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邑,父伯祥先为好畤尉,抵贼禁,将加极刑。郢时年十五,被发解衣,请代其父,
贼党义之,乃俱释。后举进士擢第,应制举,登茂才异行科,授华阴尉。尝以鲁
不合用天子礼乐,乃引《公羊传》,著《鲁议》,见称于时,由是授咸阳尉。
郭子仪节制朔方,辟为掌书记。子仪尝怒从事张昙,奏杀之;郢极言争救,
忤子仪旨,奏贬猗氏丞。李怀光节制邠宁,奏为从事,累转副元帅判官、检校礼
部郎中。怀光背叛,将归河中,郢言:“西迎大驾,岂非忠乎!”怀光忿而不听。
及归镇,又欲悉众而西。时浑拢核醇肜钹{誓死驻之。属怀光长
子琟候郢,郢乃谕以逆顺曰:“人臣所宜效顺。且自天宝以来阻兵者,今复谁
在?况国家自有天命,非独人力。今若恃众西向,自绝于天,十室之邑,必有忠
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乎?”李琟震惧,流泪气索。明年春,郢与都知兵马
使吕鸣岳、都虞候张延英同谋间道上表;及受密诏,事泄,二将立死。怀光乃大
集将卒,白刃盈庭,引郢诘之。郢挺然抗辞,无所惭隐,愤气感发,观者泪下,
怀光惭沮而止。德宗还京,命谏议大夫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宣慰怀光,授
以太保;而怀光怒,激其亲兵诟詈,杀守盈及巢父。巢父之被刃也,委于地,郢
就而抚之。乃怀光被诛,马燧辟郢为掌书记。
未几,征拜主客员外,迁刑部郎中,改中书舍人。凡九岁,拜礼部侍郎。时
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每岁冬,州府荐送后,唯追奉宴集,罕肄其
业。郢性刚正,尤嫉其风,既领职,拒绝请托,虽同列通熟,无敢言者。志在经
艺,专考程试。凡掌贡部三岁,进幽独,抑浮华,朋滥之风,翕然一变。拜太常
卿。贞元十九年冬,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宗
即位,转刑部尚书,为韦执谊等所惮。寻罢知政事,以本官判吏部尚书事。明年,
出镇华州。
元和元年冬,复拜太常卿,寻除御史大夫。数月,转兵部尚书。逾月,再表
乞骸,不许。又上言曰:“臣闻劳生佚老,天理自然,蠕动翾飞,日入皆息。自
非贡禹之守经据古,赵喜之正身匪懈,韩暨之志节高洁,山涛之道德模表,纵过
常期,讵为贪冒。其有当仁不让,急病忘身,岂止君命,犹宜身举。臣郢不才,
久辱高位,无任由衷沥恳之至。”乃授尚书右仆射致仕。六年七月卒,年七十二。
赠太子太保,谥曰贞。
郢性恭慎廉洁,罕与人交游,守官奉法勤恪,掌诰累年,家无制草。或谓之
曰:“前辈皆留制集,公焚之何也?”曰:“王言不可存私家。”时人重其慎密。
与郑珣瑜并命拜相;未几,德宗升遐。时同在相位,杜佑以宿旧居上,而韦执谊
由朋党专柄。顺宗风恙方甚,枢机不宣,而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兼户部侍郎,充度
支副使。是时政事,王叔文谋议,王伾通导,李忠言宣下,韦执谊奉行。珣瑜
自受命,忧形颜色,至是以势不可夺,因称疾不起。郢则因循,竟无所发,以至
于罢。物论定此为优劣焉。子定嗣。
定,幼聪警绝伦,年七岁时,读《尚书·汤誓》,问郢曰:“奈何以臣伐君?”
郢曰:“应天顺人,不为非道。”又问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顺
人乎?”父不能对。仕至京兆参军。小字董二,人以幼慧,多以字称之。尤精
《王氏易》,尝为《易图》,合入出以画八卦,上圆下方,合则重,转则演,七
转而六十四卦六甲八节备焉。著《易外传》二十二卷。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曾祖行敏,荆、益二州都督府长史、南阳郡公。
祖悫,右司员外郎、详正学士。父希望,历鸿胪卿、恒州刺史、西河太守,赠右
仆射。佑以荫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时润州刺史韦元甫尝受恩于希望,
佑谒见,元甫未之知,以故人子待之。他日,元甫视事,有疑狱不能决。佑时在
旁,元甫试讯于佑;佑口对响应,皆得其要。元甫奇之,乃奏为司法参军。元甫
为浙西观察、淮南节度,皆辟为从事,深所委信。累官至检校主客员外郎,入为
工部郎中,充江西青苗使,转抚州刺史。改御史中丞,充容管经略使。杨炎入相,
征入朝,历工部、金部二郎中,并充水陆转运使,改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时
方军兴,馈运之务,悉委于佑;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为卢杞所恶,出为苏州刺
史。佑母在,杞以苏州忧阙授之。佑不行,俄换饶州刺史。未几,兼御史大夫,
充岭南节度使。时德宗在兴元。朝廷故事,执政往往遗脱;旧岭南节度,常兼五
管经略使,佑独不兼。故五管不属岭南,自佑始也。
贞元三年,征为尚书左丞,又出为陕州观察使,迁检校礼部尚书、扬州大都
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使。丁母忧,特诏起复,累转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十
六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卒,其子愔为三军所立,诏佑以淮南节制检校左仆射、
同平章事,兼徐泗节度使,委以讨伐。佑乃大具舟舰,遣将孟准先当之。准渡淮
而败,佑杖之,固境不敢进。及诏以徐州授愔,而加佑兼濠、泗等州观察使。在
扬州开设营垒三十余所,士马修葺。然于宾僚间依阿无制,判官南宫僔、李亚、
郑元均争权,颇紊军政,德宗知之,并窜于岭外。
十九年入朝,拜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充太清宫使。德宗崩,佑摄冢宰,寻
进位检校司徒,充度支盐铁等使,依前平章事。旋又加弘文馆大学士。时王叔文
为副使,佑虽总统,而权归叔文。叔文败,又奏李巽为副使,颇有所立。顺宗崩,
佑复摄冢宰,寻让金谷之务,引李巽自代。先是,度支以制用惜费,渐权百司之
职,广署吏员,繁而难理;佑始奏营缮归之将作,木炭归之司农,染练归之少府,
纲条颇整,公议多之,朝廷允其议。
元和元年,册拜司徒、同平章事,封岐国公。时河西党项潜导吐蕃入寇,边
将邀功,亟请击之。佑上疏论之曰:
臣伏见党项与西戎潜通,屡有降人指陈事迹,而公卿廷议,以为诚当谨兵戎,
备侵轶,益发甲卒,邀其寇暴。此盖未达事机,匹夫之常论也。
夫蛮夷猾夏,唐虞已然。周宣中兴,猃狁为害,但命南仲往城朔方,追之太
原,及境而止,诚不欲弊中国而怒远夷也。秦平六国,恃其兵力,北筑长城,以
拒匈奴;西逐诸羌,出于塞外。劳力扰人,结怨阶乱,中国未静,白徒竞起,海
内云扰,实生谪戍。汉武因文、景之富,命将兴师,遂至户口减半,竟下哀痛之
诏罢田轮台。前史书之,尚嘉其先迷而后复。盖圣王之理天下也,唯务绥静蒸人,
西至流沙,东渐于海,在南与北,亦存声教。不以远物为珍,匪求遐方之贡,岂
疲内而事外,终得少而失多。故前代纳忠之臣,并有匡君之议。淮南王请息师于
闽越,贾捐之愿弃地于珠崖,安危利害,高悬前史。
昔冯奉世矫汉帝之诏,击莎车,传其王首于京师,威震西域。宣帝大悦,议
加爵土之赏。萧望之独以为矫制违命,虽有功效,不可为法;恐后之奉使者争逐
发兵,为国家生事,述理明白,其言遂行。国家自天后已来,突厥默啜兵强气勇,
屡寇边城,为害颇甚。开元初,边将郝灵佺亲捕斩之,传首阙下,自以为功,代
莫与二,坐望荣宠。宋璟为相,虑武臣邀功,为国生事,止授以郎将。由是讫开
元之盛,无人复议开边,中国遂宁,外夷亦静。此皆成败可征,鉴戒非远。
且党项小蕃,杂处中国,本怀我德,当示抚绥。间者边将非廉,亟有侵刻,
或利其善马,或取其子女,便贿方物,征发役徒。劳苦既多,叛亡遂起,或与北
狄通使,或与西戎寇边,有为使然,固当惩革。《传》曰:“远人不服,则修文
德以来之。”《管子》曰:“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远
略也。今戎丑方强,边备未实,诚宜慎择良将,诫之完葺,使保诚信,绝其求取,
用示怀柔。来则惩御,去则谨备,自然怀柔,革其奸谋,何必遽图兴师,坐致劳
费!
陛下上圣君人,覆育群类,动必师古,谋无不臧。伏望坚保永图,置兵衽席,
天下幸甚!臣识昧经纶,学惭博究,窃鼎铉之宠任,为朝廷之老臣,恩深莫伦,
志恳思报,臧否备阅,刍荛上陈,有渎旒扆,伏深惶悚。
上深嘉纳。
岁余,请致仕,诏不许,但令三五日一入中书,平章政事。每入奏事,宪宗
优礼之;不名,常呼司徒。佑城南樊川有佳林亭,卉木幽邃,佑每与公卿宴集其
间,广陈妓乐。诸子咸居朝列,当时贵盛,莫之与比。元和七年,被疾,六月,
复乞骸骨。表四上,情理切至,宪宗不获已,许之。诏曰:
宣力济时,为臣之懿躅;辞荣告老,行己之高风。况乎任重公台,义深翼赞,
秉冲让之志,坚金石之诚。敦谕既勤,所执弥固,则当遂其衷恳,进以崇名;尚
齿优贤,斯王化之本也。
金紫光禄大夫、守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充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
上柱国、岐国公、食邑三千户杜佑,岩廊上才,邦国茂器;蕴经通之识,履温厚
之姿,宽裕本乎性情,谋猷彰乎事业。博闻强学,知历代沿革之宜;为政惠人,
审群黎利病之要。由是再司邦用,累历藩方,出总戎麾,入和鼎实,聿膺重寄,
历事先朝,左右朕躬,夙夜不懈。命以诏册,登之上公,肃恭在廷,华发承弁。
兹可谓国之元老,人之具瞻者也。
朕缵承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