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于吐着血演奏。这样的音乐在中国人看来反以为不得性情之正。中国人太重平衡,平抑
情感,那就不会创造出好音乐来的。中国旧文学之特性
这次我要讲的是中国旧文学的特性。是旧文学有什么特色,与新文学有哪一点不同。这
也跟上回所讲的文学的背景的国民性一样,也有好处也有坏处的。旧文学的第一特性是旧文
学是用文言写出来的。到过中国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方言,大体分为四种,第一是黄河流域
的方言,第二是长江流域的方言,第三是广东的方言,第四是福建的方言。中国有这么多的
方言,国家怎么能统一呢?那唯一统一的力量,就是中国的国文。中国历代的政令、军令、
天子的圣谕,文武官厅的布告,都是以文言写的。朋友之间的信函也是如此,所以虽然语言
不通,在文字上可以互相了解。所以说中国的文言维持了中国的统一。
第二个特点,就是中国的旧文学,从古以来,以“文以载道”——以文章来维持道义—
—为目的。文章应当为宣传伦理思想而写的。不载道的文章,不能说是正派的。换言之,中
国古人写文章,是以维持世道人心为目的。当然作者想写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载道”的东
西。可是为了这种传统,想写的都不敢写出来,写出来的不得已而用匿名,这里有一个好
例,陶渊明的《闲情赋》写的非常之好,但梁昭明太子就批评他说:
“白璧微瑕,唯有闲情一赋。”就是说陶渊明的诗,都像白玉那么洁白,中间的微瑕就
是《闲情赋》。可是我认为陶渊明作品里,最好的是这篇赋。孟子说:
“食色性也。”食和男女间的情,是人的本性。《孟子》里,还有: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但是,“腐儒”们都要禁止这种自然的感情。
《闲情赋》的内容,是这种自然之情。
全篇很流丽而且比喻也极好。比如:
“愿在衣而为领……愿在裳而为带……愿在发而为泽……愿在眉而为黛……愿在莞而为
席……愿在丝而为履……
愿在昼而为影……愿在夜而为烛……愿在竹而为扇……愿在木而为桐……”是有十种的
比喻。可知陶渊明的想象力之丰富。陶渊明是一个豪放旷达的人,文章是非常高超淡泊。但
是在这《闲情赋》里就充满了缠绵细缜的情绪。文学本来是应该用来发抒各种感情,假使压
迫了某一方面,不使它发泄,那是很不好的。这“文以载道“就埋没了多少好的文章。
在中国民间有许多好的小说。比如《水浒传》,《红楼梦》这些杰作。可是当时的腐
儒,都说这些书“诲盗”、“诲淫”,加以禁止。提到小说稗官,根本就看不起这类文字,
因此压迫了多少作家,埋没了多少好的文章。
第三,就是旧文学过重修辞。中国旧文学的修辞方法,是非常细密,而且深刻的。比
方: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髭。”文人作诗在斟酌一个字的时候,苦心孤诣,把胡须都捻
断了。在文章里的斟酌,叫作“推敲”。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唐朝的诗人贾岛吟成了一
首诗中的两句: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后来他想还是“推”字好呢?还是“敲”字好呢?在道
路上构思。用手一边推一边敲的时候,撞到韩愈的车边。韩愈问他,贾岛说明缘由。韩愈说
“敲”字好。以后他们就成了朋友。“一字推敲”这一句话也流传下来了。为什么“敲”字
好呢?若用“推”字表明门还没有上锁,是预先约定的,可是“敲”字是表明看见月亮,趁
着高兴走来拜访。都着重意境。若是一个字,把意境表现得更好,就成了“一字之师”。而
且音韵方面,也得下功夫。
就是四声五音的问题。四声就是平上去入。五音是齿唇牙喉舌,这在诗里是极重要的问
题,尤其像乐府和词要吟唱的诗里,更为要紧。比方说:
“五月榴花照眼红”,这“红”字后来改为“明”字。为什么“明”字较好呢?因为石
榴花,大体都是红的,无须乎再说明其颜色,改为“明”字,表明在阳光之下所发出的光
艳。我从前在大学里讲过,凡是形容字都要五官来感觉的。同一颜色,也有好几种色调,所
以每一个颜色色调,要区别得非常精巧。比方同一个红,也有红布的红,红绸的红,红绒的
红,都不是一样的,棉布的红是不发亮的。红绸的红相当的亮,红绒的红最亮。这是如同孟
子所说的,白人之白和白马之白不一样的道理。所以在这儿用“明”字,最能表现亮的意
思。若在这儿用“红”字,那就等于棉布的红了,而且在发音上也有关系。还有中国诗里有
些用“叠”字的。用得好,就发生很大的力量。比方《古诗十九首》里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河畔的草色,郁郁是园中的柳色,“青青”“郁郁”两个都是形容青色的。青青是淡
的,郁郁是浓的。“盈盈”是“轻盈”,换句话说就是“窈窕”。
“皎皎”是明艳的意思。“娥娥”是严妆,化妆端正的意思。
“纤纤”是说指头的细。这样多用叠字,有活动的趣味。又如: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采采”是水流的声音,“蓬蓬”是“蓬蓬勃勃”,就是春
草刚刚发芽的气象。
宋朝最有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男人也都佩服。她的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用十四个叠
字,“寻寻觅觅”是非常闲得没什么可作的时候。好像掉了东西以后的那感觉。用别的话说
“忽忽如有所失”。后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着“乍暖还寒时候”,一气呵成,
十分出色。
底下就是旧文学喜欢骈偶。用的也非常巧妙而整齐。例子太多,不能列举。比方,白居
易的: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白居易跟元稹是最好的朋友,住在隔邻,月亮
好的时候一块儿在园子里散步,柳树青了,两家同在春光之中,这句里“三”,“两”都是
用数目的,“径”,“家”,“夜”,“春”都是同样的名词。“月”和“杨”是名词,那
么“明”和“绿”是形容词,而且都对称写法,又如: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惜花而早起,爱月而晚睡,这样一字一字都是对称的。
中国的孩子在学作诗之前,先练习作对。记得我小的时候,在家塾里跟老师学作诗。先开始
作对,字数少的对子。有一天先生出了“鸡唱晓”三字。我对了“鸟鸣春”。因为韩愈《送
孟东野序》里有: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所以我利用了这三个字。先生十分喜
欢,说我将来一定会作诗。后来对子的字数越来越多,有一天先生出题“王凝封发妇”。从
前有个王凝,他出去远行,他的妻子为着表示自己的忠爱,把头发封了起来,等到他回来
时,才打开,这是一段夫妻之爱的故事。我想了半天,对了“张敞画眉夫”。就是用张敞替
太太画眉,也是一段记夫妻之爱的故事。作这样对子,必须记住好多类似的典故。又要工
整,又要恰当。所以通晓中国文学,就有很大的负担,中国有很多丰富的文言的句子。用白
话写的人,也不能完全舍弃文言的。比方白话说好的人,就是“好人”,以外没有别的。文
言说的时候就可以说“仁人”,“善人”等等,白话“想一想”,文言就可以有“考虑”,
“思想”,“研究”等等的话。
旧文学的时代很长,所以就发生了所谓“滥调”。滥调就是在一篇文章里随便用许多没
有内容没有意义祅ǎi子铮涔剩皇嵌哑觥1确剿怠坝保?
“昔年河畔,曾叨君子之风,今日囊中,复照圣人之典。”
有这样的四六文。“昔年河畔”是中国说萤是草变的虫子。河畔是“青青河畔草”。
“君子之风”是《论语》中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所以萤在做草的时代,受了君
子之风,底下是用囊萤读书的故事。关于萤没有一点阐发,只用了许多典故而已。这样在中
国叫做“掉书袋”。这样写文章永远写不出好的东西。中国从前常常夸说某人的文章是“无
一字无来历”,就是没有一个字没有典故的意思。比如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确有
些好句。但大体说来,并不是一篇好文。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人说他是九岁,又有人说
他是十三岁,或十七岁,因为在序中有: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他说父亲作官,走过这好风景的地
方,我这个无知的孩子,也居然能出席这么大的宴会。底下他却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时运也不济,命运也不好,像
冯唐那么早老,像李广那样难得封侯,他忽然感叹起来!同时冯唐李广是老人的例子,九岁
或十三岁十七岁的孩子根本就不应该用的。文气跟开笔的时候,完全矛盾。底下还说: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和以前的“家君作宰”,“童子何知”以及“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是“良辰”,
“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是“宾”,“主”,更是互相矛盾。总说起来,文中
只有:
“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段是很好的。因为这一
段完全没有典故,是他自己创作的。这就是所谓“性灵”。从灵魂里涌出来的东西,跟用典
故的完全不同。学写旧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