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三百首-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

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

国杭爱山。

【韵译】: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

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

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

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

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评析】: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

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

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

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

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韵译】: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评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

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

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

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

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

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飐:吹动。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韵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评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

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

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

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

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

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解】: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

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3、降幡:降旗。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韵译】: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评析】: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

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

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

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

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

陷。



=============================

《遣悲怀·其一》

作者: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解】:

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

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

2、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

3、乖:不顺遂。

4、顾我:看到我。

5、荩箧:草编的箱子。荩:草。

【韵译】:

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

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

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

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

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评析】:

这是一组悼亡诗。第一首是追忆生前。先写爱妻甘于贫寒,再写如今富贵却不能

共享,逼出“悲怀”二字,可谓至性至情,有力动人。



=============================

《遣悲怀·其二》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解】:

1、施:施舍与人。

2、行看尽:眼看不多了。行:快要。

3、怜婢仆:伸足“旧情”。

【韵译】:

当年咱俩开玩笑讲着身后的事;

今日都成沉痛的回忆每每飘来。

你生前穿的衣裳眼看施舍快完;

只有针线活计还保存不忍打开。

我仍念旧情更加怜爱你的婢仆;

也曾因梦见你并为你送去钱财。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

但咱们贫贱夫妻事事更觉悲哀。

【评析】:

这一首主要写身后的纪念伤怀,起笔自然,毫不做作。接着写人亡物存,触目生

悲。反复吟诵贫贱相交,情真意切。



=============================

《遣悲怀·其三》

作者: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解】:

1、邓攸句:晋邓攸,字伯道,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乃有

“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儿”之语。寻知命:即将到知命之年。作者于五十岁时,

始由继室裴氏生一子,名道护。寻:随即。知命,指五十岁。

2、潘岳句:晋潘岳,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为世传诵。犹费辞:意谓

潘岳即使写了那么悲痛的诗,对死者也等于白说。实是说自己。

3、同穴句:意谓死后纵合葬一处,但洞穴冥,也难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

葬。

【韵译】:

闲坐时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纵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邓攸终身无子,难道不是命运安排?

潘岳悼诗写得再好,也是心机枉费!

即使死后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来世再结良缘,更是虚妄难期。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长远怀念你;

以报答你终身清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