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你听到天坛回音壁前清朗的回音,闻到天坛玫瑰园里扑鼻的香气时,当你登上雄伟的万里
长城,迎着扑面的大风,摸到巨大的城砖时,你不能不从心底感到我们祖国文化的悠久。当
你听到特别为你们组织的报告会和音乐会时,你们的激动和欢乐,一定比我们只用双目观看
的人们,要深刻精细得多!
亲爱的小朋友,我恳切地请你们把这次来北京开会的种种感觉,用针刺的文字或用语言
告诉我们,使广大的读者和听众都能分享你们的快乐,而且从你们的叙述里,学会到用除了
视觉以外的其他天赋的灵敏的感官。
祝愿你们有一个圆满欢畅的夏令营生活!
你们忠诚的朋友冰心1986年7月4日当教师的快乐
我只当过十年的教师。那是一九二六年我从美国留学回来,在母校燕京大学国文系当了
一名讲师。那时系里的主任和教师大半是我的老师。校内其他科、系里也有我的老师,总
之,全校的教师都是我的师辈!因此在开教授会的时候,我总是挑个极边极角的座位,惶恐
地缩在一旁。大家都笑着称我为FacultyBaby(教授会的婴儿)。那一学期我还
不满二十六岁。
在学生群中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是我的好朋友。我教一年级必修科的国文,用的是古文
课本。大学一年级的男女学生很多,年纪又都不大,大概在十七到二十岁之间。国文课分成
五个班,每班有三四十名,因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闽粤的学生,听不大懂马鉴主任、周作
人、沈尹默、顾随、郭绍虞等几位老先生的江南口音,于是教务处就把这一部分学生分到我
的班上。从讲台上望去,一个个红扑扑的稚气未退的脸,嬉笑地、好奇地望着我这个“小先
生”——那时一般称教师为“先生”。这些笑容对我并不陌生,和我的弟弟们和表妹们的笑
容一模一样。打开点名簿请他们自己报名,我又逐一纠正了他们的口音,笑语纷纭之中,我
们一下子就很熟悉很亲热了!我给他们出的第一道作文题目,就是自传,一来因为在这题目
下人人都有话可写,二来通过这篇自传,我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习惯、性情等
等。我看完文卷,从来只打下分数,不写批语,而注重在和每个人做半小时以内的课外谈话
上,这样,他们可以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写的,我也可告诉他们我对这篇文字的意见,思想
沟通了,我们彼此也比较满意。
我还开了一班“习作”的课,是为一年级以上的学生选修的。我要学生们练习写各种文
学形式的文字,如小说、诗、书信,有时也有翻译——我发现汉文基础好的学生,译文也会
更通顺——期末考试是让他们每人交一本“刊物”,什么种类的都行,如美术、体育等等。
但必须有封面图案、本刊宗旨、文章、相片等等,同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组稿。也可以向班
外的同学索稿或相片。学生们都觉得这很新鲜有趣,他们期末交来的“刊物”,内容和刊名
都很一致,又很活泼可喜。
回忆起那几年的教学生涯,最使我眷恋的是:学生们和我成了知心朋友。那时教师和男
女学生都住在校内,课外的接触十分频繁。我们常常在未名湖上划船、在水中央的岛边石舫
上开种种的讨论会,或者作个别谈话。这种个别谈话就更深入了,有个人的择业与择婚问题
等等,这时我眼前忽然涌现出好几对美满的夫妻,如郑林庄和关瑞梧,林耀华和饶毓苏,等
等。有的是我以“大媒”的身份去参加他们的完婚仪式,有的是由我出面宴请双方的家长,
为他们撮合。说起来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他们中有过半数的人已先我而进入另一个世
界,写到这里,我心里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
我应该停笔了,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
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1986年7月7日大雨之晨致巴金
巴金老弟:
好久没给你写信了,但你的近况,我都知道,因为吴泰昌常给小林打电话。我无时不在
惦记你,血压还低否?手还抖吗?你还记得大概是八二年吧,你到北京,同小林夫妇和罗荪
在我家照了许多相片,这胶片让大周明拿去洗了,直到今天才拿来!兹寄上,那时文藻还在
世,真是年纪不饶人呵!
其中有一张小林搂着你,特别好玩,是否?我一切如恒,反正是活一天干一天,有时觉
得日子过的太慢了。吴青他们也都想你和小林一家,他们这两天正忙考学生。孩子们也都
好。
请你保重,不要多见人,我知道这是最累的,小林要把一下关!愿你健康!
大姐七、十三、一九八六我很喜欢陈祖德这一家子——喜读《超越自我》
前些日子,我在每天午休时间,收听并欣赏陈祖德的自传《超越自我》。这本自传的故
事本身和演播员的雄浑的像讲自己的故事一样的亲切声音,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正在这时,祖德同志又送给我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地看了两遍。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
不但是个第一流的棋手,也是个第一流的作家!
真挚是创作的灵魂。祖德同志写这本书时,也许以为这本书将是他的绝笔了,他要趁他
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将他的事业、他的感谢、他的拚搏、他的爱憎和他的希望(参看第十四
章)呕心沥血地倾吐出来,这一种神魂奔赴的挚诚,使得这一本《超越自我》,在我的眼中
成了一本高出一般文学作品的杰作。
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祖德自己和他周围的一切,也就是祖德之所以成为陈祖德的社会
因素。
他出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知识分子的家庭。他有爱护培育他的父母和姐姐——他的父亲
教他下围棋,为他寻师访友。
他的母亲以老迈之身还一字一划地为他抄写书稿。他的姐姐对他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
帮他择偶,促他上进。这个团结互助的家庭,造成了他的自尊、自信、自强和乐观奋进的人
格。使他在无论什么环境、和什么样的人相处、特别是工人和农民都会感到快乐都能看出对
方的优点。他爱憎分明,他不怕说出自己灵魂深处的眷恋和憎恶……
围棋是他的生命,这围棋又是中国的国粹。他用国防前线战士一般的、誓死保卫祖国的
精力,来对待国际棋赛。他不但自己竭力拚搏,也在尽力地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这本书里警句很多,真是妙语如珠,表现了许多他在实践中的颖悟,如:
我们在下棋的同时,也在学做人。
一个棋手只有在赛场上才能焕发出生命力,才能取得胜利的欢乐。人生没有这样的欢
乐,简直如死水一般。
真正的男子汉,往往在命运的低潮时,方显出英雄本色。
我们之所以要努力奋斗,不正是要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吗?
每一次人生的关键时刻,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抉择,其实都是一个能不能自我战胜、能不
能超脱的过程。
一个干事业的人,就是在忘却自我中获得自我的。
一个人拚搏的过程,就是忘却自我、超过自我的过程。
人类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弱点缺点,从而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
进步的。
他热爱祖国,他认为:
是炎黄子孙的国粹。
因此他更加热爱自己的围棋事业。他在重病时刻,不能不殷切地挂念着他的接班人。他
想:
有多高的境界。
每个强者都有他的黄金时代。他的黄金时代越短,则事业的发展越快。
眼看后起之秀要跑到前面,同样需要超越自己,欢迎别人战胜自己。
这时,祖德已经达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他已经超越了自己。这就是我对这位年轻朋友
所最拜服的地方!
说起也有意思,我在他的一家人中,最先认识的是郑敏之,那位爽朗俊俏的乒乓球冠
军。当我知道她和围棋冠军陈祖德结婚时,我觉得他们真是珠联璧合!在这本书里,祖德也
欢快地写到他认准目标后是怎样地追求不舍,他们的婚后生活,又是怎样地互爱互助。祖德
说:
相吸引,总有相同之点。
这又是一句真理!是的,磁石只吸引钢铁,而月亮也只吸引海潮。
此后,又通过一段文字因缘,我也认识了陈祖芬,又是一位很敏锐很可爱的报告文学作
家。
总之,我很喜爱陈祖德这一家子!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本好书第一版只印行了几千册,许多人想看却在书店里买不到。
这样的杰作为什么不可以多印一些呢?1986年7月21日教师节唤起的欢乐回忆
中国妇女杂志社的同志来要我为教师节写一篇东西。
我这一辈子只教过八年的书,而且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对八十年代的读者来讲这
些,真是古老的破烂。但是那几年中我充分地享受了师生之间的“友谊”,任何时候想起,
都会引起我含泪的微笑。
那是1926年,我从美国留学回来,应聘到母校燕京大学任教。那年我也正是二十六
岁。
我开了两门选修课目:“欧洲戏剧”和“习作”。上这两门课的都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
学生。但我最喜欢教的还是一年级的必修课“国文”。这是燕京大学在郊外新校址开学的第
一年,一年级的男女学生也特别多,几乎将近二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分在国文系主任马鉴
和周作人、沈尹默、郭绍虞、顾随诸教授的班里。这几位“老先生”都是江南人,闽粤籍的
学生听不太懂他们的口音,教务处便把这些学生都编在我的班里。一进课堂,他们齐刷刷地
站起,从讲台上望去,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好奇地盯着我这个“小先生”——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