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怕不好,头年成亲太赶了,再者,我家还等着年底儿子们拿来的银子办事呢。先就这样吧,改天挑个日子,我们还要去你家相看相看,我们呢,也再合计合计,你们回家也合计合计。”田氏提出送客,相看结束。子晴以为会管顿饭呢。
二天后,田氏带了夏玉和周氏、沈氏一同去了一趟桥村,回来田氏还比较满意。沈氏说,一看家里条件就错不了,房子还有个院子,正房是一厅六房,还有偏房,夏玉要嫁过去,是长房,能得东边的大偏房。
这亲事就基本算相看成功了,接下来就是定亲了,听说要放到秋收后,不过,田氏心里的石头算落地了,整天笑咪咪的,说要开始准备嫁妆,秋玉的针线好,帮着打点。
夏玉的事定下来后,曾瑞祥也不出去了,子晴让她爹把家里的西瓜地翻了二遍,土豆芽她早就准备好了,一家人花两天刚种完,就下了一场小雨,这老天真成全人,那边地里后种的黄瓜豆角什么的也抽藤了,又忙着搭了一天的架子,做完这些,曾瑞祥的假期也结束了。
第四十二章、中秋
曾瑞祥走后,日子又回复到从前,沈氏还是每天带着子禄出去田里、地里忙活,时间一晃又二十来天过去了。
八月初五那日,沈氏一早起来,就给子寿换上一身新衣服、新鞋,子晴才知道是三弟的四岁生日,沈氏说,要去买点好菜,自家人好好热闹热闹,给三儿子过个生日。
又碰巧这日是大墟市,沈氏说顺便买点过节要用的东西,子晴才恍然原来是中秋节快到了。沈氏带着子禄子寿一块去墟市了,子晴想,阿婆那边至今没什么表示,果然只记得大哥一个人的生辰,正胡思乱想间,院外有人喊门了。
子晴还以为是老房来人给三弟庆生的,结果打开门一看,是萧秀水,来约她去山上捡松塔的,子晴有些奇怪,他们家不是一直花钱买柴火的吗?怎么会突然要去捡松塔。
“你家的松塔准备好了吗?要不你给我一篮子吧。反正你家人今年在这边,没人找你家来收吧?”秀水问道。
子晴搞了半天才明白,这里的中秋节有在水塘边烧塔的习俗,塔是用砖块和瓦片垒起来的,中间架空,底下用松塔烧,一般塔会提前两三天垒好,每村几乎都有一两个孩子王,由他们负责分工,上周围每家每户收松塔,当然是越多越好,塔烧的越旺,预示着来年的日子会越红火。
“可是,我也出不去啊,小弟也没人看着,要不,你等一会,我娘他们回来了,我跟你出去,我们还是去老房那边看烧塔,这边也不熟,也出一篮子松塔吧。”子晴说道,自从来这以后,她从来没有去山上搂过松毛捡过松塔,沈氏总说她太小,怕她累着。
等子晴和子禄、秀水三个一起站在山脚下时,子晴就已经感觉腿有些不是自己的了,子晴看着子禄来来回回地转悠,还时不时拿根细竹竿捅树上的松塔,而她和秀水则坐在一边休息,心里确实很感动,二哥其实就比自己大二岁多,这大半年来,沈氏不管是打柴、下地、出门卖菜等都带着他,他付出的辛苦是实实在在的,小小年纪就要帮沈氏撑着这个家,子晴想不起自己七周岁的时候会做什么,但是她想一定要让二哥幸福,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回去的时候,沈氏已经做好丰盛的饭菜了,看着满桌子的菜,沈氏说:“禄儿过生日时,家里刚搬出来,手里不宽裕,加上又忙着抢收油菜,娘只给禄儿煮了个鸡蛋,福儿过生日时赶巧你们爹爹在家,想着福儿是十整岁,想一家人好好热闹热闹,没成想被你们阿公阿婆大娘他们搅和了,今天是寿儿的生日,这回,咱尽情地吃,尽情地笑。”
说着说着沈氏就转泪了,尔后,又用手背抹了一下眼睛,笑着说:“看我,这是高兴的日子,尽说这些没用的,咱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重要。去年这时候,我可是敢都没敢想,能给我儿子做这么一桌饭菜。”
子寿生日后,沈氏又每天一早带着子禄去城里卖菜,子晴仍建议母亲把地里的毛豆也带去一起卖,能卖多少是多少,剩下的就让它长成黄豆,家里的十几只阉鸡也给周掌柜送去了。卖菜回来沈氏就带子禄去地里刨花生,拔毛豆,子晴和子寿坐在一边帮着摘花生,摘毛豆,小子喜放在竹席上,爬着玩,这是子晴第一次下地干活。
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位母亲抱着孩子,两位少年抬着一个箩筐,旁边还有你追我赶的两个孩童,撒下一路的欢声笑语,多美的一幅画啊。
转眼中秋节就到了,沈氏一早起来就杀了一只鸭子,说要煲鸭汤,当地习俗中秋吃鸭子,子晴在前一天就跟母亲去了一趟城里,这次在城里,子晴总算找到柑子(就是柚子)、橙子、桔子、大梨、石榴等水果,橙子和桔子还都是绿皮,沈氏每样都买了一些,还有月饼,沈氏也说城里的肯定比乡下的好吃,所以也买了不少。说给老爷子那送去尝尝。
晚饭后,子福就急忙忙地带了子禄、子晴、子寿,四个人,拎着一大篮子松塔,到老房那边的水塘边,到那一看,已经聚集了一大堆人,还有不少大人,子萍,秋玉、秀英、秀水、萧足生他们都来了,子晴走到塔边,塔底是碎砖头搭的,直径有一米多,有一尺来高,专门留了一个洞口,再往上就是瓦片叠加上去,越来越小,塔顶就封合了,子晴看塔里还堆了不少松塔,塔身居然比一个人还高,没用任何的粘土粘合,只是单纯的叠加,子晴觉得这还真需要一定的技术。那么多的孩子都在旁边唱着、跳着、做着各种游戏,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月亮爬上来了,有人喊:“烧塔开始。”话音刚落,就有人点着了洞口的松毛,火越烧越旺,直至最后塔身全红了,大家欢呼起来,自发地以火塔为中心,围成一圈,又唱又跳的,直到塔身的红光渐渐退去,大家才意犹未尽地散开,活动才算结束。子晴玩的很开心,四个人沐浴着月亮的清辉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哥,此情此景,你背一首月亮的诗来听听。”子晴说。
“好,大哥想想背哪一首。”子福想了一会,说:“就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吧,我最喜欢的,咱镇上就有一条小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子福的声音抑扬顿挫的,极富乐感。
“大哥,真好听,我长大也要读书,也要背诗。”子寿说。
“是吗?那大哥现在就教你背吧。床前明月光…”
子晴想,这是唐朝的诗啊,历史究竟在哪拐的弯呢?也没法找到地图看看版图是否差不多。
回到家中,曾瑞祥和沈氏坐在房门口等他们,沈氏在房门口摆了一个方桌,上面供着两个大柚子,两个大石榴,一碟月饼,一碟花生,子晴正好有点饿了,伸手就去够月饼,被沈氏一巴掌拍了,原来这是给月亮婆婆上供,不可以偷吃的,要到第二天早上才可以收起来。
沈氏说大家还没吃月饼,也没吃柑子,就陪月亮婆婆一起吃一点吧,说完进屋里取了些出来,子晴发现这月饼很好吃,薄薄的,里面有枣泥馅,有红豆的,还有一种咸的,有一层猪油,特薄,不像子晴以前吃的月饼都厚厚的,柚子也不错,子晴把所有的水果籽都留下来,准备全都埋到土里去,尤其是子晴前两天埋梨子籽时,发现原来埋的四个桃核居然出来了三棵小芽苗,子晴甭提有多兴奋,立马告诉了家里的人,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是子晴怕他们当杂草拔了。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曾瑞祥说,该准备盖房的事宜了,明天先找几个堂弟去伐点木头,这季节干得快,把地里的黄豆收了,就可以着手了。图纸他已经画好了,子晴一听,就要看看,因为太晚才作罢。
第四十三章、盖房
次日,曾瑞祥刚要出去,秋玉就过来送信,说夏玉定在八月十八日下定,沈氏问怎么这么着急,也没有提前给个信。
“周家八月十四日过来送节礼时商量的,说是找人算过了,本来以为昨天你们会过来,谁知没来,爹就让我今日过来说一声,让你们都过去。”秋玉说道。
田氏的意思本想让儿子请一天假,可是瑞祥说没有提前说好,就没法通知别的先生代课,所以还是走了,田氏很是不喜,却也是没办法。
子晴一家到的时候,发现春玉一家也都来了,沈氏赶紧进灶房和周氏一起准备饭菜,子禄抱着子喜放到夏玉的床上,春玉也抱着四毛在床上坐着。没过多久,周家来人了,周家老娘带着她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媒婆也陪着。
子晴见周家老二老三分别挑了一对红色的礼盒,各色点心和四块布料,其中有一块红色的缎面,还有一捆棉花,一套可能是镀银头面,还真是简单。
子晴听他们说什么换庚贴,也没大明白,倒是听明白了一样,成亲的日子就放到二月二。这时,听见说摆饭了,子晴他们自然就没机会上桌,老爷子和燕仁达陪着男客坐了一桌,田氏、周氏和沈氏、陪着周家女眷坐了一桌,孩子们就是等大人吃完后再上的桌子,子晴对付着吃了一口,没敢往前凑,她大姑家的孩子实在是太强悍了。
子晴见燕仁达酒足饭饱之后,坐在那里指手画脚,觉得厌烦,便想回家。谁知沈氏说等送完客人有事和老爷子商量。
原来沈氏琢磨着盖房的时候,家里没个男的也着实不方便,而自己丈夫又实在抽不开身,想请老爷子每天都去工地看着点。
这话正好让燕仁达听见了,说道:“二嫂,正好我也没什么事情,二哥不在家,要不我去帮你打理?盖房的事我懂,买砖买瓦买木头什么的都在行。不知二嫂打算盖什么样的房子?准备花多少银子?”
“那怎么好意思,妹夫家里也一大家子人,又赶上秋收,他大姑刚生孩子没几天,妹夫还是先顾着自己家吧。”沈氏回绝了。
燕仁达还想再说什么,老爷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