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生机。
不用说,曲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得到了党和政府的爱护和支持。李团长谈到这里,
是又感激又兴奋的,这个曲剧团由开始的七八个演员和两个人的乐队,发展到一百多个演员
和十四五人的乐队,一九五○年起,还有了女演员。剧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前小型剧有
《小放牛》、《蓝桥会》,大型剧有《白蛇传》、《陈妙常》等等,现在又在党的指导下新
编了许多以近代农民工人生产斗争为内容的剧本,一九五八年在城市和下矿下厂下乡一共演
出五百五十场,受到工农大众很大的欢迎。
为人民所喜爱的曲剧是有前途的,河南全省现在有三十八个曲剧团,河南戏剧学校还有
曲剧班,剧团和剧班的政治文化生活都很健全丰富。曲剧的小演员们,和其他剧种的小演员
一样,在党的春风化雨之下,蓬勃地成长,他们立志要把这个可爱的剧种的优美传统,发扬
光大起来。
我很喜欢曲剧,特别是它的小型歌舞剧,是那么朴素,活泼,自然而风趣!从报上看
到,郑州曲剧团首次来北京公演了,没有看过曲剧的人,何妨去“见识一下”。
小札》。)
一出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戏——越剧《文成公主》观后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关系之间,
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即今西藏)是一个十分美丽而又很有意义的故事。这段汉藏两族血
肉相连的美好姻缘,和与这婚姻有关的文化交流的深远巨大的影响,都神话般地记载在西藏
书籍上。桑布扎所著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记》和《西藏政教史》的文成公主篇,描述的松
赞干布请婚的前前后后,和文成公主的丰盛的嫁妆等等,都比唐书吐蕃传详尽得多。《文成
公主》是藏戏中的传统剧目之一,西藏的民歌中对于文成公主更是充满了亲切和崇敬的感
情。在布达拉宫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宫内还保存着他们结婚的洞房遗物。拉萨的
大昭寺,据说是文成公主手中建造的;门前还有两棵公主柳,据说是公主手植的,还有传说
说那是公主的头发长成的……。总起来说,在西藏几乎布满了通过文成公主而遗留下来的汉
藏两族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密切的文化交流的珍贵的痕迹。
在唐朝统治的三百九十余年中,远嫁到边疆各民族的公主,不止文成公主一人,如弘化
公主远嫁诺曷钵(吐谷浑),宁国公主远嫁葛勒可汗(回纥),安化长公主远嫁隆舜(南
诏),金山公主远嫁默啜可汗(突厥)等等,但是文成公主之嫁松赞干布,她对唐蕃之间的
团结和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是昭昭地记在唐蕃的文献上,较其他公主更为卓著。被西藏人
民敬爱地尊为“通明经卷之主”,深明大义、眼光远大的文成公主,是特别值得我们歌颂
的。
这些年来,我总希望能看到一本近人创作的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小说,或是把文成公主
远嫁的故事,搬上舞台。直到前几天我才看到了第一次用汉语演出的文成公主,这是年轻的
天津市越剧团,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创作上演的。看过了我很高兴,我认为它是一出有利
于民族团结的好戏!
《文成公主》剧本的编写,是很细致的,作者把一切有关于文成公主远嫁的汉藏两族的
记载与传说中美丽而精彩的部分,都融会进去了。就是美术,音乐,服装,我听去看去,觉
得也有许多参考藏族的风俗习惯的地方,比如说在“河源相会”那一幕,迎亲的队伍旗幡衣
帽,都是参照了藏剧服装道具而设计的,显得加倍真切。
常言说“无巧不成书”,没有矛盾也就不成戏。这出戏里,汉藏两族间友好团结的气
氛,像一条红线,一直贯穿下去。在吐蕃方面,是热烈地请婚,唐朝方面是欣然地许婚。松
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一个愿娶,一个愿嫁,任何挑拨离间都不能破坏他们的婚姻的。这出戏
里的矛盾是放在野心家吐蕃副相支恭顿对于这段姻缘的百般阻挠上,放在支恭顿毒害赞普和
公主的阴谋上,而以阴谋被揭破,奸贼被除,大快人心为全剧的终点。
剧中除了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外,吐蕃大相禄东赞是被突出表现的人物。这位大相,
在藏族的文献中,是个聪明才智的使臣;在这出戏中,他更是少年英俊,吐属不凡,处处以
“唐蕃永世万年好”为重,在“试使”和“送别”这两幕里,他对文成公主所说的,都是忠
心耿耿有利于友谊团结之言。至于舞台上的松赞干布,真是雄才大略之主,他对于唐朝,有
无限的向往。在提到文成公主时赞普唱道:万物丛生百花鲜彩凤如降吐蕃地野山荒原变良田
这一段唱词是根据西藏民歌“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中对于公主带来丰足的粮
食,牲畜和巧匠的歌颂而写的。在“亲迎”一幕中,雄姿英发的赞普,扬鞭跃马,在草原和
河流上飞奔而过的舞蹈,很能表现出他兴奋、快乐、焦急的心情。这样爽朗豪迈的男主角的
风格,在越剧的传统表现中,是少见的。应当说这是可喜的创造。
文成公主,不消说,是剧作者和观众一同集中注意的人物。她是:彩蝶翩翩绕身旁诵罢
经书离佛堂轻烟依依伴红妆
这唱词也是根据西藏文学作品中关于公主的美丽的传说,和“通明经卷之主”的称颂而
写的。当奸相支恭顿利用唐朝送亲的江夏王李道宗的自大,谗言赞普失约,李道宗正要中计
的时候,公主毅然地挺身而出对李道宗说:草率行事定有患倘若为此失和睦喜事反倒成仇冤
这义正词严的话,使得支恭顿悚然退却,不得不暂时改变奸计。这一段剧情充分地表现
了公主的当机立断,才慧过人。
在故事和矛盾的发展中,有几个很紧张的“悬望”场面,如“试婚”一幕中禄东赞在一
百个蒙面的少女中,要认出文成公主;又如“除奸”一幕中,支恭顿下过药的毒酒,已经倒
到赞普的杯里,赞普几次举杯欲饮,却又递到公主手中;公主也是几乎饮下了,中间忽然禄
东赞的夫人段蕙英从长安来到,这杯毒酒又递到段蕙英的手里,最后,那撞见支恭顿下毒而
被他打昏的宫女,从屏风后醒来走出,观众才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一段的处理也是好的。
扮演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禄东赞和支恭顿的几位演员,都能唱能做,恰如其分。其他
的演员也都不松懈,使得全剧很浑圆紧凑。
看完戏回来的车上,同一位朋友谈起:要在三小时以内演完的一出戏里,表现出文成公
主在汉藏文化交流上的重大贡献,和她所带去的永远为藏族人民所感念的,浩大的文化技术
的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忽然忆起在日本看过的一出歌舞伎里,好像我们昆曲里的
“胖姑学舌”的故事,两个人在台前谈论形容着过去的盛况,在舞台后部有一个长长的走不
断的队伍,不是人扮而是纸剪或是木制的,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地走过,这队伍里有人物,
也有牲畜,使得这场面十分热闹而生动。我想,假如在“送别”一幕中,也采用这个艺术处
理,在台前唐太宗和文成公主依依惜别,又唱又做的时候,后面不妨也走过一个壮丽不断的
队伍,和以远远的乐声,或许更能使观众感受到唐蕃和好、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我对于舞
台艺术,真正是一个门外汉!不过把我所看见过的说出来,不知道在这出戏里,能不能用
上?一九六○年一月十五日用画来歌颂
大约有几个月以前了,我看见过一幅宣传画:是一个年轻的母亲,肩上掮着一个高举着
花朵的孩子,两个人都抬头仰望。画上写着“毛主席万岁”。画笔十分生动,看过就不能忘
怀。
以后在一些报刊上看见过几次,但是我在市上始终没有买到。最近我托一位城里的朋友
替我弄到一幅。拿到了钉在墙上,仔细欣赏,果然是好!
母子在一起的画面,画得传神的,一定会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内心生活。许多年以前,我
看过非洲画家的一幅作品:一个年轻的母亲,勇敢地站在墙角,紧紧地搂着脸上充满着惊惶
而愤怒的孩子,她以凛然的坚强的目光,怒视着前面,这目光里充满了保卫孩子反抗顽敌的
激情。这一幅画也使我激动,永远不能忘怀。
这幅以“毛主席万岁”为主题的宣传画却表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内心生活,它的整个气
氛反映了今天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下,所过的和平幸福的生活!画上的人物,栩
栩如生,我们不但觉得这个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可爱的孩子,都是我们所极其熟识的人,而且
我们还能看到画中所没有画出的,站在天安门楼前,满面含笑,向着下面欢呼的群众招手
的,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我们还能想象到这幅画面的前前后后。比方说:这个年轻的母亲,和北京的六百万人民
一样,从一早起,就满怀欢欣地来迎接这个幸福的节日,她把她的小宝宝——她一定有个很
有意义的名字,还是不替她起为妙——细心妥帖地打扮好,衣服和鞋袜的颜色,都配得很调
和,最后在她的很细的小辫上,结上一根小缎带。小宝宝也许叫着说:“妈妈,我也要拿一
把花!”临时哪去找花束呢?妈妈一眼看到院子里栽的玫瑰花,便去摘下一朵大的,递到小
宝宝的手里,顺便也把一朵小的,插在自己随意挽成的发髻上。然后她自己穿上深色的素静
的衣服,戴上绿玉的别针和耳环,这节日的装饰,使她显得更加精神,更加俏丽……
小宝宝比妈妈还兴奋,在浩荡的欢声雷动、花浪涌腾的队伍里,刚刚走过那矗立的华
表,她就不住地踢舞着小脚,问: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