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庙。伏恐所议未同,请下百官集议。”太子太傅和凝等议:“请据礼官议,立
四亲庙。”从之。(《五代会要》:和凝议曰:“恭以肇启洪图,惟新黄屋。左
宗庙而右社稷,率由旧章;崇祖祢而辨尊卑,载于前史。虽质文互变,义趣各殊,
或观损益之规,或系兴隆之始。陛下体元立极,本义祖仁,开变家成国之基,遵
奉先思孝之道,合据礼官议,立四亲庙,以叶前文。”从之。)其年四月,中书
门下奏:“太常礼院申,七月一日,皇帝御崇元殿,命使奏册四庙。准旧仪,服
兖冕即座,太尉引册案入,皇帝降座,引立于御座前南向,中书令奉册案进,皇
帝摚暸跏冢崾构蚴埽隰ú峁伲浣κ诒σ侨绮岚浮3嫉炔蜗辏潦鼻
皇帝降阶授册。”从之。
三年九月,将有事于南郊,议于东京别建太庙。时太常礼院言:“准洛京庙
室一十五间,分为四室,东西各有夹室,四神门,每方屋一间,各三门,戟二十
四,别有斋宫神厨屋宇。准礼,左宗庙,右社稷,在国城内,请下所司修奉。”
从之。其月,太常礼院奏:“迎太庙社稷神主到京,其日未审皇帝亲出郊外迎奉
否。检讨故事,元无礼例,伏请召三省官集议。”敕:“宜令尚书省四品以上、
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同参议。”司徒窦贞固、司空苏禹珪等议:“按吴主孙休即位,
迎祖父神主于吴郡,人祔太庙,前一日出城野次,明日常服奉迎,此其例也。”
遂署状言车驾出城奉迎为是,请下礼仪使草定仪注。至十月,礼仪使奏:“太祖
神主将至,前一日仪仗出城掌次,于西御庄东北设神主行庙幄幕,面南。其日放
朝,群臣早出西门,皇帝常服出城诣行宫,群臣起居毕,就次。神主将至,群臣
班定,皇帝立于班前。神主至,太常卿请皇帝再拜,群臣俱拜。神主就行庙幄幕
座,设常馔,群臣班于神幄前。侍中就次,请皇帝谒神主。既至,群臣再拜,皇
帝进酒毕再拜,群臣俱拜。皇帝还幄,群臣先赴太庙门外立班,俟皇帝至起居。
俟神主至,群臣班于庙门外,皇帝立于班前,太常卿请皇帝再拜,群臣俱拜。皇
帝还幄,群臣就次,宫闱令安神主于本室讫,群臣班于庙庭。太常卿请皇帝于四
室奠飨,逐室皇帝再拜,群臣俱拜。四室祔飨毕,皇帝还宫。前件仪注,望付中
书门下宣下。”从之。
显德六年七月,诏以大行皇帝山陵有期,神主将祔太庙,其庙殿室宇合添修
否?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聂崇义奏议曰:“奉敕,为大行皇帝山陵有期,神主祔
庙,恐殿室间数少,合重添修。今诣庙中相度,若是添修庙殿一间至两间,并须
移动诸神门及角楼宫墙仗舍,及堂殿正面檐栿阶道,亦须东省牲立班位,直至
斋宫,渐近迫窄。今重拆庙殿,续更添修,不唯重劳,兼恐未便。窃见庙殿见虚
东西二夹室,况未有祧迁之主,欲请不拆庙殿,更添间数,即便将夹室重安排六
室位次。所有动移神主,若准旧礼,于殿庭权设行庙幕殿,即恐雨水犹多,难于
陈设。伏请权于太庙斋宫内奉安神主,至修奉毕日,庶为宜称。又,按《礼记》
云:庙成则于中屋刲羊以衅之,夹室则用鸡。又,《大戴礼》及《通典》亦有夹
室,察文观义,乃是备庙之制。况新主祔庙,诸经有迁易之文,考古沿今,庶合
通礼。伏请递迁诸室奉安大行皇帝神主,以符礼意。”敕依典礼。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礼志下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太常礼院奏:“来年四月孟夏,禘飨于太庙。谨按礼经,
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已毁未毁之主,并合食于太祖之庙,逐庙功
臣,配飨于太庙之庭。本朝宝应元年定礼,奉景皇帝为始封之祖。既庙号太祖,
百代不迁,每遇禘祫,位居东向之尊,自代祖元皇帝、高祖、太宗已下,列圣子
孙,各序昭穆南北相向,合食于前。圣朝中兴,重修宗庙,今太庙见飨高祖、太
宗、懿宗、昭宗、献祖、太祖、庄宗七庙,太祖景皇帝在祧庙之数,不列庙飨。
将来禘礼,若奉高祖居东向之尊,则禘飨不及于太祖、代祖;若以祧庙太祖居东
向之位,则又违于礼意。今所司修奉祧庙神主,及诸色法物已备,合预请参详,
事须具状申奏。”敕下尚书省集百官详议。户部尚书韩彦惲等奏议曰:“伏以本
朝尊受命之祖景皇帝为始封之君,百代不迁,长居庙食,自贞观至于天祐,无所
改更,圣祖神孙,左昭右穆。自中兴国祚,再议宗祊,以太祖景皇帝在祧庙之
数,不列祖宗,欲尊太祖之位,将行东向之仪,爰命群臣,同议可否。伏详本朝
列圣之旧典,明皇定礼之新规,开元十年,特立九庙,子孙遵守,历代无亏。今
既行定礼之规,又以祧太祖之室。昔德宗朝,将行禘祫之礼,颜真卿议请奉献祖
居东向之位,景皇帝暂居昭穆之列,考之于贞元,则以为误,行之于今日,正得
其礼。今欲请每遇禘祫之岁,暂奉景皇帝居东向之尊,自元皇帝以下,叙列昭穆。”
从之。
周广顺三年冬十月,礼仪使奏:“郊庙祝文,礼例云:古者文字皆书于册,
而有长短之差。魏、晋郊庙祝文书于册。唐初悉用祝版,唯陵庙用玉册,明皇亲
祭郊庙,用玉为册。德宗朝,博士陆淳议,准礼用祝版,祭已燔之,可其议。贞
元六年亲祭,又用竹册,当司准《开元礼》,并用祝版。梁朝依礼行之,至明宗
郊天,又用竹册。今详酌礼例,允以祝版为宜。”诏从之。
其年九月,南郊,礼仪使奏:“郊祀所用珪璧制度,准礼,祀上帝以苍璧;
祀地祇以黄琮;祀五帝以珪璋琥璜琮,其玉各依本方正色,祀日月以珪璋,祀神
州以两珪有邸。其用币,天以苍色,地以黄色,配帝以白色,日月五帝各从本方
之色,皆长一丈八尺。其珪璧之状,譬圆而琮八方,珪上锐而下方,半珪曰璋,
琥为虎形,半璧曰璜,其珪璧琮璜皆长一尺二寸四。珪有邸,邸,本也,珪著于
璧而整肃也。日月星辰以珪璧五寸,前件珪璧虽有图样,而长短之说或殊。按唐
开元中,明皇诏曰:“祀神以玉,取其精洁,比来用珉,不可行也。如或以玉难
办,宁小其制度,以取其真。’今郊庙所修珪璧,量玉大小,不必皆从古制,伏
请下所司修制。”从之。
显德四年夏四月,礼官博士等准诏,议祭器、祭玉制度以闻。时国子祭酒尹
拙引崔灵恩《三礼义宗》云:“苍璧所以祀天,其长十有二寸,盖法天之十二时。”
又引《江都集》、《白虎通》等诸书所说,云:“璧皆外圆内方。”又云:“黄
琮所以祀地,其长十寸,以法地之数。其琮外方内圆,八角而有好。”国子博士
聂崇义以为璧内外皆圆,其径九寸。又按阮氏、郑玄图皆云九寸,《周礼·玉人》
职又有九寸之璧。及引《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
谓之环。”郭璞注云:“好,孔也;肉,边也。”而不载尺寸之数。崇义又引《
冬官·玉人》云“璧好三寸”,《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两边肉各三寸,
通好共九寸,则其璧九寸明矣。崇义又云:“黄琮八方以象地,每角各剡出一寸
六分,共长八寸,厚一寸。按《周礼疏》及阮氏图并无好。”又引《冬官·玉人》
云:“琮八角而无好。”崇义又云:“琮璜珪璧,俱是祀天地之器,而《尔雅》
唯言璧环瑗三者有好,其余黄琮诸器,并不言之,则黄琮八角而无好明矣。”太
常卿田敏以下议,以为尹拙所说虽有所据,而崇义援《周礼》正文,其理稍优,
请从之。其诸祭器制度,亦多以崇义所议为定。
显德二年秋八月,兵部尚书张昭上言:“今月十二日,伏蒙宸慈召对,面奉
圣旨,每年祀祭,多用太牢,念其耕稼之劳,更备牺牲之用,比诸豢养,特可愍
伤,令臣等讨故事,可以他牲代否。臣仰禀纶言,退寻礼籍,其三牲八簋之制,
五礼六乐之文,著在典彝,迭相沿袭,累经朝代,无所改更。臣闻古者燔黍捭豚,
尚多质略,近则梁武面牲竹脯,不可宗师,虽好生之德则然,于奉先之仪太劣。
盖礼主于信,孝本因心,黍稷非馨,鬼神飨德,不必牲牢之巨细,笾豆之方圆,
苟血祀长保于宗祧,而牲俎何须于茧栗。但以国之大事,儒者久行,易以他牢,
恐未为便。以臣愚见,其南北郊、宗庙社稷、朝日夕月等大祠,如皇帝亲行事,
备三牲;如有司摄行事,则用少牢已下。虽非旧典,贵减牲牛。”是时太常卿田
敏又奏云:
臣奉圣旨为祠祭用犊事。今太仆寺供犊,一年四季都用犊二十二头。《唐会
要》武德九年十月诏:“祭祀之意,本以为民,穷民事神,有乖正直,杀牛不如
礿祭,明德即是馨香,望古推今,民神一揆。其祭圜丘、方泽、宗庙已外,并
可止用少牢,用少牢者用特牲代。时和年丰,然后克修常礼。”又按《会要》天
宝六载正月十三日赦文:“祭祀之典,牺牲所备,将有达于虔诚,盖不资于广杀。
自今后每大祭祀,应用骍犊,宜令所司量减其数,仍永为恒式。其年起请以旧料
每年用犊二百一十二头,今请减一百七十三头,止用三十九头,余祠飨并停用犊。”
至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赦文:“国之大事,郊祀为先,贵其至诚,不美多品。
黍稷虽设,犹或非馨;牲牢空多,未为能飨。圜丘、方泽,任依恒式,宗庙诸祠,
临时献熟,用怀明德之馨,庶合西邻之祭。其年起请昊天上帝、太庙各太牢一,
余祭并随事市供。”若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