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
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
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咸和末,诏公卿举
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咸康初,内史何
充上疏曰:“臣闻二八举而四门穆,十乱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阐,有自来矣。方
今圣德钦明,思恢遐烈,旌舆整驾,俟贤而动。伏见前贤良虞喜天挺贞素,高尚
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综广深,博闻强识,钻坚研微有弗及之勤,
处静味道无风尘之志,高枕柴门,怡然自足。宜使蒲轮纡衡,以旌殊操,一则翼
赞大化,二则敦励薄俗。”疏奏,诏曰:“寻阳翟汤、会稽虞喜并守道清贞,不
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拟古人。往虽征命而不降屈,岂素丝难染而搜引礼简乎!
政道须贤,宜纳诸廊庙,其并以散骑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称十月殷祭,京兆府君当迁祧室,征西、豫章、颍川三府君
初毁主,内外博议不能决。时喜在会稽,朝廷遣就喜谘访焉。其见重如此。
喜专心经传,兼览谶纬,乃著《安天论》以难浑、盖,又释《毛诗略》,注
《孝经》,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数十万言,行于世。年七十六卒,无子。
弟豫,自有传。
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汉广川惠王之后也。兆博学洽闻,温笃善诱,
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征博士,皆不就。安贫乐道,潜心著述,
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仇敌,
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皆
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
名曰《全综》,《公羊》、《谷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又撰《周
易训注》,以正动二体互通其文。凡所赞述百余万言。
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
其字者,门人大怒。兆曰:“听前。”既进,踞床问兆曰:“闻君大学,比何所
作?”兆答如上事,末云:“多有所疑。”客问之。兆说疑毕,客曰:“此易解
耳。”因为辩释疑者是非耳。兆别更立意,客一难,兆不能对。客去,已出门,
兆欲留之,使人重呼还。客曰:“亲亲在此营葬,宜赴之,后当更来也。”既去,
兆令人视葬家,不见此客,竟不知姓名。兆年六十六卒。有五子:卓、召、耀、
育、脐。
氾毓,字稚春,济北卢人也。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青州,逮毓七世,
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毓少履高操,安贫有志业。父终,居于墓
所三十余载,至晦朔,躬扫坟垅,循行封树,还家则不出门庭。或荐之武帝,召
补南阳王文学、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于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徐苗等皆
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静自守。时有好古慕德者谘询,亦倾怀开诱,以一隅
示之。合《三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是述造七万余言。
年七十一卒。
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累世相承,皆以博士为郡守。曾祖华,有至
行。尝宿亭舍,夜有神人告之“亭欲崩”,遽出,得免。祖邵,为魏尚书郎,以
廉直见称。苗少家贫,昼执锄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济南宋钧受业,
遂为儒宗。作《五经同异评》,又依道家著《玄微论》,前后所造数万言,皆有
义味。性抗烈,轻财贵义,兼有知人之鉴。弟患口痈,脓溃,苗为吮之。其兄弟
皆早亡,抚养孤遗,慈爱闻于州里,田宅奴婢尽推与之。乡邻有死者,便辍耕助
营棺椁,门生亡于家,即敛于讲堂。其行己纯至,类皆如此。远近咸归其义,
师其行焉。郡察孝廉,州辟从事、治中、别驾、举异行,公府五辟博士,再征,
并不就。武惠时计吏至台,帝辄访其安不。永宁二年卒,遗命濯巾浣衣,榆棺杂
砖,露车载尸,苇席瓦器而已。
崔游,字子相,上党人也。少好学,儒术甄明,恬靖谦退,自少及长,口未
尝语及财利。魏末,察孝廉,除相府舍人,出为氐池长,甚有惠政。以病免,遂
为废疾。泰始初,武帝禄叙文帝故府僚属,就家拜郎中。年七十余,犹敦学不倦,
撰《丧服图》,行于世。及刘元海僣位,命为御史大夫,固辞不就。卒于家,时
年九十三。
范隆,字玄嵩,雁门人。父方,魏雁门太守。隆在孕十五月,生而父亡。年
四岁,又丧母,哀号之声,感恸行路。单孤无緦功之亲,疏族范广愍而养之,迎
归教书,为立祠堂。隆好学修谨,奉广如父。博通经籍,无所不览,著《春秋三
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惠帝时,天下将乱,隆隐迹不应州郡之
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州将有氛祲之祥,故弥不复
出仕。与上党朱纪友善,尝共纪游山,见一父老于穷涧之滨。父老曰:“二公何
为在此?”隆等拜之,仰视则不见。后与纪依于刘元海,元海以隆为大鸿胪,纪
为太常,并封公。隆死于刘聪之世,聪赠太师。
杜夷,字行齐,庐江灊人也。世以儒学称,为郡著姓。夷少而恬泊,操尚贞
素,居甚贫窘,不营产业,博览经籍百家之书,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
间,十载足不出门。年四十余,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惠帝时三察孝
廉,州命别驾,永嘉初,公车征拜博士,太傅、东海王越辟,并不就。怀帝诏王
公举贤良方正,刺史王敦以贺循为贤良,夷为方正,乃上疏曰:“臣闻有唐畴咨,
元凯时登;汉武钦贤,俊彦响应,故能允协时雍,敷崇盛化。伏见太孙舍人会稽
贺循、处士卢江杜夷履道弥高,清操绝俗,思学融通,才经王务。循宰二县,皆
有名绩,备僚东宫,忠恪允著。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考槃空谷,肥遁匿迹。
盖经国之良宝,聘命之所急。若得待诏公车,承对册问,必有忠谠良谟,弘益政
道矣。”敦于是逼夷赴洛。夷遁于寿阳。镇东将军周馥,倾心礼接,引为参军,
夷辞之以疾。馥知不可屈,乃自诣夷,为起宅宇,供其医药。馥败,夷归旧居,
道遇兵寇。刺史刘陶告卢江郡曰:“昔魏文侯轼干木之闾,齐相曹参尊崇盖公,
皆所以优贤表德,敦励末俗。征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
顿踬,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今遣吏宣慰,郡可遣
一吏,县五吏,恒营恤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廪,勿令阙乏。”寻以胡寇,又
移渡江,王导遣吏周赡之。元帝为丞相,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
滞义莫能攸正,宜特立儒林祭酒官,以弘其事。处士杜夷栖情遗远,确然绝俗,
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夷为祭酒。”夷辞疾,未尝朝会。帝常欲诣夷,夷陈
万乘之主不宜往庶人之家。帝乃与夷书曰:“吾与足下虽情在忘言,然虚心历载。
正以足下羸疾,故欲相省,宁论常仪也!”又除国子祭酒。建武中,令曰:“国
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以加也。其赐谷二百斛。”
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恒就夷谘访
焉。明帝即位,夷自表请退。诏曰:“先王之道将坠于地,君下帷研思,今之刘、
杨。摚鹬骄把龉煅担竦酶咄耍廾宜≡蜓桑 碧曜洌炅
赠大鸿胪,谥曰贞子。夷临终,遗命子晏曰:“吾少不出身,顷虽见羁录,冠舄
之饰,未尝加体,其角巾素衣,敛以时服,殡葬之事,务从简俭,亦不须苟取矫
异也。”夷所著《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
晏仕至苍梧太守。夷兄弟三人。兄崧,字行高,亦有志节。惠帝时,俗多浮
伪,著《任子春秋》以刺之。弟援,高平相。援子潜,右卫将军。
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惟昼夜读诵,略不
与人交通。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
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永平中,知
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弹琴歌笑以自娱,毒虫猛兽皆绕其傍,
是以刘元海及聪屡征,皆碍而不达。至刘曜时出山,庐于渭汭。曜征为太子少傅、
散骑常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续咸,字孝宗,上党人也。性孝谨敦重,履道贞素。好学,师事京兆杜预,
专《春秋》、《郑氏易》、教授常数十人,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又修陈杜律,
明达刑书。永嘉中,历廷尉平、东安太守。刘琨承制于并州,以为从事中郎。后
遂没石勒,勒以为理曹参军。持法平详,当时称其清裕,比之于公。著《远游志》、
《异物志》、《汲冢古文释》皆十卷,行于世。年九十七,死于石季龙之世,季
龙赠仪同三司。
徐邈,东莞姑幕人也。祖澄之为州治中,属永嘉之乱,遂与乡人臧琨等率子
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父藻,都水使者。邈姿性端雅,勤行
励学,博涉多闻,以慎密自居。少与乡人臧寿齐名,下帷读书,不游城邑。及孝
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
始补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