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喻世明言-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孜孜枝生连理,美甘甘带绾同心。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

杨柳腰,脉脉春波;樱桃口,微微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体;酥胸荡漾,

涓涓露滴牡丹心。一个初侵女色,犹如饿虎吞羊;一个乍遇男儿,好似渴龙得水。

可惜菩提甘露水,倾入红莲两瓣中。

当日长老与红莲云收雨散,却好五更,天色将明。长老思量一计,怎生藏他

在房中?房中有口大衣厨,长老开了锁,将厨内物件都收拾了,却教红莲坐在厨

中,分付道:“饭食我自将来与你吃,可放心宁耐则个。”红莲是女孩儿家,初

被长老淫勾,心中也喜,躲在衣厨内,把锁锁了。少间,长老上殿诵经毕,入房,

闭了房门,将厨开了锁,放出红莲,把饮食与他吃了,又放些果子在厨内,依先

锁了。至晚,清一来房中,领红莲回房去了。

却说明悟禅师,当夜在禅椅上入定回来,慧眼已知五戒禅师差了念头,犯了

色戒,淫了红莲,把多年清行,付之东流。“我今劝省他不可如此。”也不说出。

至次日,正是六月尽,门外撇骨池内,红白莲花盛开。明悟长老令行者采一朵白

莲花,将回自己房中,取一花瓶插了,教道人备杯清茶在房中。却教行者去请五

戒禅师:“我与他赏莲花,吟诗谈话则个。”不多时,行者请到五戒禅师。两个

长老坐下,明悟道:“师兄,我今日见莲花盛开,对此美景,折一朵在瓶中,特

请师兄吟诗清话。”五戒道:“多蒙清爱。”行者捧茶至。茶罢,明悟禅师道:

“行者,取文房四宝来。”行者取至面前,五戒道:“将何物为题?”明悟道:

“便将莲花为题。”五戒捻起笔来,便写四句诗道:“一枝菡萏瓣初张,相伴葵

榴花正芳。似火石榴虽可爱,争如翠盖芰荷香?”五戒诗罢,明悟道:“师兄有

诗,小僧岂得无语乎?”落笔便写四句诗曰:

春来桃杏尽舒张,万蕊千花斗艳芳。夏赏芰荷真可爱,红莲争似白莲香?

明悟长老依韵诗罢,呵呵大笑。

五戒听了此言,心中一时解悟,面皮红一回,青一回,便转身辞回卧房。对

行者道:“快与我烧桶汤来洗浴。”行者连忙烧汤,与长老洗浴罢。换了一身新

衣服,取张禅椅到房中,将笔在手,拂开一张素纸,便写八句《辞世颂》曰:

“吾年四十七,万法本归一。只为念头差,今朝去得急。传与悟和尚,何劳苦相

逼?幻身如雷电,依旧苍天碧。”写罢《辞世颂》,教焚一炉香在面前。长老上

禅椅上,左脚压右脚,右脚压左脚,合掌坐化。

行者忙去报与明悟禅师。禅师听得大惊,走到房中看时,见五戒师兄已自坐

化去了。看了面前《辞世颂》,道:“你好却好了,只可惜差了这一着。你如今

虽得个男子身,长成不信佛、法、僧三宝,必然灭佛谤僧,后世却堕落苦海,不

得皈依佛道,深可痛哉!真可惜哉!你道你走得快,我赶你不着不信!”当时也

教道人烧汤洗浴,换了衣服,到方丈中,上禅椅跏趺而坐。分付徒众道:“我今

去赶五戒和尚,汝等可将两个龛子盛了,放三日一同焚化。”嘱罢,圆寂而去。

众僧皆惊,有如此异事!城内城外听得本寺两个禅师同日坐化,各皆惊讶,来烧

香礼拜布施者,人山人海,男子妇人,不计其数。嚷了三日,抬去金牛寺焚化,

拾骨撇了。

这清一遂浼人说议亲事,将红莲女嫁与一个做扇子的刘待诏为妻,养了清一

在家,过了下半世。不在话下。

且说明悟一灵真性,直赶至四川眉州眉山县城中,五戒已自托生在一个人家。

这个人家,姓苏,名洵,字明允,号老泉居士,诗礼之人。院君王氏,夜梦一瞽

目和尚,走入房中,吃了一惊。明旦分娩一子,生得眉清目秀,父母皆喜。三朝

满月,百日一周。不在话下。

却说明悟一灵,也托生在本处,姓谢,名原,字道清。妻章氏,亦梦一罗汉,

手持一印,来家抄化。因惊醒,遂生一子。年长,取名谢瑞卿。自幼不吃荤酒,

一心只爱出家。父母是世宦之家,怎么肯?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

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喜看的是诸经内典,一览辄能解会。随你高僧

讲论,都不如他。可惜一肚子学问,不屑应举求官;但说着功名之事,笑而不答。

这也不在话下。

却说苏老泉的孩儿,年长七岁,教他读书写字,十分聪明,目视五行书。行

至十岁来,五经三史,无所不通。取名苏轼,字子瞻。此人文章冠世,举笔珠玑,

从幼与谢瑞卿同窗相厚,只是志趣不同。那东坡志在功名,偏不信佛法,最恼的

是和尚,常言:“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毒转秃,转秃转毒。我若一朝管了军

民,定要灭了这和尚们,方遂吾愿。”见谢瑞卿不用荤酒,便大笑道:“酒肉乃

养生之物,依你不杀生,不吃肉,羊、豕、鸡、鹅,填街塞巷,人也没处安身了。

况酒是米做的,又不害性命,吃些何伤?”每常二人相会,瑞卿便劝子瞻学佛,

子瞻便劝瑞卿做官。瑞卿道:“你那做官,是不了之事;不如学佛,三生结果。”

子瞻道:“你那学佛,是无影之谈;不如做官,实在事业。”终日议论,各不相

胜。

仁宗天子嘉祐改元,子瞻往东京应举,要拉谢瑞卿同去,瑞卿不从。子瞻一

举成名,御笔除翰林学士,锦衣玉食,前呼后拥,富贵非常!思念窗友谢瑞卿不

肯出仕,“吾今接他到东京,他见我如此富贵,必然动了功名之念。”于是修书

一封,差人到眉山县接谢瑞卿到来。谢瑞卿也恐怕子瞻一旦富贵,果然谤佛灭僧,

也要劝化他回心改念,遂随着差人到东京,与子瞻相见。两人终日谈论,依旧各

执己见,不相上下。

你说事有凑巧,物有偶然。适值东京大旱,赤地千里。仁宗天子降旨,特于

内庭修建七日黄罗大醮,为万民祈雨。仁宗一日亲自行香二次,百官皆素服奔走

执事。翰林官专管撰青词,子瞻奉旨修撰,要拉瑞卿同去,共观胜会。瑞卿心中

却不愿行,子瞻道:“你平昔最喜佛事,今日朝廷请下三十六处名僧,建下祈场,

诵经设醮,你不去随喜,却不挫过?”瑞卿道:“朝廷设醮,虽然仪文好看,都

是套数,那有什么高僧谈经说法,使人倾听?”看起来也是子瞻法缘该到,自然

生出机会来。当日子瞻定要瑞卿作伴同往,瑞卿拗他不过,只得从命。二人到了

佛场,子瞻随班效劳,瑞卿打扮个道人模样,往来观看法事。

忽然仁宗天子驾到,众官迎入,在佛前拈香下拜。瑞卿上前一步,偷看圣容,

被仁宗龙目观见瑞卿生得面方耳大,丰仪出众。仁宗金口玉言,问道:“这汉子

何人?”苏轼一时着了忙,使个急智,跪下奏道:“此乃大相国寺新来一个道人,

为他深通经典,在此供香火之役。”仁宗道:“好个相貌!既然深通经典,赐你

度牒一道,钦度为僧。”谢瑞卿自小便要出家做和尚,恰好圣旨分付,正中其意。

当下谢恩已毕,奏道:“既蒙圣恩剃度,愿求御定法名。”仁宗天子问礼部取一

道度牒,御笔判定“佛印”二字。瑞卿领了度牒,重又叩谢。候圣驾退了,瑞卿

就于醮坛佛前祝发,自此只叫佛印,不叫谢瑞卿了。那大相国寺众僧,见佛印参

透佛法,又且圣旨剃度,苏学士的乡亲好友,谁敢怠慢?都称他做“禅师”。不

在话下。

且说苏子瞻特地接谢瑞卿来东京,指望劝他出仕,谁知带他到醮坛行走,累

他落发改名为僧,心上好不过意。谢瑞卿向来劝子瞻信心学佛,子瞻不从;今日

到是子瞻作成他落发,岂非天数,前缘注定?那佛印虽然心爱出家,故意埋怨子

瞻许多言语,子瞻惶恐无任,只是谢罪,再不敢说做和尚的半个字儿不好。任凭

佛印谈经说法,只得悉心听受;若不听受时,佛印就发恼起来。听了多遍,渐渐

相习,也觉佛经讲得有理,不似向来水火不投的光景了。朔望日,佛印定要子瞻

到相国寺中礼佛奉斋,子瞻只得依他。又子瞻素爱佛印谈论,日常无事,便到寺

中与佛印闲讲,或分韵吟诗。佛印不动荤酒,子瞻也随着吃素,把个毁僧谤佛的

苏学士,变做了护法敬僧的苏子瞻了。佛印乘机又劝子瞻弃官修行,子瞻道:

“待我宦成名就,筑室寺东,与师同隐。”因此别号东坡居士,人都称为苏东坡。

那苏东坡在翰林数年,到神宗皇帝熙宁改元,差他知贡举,出策题内讥诮了

当朝宰相王安石。安石在天子面前谮他恃才轻薄,不宜在史馆,遂出为杭州通判。

与佛印相别,自去杭州赴任。一日,在府中闲坐,忽见门吏报说:“有一和尚,

说是本处灵隐寺住持,要见学士相公。”东坡教门吏出问:“何事要见相公?”

佛印见问,于门吏处借纸笔墨来,便写四字送入府去。东坡看其四字:“诗僧谒

见。”东坡取笔来批一笔云:“诗僧焉敢谒王侯?”教门吏把与和尚。和尚又写

四句诗道:“大海尚容蛟龙隐,高山也许凤皇游。笑却小人无度量,‘诗僧焉敢

谒王侯?’”东坡见此诗,方才认出字迹,惊讶道:“他为何也到此处?快请相

见。”你道那和尚是谁?正是佛印禅师。因为苏学士谪官杭州,他辞下大相国寺,

行脚到杭州灵隐寺住持,又与东坡朝夕往来。后来东坡自杭州迁任徐州,又自徐

州迁任湖州,佛印到处相随。

神宗天子元丰二年,东坡在湖州做知府,偶感触时事,做了几首诗,诗中未

免含着讥讽之意。御史李定、王珪等交章劾奏苏轼诽谤朝政。天子震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