘉措!如果真的没有《那一世》,喜欢仓央嘉措的人可能少去大半!

编外 写在仓央嘉措墓前(高平)

 写在仓央嘉措墓前 

 ——他没有墓。青海湖就是他的墓;

   整个青藏高原就是他的墓!

 

你这夭折的天才,

   顶着六世达赖的名分。

在门隅的密林中,

   棒拉的雪窝里,

 羊卓雍的水边

  拉萨的街道上,

 

留下了陨石坑般的脚印。

 

你踏着沉重的脚步

继续游荡着。

你听到

 

三百年中,

所有百灵式的舌尖,

全西藏的六弦琴,

都响着你的声音。

 

你用竹尖笔当拐杖,

来到了内地,

又走进了各种译文。

咳!依然有些人

认不清你的面容,

测不透你那颗

不俗不佛的心。

 

有的人说你风流浪荡,

有的人给你涂抹金粉。

可你仅仅是一个

伟大得可爱的诗人;

你所追求的

只是普通人的生活

 和天性的纯真。

 

西藏贵族的大山,

蒙古王公的大山,

为争夺私利而排挤,推进;

把你夹在峡谷之中,

你窒息着,不得脱身。

康熙皇帝拂了拂龙袖,

默许了你最后的命运。

唉,自古至今

有多少奇花异草,

倒伏于驰骋权利的车轮!

 

你的诗歌,

六十首也好,   

一百二十首也罢;

谐体也好,

三台词也罢;  

情歌也好,  

不是情歌也罢……

总之,

是属于亿万人民!

这,就是不用考证的结论。

 

你的家乡太遥远了,

那边的山太高,  

又遮掩着深深的雪,

厚厚的云;

也许,你不想回去了,

那里都是些陌生人。

 

你就在青藏高原上游荡吧!

格桑花们见到你,

都为你编织哈达;

玛尼堆们见到你,

都为你诵读经文。

鄔坚林的星光,

布达拉的月光,

青海湖的阳光,

永远辉映着

你,不灭的诗魂!

 

   1983年初稿  2009年再改


编外 敏珠活佛

一世敏珠尔呼图克图雍正五年被清廷追封

却吉嘉波.程列隆智(西元1622~1699) 

是清代藏传佛教高僧,生於多麦地区南部曲科林的赞普纳地方(今青海省海晏县群科滩)。

自幼在哲蚌寺果芒经院拜噶日瓦.阿旺班觉为师学习佛经典籍。获得岭赛噶居学位。

31岁(1652年)时,任噶丹扎喜郭莽法台,直至木龙年(1664年)始解职。任法台期间,宝座的缝隙间生出了菩提花,认为这是具备了菩提心的征兆。

31岁起至43岁(1651至1664年)任哲蚌寺果芒经院堪布,历时13年。

44岁(1665年)时,应墨尔根洪台吉请求。五世达赖喇嘛封敏珠尔.程列隆智为「敏珠尔诺门汗」,迎至广惠寺主持寺务。当时该寺仅有三十多名帐房僧(在牧区以帐篷作经堂的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