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兴趣。在参观有十六位医生和护士的医院,以及托儿所和拖拉机站的时候,她尤为兴奋。
她和几个年轻的拖拉机手一同照了几张相片。临别时,和那一位女拖拉机手特别紧紧地握
手。
下午,艳子继续写文章。
晚上,我们参观了大世界,这对于我,也是一个新的经验。我说,“我从前也到过上
海,但是从来没有逛过大世界。
因为老人们说那不是一个适宜于年轻妇女游玩的地方。”上海的朋友们笑说:“从前的
大世界,连年轻的男子也是不大敢去的——现在大不相同了。”艳子听了这些话,兴致更浓
了,去了一看,觉得这真是一个新型的劳动人民娱乐的场所,很热闹,却不嘈杂,到处秩序
井然。我们在欢乐的人群中,走走站站,木偶戏、京剧等都看了一会,很晚才回来。
今早到了少年宫。这是我到过的地方。艳子看到一座帝国主义分子的私人住宅,从前只
供三四个人享受和请客的大客厅,大餐厅,跳舞厅等都成了千百个快乐活泼的新中国儿童活
动的场所,使她十分高兴。我们的孩子也真会招待客人,他们拉着客人的手,请她参观魔术
表演,请她听唱歌,和其他的种种活动。我们过了一个花团锦簇的上午。艳子对于中国的儿
童,印象是极好的,今天又给她添一个美丽的印象。
下午,上海的朋友们邀我们在文艺会堂茶叙。这本来也是一个帝国主义者的俱乐部,地
方很雅静,现在里面装饰一新,有会堂,有茶座,有图书室……我们座谈的客厅里,壁上挂
着几张关于新中国建设的摄影佳作,十分生动。艳子很喜欢这个地方。她说,“在从前,这
恐怕也是中国人进不来的所在,帝国主义者被赶走了以后,文艺工作者又多了一个谈心的场
所了。”
晚上,我们到外滩公园散步,她问,“这就是当初‘中国人和狗不准入内’的公园
吧?”我点点头,挽着她的手臂,向着江边走去。这时,江边堤畔走着倚着许多乘凉的人,
微风送来轻轻的笑语。树影里大道上无声地走着往来的车辆。后面是一簇簇的高楼上灿烂的
灯火。我指着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的屋顶让她看,“解放前中国人盖这座中国银行的时候,
英帝国主义者硬是不让它高过沙逊大厦。因此,中国银行的最上一层楼屋,比沙逊大厦的尖
顶就稍矮一点。”艳子笑了说,“帝国主义者就是这样强压人,今天看来,也是枉费心机,
革命的人民的斗争气焰是压不下去的。”
上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艳子在鲁迅墓上献了花。
鲁迅的战斗的一生,给艳子以很大的激励。她在纪念馆里巡行的时候,总在默默静静地
看,有时还写点笔记。她说鲁迅当年在上海和帝国主义者以及一切反动派斗争的艰苦景况,
和现在日本的进步的文艺家所处的景况几乎是一样的。看了鲁迅的斗争事迹,再看看今日的
新中国,新上海,使她增加了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下午,在整理行装的时候,艳子很兴奋地说:“上海不但没有辜负了我的期望,而且比
我所想象的更为坚强,更为美好。这种子我要带回日本去,让它在我的工作中开花结果。”
她是一个不大纵谈的人,这次在上海,她说的话很多,高兴的时候,简直是谈笑风生。
我笑说,从她身上发出的,日益蓬勃的朝气使她更加可爱了。她也笑说,那是中国和上海给
她的感染,她要感谢可爱的中国和可爱的上海。
(本篇最初发表于《文汇报》1963年10月2日。)《红楼梦》写作技巧一斑
真没想到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是这样地不好写!我把这部文学巨著,又从头翻了一
遍,睡前饭后,或是做着其他事情的时候,脑子里总在不断地思索琢磨,也还挑不起一个下
笔的头绪。理由也很简单:《红楼梦》这部书,写的是清朝中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
衰的历史,而主要的是衰败没落的一段。故事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经济关系是那样地错综
复杂;所描写的人物、生活、乃至于园林、居室、服饰、器物又是那样地深刻、细致,真是
包罗万象、洋洋大观。
虽然自己平日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曾随便举其一端,而兴高采烈地谈个没完,但是
当自己要选个题目,来比较深入地抒写的时候,就感到自己真像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神眩
心摇,应接不暇。而且,《红楼梦》这部书,在老一辈的知识分子中间,几乎人人熟悉;在
评论家、作家笔下,二百年来,尤其是解放后,已经出现了不少很深刻、很精辟的文章,我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写,都不会有什么新的意思。不过,作为一个喜爱《红楼梦》的读者,作
为从事写作、希望从祖国的古典名著里得到教益的人,若是光从《红楼梦》的写作技巧着
眼,光挑《红楼梦》许多技巧中的一种手法,来略谈一下,那么,在百花齐放的许多纪念文
章之中,做一朵墙角的蒲公英,也许会衬托得花圃里的异卉名花,更加明艳,更加芬芳吧!
脂砚斋在《红楼梦》第一回里,正文“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之下,批着说:
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
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
这就说明《红楼梦》的故事,虽然都是取材于作者耳闻目睹的真实生活,但若没有经过
作者一番精心结构,它是不可能成为一部完整的、生动逼真而又波澜起伏的文学作品的。
脂砚斋的批语中还有“无缝机关”、“多才笔墨”、“十年辛苦不寻常”等,也是指作
者的写作技巧说的。
其实,就是光谈《红楼梦》的技巧,也是书不胜书,除了全文加批之外,几乎无法细
谈。而且种种手法,也不是没有交叉的,现在姑且拈出“两山对峙”一条,来谈谈我的体
会。
比如说:在荣宁两府这样的封建大家庭里,统治和被统治的阶层、统治和帮凶的阶层之
间,相互的监视防范,如临大敌。彼此之间,一有机缘便给对方加上很苛刻很恶毒的评语,
使得读者对于双方的本质和心思行为,都看得一清二楚,举例来说:凤姐和她手下的管家奶
奶们,在日常生活的尖锐磨擦中,必然有许多怨谤的。在第十六回里,凤姐对贾琏面有得色
地述说她协理秦可卿丧事的一段:
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
“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
事;况且我又年轻,不压人,怨不得不把我搁在眼里……
在第六十五回里,贾琏的小厮兴儿,对贾琏的新宠尤二姐,说的是另一方面的话,他批
评凤姐说:
里歹毒,口里尖快……皆因他一时看得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
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的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
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
抓尖儿。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错了,他就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去;他还在旁边拨火
儿……
……我告诉奶奶:一辈子不见他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
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他们相互之间引用的那些成语,可以说是形容尽致,也可以看出统治者的帮凶们在规矩
礼节的假面具后面,对统治者咬牙切齿,剑拔弩张的状态。因此,忠心于凤姐而又不是没有
委屈的平儿,在五十五回中,对管家媳妇们有过这样的话:
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要是略差一点儿的,早叫你们这些奶奶们治倒了……众人都说他利
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的……
再举一个例子:在像《红楼梦》里那样的封建社会里,不但是贾、史、王、薛“四家皆
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就是个别的奴才,为着自己的利害关系,对于主子的利
益,也是极其关心,侧击旁敲,察言观色,说出自己的主人说不出的话,探出自己的主人所
探不出的事情,比如莺儿和紫鹃,她们是宝钗和黛玉的贴身侍婢,她们的小姐嫁给什么人,
嫁到哪里去,对于她们自己的终身和前途都有极大的关系的。黛玉和宝玉的恋爱,在紫鹃心
中是了如观火,因为宝黛二人比较地天真烂漫,“坐卧不避,嘻笑无心”,紫鹃看透了黛玉
的心事,“一片真心为姑娘”,替她“愁了好几年”,她左思右想,冒了把宝玉吓“死了大
半个”的危险,向他撒了个“妹妹要回苏州去”的漫天大谎。事后她自己向宝玉坦白了她
“着急”的原因:
你知道,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
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偏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
刻,我们两个离不开。我如今心里却愁他倘或要去了,我必要跟了他去的。我是合家在这
里,我若不去,辜负了我们素日的情长;若去,又弃了本家:所以我疑惑,故说出这谎话来
问你……
后来当薛姨妈对黛玉说笑话,要建议把她配给宝玉的时候,紫鹃立刻抓住这句话,“忙
跑过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她也像兴儿在六十五回中
对尤二姐所说的,认为“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岂知事与愿违,薛姨妈早
就对王夫人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