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夙慧第十二
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
而窃听。炊忘箸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
可,何必饭也?”
2。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
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
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年并七岁,在床边戏。
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暝于灯下,二小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
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5。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
斗,谓康伯曰:“且着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
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着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
之,知为国器。
6。晋孝武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着复衣,但着单练衫五六重;夜则累茵褥。
谢公谏曰:“圣体宜令有常。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之术。”帝曰:
“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
7。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文武别,因指语南郡:
“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感傍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成人,
当以此坐还之。”
豪爽第十三
1。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
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
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2。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常荒恣于色,体为之弊,左右谏之,处仲曰:
“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閤,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
时人叹焉。
3。王大将军自目:“高朗疏率,学通《左氏》。”
4。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
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
5。晋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子,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
便成。今太子西池便是也。
6。王大将军始欲下都更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
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摧摄面去,须臾不尔,我将
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7。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时权重,未在己。及济坚作相,忌兵畏祸,
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于襄阳,大会
参佐,陈其旌甲,亲援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
目,其气十倍。
8。桓宣武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悉萃。桓既素有雄情爽
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拔磊落,一坐叹赏。既散,
诸人追味余言。于时寻阳周馥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
9。桓公读《高士传》,至于陵仲子,便掷去,曰:“谁能作此溪刻自处!”
10。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也,小字镇恶,年十七八,未被举,而童隶已呼
为镇恶郎。尝住宣武斋头。从征枋头。车骑冲没陈,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谓曰:
“汝叔落贼,汝知不?”石虔闻之。气甚奋,命朱辟为副,策马于万众中,莫有
抗者,遂致冲还,三军叹服。河朔后以其名断疟。
11。陈林道在西岸,都下诸人共要至牛渚会。陈理甚佳,人欲共言折,陈以
如意拄颊,望鸡笼山叹曰:“孙伯符志业不遂!”于是竟坐不得谈。
12。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语人云:
“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13。桓玄西下,入石头,外白:“司马梁王奔叛。”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
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容止第十四
1。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
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2。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
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3。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4。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
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
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6。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8。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
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
恶。”
11。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
耳。”
12。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
“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13。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14。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
我形秽。”
15。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
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16。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17。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18。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19。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
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20。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或云谢幼舆言。
21。周侯说王长史父:“形貌既伟,雅怀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诸许物也。”
22。祖士少见卫君长云:“此人有旄杖下形。”
23。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
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
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
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
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
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
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
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25。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又云:
“敬豫事事似王公。”
26。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
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27。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
28。王敬伦风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从大门入。桓公望之曰:
“大奴固自有凤毛。”
29。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30。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31。王长史尝病,亲疏不通。林公来,守门人遽启之曰:“一异人在门,不
敢不启。”王笑曰:“此必林公。”
32。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北窗下
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想。”
33。王长史为中书郎,往敬和许。尔时积雪,长史从门外下车,步入尚书,
着公服,敬和遥望,叹曰:“此不复似世中人!”
34。简文作相王时,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卿尝欲见
相王,可住帐里。”二客既去。桓谓王曰:“定如何?”王曰:“相王作辅自然
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
35。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36。谢车骑道谢公:“游肆复无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顾睐,便自有寝处山泽
间仪。”
37。谢公云:“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孙舆公见林公:“棱棱露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