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
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
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
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
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
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
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
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
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
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
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
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
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
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
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
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
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
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
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
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
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
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
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
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
《琵琶行·并序》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
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注解】: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韵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
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
送客到湓浦口,
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
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
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
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
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
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
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
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
共六百一十六字,
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