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喙,但透过这一组典重的叙述,可以见出司马迁那种以远承上古文明传薪烛后为己任、自觉任重千钧前程漫漫的旷世情怀和高远风范。
正是这种旷世情怀和高远风范,才使他毅然站出来为人辩护以致获咎于身。当时李陵率不满5000之卒,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对十余万敌,转战千里,斩获过当,终因道穷矢绝,投降匈奴。消息传来,武帝震怒,群臣随而诋毁。而司马迁以为国士出生入死,不顾一己生计,群臣却在后方全躯保妻护子,一旦前方将领有事,便蜂起而攻,暴露人短,真至可痛。他怀着这种悲愤的心情挺身为李陵辩护,获罪下狱。
在狱中的肉体苦痛已不堪言,而精神上的摧折又远远过于肉体,它将司马迁原先的人生信仰打得粉碎。凭司马迁在国内长途旅行的丰富经验和对历史的充分了解,他原来本也知道世间充满着罪恶和不公,但他总相信与其相比道德和正义更具力量,明亮温暖的阳光会使一切妖魔鬼怪消踪匿迹、无所遁形;他原来本也知道物质财富对于人的重要性,像颜回那样的大贤也一箪食一瓢饮贫病早死,但他更相信精神上的充实远重于物质的富有;他原来本也知道官场上的人物朝三暮四、不足依恃,但他更相信肝胆相照的朋友在有难时会赴汤蹈火、一以当之。等到他自己入狱,才发现原来的想法大错特错,任何真理和道德勇气在狱吏的横暴面前都毫无意义,甚至堕落为笑料。而物质财富远比原来想像的重要,因为汉律例有以货赎罪法,大探险家张骞也曾下狱,后来用钱赎为自由身,而自己家中虽不能说一贫如洗,也是清素寒酸,根本付不出规定的区区财物。官场人物虽不足恃,但是原本来往的朋友也一个个做了缩头乌龟,生怕获祸,躲避尚恐不及,根本没有人出来仗义执言,排患释难。人生至此,夫复何言!
这场牢狱生涯是以宫刑结束的。这是一个人的受辱之极,刚强不折的人此时很可能选择自杀,以死向命运抗争。更多的人则会麻醉自己,沉潜不语,默默品味着苦难,享受苟活的余生。也有一些人则明确宣布以前的理想为虚妄,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加入整人治人的行列。几种结果都很顺理成章,即使最后一种选择也情有可原。但是司马迁毕竟是司马迁,他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勇气,选择了一条超迈绝俗、彻底体现人类尊严的道路:继续写作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苦难,同时张扬为真、善、美而活,为自由和正义而活的光辉理想。这需要何等的胸襟,需要何等的勇气,为一切怯懦者如我辈凡人所难以想像。
太史公司马迁依然望向历史,不过,他的眼光已更为深邃沉痛,他的胸襟已更为宽大弘远,他的情感已更为抑郁奋烈。他打通了世上庙堂与牢狱的界限,他也学会了用更物质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同时更加推崇特立独行、惟义是依的精神与气质。所以他的《史记》违背了古圣人制定的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准则,而以独特的面目行之于世。如他单传苏秦、张仪,洋洋一万多字,篇幅大得异乎寻常,甚至不惜夸大事实,对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坐谈封土、立取富贵的书生明确予以赞赏。同时他又将首阳山上怀思故国、抗议暴力、不食周粟而死的伯夷、叔齐立为列传之首,敬仰清士之情溢于言表。他曾专辟《货殖列传》,津津有味地叙述当时一些大企业家的发家事迹,同时明白地批评说:那些浅陋小儒,既“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直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但他同时又辟《游侠列传》,歌颂那些“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且“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侠士,推崇他们能不随世俗浮沉,敢为世所共弃之人开一生路。两种根本互相矛盾的观点如此水乳交融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正说明了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难以企及之处。
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和《史记》竟然是那样地难以替代。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与世界上其他两个文明即印度和古希腊文明一样发生了可称为“轴心期”的历史性突破,自由的气氛促开了百花的怒放,那么,随之而来的秦汉帝国则为自由泛滥的水流作了严整的规范。没有这种严整的规范,中华文明很可能已如清澈的雪水消失于干涸的沙漠。但如果没有逸出规范以外的司马迁和《史记》,中华文明将必定没有内在的活力而暮气沉沉、死水一潭。一个健全的社会永远需要这种内在的张力。
看透男人的女人
与陈阿娇皇后一般,汉武帝另外几个女人的出场都很有戏剧性。卫子夫是他一见钟情,在上厕所由她服侍时当场就发生关系的;而钩弋夫人据说小时两手踡缩,不能伸展,武帝以手摩挲,她的两手马上张开,由是得幸。但是与她们相比,李夫人的出场更具美感,那简直就是一章凄美的言情小说:那时的宦官李延年,嗓音优美,飘摇善舞,他每出一支新曲,听者无不心魂摇荡,今日的许多流行歌星,断然没有他的动人风采。一日他服侍武帝,歌新曲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曲婉转多姿、凄美悲艳的歌舞,将唯美主义的情致发挥到极致,富有想像力和情趣的武帝岂能无动于衷?他当即喟然长叹曰:“大妙!可世上岂有此等美人?”这时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马上进言,说李延年的妹妹,妙丽善舞,足可当佳人之称号。武帝于是立召入见,果然美不可当,由是得宠,产一子。
但是好景不长,年轻貌美的李夫人突患重症,一病不愈,拖了一段时间,竟然觉得大祸临头。武帝听说这个消息,大悲,亲自前往慰问探望。躺在床上的李夫人用被子蒙住头,向武帝道歉说:“我久病,形貌毁坏,不能见皇帝。请你照料我们的儿子和我的兄弟。”武帝说:“夫人病重,眼看有危。在此刻你见我最后一面,拜托我这些事,不是更适当吗?”李夫人道:“按照道理,女人貌不修饰,不能见君父。因此我不敢见帝。”武帝说:“夫人倘见我一面,我将加赐千金,并任命你兄弟当大官。”李夫人说:“任命不任命完全是你的事,不在于我见不见一面。”这样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几回合,武帝开始懊恼,而李夫人则抽泣唏嘘,语不成声。武帝看看实在没有办法,愤然起身离去。等到皇帝走远,在旁陪伴的李夫人的姐妹都责备李夫人:“你难道真不能与皇上见最后一面而拜托我们的兄弟吗?为什么对皇上那么固执?”这时只听李夫人说出一番话,直使听者如醍醐灌顶。她道:“我之所以不愿见皇上,正是因为想重重将兄弟们拜托给他啊。我因为什么来到皇上身边?不就是因为貌美么?凡是以相貌受人宠的,色衰必然少爱,少爱恩情就断。皇上之所以对我念念不忘,只是因为我平时貌美的缘故。现在如见我形神枯槁,面容丑陋,再无原来的美貌,必然产生厌恶之心,恨不得马上丢弃我,哪里还会由怀念我而推恩任用我的兄弟呢?”
世上多的是充满真情的人们,但是将男女之爱看成别的内容的人至少也同样多。像李夫人这样洞察世情,将武帝这类男人看得透透的,灵台清明,毫无遮蔽,不被以前的受宠迷惑,真可说是有大智慧的人物。然而我们能在李夫人身上看到的远不止此,因为李夫人虽然将男人看得透透,但也不因此而愤世嫉俗,不是看破男人的弱点就百般绝望,万种不平,而是承认这种现实,从而冷静地面对,进而真实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这种睿智和气度岂是一般人所能随便拥有?其实,扩大来看,其他事情也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大家从少年起就被灌输的许多理想,到青壮年时不也大多为现实所击碎?只有最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清醒地面对生活的灰色,而永远执著地守卫心头那一片翠绿的野园。
东海孝妇
东海孝妇的故事出于《汉书·于定国传》,发生时间已无从稽考,大抵可定为武帝时期。初提这个故事可能知者甚少,其实它历代流传,逐渐丰满,至元代衍变为大戏剧家关汉卿的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那已是蜚声中外的杰作了。
东海乃西汉时徐州一郡,下领38县,大致相当于今山东南部及江苏北部一带,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北,亦是当时文化中心之一,所以流传下甚多的故事与人物。
且说东海某地有一孝妇,婚后无子,丈夫又早早死去。她见公公也已谢世,婆婆孤身一人,难以度日,甚为可怜,便立志不再改嫁,谨身侍养。那时对妇女的要求远不如以后那样苛刻,贞节观念也远不如后世那样讲究,像汉武帝的生母便是先结婚与人家生过一个女儿的,再被她父母强要回来嫁给太子,人们也无以为异。所以东海孝妇不是受制于习俗而纯从人的同情心、责任感等出发来决定不再改嫁,这种道德自觉确实让人非常佩服。
这位婆婆也是很为人家着想的人。她为自己风烛残年拖累一个如花少妇,很是惭愧,几次想把媳妇改嫁出去,都遭媳妇拒绝。婆婆跟邻居深叹:“媳妇养我勤且苦,她的命真是可怜,无子守寡,将来有何依靠?我自己已老了,这样拖累年轻人,真是何必!”看着媳妇的辛苦和挂念媳妇的来日,婆婆一天下了狠心,上吊自杀。不料婆婆有个已出嫁的女儿,是个刁蛮不讲理之人,奔丧既毕,便直指这孝妇为杀人凶手,上官府告发。官府遂拘捕孝妇,孝妇当然不服,于是上堂一顿酷刑,辣手摧花,可怜如花似玉的少妇,顿时血肉模糊。吃打不过,少妇只得承认。杀人案件既以勘破,恶吏整理好全套文书档案,上报到东海郡的法律机构。
在郡中掌管法律事务的是于公,他在当地以公平著名。据说那里被判刑的罪犯,如是于公经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