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仁宇文集-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组织的过程中,元宏的祖先既有忍耐性,也前后一贯。只因为他们不求急功不

计小利,才能避免蹈苻坚的覆辙,也没有在五胡十六国之后成为其第十七国(十六

国之后四个为拓跋魏所灭)。文明太后冯氏和李冲的作为能生实效,也因有以前所

做的推备工作。元宏好像是锦上添花,更进一层,而实际则反减损其功效。

重建洛阳,只是虚有其表地添上了一段富丽繁华罢了。皇帝对汉人的一面倒,

也增加了鲜卑上层阶级的憎恨。同时也与既有政策企图抑制乡村间的华族相左。元

宏在公元499年去世,享年32。不久北方边境的不稳,非汉族军事领袖的怅怨和宫廷

内外的阴谋事变,使北魏朝廷处处棘手,如此经过约20年才分裂为二。

倘从微观的历史着手,即使写成专书,也不能将此中的细微末节全部容纳而一

览无余。另一方面,1500年后我们以事后的眼光看来,其大致的趋向则不难道出。

及至6世纪中期,重造大帝国的低层机构业已在位,大量的农业资源和人力业已组织

就绪,可供建造大帝国之用。所缺乏的是上端有纪律的官僚组织,亦即是同样均匀

的结构,不为既有的权益(vestedinterest)所腐化。只是在舞台上活动的人物,

此时此刻不可能明白他们本身所扮演的角色的真切意义。

公元534年的分裂,由于一位北魏皇帝惧怕部下将领造反,可能逼他退让或者对

他本身不利,于是避难西安,希望当地另一位将领保护他,殊不料反为此人所弑。

北魏或拓跋魏本来可能亡在此日,只是东西两方的军人尚在装饰门面,分别扶植两

个傀儡皇帝出头。东魏自此又残存了16年,西魏23年;彼此都无实质所获。最后东

魏为高家所挟持,他们终取而代之,称为北齐(古代的齐国在东部);西魏为宇文

家所得,他们所建的短命朝代为北周(周发于西部)。高家为汉族与鲜卑的混血,

他们希望驯伏少数民族里的王公大人而又不得罪中土的士绅。宇文家兼匈奴和鲜卑

的血统,他们也反对元宏的过度汉化,希望得到少数民族中之领导力量的支撑。

实际上这种种举措已缺乏决定性的影响。当上端仍在酝酿之际,下层由拓跋民

族造成的户口登记和税收政策已开始收效。于是全面征兵可付之实施。少数民族中

的贵族原挟持着部落中的遗传力量,汉人世家乃集结多数的户口,也尽其力之所及,

驾凌于地方。至此两方都失去了他们所能凭藉的力量,而无法左右全局。以上两种

势力,应对过去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负大部分责任。当他们的声势日渐凌夷之际,

再造大帝国以官僚组织开管制之门,已为时不远。

迈向统一的模式

在这情形之下,西半部及较东半部占优势。宇文家族入据西安一带,仅始自公

元530年,这地区向来容易接受草原地带的影响,其族以混血称。宇文氏乃称恢复元

宏所取消鲜卑之复姓,但这地区本就缺乏如此姓氏,北周皇室乃以之赐于汉人,作

为他们尽忠的酬报,也算一种光荣。只因为这一地区缺乏权势的集结,给北周相当

的行动自由。此政权尚在西魏时,即已开始形成一种官僚组织,由一个学者苏绰主

持.他的蓝本即为《周礼》,也就是利用间架性的设计自由创造。这也就是说,西

部较少既有之权益足为中国再度统一之累。

从拓跋国家的全部历史看来,我们也可以看出事势的发展具有某种定型:在统

一的过程中,其决定性的力量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亦即是从内陆经济较落后的地

区吞并接近水道交通,内中人文因素较为复杂的地区。因其重点在均匀一致,组织

上又要宽阔,于是鲜卑民族得以取得领导地位。只是一入洛阳,他们也建造高巍的

楼台和富丽的花园。以我们今日的眼光看,我们用不着抄袭前人所言,认为骄奢淫

佚必败人品德,只是从6世纪中国之再统一的立场上讲,元宏之汉化,使原有组织中

的简单一致脱离掌握,而此时拓跋的领导集团仍应保持这种特色。

杨坚掌握时势结束分裂

6世纪中叶,无数的宫阙之变使上端来历纷坛的贵族整肃洁化。这和中国开始分

裂的局面相较,可算是与以前的方针恰好相反。后汉覆亡前夕,地方政府失去掌握,

影响到宫廷的不稳。此时趋向统一,地方的情形已相当的整体化,而要求上端的政

府也采取流线型的一致,以便对帝国的统治具有实质作用。

洞悉此中奥妙的人物乃是杨坚,他此时为隋国公,日后为隋朝创业之主。杨坚

承袭父业,在北周朝中为有威权的武将,他的女儿已和宇文家里的继承人成婚。公

元577年,他随着北周宇文家里的皇帝攻取北齐。一年之后皇帝驾崩,杨坚之婿以太

子嗣位,此人也只活了两年。无人能够确定的说出此三年之内西安宫廷内的实况。

是否杨坚因自卫而行动?或者是他的阴谋,志在将宇文家室斩断杀绝?事实上,他

于公元581年宣布隋朝成立之前,北周宇文家59个王子皇孙均遭惨死。

杨坚道地十足的有马基雅弗利的作风。他能因看到百姓的食物内杂糠渣而流泪:

他的百官穿布制的袍服。他命令亲信以贿赂引诱自己手下的官僚,其中计者必死,

如是在行动上有如今日美国所谓的“敲诈行动”(stingoperations)。过去的历

史家曾对此隋朝创业之主既褒且贬。他的残酷而兼带着道德的名分,在我们看来已

不足为奇。此间我们将之提出,旨在揭示中国的再统一,需要重新制造出一种以纪

律自重的官僚体制,其道路是多么的遥远。

只有明白如此的背景我们才可看穿:一待基础具备,以军事行动达到统一的目

的,并不十分难为。一种文官组织熟练于乡村的情况,可能在组织以农民为骨干的

大部队时,尽其征集兵员筹备粮饷之能事。具备了如此的条件,再加以数目上的优

势,胜利已在掌握中。公元577年年,北周动员15万人,逼诱齐军出战,双方交锋于

今日山西临汾附近。虽说其间也穿插着部署与攻城情事,但其具决定性的战斗不过

半日。当日近黄昏,东方的帝国已成往迹。杨坚之攻陈(此即南方宋齐梁陈四个朝

代的最后一个)费时两个半月,时在588及589两年交会之间,据说用兵51。8万人。

陈国始终只在建康(今日之南京)国都附近作象征式的抵抗,如此这般就结束了中

国过去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恐怕连当日参战的人士,也不能看清幕后的各种玄

机。

中国大历史 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唐初以均田、租庸调等制,奠下立国根基,又以无比的自信包容异族文化,融

铸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风采。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及流动频仍,上述制度渐渐无法应付

日趋繁复的地方事务,结果促使地方自行摸索治理之道,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则日

渐削弱。在中央与地方权力消长的情势下,迸发了中唐安禄山的反叛,此一叛举又

加速此一情势的恶化,最后黄巢得以聚众流窜于帝国内部十余年,终至掏空唐朝的

威权体制。

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

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

积月深。

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拓跋魏所开始的均田制重新颁布,原则上耕地继

续归于国有。按照唐律令,凡成年男子给田100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年老时退还

政府;20亩为世业,可由家人承继,每3年编造一次户籍。随着均田制也有整齐划一

的税收制度,纳税义务包含租、庸、调三项,租为每丁粟2石,调为绫绢2丈,庸则

岁役2旬。以100亩的田土为基数,以上赋役的比重算是很轻的,所以在最初100年内,

人户的登记不断增长,国家仓廪库藏也愈为充实,上下之间呈现一片和谐融洽的景

象。

初唐的繁荣壮盛

府兵制即紧接着户口登记而设,其原则是选农为兵,服役的时间内地与边防不

同,根据一种复杂却又有规律的办法调整。既然每一中等之折冲府能出兵1000人,

那么634府在短时间内征集兵员50万应当不成问题了。

匈奴与柔然(蠕蠕)寇边的情形已成往事,刻下强有力的游牧民族为突厥,其

名号据说在北魏时期已出现,至隋而见于史传,以后还要与西文之Turks等量齐观,

成为整个语系内诸民族的通称。但在公元630年,唐将李靖大败突厥以后,突厥就推

戴唐朝皇帝(本身也有突厥血统)为“天可汗”。回纥为另一种突厥语系的民族,

则不战而降。吐蕃为藏民族,其王因文成公主下嫁而和亲。只有高丽不服唐帝国的

节制而长期抗命,至公元668年,平壤始为唐军占领。

唐中央政府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此时尚谈不上内阁制,只是其设

官分职已有相当的组织与秩序。隋唐以来——本书以之与宋联系称之为第二帝国—

—与汉代官制有一基本不同之处,即是中央政府派遣地方官,除少数地域例外,下

达州县。汉朝的征辟,至此不用。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

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

世族垄断。因着准备考试的读物标准化,雕版印刷出现于公元760年前后,即可能受

此影响。只是如此一来,中国人民今后受官僚管制的程度也愈深。唐朝的文官集团

有18,805个建制的职位,加上其他辅助人员,案牍之士与军官一并计算凡受薪者共

368,668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