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之。
觉亡命为道人,见执伏法。临刑与妹书曰:“舍逆旅,归其家,以为大乐;
况得从先君游太清乎!古人有力扛周鼎,而有立锥之叹,以此言死,亦复何伤!
平生素心,士大夫皆知之矣。既不得附骥尾,安得施名于后世?慕古竹帛之事,
今皆亡矣。”慧景妻女亦颇知佛义。
觉弟偃,为始安内史,藏窜得免。和帝西台立,以为宁朔将军。中兴元年,
诣公车门上书曰:“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
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臣闻尧舜之心,常以天下为忧,而不以位为乐。彼
孑然之舜,垄亩之人,犹尚若此;况祖业之重,家国之切?江夏既行之于前,陛
下又蹈之于后,虽成败异术,而所由同方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天下纤
介之屈,尚望陛下申之,丝发之冤,尚望陛下理之,况先帝之子,陛下之兄,所
行之道,即陛下所由哉?如此尚弗恤,其余何几哉?陛下德侔造化,仁育群生,
虽在昆虫草木,有不得其所者,览而伤焉,而况乎友爱天至,孔怀之深!夫岂不
怀,将以事割。此实左右不明,未之或详。惟陛下公听并观,以询之刍荛。群臣
有以臣言为不可,乞使臣廷辩之,则天人之意塞,四海之疑释。必若不然,幸小
民之无识耳。使其晓然知此,相聚而逃陛下,以责江夏之冤,朝廷将何以应之哉?
若天听沛然回光,发恻怆之诏,而使东牟朱虚东褒仪父之节,则荷戈之士,谁不
尽死?愚戆之言,万一上合,事乞留中。”
事寝不报。偃又上疏曰:
近冒陈江夏之冤,定承圣诏,已有褒赠,此臣狂疏之罪也。然臣所以谘问者,
不得其实,罪在万没,无所复云。但愚心所恨,非敢以父子之亲,骨肉之间,而
侥幸曲陛下之法,伤至公之义。诚不晓圣朝所以然之意。若以狂主虽狂,而实是
天子,江夏虽贤,实是人臣,先臣奉人臣逆人君,以为不可申明诏,得矣;然未
审陛下亦是人臣不?而镇军亦复奉人臣逆人君,今之严兵劲卒,方指于象魏者,
其故何哉?臣所不死,苟存视息,非有他故,所以待皇运之开泰,申冤魂之枉屈。
今皇运既已开泰矣,而死于社稷尽忠,反以为贼,臣何用此生陛下世矣。
臣闻王臣之节,竭智尽公以奉其上;居股肱之任者,申理冤滞,荐达群贤。
凡此众臣,夙兴夜寐,心未尝须臾之间而不在公。故万物无不得其理,而颂声作
焉。臣谨案镇军将军臣颖胄,宗室之亲,股肱之重,身有伊、霍之功,荷陛下稷、
旦之任。中领军臣详,受帷幄之寄,副宰相之尊。皆所以栋梁朝廷,社稷之臣,
天下所当,遑遑匪懈,尽忠竭诚,欲使万物得理,而颂声大兴者,岂复宜逾此哉?
而同知先臣股肱江夏,匡济王室,天命未遂,王亡与亡,而不为陛下瞥然一言。
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此而不知,将何所知?如以江
夏心异先臣,受制臣力,则江夏同致死毙,听可昏政淫刑,见残无道。然江夏之
异,以何为明,孔、吕二人,谁以为戮?手御麾幡,言辄任公,同心共志,心若
胶漆,而以为异,臣窃惑焉。如以先臣遣使,江夏斩之,则征东之驿,何为见戮?
陛下斩征东之使,实诈山阳;江夏违先臣之请,实谋孔矜。天命有归,故事业不
遂耳。夫唯圣人,乃知天命,守忠之臣,唯知尽死,安顾成败。诏称江夏遭时屯
故,迹屈行令,内恕探情,无玷纯节。今兹之旨,又何以处镇军哉?
臣所言毕矣,乞就汤镬。然臣虽万没,犹愿陛下必申先臣。何则?恻怆而申
之,则天下伏;不恻怆而申之,天下之人北面而事陛下者,徒以力屈耳。先臣之
忠,有识所知,南史之笔,千载可期,亦何待陛下屈申而为褒贬。然小臣惓惓之
愚,为陛下计耳。臣之所言,非孝于父,实忠于君。唯陛下熟察,少留心焉。
臣频触宸严,而不彰露,所以每上封事者,非自为戆地,犹以《春秋》之义
有隐讳之意也。臣虽浅薄,然今日之事,斩足断头,残身灭形,何所不能?为陛
下耳。臣闻生人之死,肉人之骨,有识之士,未为多感。公听并观,申人之冤,
秉德任公,理人之屈,则普天之人,争为之死。何则?理之所不可以已也。陛下
若引臣冤,免臣兄之罪,收往失,发恻怆之诏,怀可报之意,则桀之犬实可吠尧,
跖之客实可刺由,又何况由之犬,尧之客?臣非吝生,实为陛下重此名于天下。
已成之基,可惜之宝,莫复是加。浸明浸昌,不可不循,浸微浸灭,不可不慎。
惟陛下熟察,详择其衷。
若陛下犹以为疑,镇军未之允决,乞下征东共详可否。无以向隅之悲,而伤
陛下满堂之乐。何则?陛下昏主之弟,江夏亦昏主之弟;镇军受遗托之恩,先臣
亦荷顾命之重。情节无异,所为皆同,殊者唯以成败仰资圣朝耳。臣不胜愚忠,
请使群臣廷辩者,臣乞专令一人,精赐本语,侥幸万一,天听昭然,则轲沈七族,
离燔妻子,人以为难,臣岂不易!
诏报曰:“具卿冤切之怀。卿门首义,而旌德未彰,亦追以慨然。今当显加
赠谥。”偃寻下狱死。
张欣泰,字义亨,竟陵人也。父兴世,宋左卫将军。欣泰少有志节,不以武
业自居,好隶书,读子史。年十余,诣吏部尚书褚渊,渊问之曰:“张郎弓马多
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马,无力牵弓。”渊甚异之。辟州主簿,历诸王府佐。
元徽中,兴世在家,拥雍州还资,见钱三千万。苍梧王自领人劫之,一夜垂尽,
兴世忧惧感病卒。欣泰兄欣华时任安成郡,欣泰悉封余财以待之。
建元初,历官宁朔将军,累除尚书都官郎。世祖与欣泰早经款遇,及即位,
以为直阁将军,领禁旅。除豫章王太尉参军,出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还复为
直阁,步兵校尉,领羽林监。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
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
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仗廉察,欣泰停仗,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
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
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
永明八年,出为镇军中兵参军、南平内史。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上遣中庶子
胡谐之西讨,使欣泰为副。欣泰谓谐之曰:“今太岁在西南,逆岁行军,兵家深
忌,不可见战,战必见危。今段此行,胜既无名,负诚可耻。彼凶狡相聚,所以
为其用者,或利赏逼威,无由自溃。若且顿军夏口,宣示祸福,可不战而擒也。”
谐之不从,进屯江津,尹略等见杀。事平,欣泰徙为随王子隆镇西中兵,改领河
东内史。子隆深相爱纳,数与谈宴,州府职局,多使关领,意遇与谢朓相次。典
签密以启闻,世祖怒,召还都。屏居家巷,置宅南冈下,面接松山。欣泰负弩射
雉,恣情闲放。众伎杂艺,颇多闲解。
明帝即位,为领军长史,迁谘议参军。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条言宜毁废
塔寺。帝并优诏报答。
建武二年,虏围钟离城。欣泰为军主,随崔慧景救援。欣泰移虏广陵侯曰:
“闻攻钟离是子之深策,可无谬哉!《兵法》云:‘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岂不闻之乎?我国家舟舸百万,覆江横海,所以案甲于今不至,欲以边城疲魏士
卒。我且千里运粮,行留俱弊,一时霖雨,川谷涌溢,然后乘帆渡海,百万齐进,
子复奚以御之?乃令魏主以万乘之重,攻此小城,是何谓欤?攻而不拔,谁之耻
邪?假令能拔,子守之,我将连舟千里,舳舻相属,西过寿阳,东接沧海,仗不
再请,粮不更取,士卒偃卧,起而接战,乃鱼鳖不通,飞鸟断绝,偏师淮左,其
不能守,晈可知矣。如其不拔,吾将假法于魏之有司,以请子之过。若挫兵夷
众,攻不卒下,驱士填隍,拔而不能守,则魏朝名士,其当别有深致乎?吾所未
能量。昔魏之太武佛狸,倾一国之众,攻十雉之城,死亡太半,仅以身返。既智
屈于金墉,亦虽拔而不守,皆算失所为,至今为笑。前鉴未远,已忘之乎?和门
邑邑,戏载往意。”
虏既为徐州军所挫,更欲于邵阳洲筑城。慧景虑为大患。欣泰曰:“虏所以
筑城者,外示姱大,实惧我蹑其后耳。今若说之以彼此各愿罢兵,则其患自息。”
慧景从之。遣欣泰至虏城下具述此意。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
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欣泰说慧景曰:“归师勿遏,古人畏之。死地之兵,
不可轻也。胜之既不足为武,败则徒丧前功。不如许之。”慧景乃听虏过。时领
军萧坦之亦援钟离,还启明帝曰:“邵阳洲有死贼万人,慧景、欣泰放而不取。”
帝以此皆不加赏。
四年,出为永阳太守。永元初,还都。崔慧景围城,欣泰入城内,领军守备。
事宁,除辅国将军、庐陵王安东司马。义师起,以欣泰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
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雍州刺史,将军如故。时少帝昏乱,人情咸伺事
隙。欣泰与弟前始安内史欣时密谋结太子右率胡松、前南谯太守王灵秀、直阁将
军鸿选、含德主帅苟励、直后刘灵运等十余人,并同契会。
帝遣中书舍人冯元嗣监军救郢,茹法珍、梅虫儿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监
杨明泰等十余人相送中兴堂。欣泰等使人怀刀于座斫元嗣,头坠果柈中,又斫
明泰,破其腹,虫儿伤刺数疮,手指皆堕。居士逾墙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