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卿元庆哲至相纠讼。逊锐于财利,议者鄙之。卒,赠光禄勋、幽州刺史。子祖征,
开府祭酒。父丧未终,谋反,伏法。祖征弟祖效,貌寝,有风尚。仕齐,卒于尚
书郎。祖效弟祖俊,开府行参军。开皇中,位尚书都官郎中。峦弟伟,尚书郎中。
伟子昕。
昕字子明,幼孤,见爱于祖母李氏。好学,早有才情,解褐荡寇将军,累迁
太尉记室参军。吏部尚收李神俊奏昕修起居注。太昌初,除中书侍郎,加平东将
军、光禄大夫。时言冒窃官级,为中尉所劾,免官,乃为《述躬赋》。未几,受
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武帝行释奠礼,昕与校书郎裴伯茂等俱为录义。永熙
末,昕入为侍读,与温子升、魏收参掌文诏。迁邺,乃归河间。
天平初,与侍中从叔子才、魏季景、魏收同征赴都,寻还乡里,既而复征。
时梁使兼散骑常侍刘孝仪等来聘,诏昕兼正员郎,迎于境上。司徒孙腾引为中郎。
寻除通直常侍,加中军将军。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自孝昌之后,天下多务,世
人竞以吏工取达,文学大衰。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以公断见知,时与昕嘲谑,昕谓
之曰:“世事同知文学外。”游道有惭色。兴和中,以本官副李象使于梁。昕好
忤物,人谓之牛。是行也,谈者谓之牛象斗于江南。齐文襄王摄选,拟昕为司徒
右长史,未奏,遇疾卒,士友悲之。赠车骑将军、都官尚书、冀州刺史,谥曰文。
所著文章自有集录。
伟弟晏,字幼平。美风仪,博涉经史,善谈释老,雅好文咏。位沧州刺史,
为政清静,吏人安之。卒,赠尚书左仆射、瀛州刺史,谥曰文贞。晏笃于义让,
初为南兖州,例得一子解褐,乃启其孤弟子子慎为朝请。子慎年甫十二,而其子
已弱冠矣。后为沧州,复启孤兄子昕为府主簿,而其子并未从宦,世人以此多之。
子亢,字子高,颇有文学。位兼通直散骑常侍。使于梁,时年二十八。后为
中外府属,坐事死于晋阳。
峦叔祖祐,字宗祐。少有学尚,知名于时。假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宋。以将
命之勤,除建威将军、平原太守、赐爵城平男。政清刑肃,百姓安之。卒于官。
子产,字神宝。好学善属文,少时作《孤蓬赋》,为进所称。举秀才,除著
作佐郎。假常侍、啵刈樱褂谄搿2允澜比嗣乐@惺槭汤伞⑻
子中庶子,卒,朝廷嗟惜焉。赠平州刺史、乐城子,谥曰定。
祐从子虬,字神彪。著作郎敏之子也。少为《三礼》郑氏学,明经有文思。
举秀才上第,为中书议郎、尚书殿中郎。孝文因公事与语,问朝观宴飨礼,虬以
经对,大合上旨。帝崩,尚书令王肃多用新仪,虬往往折以《五经》正礼。为尚
书左丞,多所纠正,台阁肃然。时雁门人有害母者,八坐奏辕之而潴其室,宥其
二子。虬驳奏云:“君亲无将,将而必诛。谋逆者戳及期亲,害亲者令不及子,
既逆甚枭镜,禽兽之不若,而使禋祀不绝,遗育承传,非所以劝忠孝之道,存三
纲之义。若圣教含容,不加孥戮,使父子罪不相及,恶止于其身者,则宜投之四
裔,敕所在不听配匹。《盘庚》言无令易种新邑,汉法五月食枭羹,皆欲绝其类
也。”奏入,宣武从之。
后为光禄少卿。母在乡遇患,请假归。遇秋水暴长,河梁破绝,虬得一小船
而度。船漏满不没,时人异之。母丧,哀毁过礼,为时所称。卒,赠幽州刺史,
谥曰威。虬善与人交,清河崔亮、顿丘李平并与亲善。所作碑颂杂笔三十余篇。
长子臧。
臧字子良,幼孤,早立操尚,博学有藻思。年二十一,神龟中举秀才,考上
第,为太学博士。正光中,议立明堂,臧为裴頠一室之议。事虽不行,当时称其
理博。出为本州中从事,雅为乡情所附。永安初,征为金部郎中,以疾不赴。转
除东牟太守。时天下多事,在职少能廉白,臧独清慎奉法,吏人爱之。陇西李延
寔,庄帝之舅,以太傅出除青州,启臧为属。领乐安内史,有惠政。后除濮阳太
守,寻加安东将军。
臧和雅信厚,有长者之风,为时人所爱敬。为特进甄琛行状,世称其工。与
裴敬宪、卢观兄弟并结友,曾共读《回文集》,臧独先通之。撰古来文章并叙作
者氏族,号曰《文谱》,未就,病卒,时贤悼惜之。其文笔凡百余篇。赠镇北将
军、定州刺史,谥曰文。
子恕,涉学有识悟。齐武平末,尚书屯田郎。隋开皇中,尚书侍郎。卒于沂
州长史。
臧弟邵,字子才,小字吉。少时有避,遂不行名。年五岁,魏吏部郎清河崔
亮见而奇之曰:“此子后当大成,位望通显。”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
强记,日诵万余言。族兄峦有人伦鉴,谓子弟曰:“宗室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霖雨,乃
读《汉书》,五日略能遍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下,一览便无所
遗。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
从兄罘、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
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邵皆为诵之。诸人有不认诗者,奴还得本,不误一字。
诸人方之王粲。吏部尚书陇西李神俊大相钦重,引为忘年之交。
释巾为魏宣武挽郎。除奉朝请,迁著作佐郎,深为领军元叉所礼。叉新除迁
尚书令,神俊与陈郡袁翻在席,叉令邵作谢表,须臾便就,以示诸宾。神俊曰:
“邢邵此表,足使袁公变色。”孝昌初,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对典朝议。
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
贵,读诵俄遍远近。于时袁翻与范阳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邵
藻思华赡,深共嫉之。每洛中贵人拜职,多凭邵为谢章表。尝有一贵胜初授官,
大事宾食,翻与邵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遂命邵作之,翻甚不悦。每告
人云:“邢家小儿常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邵恐为翻所害,乃辞以
疾。属尚书令元罗出镇青州,启为府司马,遂在青土,终日酣赏,尽山泉之致。
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所作诏文体宏丽。及尔朱兆入洛,京师扰乱。邵与
弘农杨愔避地嵩高山。普泰中,兼给事黄门侍郎,寻为散骑常侍。太昌初,敕令
恒直内省,给御史,令覆案尚书门下事,凡除大官,先问其可不,然后施行。除
卫将军、国子祭酒。以亲老还乡,诏所在特给兵力五人,并令岁一入朝,以备顾
问。丁母忧,哀毁过礼。后杨愔与魏元叉及邵请置学,奏曰:
二黉两学,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著莫大之严;宣布下土,以彰则
天之轨。养黄发以询哲言,育青衿而敷典教。用能享国长久,风徽万祀者也。爰
暨亡秦,改革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黎。故九服分崩,祚终二代。炎汉勃兴,
更修儒术。故西京有六学之义,东都有三本之盛。逮自魏、晋,拨乱相因,兵革
之中,学校不绝,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列教序于乡党,敦
诗书于郡国。但经始事殷,戎轩屡驾,未遑多就,弓剑弗追。世宗统历,聿遵先
绪,永平之中,大兴板筑。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而明堂
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迹。城隍严固之重,阙砖
石之工;墉构显望之要,少楼榭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非所谓追隆堂
构,仪刑万国者也。伏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帝。
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
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伫望也。
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既任事矣,酬之以禄。如此则上无旷官之议,
下绝尸素之谤。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免丝燕麦,南箕北哉。
昔刘向有言寔: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天下。夫礼乐所以养人,刑法所以
杀人。而有司勤勤,请定刑法,至于礼乐,则曰未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
也。臣以为当今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则刘向
之言征矣。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雕靡之作,颇省永宁土
木之功,并减瑶光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三时农隙,
修比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讽诵之音,焕然而更作。美榭高墉,严壮
于外;槐宫棘寺,显丽于中。更明古今,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
则元、凯可得之于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
灵太后令曰:“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修缮,今四表晏
宁,当束有司,别议经始。”累迁尚书令,加侍中。
于时与梁和,妙简聘使,邵与魏收及从子子明被征入朝。当时文人,皆邵之
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南人曾问宾司:“邢子才故应是
北间第一才士,何为不作聘使?”答云:“子才文辞实无所愧,但官位已高,恐
非复行限。”南人曰:“郑伯猷,护军犹得将命,国子祭酒何为不可?”邵既不
行,复请还故郡。
武帝在京辅政,征之,在第为宾客。除给事黄门侍郎,与温子升对为侍读。
宣武富于春秋,初总朝政,崔暹每劝礼接名贤,询访得失,以邵宿有名望,故请
征焉。宣武甚亲重之。多别引见。邵旧鄙崔暹无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