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弟赵穿。
赵穿是个莽撞人,就是河曲之役里的惹祸份子兼大嘴巴。他扯开大嘴嚷嚷道:“哥哥呀,不跑,国君忒不讲理,我去面见国君,给你调解调解吧。”
于是赵盾在首阳山等候消息,莽撞人赵穿见了国君晋灵公,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可恨又可笑、可悲又可怜的昏君小伙子给杀了,尸体倒在朝堂,上面沾着酒菜。晋灵公就这么死了,他其实满可以不当国君,当个春秋时代无忧无虑的乡下野小子多好,爱怎么打鸟怎么打鸟,不会有人来进谏。
赵盾回朝主事,准备再立新君。
赵盾让赵穿从洛阳迎来晋襄公的弟弟黑臀,即位为晋成公。此人是重耳最小的儿子,名叫公子黑臀(实在不雅),大约生下来屁股有块胎记,估计还是黑的,所以叫这名字。黑臀和重耳,爷俩的名字倒是满配对的!
晋国更始,皆大欢喜。不料,这时候,有名的史官董狐却出来了,他在国家档案里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很惊诧,瞪着眼问董狐有没有搞错。
董狐回答:“你是国家正卿,你逃跑但是没有逃出国境,你回来了也没有杀死作乱之人,我不说你弑君说谁呢?”
赵盾没奈何,有口难辩,替赵穿背了这个恶名。这就是所谓“董狐直笔”,传为史学美谈,也推崇了“忠君思想”(关羽夜读《春秋》,想来读得滚瓜烂熟,所以才变得那么“忠”啊!)。但赵盾没有借助自己的冲天势力强求董狐改写,也不杀这个仗义直笔的董狐,可见他的确“心古”一些,比起后来齐国连杀两个史官的崔杼,或者大兴文字狱的“我大清”,要雅量高致得多了。
后来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董狐是古代优秀史官,据法直书,毫不隐瞒。赵盾是优秀上卿,遵守法制,甘愿承受坏名声。可惜呀,如果赵盾逃出国境,也就免除罪名了。”——难得他老人家夸别人一句好。
赵盾使人联想起明朝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大人带小孩,辛辛苦苦地教小孩读书,抚养成人(小孩明神宗)。然而小孩长大以后,却反咬大人,因为大人从前对他管教束缚太多了,所以走向报复的极端。唯一不同的是,张居正先死掉了,明神宗报复他的时候,只是抄了他的家,逼死他的一两个儿子。赵盾就惊险多了,晋灵公反咬他,简直咬得要死,他在消极的自卫中,又落了“弑君”恶名。世人都很同情赵盾,不过张居正也不是没有人非议,千秋功罪,还待后人评说吧。
附记:晋灵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谋杀赵盾呢?仅仅是因为赵盾进谏太多了?或者是叛逆期所致?鄙人觉得这些解释都不够严实。因为我也有过叛逆期,但我并没有想过要杀家长或老师。
实际上,据不佞斗胆认为,晋灵公与赵盾之间的矛盾,是国君与强臣之间的权力之争。
赵盾,虽然是个仁义的大臣,对国事也奉公尽瘁好比诸葛亮,但确实他已经权倾内外。他可以直接决策派出多国部队赴中原攻击不服气的附庸国,甚至开创了以卿大夫身份召集列国盟誓的历史先河,而晋灵公则只能虚位拱手,号令走不出禁宫。赵盾主观上是忠的,但客观上已经上侵了晋灵公的权力。所以晋灵公之斗赵盾,是形势使然。在晋灵公一方(包括他身边的宦官们)看来,不杀赵盾,晋灵公永远就是个孱主。(如果不是刘禅暗弱,也会反诸葛亮的。)
董狐的一句“赵盾弑其君”,其实道出了当时人的真正看法。只是董狐给赵盾留面子,在解释自己下此断语的时候,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而只是说了些比较外围的话(出境不出境什么的),给赵盾留了点解释和找借口的余地,但他还是认定了这个事实——“赵盾弑其君”。
晋灵公这谥号,不是好词,“灵”是冥顽的意思。被谥为灵,那就完蛋了,譬如汉灵帝。
史书上给了晋灵公三条罪证:1、拿弹弓子打人2、把煮熊掌不熟的大厨师杀了3、厚敛百姓给自己宫殿搞装修。
但换一个角度来想,这也是晋灵公的无奈。如果君权确实都被赵盾拿去了,他无所事事,那也只能拿弹弓打人玩了,以及把气撒在倒霉的大厨师头上了。至于生活作风奢侈搞装修,未尝不也是一种消极的不满和无奈。
有时候历史会捉弄人。历史规律要求,英雄只能成就一个。诸葛亮的英名,建立在刘禅的“庸”名的基础上,赵盾的“古之良大夫”的美誉(孔子语),与晋灵公的苦郁愁闷的十四年君龄,表里相辅。 
“上帝”(或者“历史”)是个有耐性的木偶戏耍家,又过了十七年,赵盾传下的赵氏家族,还是被满门抄斩了。国君还是胜了。从而最终给这场人间的无常之剧,画上了并不完美的引人深思的问号。 
过程是这样的:
公元前600年,晋成公六年,老赵盾去世,亲儿子赵朔成为接班人。赵朔继续经营赵家封地,并在军队里任职,为人本分,不爱喝酒,光荣地娶到了晋成公的女儿(但是事情就坏在这位金枝玉叶的媳妇身上了)。所谓晋成公,就是那个黑臀。看来小时候屁股上有胎记,不会影响生育。
这位金枝玉叶的媳妇,叫做赵庄姬,嫁到赵朔家以后,不久,赵朔就死了。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没有死,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随后出来了一个大色狼。赵朔的叔叔赵婴齐,一点儿叔叔样没有,使劲勾引侄儿赵朔的媳妇。当时的《防狼不完全手册》比现在还不完全,于是赵庄姬遂中招。赵婴齐剥掉她金枝玉叶的外壳,脱衣上床造爱,事泄后,被赵家驱逐——赵家还算有家法,没有大观园那么烂(“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焦大语)。
赵婴齐有两个哥哥,赵同、赵括,作为赵家头面人物,决定把奸夫赵婴齐驱逐。
但是赵婴齐说:“有我在,栾氏不敢加害咱们赵家。我能通过赵庄姬保护咱赵家。放逐我,两位兄长怕要罹祸了!上帝啊,饶了我吧,都是一个爸生的。”赵同、赵括不听,还是把弟弟赵婴齐放逐了。
赵婴齐一边走,还一边唱:“那谁啊,不要再说想我,不要再说爱我,从此我们之间,只能当当朋友。”从此去了齐国。
由于情夫被驱逐,金枝玉叶的赵朔媳妇呆在赵家倍感生活无聊,她的爱情鸟也已经飞走了,她的更年期却提前来到。作为女人她开始憎恨赵家上下,尤其憎恨两个叔叔。这时候屁股很黑的晋成公死了,儿子晋景公继位。晋景公虽然屁股不黑,但是手很黑。赵庄姬向弟弟晋景公诬告说“赵氏要作乱了!”
晋景公可算是逮着机会了,俗话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老赵家势力,盘根错节,炙手可热,尾大不掉,功高震主(这类词在中国文化里真多啊),让人不安,晋景公的权力空间被挤压了。他恨不得这些尾大不掉的白眼狼大夫们都死掉。
正好姐姐赵庄姬前来检举,晋景公遂做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灭族决定,他宣判:赵家谋反有罪,灭族! 
真是“伴君如伴虎”,晋景公真敢干啊。他立刻要对赵家下手。但是,慢着!赵家人多势众,闹不好反把晋景公咬了。十七年前,晋灵公反被赵盾弄死了就是例子。晋景公读史有智慧,吸取上一代的教训,知道得先组织一批别的大家族来帮忙,光靠自己国君一族的兵力是不够的。
当时,栾氏(栾书家族)、士氏(士会家族),韩氏(韩厥家族),还有郤氏,都是晋国大牌大族。他们拥有各自的封邑和封邑上的军队。晋景公给他们暗中下达了召集令,其中栾氏、郤氏愿意出兵,甘愿为君先驱,去灭赵家。对他们来讲,实质上是借刀杀人,以此达到排挤赵氏的目的。而韩厥因为亲赵,则顶着压力,没有出兵。
终于,屠夫们凑齐了,晋景公和几家联兵,采取突然袭击,冲进赵同、赵括家里,把赵同、赵括在内几百个脑袋纷纷切掉。
所谓“族大逼君”,连主子都忌恨赵家了,没办法,赵同、赵括这两家就只有都被干掉了。公元前583年的晋国都城,用于排泄城市垃圾的河流上,流淌出赵家几百人的血和头颅。
可以稍微告慰一下赵同、赵括的就是,他们俩的死,也是咎由自取。
老赵家啊,最早一辈的赵衰,为人温良恭俭让,是冬日暖阳,被晋国人尊敬怀念;到赵盾时候已经比较炎热可畏了;到了赵氏三弟兄,赵同、赵括、赵婴齐这仨小子(赵盾的异母兄弟),就发展到了得意忘形、肆无忌惮的地步了。总喜欢占大头,欺负人,吹牛皮,吓唬群众,人缘很差(这也是幸福家庭后代的必然规律,先人鞠躬谨慎,后人倨傲忘本,使劲折腾——要不怎么叫“烧包”呢。)
赵氏三“烧包”之中,赵婴齐生活作风出了问题,被逐,较早脱离晋国政治圈,可以不谈。余下的赵同、赵括哥俩,那是目空一切、恣意横行,议论军政,专好拣大话吹,一贯站在错误的一边。晋楚必阝之战,他们跟先轸的孙子一起叫嚣,逞能,闹着要出击,结果大败,,追究责任时,先轸的孙子被杀,这俩却丝毫不思收敛。
接着,栾书领军出征巴尔干,遭遇楚军,这俩又是盲目讨战,牛皮吹得山响,脖子一梗一梗(高干子弟,长期庇护于父兄羽翼之下,都这样),气得栾书就想上去砍脖子。
俗话说,“肉腐出虫,鱼枯生蠹””,龙虾放久了也长蛆。再高级的东西放久了也会变质。高贵家族世袭维持下去,也必然衍生出妄自尊大的变态,以及脑子进水的白痴。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折腾久了,老百姓在下面受罪,他们自己也延祸上身。
所以大家族都要有家法,遇上不肖的子弟,都要乱棒打死,以免祸害全族。比如对于赵同赵括这俩,应该及早掐死。但是,即使防微杜渐,一个家族延伸久了,也难免败家子辈出,“蛆”多得打不光,成为家族溃烂的起点疮。同时树大招风,在与其它家族的斗争中,它也变成其它家族们眼中的钉子。内有败家子,外有恶邻推,没有哪个家族能熬得太长久。最后,只能像红楼梦的贾府一样,成为白茫茫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