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舞。《周礼》旋宫之义,亡绝已久,时莫能知,一朝复古,自此始也。及孝孙

卒后,协律郎张文收复采《三礼》,言孝孙虽创其端,至于郊禋用乐,事未周备。

诏文收与太常掌礼乐官等更加厘改。于是依《周礼》,祭昊天上帝以圆钟为宫,

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奏《豫和》之舞。若封太山,同用此乐。若地

祇方丘,以函钟为宫,太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奏《顺和》之舞。禅梁

甫,同用此乐。祫禘宗庙,以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奏

《永和》之舞。五郊、日月星辰及类于上帝,黄钟为宫,奏《豫和》之曲。大蜡、

大报,以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等调奏《豫和》、《顺和》、

《永和》之曲。明堂、雩,以黄钟为宫,奏《豫和》之曲。神州、社稷、藉田,

宜以太簇为宫,雨师以姑洗为宫,山川以蕤宾为宫,并奏《顺和》之曲。飨先妣,

以夷则为宫,奏《永和》之舞。大飨宴,奏姑洗、蕤宾二调。皇帝郊庙、食举,

以月律为宫,并奏《休和》之曲。皇帝郊庙出入,奏《太和》之乐,临轩出入,

奏《舒和》之乐,并以姑洗为宫。皇帝大射,姑洗为宫,奏《驺虞》之曲。皇太

子奏《狸首》之曲。皇太子轩悬,姑洗为宫,奏《永和》之曲。凡奏黄钟,歌大

吕;奏太簇,歌应钟;奏姑洗,歌南吕;奏蕤宾,歌林钟;奏夷则,歌中吕;奏

无射,歌夹钟。黄钟蕤宾为宫,其乐九变;大吕、林钟为宫,其乐八变。太簇、

夷则为宫,其乐七变。夹钟、南吕为宫,其乐六变。姑洗、无射为宫,其乐五变。

中吕、应钟为宫,其乐四变。天子十二钟,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六,大

夫四,士三。及成,奏之。太宗称善,于是加级颁赐各有差。

十四年,敕曰:“殷荐祖考,以崇功德,比虽加以诚洁,而庙乐未称。宜令

所司详诸故实,制定奏闻。”八座议曰:“七庙观德,义冠于宗祀;三祖在天,

式章于严配。致敬之情允洽,大孝之道宜宣。是以八佾具陈,肃仪形于缀兆;四

悬备展,被鸿徽于雅音。考作乐之明义,择皇王之令典,前圣所履,莫大于兹。

伏惟皇帝陛下,天纵感通,率由冥极。孝理昭懿,光被于八埏;爱敬纯深,追崇

于百叶。永言锡祚,斯弘颂声。钟律革音,播铿锵于飨荐;羽籥成列,申蹈厉于

烝尝。爰诏典司,乃加隆称,循声核实,敬阐尊名。窃以皇灵滋庆,浚源长委,

迈吞燕之生商,轶扰龙之肇汉,盛韬光于九二,渐发迹于三分。高祖缩地补天,

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恢恢帝图,与二仪而合大;赫赫皇道,共七曜

以齐明。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敬备乐章,

式昭彝范。皇祖弘农府君、宣简公、懿王三庙乐,请同奏《长发》之舞。太祖景

皇帝庙乐,请奏《大基》之舞。世祖元皇帝庙乐,请奏《大成》之舞。高祖大武

皇帝庙乐,请奏《大明》之舞。文德皇后庙乐,请奏《光大》之舞。七庙登歌,

请每室别奏。”制可之。二十三年,太尉长孙无忌、侍中于志宁议太宗庙乐曰:

“《易》曰:‘先王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请乐名《崇德》之舞。”

制可之。后文德皇后庙,有司据礼停《光大》之舞,惟进《崇德》之舞。

光宅元年九月,高宗庙乐,以《钧天》为名。中宗庙乐,奏《太和》之舞。

开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庙奏《景云》之舞。二十九年六月,太常奏:“准十二年

东封太山日所定雅乐,其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

祇。皇帝行,用《太和》之乐。其封太山也,登歌、奠玉币,用《肃和》之乐;

迎俎,用《雍和》之乐;酌献、饮福,用《寿和》之乐;送文、迎武,用《舒和》

之乐;亚献、终献,用《凯安》之乐;送神,用夹钟宫《元和》之乐。神社首也,

送神用林钟宫《顺和》之乐。享太庙也,迎神用《永和》之乐;献祖宣皇帝酌献

用《光大》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献用《长发》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献用《大政》

之舞,世祖元皇帝酌献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尧皇帝酌献用《大明》之舞,太

宗文皇帝酌献用《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献用《钧天》之舞,中宗孝和皇

帝酌献用《太和》之舞,睿宗大圣贞皇帝酌献用《景云》之舞;彻豆,用《雍和》

之舞;送神,用黄钟宫《永和》之乐。臣以乐章残缺,积有岁时。自有事东巡,

亲谒九庙,圣情慎礼,精祈感通,皆祠前累日考定音律,请编入史册,万代施行。”

下制曰:“王公卿士,爰及有司,频诣阙上言,请以‘唐乐’为名者,斯至公之

事,朕安得而辞焉。然则《大咸》、《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

表其乐章,今之所定,宜曰《大唐乐》。”皇祖弘农府君至高祖大武皇帝六庙,

贞观中已诏颜师古等定乐章舞号。洎今太常寺又奏有司所定献祖宣皇帝至睿宗圣

贞皇帝九庙酌献用舞之号。

天宝元年四月,命有司定玄元皇帝庙告享所奏乐,降神用《混成》之乐,送

神用《太一》之乐。宝应二年六月,有司奏:玄宗庙乐请奏《广运》之舞,肃宗

庙乐请奏《惟新》之舞。大历十四年,代宗庙乐请奏《保大》之舞。永贞元年十

月,德宗庙乐请奏《文明》之舞。元和元年,顺宗庙乐请奏《大顺》之舞。元和

十五年,宪宗庙乐请奏《象德》之舞。穆宗庙乐请奏《和宁》之舞。敬宗庙乐请

奏《大钧》之舞。文宗庙乐请奏《文成》之舞。武宗庙乐请奏《大定》之舞。

贞观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太宗谓侍臣曰:“朕昔在藩,屡有

征讨,世间遂有此乐,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功业由之,

致有今日,所以被于乐章,示不忘于本也。”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进曰:“陛下以

圣武戡难,立极安人,功成化定,陈乐象德,实弘济之盛烈,为将来之壮观。文

容习仪,岂得为比。”太宗曰:“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

之道,各随其时,公谓文容不如蹈厉,斯为过矣。”德彝顿首曰:“臣不敏,不

足以知之。”其后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

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六年,太宗行幸庆善宫,宴从

臣于渭水之滨,赋诗十韵。其宫即太宗降诞之所。车驾临幸,每特感庆,赏赐闾

里,有同汉之宛、沛焉。于是起居郎吕才以御制诗等于乐府,被之管弦,名为

《功成庆善乐》之曲,令童儿八佾,皆进德冠、紫袴褶,为《九功》之舞。冬至

享宴,及国有大庆,与《七德》之舞皆奏于庭。七年,太宗制《破阵舞图》:左

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

令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来往

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数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癸巳,奏《七德》、

《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武臣列将咸上寿

云:“此舞皆是陛下百战百胜之形容。”群臣咸称万岁。蛮夷十馀种自请率舞,

诏许之,久而乃罢。十四年,有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

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宴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

也。

永徽二年十一月,高宗亲祀南郊,黄门侍郎宇文节奏言:“依仪,明日朝群

臣,除乐悬,请奏《九部乐》。”上因曰:“《破阵乐舞》者,情不忍观,所司

更不宜设。”言毕,惨怆久之。显庆元年正月,改《破阵乐舞》为《神功破阵乐》。

二年,太常奏《白雪》琴曲。先是,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来,此声

顿绝,虽有传习,又失宫商,令所司简乐工解琴笙者修习旧曲。至是太常上言曰:

“臣谨按《礼记》、《家语》云: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

弄,皆合于歌。又张华《博物志》云:‘《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

又楚大夫宋玉对襄王云:‘有客于郢中歌《阳春白雪》,国中和者数十人。’是

知《白雪》琴曲,本宜合歌,以其调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后,迄今千祀,未

有能歌《白雪曲》者。臣今准敕,依于琴中旧曲,定其宫商,然后教习,并合于

歌。辄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辞。又按古今乐府,奏正曲之后,皆别有送

声,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辄取侍臣等奉和雪诗以为送声,各十六节,今悉教讫,

并皆谐韵。”上善之,乃付太常编于乐府。六年二月,太常丞吕才造琴歌《白雪》

等曲,上制歌辞十六首,编入乐府。六年三月,上欲伐辽,于屯营教舞,召李义

府、任雅相、许敬宗、许圉师、张延师、苏定方、阿史那忠、于阗王伏阇、上官

仪等,赴洛城门观乐。乐名《一戎大定乐》。赐观乐者杂彩有差。麟德二年十月,

制曰:“国家平定天下,革命创制,纪功旌德,久被乐章。今郊祀四悬,犹用干

戚之舞,先朝作乐,韬而未伸。其郊庙享宴等所奏宫悬,文舞宜用《功成庆善》

之乐,皆著履执拂,依旧服袴褶、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阵》之乐,皆被

甲持戟,其执纛之人,亦著金甲。人数并依八佾,仍量加箫、笛、歌鼓等,并于

悬南列坐,若舞即与宫悬合奏。其宴乐内二色舞者,仍依旧别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